《宋时明月》第2092章吹香渡水报人知[2]

宋时明月最新章节目录
   位组织学专家的住宅,谁吃饱了撑的。想找死。
    窗外确实有打斗的声音,劈劈扑扑地拳拳到肉。章疑窦丛生,但屋里地两个倭女还在不慌不忙的嘬起樱唇,专心致志的吹凉勺子中的热粥,她们这种不慌不忙的态度让章紧张不起来,他很沉稳的站起身来,背着手,一脸慈父的神情叮嘱儿子:“莫慌,待为父去看看。”
    章他们住的是客房,这栋房子在半山坡上,嘈杂声隔着赵兴那栋房子,从山坡背后传来。章背着手,不慌不忙的向吵闹处走去,才走几步,他陡然止步——自己仿佛又忘了什么?
    豁然回首,正见山花烂漫。
    一夜之间,满山地花树全都开花了,那些花树有好几个品种,有青肤樱,树皮粟褐色,叶如披针,花似重瓣,白色粉色;有彩霞樱花,花朵很大,玫瑰色,密密的花枝从树顶劈下,宛如一道彩霞……
    一夜之间,樱花迅猛地开放。开的艳丽而灿烂,带有一种挣扎中的绽放,似乎唯恐错过了好时光,才拼尽一口气,将毕生积蓄的美丽一起绽放。
    它突如其来,势不可挡。然后在风中坠落。没有任何留恋,仿佛是花吹雪。那一片樱花树林一边绽放,粉白地花瓣还在不断地坠下。
    突然想到,这也许是最尽情地花朵。因为它早死,就象某段奋力拼搏的人生,没有机会变坏。所以留下一生地回想。
    也许悲凉。却是美的。
    微风轻拂,满树的花瓣随着微风飘舞,花瓣雨下,一名素白唐装的男子披散头发,手里持着一副折扇,神态痴迷的在花树下徘徊,嘴里似乎念叨着什么,好像是在作诗。
    那人章认识,正是那位秀美的倭人源业平。
    章被此情此景吸引,禁不住走了一会神。才想起两句诗,又记起儿子在房里等答案,他便紧赶了几步,走过赵兴的屋子,来到了山坡高处。
    山坡在这里拐了个弯,开始向下。下面是一片绿草地,有些地方人践踏的多了,已经露出光秃秃的泥土。从这个坡的侧面,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的城堡石墙,都零零星星的站满了人,他们正挥舞着各种器械,似乎在锻炼身体。管理过军队的章认出了那些器械基本上与军队有关,都是些类似于石锁石杠的锻炼力量的器械。
    草地中心最显眼的是赵兴——或许是一个类似赵兴的巨汉。因为他穿着全身铠甲,连面部都罩在铁甲内,只见他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一手持着一个圆形盾,另一手则手持一杆长矛,来来回回从坡底跑到坡上,再从坡上跑到坡下。
    每次跑到坡顶时,赵兴总是用盾牌挡住身子,另一手则将手中的长矛用力朝前刺去,一次又一次徒劳无功,但赵兴仍在坚持。
    反复看赵兴重复这一单调的动作。章都为之抓狂了,终于,赵兴的动作有了点变化。只听他长矛尖端处发出叮的一声响,好像刺中了什么。章仔细一看,发现半空中吊着一个铁环。
    那铁环随风飘荡。赵兴每次纵马来回,都在努力把枪尖刺入环中,这次他终于如愿了。
    长枪顺着铁环空隙处刺进去,快马奔跑的速度过快。赵兴似乎来不及从环中抽出长枪。他随手弃着长枪,头也不回的快马驰过。等回到坡顶,他右手又多了柄弯刀,这次他纵马跑来跑去,反复在用弯刀砍那枚铁环……于是,单调的动作重复了又重复。直到马刀砍中那枚铁环。
    章看了半天,都忘了回去安慰自己的儿子。等赵兴这次丢弃了弯刀,他跑到坡下,翻身跳下了马。而后。他的弟子骑着一匹马上去,重复着赵兴刚才地动作。赵兴则站在原地,观看别人打斗。
    正在打斗的就是章昨天看见过的那几名藩人武士,他们八个人分成四队,相互拳脚交加。拳拳到肉。章原先在房间内听到地打斗声就来源于此。
    在这群高山武士周围。还有几个赤着膀子的人在举着杠铃玩耍。
    赵兴解开了铠甲,摘下了头盔。他看了一阵那群高山武士的打斗,发出一声恶叫,跳进圈里更那群人打斗起来,打到半中腰,他仰脸看到孤零零站在山坡上地章,一愣神间,被两名廓尔喀武士压在身下,死死的不能动弹。
    等赵兴拍地认输,两名廓尔喀武士松开他,赵兴大汗淋漓的跑到章跟前,见面先问安:“章老子,文谷兄醒了吗?”
    章答:“离人的手段果然不凡,吾儿吃下药就不再拉痢,刚才醒了,吃了小半碗粥。”
    赵兴也不解释自己刚才地行为,他接过倭女递上地毛巾,一边擦汗,一边请章先行。
    转过山坡,章又指指满山的花树,赞赏的说:“你昨日回来,今日满山娇艳,却说花也识主,迎君而开,甚令人喜!”
    赵兴凑趣说:“不如说此花特特为章夫子开,章老子昨日来到我府上求病,今日文谷兄醒了,漫山花开,岂知它不是为大人贺!”
    章心花怒放,仰天大笑,笑完,又指指漫山的花树,问:“这什么花,很特别?”
