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802章赵军出击1

逐鼎最新章节目录
   &nb永久网址,请牢记!
    更新时间:2013-08-18
    洛阳王撤出会盟之事,这让齐军和蜀军的人都很吃惊。看小说最快更新请使用访问本站。虽然洛阳王有言,在会盟之中,所有权利都会依照汉中王为主,此事有汉中王主导。但是,依旧让他们感到有些诧异。毕竟,有没有参与,其中的意义差的太远。
    不过,既然是人家不愿,他们也无话可说。至于先前的谣言,也在洛军撤出荆南驻军宣告结束。如果不是因为北方有赵国的压力,只怕洛阳王连荆北的军队也会撤回荆州中部地域。对于蜀军的人而言,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借口再找洛阳王的麻烦了。
    外事已定,在加上汉中王司徒飞的极力主导和以西雍州以及荆北之地的防务为要挟,使得诸侯正式开始论及会盟一事。其中,会盟各方的义务,出兵的多寡,粮草物资的支持等,都要形成一定的标准。在汉中王的预计之中,四方诸侯会组成联盟军,攻守同盟,彼此不得征战,一致对外。而作为非直接面对赵国的蜀军,还要提供其他诸侯面临赵军攻击之时的粮草物资。
    在昌平六年,也就是大赵元年三月下旬,汉中王司徒飞终于使得联盟开始走向正规,从理论上来讲,从现在开始,南方诸侯就算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无需再担心互相攻伐,而将主要的精力都开始向北倾注。当然,并不是说,四方诸侯就再也不会彼此担心,只不过,在没有显著优势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轻易互相攻伐的。
    大体目标已经确定,对于司徒飞而言,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的协商,出兵的多寡,粮草物资的供应数目等一系列关系到各个诸侯的详细数额。
    而就在此时,驻扎在西雍州的赵**队,出动几近三万大军,对函谷关展开猛攻。几乎在诸侯会盟刚刚确定大体方针之际,函谷关一线,赵军与汉军开始了生死之战。
    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依河水,可谓天下雄关。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概!闻名遐迩地长安古道便从谷中穿关而过,秦国的军队曾在这里数次打败关东联军,伏兵百万、血流飘杵。
    千古一帝秦始皇,便是从函谷关开始踏上征途。最终横扫六国、一统江山,开辟了延续两千年的帝皇时代!
    然今日,函谷关风雨再起,再次陷入大战之中。
    函谷关外,原本静悄悄的平野之上,此刻已经被军营所覆盖。那火红色的大旗在清晨之中随风飘荡。而这些赵军大营,则是在前一夜的夜晚之中出现在城墙之外的。在昨夜,赵军准备突袭关墙,结果被函谷关上的守军发现未能成功。而赵军主将赵雄也没有刻意继续攻击,而是让连夜赶来的大军就地修整。因为关内的守军远没有自己的兵力多,所以,赵军也不惧城中守军夜间突袭。
    当然,赵雄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要是关内守军突袭,一定会被赵军将他们留下,反而有利于赵军攻城。不过,一夜平静,守关的汉军或许是被赵军大军出现的所吓住,没有选择在夜间突袭。
    清晨,天一亮,城内城外就号角齐鸣、鼓声震天。城外,一队队顶着红色缨盔的赵军士卒从军营里缓缓开出。进至关前荒凉地空地上列阵,暗沉沉地天空下,威风吹拂,旌旗飘扬,刀枪剑戟肃立如森,井阑阵、投石机巨大的身影仿佛形容狰狞地远古巨人,在赵军后阵冷然峙立。
    中军本阵,赵雄在亲兵的护卫下迎风肃立,遥望旷野上浩瀚如海的己方大军,其不由热情澎湃、豪情满怀。看了看城墙之上的惊慌的汉军将士,赵雄策马扬鞭,遥指函谷关雄伟的轮廓,朗声道:“函谷关又如何?再险也难阻我大赵将士前进的步伐。今日,本将军将与诸位痛饮于关内!”
