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842章

逐鼎最新章节目录
   &nb永久网址,请牢记!
    更新时间:2013-09-15
    安排林书成负责西雍州民生政务诸事,司徒亮、杨望清、刘文契等人都没有意义,虽然林书成是新进投降,但他们都没有反对。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除了林书成才能过人,能为己用自然对赵军有利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长安城破之后,赵询就曾经安排枢密副使的杨望清和刘文契负责西雍州政务诸事,以求尽快在西雍州实施赵国的各项新政制度。
    但是,在任命下达之后,接替各地府县的官员和一些督察使都向赵询谏言,枢密副使乃是负责赵**队战事的官员,不可出任地方政务官员,已经有悖赵询当初定下的各司分立制度。所以,他们出任西雍州政务官员不合适,当然,他们二人放弃枢密院官职另当别论。
    但是,枢密院的官职可比地方巡抚等政务官员的职务高了几个品级。除非是犯错被贬,否则,如何会让枢密副使放弃其职务,担任地方政务官员?而杨望清和刘文契为了避嫌,也向赵询推辞此任命。
    赵询原本还准备让幽州吏部重新安排,但现在林书成出现,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此后,林书成也就无法成为枢密院、都察院体系官员。
    当然,除了这个赵军内部原因,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处理西雍州政务,势必要对西雍州地方大族动手。而让林书成担任此时,自然也是对其的考验。林书成自己也很清楚,在赵军提出四个选择之时,他就明白自己该选择什么。
    战事之后,民生凋敝。不过,随着地方官府的努力和赵国新制度、新政策的实施,西雍州百姓渐渐开始放弃了对赵军的敌视。尤其是赵军拿下各地之后,新到官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张贴告示,以示赵军接管这里之后,新的税收制度。
    其次,随着赵军分派各地,配合地方官府清查地方豪强,收缴豪强不法田地,购买豪强多余田地,并分配给那些无地之百姓,更是让更多的西雍州百姓对赵军报以支持和拥护。
    现在赵国官员在各地实施新制度,并没有像以前那般,对地方大族豪强的田地强制的收缴和购买。赵国官府的制度,一是加征那些超额田地的税收,越多税收越高。当百姓都有了自己的田地,这些拥有大量田地的大地主就会发现,他们拥有的田地不仅不能为他带来更对的收获,反而让他们的田地无人租种。
    二则是官府限制土地私自买卖,限制租种土地所应上缴的租子。加上商业之上需要的大量人手,也使得一些百姓转而去做工而取代耕田。商铺、工坊,各种来往贸易,都吸纳了大量的人口,而限定的工钱,也开始使得这些百姓不必只能依靠种田生活。
    三则是开垦西域之地、北方,尤其是东北的土地,鼓励百姓迁移西域、北方两地,不仅能让赵国稳固边界,也能让这些地域的土地正真利用上。在不久的将来,南方之地,或许更远的海域海岛都将士赵国扩展之地。
    最后,官府还将一些官府特定的商贸之事,各地城中店铺的位置,都用以换取这些大族豪强的田地。这些大族豪强大都清楚,在赵国,商贸可是一见赚钱很快的事情。这些大族豪强想要从中获取更大利益,或者更好的获利,就要拿出自己的田地。
    赵询没有东进洛阳,而是继续停留在长安。之所以留下,一是,西雍州新进拿下,地方顽固分子倒是不少,有了赵询亲自坐镇,很多事情,地方官府做起了,也果决了很多。当然,有赵王亲自坐镇,他们办事也迅速了很多。
    二来,赵询希望南方诸侯不要将主要精力继续放在自己身上,而是希望放在汉中之地的蜀军和汉军即将发生的争夺。西雍州南部就是汉中,汉中有事情,西雍州之地最是便捷。
    坐镇西雍州,一边关注南方情况,一边与林书成、司徒亮等人商议西雍州诸相事务。不得不说,林书成从辅佐雍王司徒雷开始,这么多年,对地方民生政务,却是有一手。西雍州在林书成的主导下,再加上赵国的制度政策,渐渐开始回复过来。最起码,各府县都因为战乱而四散的百姓,现在也都渐渐安定下来。
    林书成短短数日功夫,就将西雍州数府之地的情况给正理了一个大概,就是赵询也感到惊讶。毕竟,一些地方现在还是军管配合原来的官员联合处理地方事务,而赵国新派的地方官员,还有不少没有到任。
    “大王忘了,臣昔日可是长安留守,统辖西雍州军政诸事。尤其是,长安还是西雍州核心所在,在这里,府库档案之中,可是记录有各地的情况。从档案之中的记录加上地方官员和军官的大体统计,臣这里就有了大体的数据。当然,虽然不能说十分准备,但也相差无几。”林书成看的赵王和诸人惊讶不已,笑着解释道。
    赵询不由赞叹道:“看来,本王让你处理西雍州民生政务,正是再合适不过。既然数据有了,接下来的诸事安排,也就轻松了许多。修筑驰道、水利工程、关卡城池等工程行动,你现在就可以安排了。做好安排,无需急躁,慢慢进行,有什么问题,直接让各衙门配合行事。工部官员已经安排了一批相应的工匠正在向此地赶来,想必,预备队多久,他们就能来至此地。”
    林书成沉声道:“大王如此安排,诸事定然顺利。不过,最近地方各衙门,尤其是各大城池衙门之中,都有大族富户向官府请求,请求大王也赦免他们的商税。”
    西雍州被在拿下之后,首先就将此地的田税免除了一年,其他的一些苛捐杂税,更是直接取消。但是,商税并不在此列。不过,对西雍州户籍的商人而言,他们有一个优惠,则是优先得到官府的各项采办订单。
    听闻林书成所言,赵询冷声道:“看来,这些大族豪强还是贪心不足啊!商税?行商之人,多是家有余财之人。他们可不是普通百姓,没了土地就无法生活。不交税,不交税就无法修筑驰道,就无法供养西雍州官府、军队所需。没有驰道,水利工程,他们能更好的行商,货物能更好的流通,百姓有钱财购买他们的货物?”