    “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余花发最迟。赖有春风嫌寂寞,吹香渡水报人知……这花是樱花的一种”,赵兴回答。
    章深深的看了一眼赵兴,他觉得赵兴刚才引用的这首诗别有意味。因为这诗是王安石写得,而王安石生前最喜爱樱花。
    章以为赵兴是在暗示他虽然披着蜀党的皮,但骨子里却是赞成变法的。甚至连王安石最喜欢地花他也喜欢。
    其实他猜错了。
    赵兴园子里遍植樱花,是因为在他以前的知识里,中国樱花是从日本传入的。但等他到了这个世界,却发现事实与他所学的内容恰好相反,樱花的原产地是中国——当然,他还不知道樱花原产地是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栽培樱花地历史最早可以推朔到秦汉时期,那时地樱花还是一种皇家植物,栽培于宫苑之中。唐朝时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唐李商隐用“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赞美樱花。而白居易则专门写了一首樱花赞:“南馆西轩两树樱,春条长足夏阴成。素华朱实今虽尽,碧叶风来别有情。”
    日本人认为,他们的樱花是从云南引进地物种。是唐代一名云南僧人渡海前往日本传法,顺便把樱花带入了日本——这也是世界植物史的公认。
    赵兴弄清楚日本人的想法后,便报复性地把自己院子里栽满樱花,这次,他终于可无所顾忌地享受这种“唐僧花”。
    宋代喜欢樱花的最著名人物就是王安石。王安石这个人邋遢,不拘小节、对饮食衣着毫无挑剔,上朝时朝服上沾着大块墨迹,都理直气壮的挺着腰,要说这老头还有什么喜欢的物事,那唯有樱花。
    王安石“身负天下大名三十年”,朝廷屡次召唤他入朝都遭拒绝,只专心培养人才。他教出的那群学生随后成了支持他变法的主力。这群学生视王安石为“现世圣贤”。并把他所有的行为都视为崇高的。
    王安石罢相后,朝堂没人敢喜欢樱花,而赵兴却把这种花朵当作“行道树”。栽满了整个庄园,这种行为的一个隐喻就是“荆公喜好,就是行路指南”。
    这个暗示还不强烈吗。所以章口中不言,但心里已暗自把对方视为同党。
    现在,新党人士都是受迫害的,章深受赵兴大恩。赵兴不肯正式表露身份。他当然不再强逼。不过自此以后,他望向赵兴地目光亲热了许多。
    赵兴走过樱花树,看到源业平仍在痴痴迷迷的徘徊,他止住了脚步,心里奇怪:源业平这厮怎会喜欢樱花?难道是宿命的相逢?
    这年头日本人喜欢什么——苏东坡喜欢什么,倭人与高丽人就喜欢什么。
    苏东坡在黄州说了:梅兰竹三君子。日本人照办——最喜梅花!每年赏花会由日本天皇主持,赏地不是樱花,是梅花。赏樱花该是后来的事……难道,与源业平这小子有关?
    赵兴好心地告诫:“源殿。身为武士,怎么能忘了每天的锻炼?这可不行,你也应该下去练一练。瞧你,每天不是醉酒笙歌,就是吟诗弄句。这可不是武士地心境。”
    源业平目光逐渐有了焦距。看到是赵兴,他晃了晃脑袋。翻了个白眼说:“练?有用吗?我再练也打不过你:小菊花的种子,再怎么锻炼,也不能开出大菊花。”
    听到这么暧昧的词,赵兴连忙紧走几步,窜进了章援的卧房。
    卧房内,盛装打扮地陈伊伊正带着昨天留下地那名医生看望章援,仅仅这一晚上,陈伊伊头上的首饰也像满院的花树一样绽放开来,满头红的绿的、金的银的,宝石亮闪闪、晃的人眼睛只看到一团光亮,都看不见人影。
    赵兴走过去,连续从陈伊伊头上拔下簪子,发叉,不一会桌子上堆了一堆首饰,陈伊伊刚开始以为这是种特别的亲热,等到头上只剩三两支簪子,她方变了脸色:“怎么,阿珠姊戴得,我戴不得,我可是……”
    阿珠也戴成这样?赵兴打了个哆嗦,连忙解释:“布局,我跟你说过布局地问题。黄金律你记得吗?绘画要讲究色彩搭配,佩戴首饰也要这样。有一个定律叫做三色原则,说的是穿衣服,戴首饰,最多不超过三个颜色……
    突出主题,要突出主题。色彩一多了就要混乱,反而弄不清你想表现什么……”
    章刚开始看赵兴动作,很看不惯赵兴如此宠爱自己的小妾,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于人前亲昵,等赵兴说到这里,章慢慢眯起了眼睛,脱口而出:“李公麟曾说离人擅画,他曾向你讨教画面布局……但我却从未听闻离人画过什么,这就怪了?不过,怎地米芾也如此说呢?
    我曾听苏老坡说,离人也擅作词,做过一两首好词……那些词我也听过了,确实好。但苏老坡还说,离人不喜欢以诗名传颂世人。我就更奇怪了?
    陈师道的情形你也见了,为苦求一两佳句,都折腾的全家不安。士人学子一生孜孜以求什么,不就是想以才华惊动当世?离人以为才华是什么?不是诗才?不是画艺?不是医术?还能是什么?还能有什么?”
    此刻,章对赵兴地学问已经产生了浓浓地好奇,要不是有苏轼这个大牌在明处,估计他会问清楚赵兴的师承渊源。
    赵兴“做地几首诗”,恰好都能看出一点苏轼豪迈风格,这点让人肯定了他与苏东坡之间的师生关系,恰巧黄州又是个消息闭塞的地方,人们难以肯定苏东坡在黄州时教了赵兴多久,又都教了赵兴什么东西?世人唯一知道的是:赵兴与苏轼打了个赌,把自己赌输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被苏东坡逼得天天上门来等待教训……其实,那时在苏东坡屋里上课的是程氏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