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797章暗卫整编

逐鼎最新章节目录
   &nb永久网址,请牢记!
    更新时间:2013-08-13
    此刻,见赵询询问,各部都没有官员出头建议。访问本站。一来,他们清楚,赵王并不希望他们与都察院的官员有太深的关系。二则,赵王将原左右都御史降职,自然有自己的安排,他们怎么还会向大王再建议人选呢?
    见无人回应,赵询也没有恼怒,淡声道:“既然你们都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本王就直接任命了。这都察院事关重大,是吏治清明的保证,是赵国强大并延续的根基。所以,都察院任职者,非一般人可以胜任。”说罢,赵询微微向右侧内侍示意。
    位于赵询右侧的内侍当即打开手中诏令,道:“诏令!”诸官齐齐俯首待令。“大王诏令,兖州抚慰使风子鸣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西域都抚使凌霄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原左都御史高廉,右都御史冯青,因统辖有司不利,故左迁副左右都御史,戴罪立功。”
    “大王圣明!”
    不少官员听闻诏令,都不由心中一紧,不管是风子鸣还是凌霄,都不是昔日随同赵询崛起幽州之地的老臣。故而,他们与这两人之间并未太深关系。另外,他们也知晓,这两人为人正直且能干。尤其是凌霄,因为是从雍军之下归降而来,想要在赵国立足,就必须顺应赵王的意思。所以,日后赵国的官员,只怕有难了。
    赵询看到不少官员脸色都微微一变,自然明白他们担心什么。而赵询要的就是这个目的,现在朝廷之中的中枢官员,基本上都是随同赵询起家的老臣,彼此之间,也有着利益联系,都察院就算是想要查察,很多时候都不便下手。所以,赵询才让两个非老臣系官员前来中枢负责查察大事。
    另外,如此一来,也能给那些归降派系和新派系一个希望。风子鸣是非老臣系,而凌霄,则是投降派系,两人都是新进纳入赵国上层的官员。虽然风子鸣比凌霄早如赵国,但是,其却不是赵询起家的老旧派系。现在赵询让他们入主中枢,也算给这些派系一个信息,他们要是做的好,要是够忠心,中枢地位,自然有他们的位置。
    尤其是凌霄,他是新进投降而来的一系,虽然在赵国之中,随赵军征讨西域南方联盟之中立下功劳,但是,却并不被赵国老旧一系看重。但赵询明白,此人的才能还是很不错的。让他入中枢都察院,其想要立足,就必须紧紧跟着自己的脚步,其次,也能让南方诸侯之下的官员知晓,只要有才能,赵国都能重用。就是中枢位置,也是可以给与他们的。如此,日后南下,收降南方诸国治地的官员也就容易一些。
    “传风子鸣、凌霄上殿!”赵询淡声道。
    殿内官员都微微一怔,他们也没想打,大王已经将此二人召集入城。如此说来,都察院官员调动,也早就在大王的预计之中。而高廉和冯青只怕也是知晓的。顿时,这些官员都开始侧目高廉、冯青二人。
    高廉、冯青二人自然感觉到这些同僚的目光,也明白这些同僚心中有对他们二人不提前告知情况的不满。但高廉、冯青二人也只能在心中苦笑,虽然他们知晓都察院有调动,也知晓风子鸣和凌霄入主都察院,但是,这都是大王亲自召见他们私下定下的事情,他们如何敢告知他人?
    罢了,都察院本就不该与其他衙门官员有太深的联系,或许,就是因为我们与这些同僚之间的关系太深,才让大王暗自召见并给于警示。如此,那就安心的做都察院的副都御史吧。感觉到同僚的不满,高廉、冯青暗暗对视一眼,心中想到。
    没错,都察院的扩充、划分,新制度都是赵询亲自召见高廉、冯青二人商议之后的结果。赵询之所以不让他们二人将情况告知其他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都察院的官员与其他衙门的官员隔离开来,不能有太深的联系。
    毕竟,一个是各部官员,一个是监督各部官员的监察官员。从理论上来说,二者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赵询自然不希望这个敌对的体系变得亲密起来。否则,都察院还如何督察天下官员?
    “臣风子鸣,凌霄,拜见大王!吾王万岁!”风子鸣、凌霄一脸淡然的入了大殿。
    “免礼!本王将你们二人召回幽州,情况你二人也很是清楚。自即日起,都察院就交付你二人之手。现在,你二人首要要做的是将都察院各级官员补充完备,各地官员任你二人选择。今后,查察天下的责任就在你二人手中,莫要让本王失望。”
    “你二人无需理会他人之意见、看法,都察院官员,不受其他衙门管辖,皆有直接密奏本王之权。”
    “臣领诏!臣定不负大王重托!”风子鸣、凌霄齐齐震声道。其余驻官则脸色微变,赵询如此安排,让都察院的官员有了密奏大王之权,不受各地官员和中枢官员辖制之权,如此以来,都察院的权利可就相当的大,天下官员的举动,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辖制。一不小心,那可就要倒大霉了。
    虽然都察院的权利剧增,但赵询并不担心他们会危害赵国。毕竟,这只是一个监察机构,并非管辖机构,也无审判、抓捕等诸多权利。再者,他们也要收到暗卫的监察。不过,不管如何,都察院权利增大,无论是对地方官员还是中枢官员,都是一把制约他们的利剑。
    官员们除了对这权利大增的都察院感到心惊,也对这两个突然出现在中枢位置,并掌控实权的督御史感到嫉妒。没错,是嫉妒。都察院都御史虽然在权利之上,没有九部尚书大,但是,在地位上,在品级之上,却不下与九部尚书,甚至是还要高上半截。尤其是现在,都察院的权利猛增一截,都察院的都御史地位和权利,可就比之前大多了。要说这些官员心中不嫉妒,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都察院诸事,就此安排,本王希望都察院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发挥作用。此次查察我大赵官员,让我们都发现许多问题。都察院不能很好的查察地方,吏部也未能对地方官员有很深的了解。因为地域限制,中枢对地方的了解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都察院虽然在地方安排的督察御史,但是,毕竟要受到地方的限制,再加上其是文官,不能很好的清查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另外,此次能这般快的查清楚这些官员的行径,其中,暗影司、鹰眼司、监察司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听大王如此说,朝堂之上的官员们都不由的皱起了眉头。大王先提都察院,结果都察院权利激增,还更改了都察院的都御史和一些原定制度。现在再提到暗卫体系,难道又要让暗卫做改变?