    “不要理会他们,要是再敢继续不思正事,拉拢商人在地方胡闹,就取消他们行商资格。”赵询知晓,这些叫嚣着要求免税的商人,绝对不是那些小商户,而是大商人和大商会。对于这些人,赵询才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
    赵询以前给商人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但是,随着赵国商业的兴起,赵询也发现商人对国家的不利影响。所以,对待商人,可以给于他们地位,但是,绝对不会让他们爬得太高。就是各地的商会,也大都在王府名下的商号统辖。
    对于赵王的回复,林书成早有预料。免除苛捐杂税和一年田税,则是有利百姓,特别是那些下层百姓。至于商税,自然是不会轻易免除的,随着西雍州与赵国的相容,这里的商业很快就会兴盛起来,商税将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很大一块,赵询如何会让他白白流失?莫说是赵王,就是林书成自己,他也不会将他们免除的。
    …………
    在赵询镇守西雍州,与林书成等人商议西雍州政事之时,襄阳的洛阳王也在与麾下商议汉中王发来的请求。
    汉中王在得知自己偏师遇袭全军尽墨之后,当即就立刻撤军,不敢在河南府继续停留,深怕深陷其中无法脱身。同时,痛定思痛的汉中王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所处的情形,重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重新鼓起了斗志。当然,最重要的是,其决定不再将自己的力量消耗在北面的赵军身上,而是要重新拿回自己的根基之地汉中。
    虽然自己不再继续攻打赵军,自己现在更在意的是汉中,但是,汉中王并不能影响北方赵军的判断。毕竟,不是说你想攻打别人就攻打别人,想不打就停手。你汉军愿意停手,但并不能保证赵军也停手。
    为了让自己在与蜀军争夺汉中之地时,荆州不至于被赵军占据,汉中王决定向洛阳王求助,希望洛阳王加重荆州防务。所以,汉中王就派了王贺文亲至襄阳,向洛阳王诉说自己的请求和条件。
    洛阳王自然没有立刻给王贺文回复,而是询问了一下汉军在东雍州的战事之后,以需要商议之后才能给出答复为由,暂时拖延了下来。
    “没想打,本王丢了东雍州之后,你也跟着将西雍州给丢了!昔日从我手中拿走我洛军利益之时,你就该想到了,没有了我东雍州作为东部防线,你西雍州三面受敌,又能坚持多久呢?”
    “更愚蠢的是,还将大军不断的向东雍州开进,想要攻打东雍州来逼迫西雍州赵军撤军?围魏救赵也不是这般玩的,赵军在东雍州周围的冀州、兖州、豫州以及并州都布有大军,你以为你单独一人,再加上两万还不愿配合的所为联军,就能拿下东雍州?”
    “怎么样?西雍州没了,汉中之地也危在旦夕!现在,终于看到自己的错误之处了?本王昔日就说过,你早晚难逃赵军之手。”让汉中王使者王贺文退下之后,洛阳王一人自言自语,冷笑不断的说道。
    “禀大王,诸位大人和诸位将军到了!”门外亲卫的声音打断了洛阳王自语声。
    随着洛阳王的批示,洛军之中的诸臣齐齐汇聚。洛阳王也不耽搁,直接将汉军现在的情况和汉中王向自己求援一事说了出来,并让诸人给出意见。
    第一个发言的不是洛军左丞王道,而是武将出身的林子勋:“大王,臣以为,我们不能接受汉中王的要求!不,应该是请求。汉中王为何会将荆州的利益让出一部分?无非是因为他要与蜀军争夺自己的老巢汉中。但争夺汉中之地与驻防荆州并无太大关系。想来,就是齐王也不会在此刻再招惹我们荆州。”
    “所以,汉中王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荆南问题,也不是他已经激怒的齐军,而是北面的赵军。赵军将西雍州给占去了,但是,汉军也在东雍州猛攻几近两个月。赵军本就对荆州虎视眈眈,现在又有了这么好的借口,他们焉能不出动?”
    “要是我们接替了荆州防务,那么,负责抵御赵军的可就成了我们了。东雍州之战,汉军损失之大,我们可都是知晓的。说句不中听的话,我们洛军还真不是赵军的对手。大王,末将以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些许利益,将自己的人马当作拦截赵军的急先锋。”
    “昔日我们与汉军共同驻守南阳府,自此东雍州丢失之后,汉军就一直鄙视我们,就是大王,也多次遭遇汉军主将轻视,此次如何能替汉军阻拦赵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