    函谷关内原本有汉军两万余人,其中半数在函谷关,半数在函谷关与潼关之间的大营之中,这大营是在赵军攻占东雍州之后,可以建立防备赵国攻打函谷关而建。不过,此刻,这里已经是空营一座。这大营的汉军,也被凉州和并州与西雍州边界之地的赵国袭扰给吸引走了。
    …………
    函谷关上,汉军主将张陵脸色凝重,扶墙而立。此刻,他麾下只有八千将士,而成为的赵军,却有着三万战兵,一万辎重兵和一万民夫。但他们却不清楚,这三万战兵之中,有几近半数是原东雍州洛军降军,而此次攻打函谷关,也是为了对这些降兵进行最后的训练和融入自己麾下。
    赵军每一次大战,都会将一些受了伤的士卒安排退伍,留在地方府县任府兵和县兵核心士卒以及军官,同时新兵营会将训练好的士卒补充进来,随后再经历战火进行融合,形成新的赵军整体。
    “该死!不是说赵军不会攻打这里吗?不是说赵国现在正忙于整顿内政,不会在此刻引发大战吗?难道那些探子都是白痴?”位于张陵不远的副将苏子林怒声骂道。
    “好了,现在再骂也没有用!对了,本将军让你派人向潼关守军和长安留守林书成林大人回报,你安排了吗?”张陵同样满怀怨气,虽然探子所报赵军在整顿内政,但是,说赵国不会在此刻出击的则是自己的大王。也是因为如此,函谷关的大部分守军才会被抽调至西北部。虽然其心有不满,但他也明白,此刻不是抱怨的时候。
    苏子林闷声道:“将军方向,末将已经在清晨时分安排人手快马回报了。唉,就是不知道林大人能不能及时派出援兵。”
    苏子林的担心,张陵是明白的。整个西雍州之地的汉军也不过五万余,不足六万。而此刻要防御的,则还有西雍州北面、西北面等地。相比之下,函谷关则是最容易坚守的地方。毕竟,函谷关是天险之关可不是说说的。所以,西雍州的兵力多集中在西部、西北和北部。
    而因为西部凉州和北部并州赵军的袭扰,也使得汉中王将函谷关的军队向西抽调。毕竟,函谷关有险关据守,而西部和北部则没有。但现在,只怕长安也没有兵力可以抽调,剩下的就只能是组织青壮了。而要等到援兵赶来,那也需要函谷关坚守一定的时间。
    但张陵也清楚,函谷关上没有储备太多的物资,八千将士,也很难抵御赵国的大军攻伐。此外,自此上此赵国攻占东雍州之时,函谷关守军两万将士出关救援却全军覆灭之后,西雍州东线的军队,也补充了不少新兵。所以,如果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张陵很难相信自己能守得住此地。
    “轰轰轰……”城外顿时响起一阵轰隆声,这是赵军将士前进的脚步声。
    终于要开始了吗?这函谷关究竟能坚守多久呢?看着脸色惊慌的士卒,张陵眼中掠过一道淡淡的悲凉之意。
    “传令,让将士们做好战斗准备!”
    伴随着张陵的军令声,绵绵不息的金铁撞击顿时响起,七八汉军将士披挂整齐,沿着函谷关城墙摆开了阵形。虽然兵力远不如对方,但是,有着函谷关天险,张陵也想据此领教一下赵军的实力。
    “弓箭手……列阵!”
    “长枪兵……集结!”
    “火油,把火油抬上来……”
    “滚木放在这儿,堆摆放整齐了……”
    函谷关上,汉军小校凄厉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响彻山峦,各自麾下的士兵迅速开始集结、列阵,然后一队队开始按照军令调动,沿着女墙内侧摆开了相应的阵势,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在天地间无尽地弥漫,许多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早已脸色惨白,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有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神情冷漠,举止镇定,这些刀山火海中走过来的老兵拥有磐石般坚定的意志,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色变。
    函谷关外,赵雄淡声道:“观城墙之上汉军的情况,都督的计划已经成功,关上的汉军不仅不多,还有不少都是新卒。想来,上一次他们出关突袭我们,被我们全歼两万余人,对它们也是不小的创伤。”
    副将张寅道:“虽然如此,要是硬攻,只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伤亡。”
    赵雄笑道:“西雍州能灵活调动的军队不多,想来他们的援兵也不会立刻抵达。就算是有,也是青壮。我们现在需要的,一是训练我们的士卒,将队伍之中的新兵和那些降兵,全部练成老卒,让他们适应我赵军的作战习性。二则是顺势将关上敌军的守城物资给消耗掉。没了物资,或是让他们精疲力竭之后,就用新式震天雷给他们最后一击。”
    “传令下去,第一、二都开始进攻!”
    “将军有令,第一、二都开始进攻……”
    号旗晃动,当即就有传令兵向着前方快速疾奔,将赵雄的军令传递下去,倏忽之间,低沉的号角猛然激烈激昂起来。那绵绵不息地鼓声更是越发地高亢急密集地雨点。敲打在攻城将士的心坎上,滚烫地热血顿时开始沸腾起来。
    位列前方的第一、二都都尉得令之后,将手中的长枪往天上一撩,引吭长啸,随即沉声下令。其身边的传令兵便举起手中地一面三角令旗使劲地挥舞起来,下面的中层军官几乎同声长嚎:“都尉有令,重装步兵在前,刀盾兵,弓箭手紧随其后……出击!”
    “嚓……嚓……嚓……”
    两都各有一千五百余名重装步兵在前开始向着城墙前进,沉重的脚步汇聚成令人窒息地绝响,在这富有节奏而又充满铁血杀气地脚步声中,两个庞大的步兵方阵开始缓缓向前移动。一边移动一边开始变换阵形,由最初攻守兼备地方阵逐渐变幻成了纯属防御用地倒雁字形阵。
    函谷关上,汉军主将张陵眼中霎时掠过一丝冷色。不愧是赵军士卒,这支步兵队列整齐、兵甲森严。变幻阵形也迅速、有序,称得上是一支精兵!不过,他也从赵军士卒之中看出,一部分赵军士卒也在行进之中,有些许慌乱之色。他明白,这些只怕就是赵军之中的新卒。
    其实他并不清楚,这些是原东雍州的洛军降卒,只不过,他们不适应赵军现在的攻城方式罢了。直接攻城,他们将面临关上敌军猛烈的攻击。而赵军军规,没有军令,他们是不能后撤的,这些降卒可是早已经在赵军新兵营之中领略了赵**规的严厉了的。
    中军的赵雄又淡声下令道:“让后方的投石车协助参战,狠狠的给我往城墙上砸!本将军倒要看看,这函谷关守军是不是一点也不畏惧。”
    “轰……”
    一万大军进至关前两百步之遥处停住,前方的重步兵将手中地大盾往地上重重一顿,天地间顿时爆起一声山崩地裂般地巨响,后方的刀盾兵则位居弓箭手两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