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675并州6[2]

逐鼎最新章节目录
   就是随着曹刚一起迁移的曹氏宗族,也是数十家被赵军骑兵突袭,大批的财物被赵军夺走。而在进驻桑乾县之后,城外就成了赵军骑兵的天下。
    杨立和曹刚汇合桑乾县之后,准备继续南下,但前锋队伍五千余将士,遭遇近万赵军骑兵猛攻,短短半个时辰,五千联军士卒就全军尽殁了,使得刚刚出城的联军队伍,有缩回了桑乾城之内。随后二人才得知,来袭的赵军,竟然是胡族。经过查察,二人得知,这则是赵询麾下的契丹八旗队伍。
    虽然契丹人被赵王吞并,并开始同化,但契丹八旗的番号,并没有取消。不仅如此,契丹八旗之中,不仅有契丹人,还有靺鞨人、突厥人、室韦人以及回鹘人等各族外族骑兵。这些胡族骑兵,他们精于骑射,可谓骑兵之中的佼佼者。此外,这契丹八旗和靺鞨八旗一样,其中还有汉人骑士。
    虽然二者打得是契丹八旗和靺鞨八旗旗号,但赵询实施的则是接纳所有愿意为兵的外族骑士。当然,他们也是需要遵从骁果军严格的军规军纪,服从赵王的统帅。赵询之所以保持这两个胡族旗号,为的就是征召那些外族骑士,为己效力。
    曹刚和杨立商议之后,二人分别驻守一城,抵御赵军。此外,还向晋阳城传回这里的情况。与此同时,刚刚准备亲自南下行动的赵询向南部的契丹八旗兵正发布命令:骚扰桑乾县,决不能让这五万大军继续南下。
    此外,赵询还给在南部之地行动的第三镇镇军将军薛青澜和第七镇镇军将军李虎下令,让他们加大对并州南部诸地的骚扰,必要之时,可以猛攻诸地,甚至占领这些地方,吸引南部并州军向北集结。
    一时间,并州南部诸地,尤其是并州军和北方赵军交界之地战事猛然吃紧。桑乾县的杨立和曹刚连派三次准备挥军南下,均被契丹八旗兵打回。而晋州府、西河府、汾州府和太原府诸地,纷纷遭遇赵军侵扰。
    司徒泰迫于战事紧张,纷纷将南部以及东西之地的并州军、地方县兵征调起来,向北集结,以抵御赵军的南下。
    就在这时,冀州行军大总管李怀远带着赵林的第九镇,赵雄的第十镇合计五万镇兵以及三万后勤队伍全副武装的出现在了上党府的东部重城,也是并州和冀州的交接之地——壶关。
    长子位于长治西南五十里处。这座城并不大,更谈不上宏伟,但是修建的工事坚固:城墙高两丈五尺;沿城有一道三米多宽二米多深的护城壕,壕内积水过腰在积水中还有一些锋利的铁制品;尤其是城墙的构造十分的巧妙独特,可在不同的水平线上利用弩箭进行直射与侧射,防备森严,不易攻击。此时城墙上站着不少哨兵,而且成队的哨兵也是时刻来往,若是想偷偷摸进城去,即便是以特种精英的精锐,也试图没奈何。这座长子城连同城内守敌乃是张扬的精锐部队大约在八千人左右。任谁也在特种精英的两倍,即便是特种精英以一当十,也没有正面拿下这种城市的把握。唯一令人感到放心的是没有听说这城里有什么知名的战将,否则这场仗还真是不好打。
    上党府位于晋州府南部,雍州河内府北部,冀州的西部。可以说,上党府是并州与雍州、冀州的交接之地,地势很是关键。但雍州乃是和并州同为一方势力,而上党府和冀州又有太行山相隔,倒也不是什么十分险要的地方。
    在冀州和上党府之间,有一险关,是为并州和冀州的分割线,这就是上党府的壶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