    “大王所言甚是,三大暗卫确实在此次事件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相信以暗卫现在的能力,日后还会有更大的效果。臣以为,对暗卫,可以给于重赏。不过,暗卫始终是暗卫,不能成为明面之上的存在,否则,暗卫的一些特性就无法存在,也就不会有此次这般顺利的成功。”裴毅率先道。
    裴毅是文官,正统的文官,他对暗卫并无好感。昔日大燕存在之时,其就对大燕朝廷的缇骑司报以敌视。在加入赵军之后,也多次对赵询提起缇骑司的弊端和祸患,以提示赵询,暗卫可用,但不可大用。
    裴毅一提,其他官员也大多都紧随其后,相应裴毅之意见。他们之中,一部分如同裴毅一样,不喜暗卫系统。另外一部分,则是在此次见识到了暗卫的强悍之处,他们可不愿意自己成为暗卫监视之下的人。暗卫查察诸事,可比都察院厉害多了。毕竟,都察院还是正式衙门,做事要按“规矩”办。可这暗卫却是大王手中利器,做事可是无所忌讳,查察诸事,也不会讲究什么“规矩”。
    此次查察大赵官员诸事,这暗卫的行动效果如何,他们可都是清楚的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地方官员就被割掉半数。紧随其后,中枢之内也是大地震,都察院、吏部、户部驻官更是被拿掉并斩杀半数有余。
    暗卫已经如此,要是再扩大权利,那还了得?所以,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希望这暗卫体系再与都察院一般,扩大职权。
    对于裴毅等人想法,赵询如何不清楚。不管是他们不喜欢暗卫也好,亦或者他们忌惮暗卫也罢,这暗卫的存在是必要的。暗卫体系,不管多广多大,始终都是皇家手中的鹰犬,是为皇家效力。对于皇帝而言,没有人希望自己麾下的臣子在糊弄自己,更不希望自己被臣子当作摆设。
    故而,暗卫的存在是必须的,想要时时刻刻了解自己治下的情况,暗卫更是必不可少。虽然官员们不喜欢,或惧怕、忌惮,但赵询都必须让暗卫成为自己手中的利器,只归属与自己,直接向自己负责的利器。
    “风卿家和凌卿家如何看?”赵询笑着询问刚刚入朝的风子鸣和凌霄。
    风子鸣率先道:“臣以为,裴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暗卫此次行事确实功劳不小,要给于重赏。不过,裴大人所言,暗卫始终是暗卫,上不得台面,这话就不对了。鹰眼司和暗影司为大赵/南征北讨,攻伐地方不知立下多少功劳。远的不说,要不是暗卫在西域的哨探,我大赵军队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拿下西域之地?”
    “还有徐州之地,如果不是暗卫在下面的活动,楚军在土崩瓦解之后,直接归顺我大赵?只怕徐州之地反而会陷入内乱吧。”
    “东雍州之地,洛阳城。如果不是暗卫在活动,东雍州之地会如此迅速的落入我大赵之手?洛阳城会兵不血刃的被我们拿下?燕帝会顺势而降?洛阳城作为帝都,城坚池厚,要是洛阳城之内的敌军坚守城池,我大赵将士想要拿下他们,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伤亡呢。”
    “故而,暗卫所立之功,非语言能叙说清楚,其中,不知道多少暗卫将士为此丧命,他们,都是我大赵立国的英雄,而不是上不得台面的小人物。”
    凌霄也接着说道:“此外,督查司除了是暗卫,还是与监察司一起,为三司衙门的一支,虽然不过三省九部,但是,却也保证了各项案件的公正。暗卫代表的是大王,难道说,大王手中的人马,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人物?哪怕是位列三司衙门?”
    风子鸣、凌霄二人的话可是有理有据,顿时让裴毅等说不出话来。但赵询明白,风子鸣和凌霄二人只不过是偷换了裴毅所言之意罢了。裴毅并不是说暗卫上不得台面,只是说暗卫是活动在暗处的,不能让这种做事无规矩的衙门出现在明面上。不过,风子鸣、凌霄二人的话,也让裴毅等人无话可说。
    不待其他官员开口,风子鸣继续道:“大王,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