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687章草原之战1

逐鼎最新章节目录
   更新时间:2013-01-01
    见凌霄三人没有其他意思,司徒雷沉声说道:“那就这般定下吧,随后传来各个王子,让他们做好交接准备,每个王子之能携带五千人的卫队赴任。此外,各地的钱粮赋税和政务,则有中枢直辖,他们不得干涉。军队所需粮草物资和兵甲器具,也要上报与我,才能给予拨付。让他们接令之后,立刻将手中事务交与他人,折返洛阳面见本王。”
    听了司徒雷这话,林世文三人才微微松了一口气。他们三人,最怕的就是司徒雷将各州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各个王子,那才是最严重的事情。
    三人离去之后,司徒雷坐在书房之内,低声自语道:“唉……几个小子,没有一个能让我放心的。要是宣武帝还没死,我直接选择其一为王世子。但是,现在我雍军势力面临天下诸侯讨伐,地方不稳,不能为了让你们从地方上缩回。否则,弹压不住那些心思不轨之徒。希望你们几个小子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真的学点东西,涨涨见识。否则,就算将司徒家交给你们,那又能如何呢?”
    接到军令的四个王子,丝毫不敢耽搁,就算心中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埋在心中。都将手中的事务交接之后,前往洛阳面见司徒雷,倾听司徒雷的训示。
    随后,司徒雷就将自己的决定传达了下去,通告了雍军势力,并让所有文武官员停止议论王世子之事。至此,才将蔓延了一个多月,声势越来越大的王世子之事,缓缓的给压了下去。
    不过,就算这般安排了,但议论的人丝毫不再少数。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不再继续向司徒雷上书了。毕竟,司徒雷已经严令禁止上奏。不少雍王势力之人,都认为司徒雷这般的做法是取祸之道。四个儿子,各个手握大权,日后如何让其在一日号令四方呢?尤其是现在司徒雷的身体还不行,这要是有个什么意外,雍王势力可真的被拆散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现在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无他,因为宣武帝之死,司徒雷背上弑君篡位之名。外部是天下诸侯讨伐,内部也有些不稳。如果不让这些司徒雷的嫡亲去处理,不好好震慑地方,地方之上,迟早会出现问题。
    利与弊,各有说法。但在雍王势力范围内,文武官员也逐步开始分化,形成一个个势力派别,也就是结党。这种事情是免不了的,支持大王子的自然会和支持大王子的文武官员走在一起,支持四王子也就会和支持四王子的官员走在一起。他们以前是为了雍王司徒雷效力。现在么,他们效力的重心开始偏移,慢慢转向各自支持的王子。
    这种事情,不是他们想与不想,而是不能不去这般做。要是不为自己支持的王子效力,他们如何被王子接受,如何被其他官员接纳?
    不管雍王势力如何变化,齐军、骁果军以及各个诸侯和一些有志之士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都各有想法。不过,大多数都是对司徒雷的叹息。
    其中慕容成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大喜。同时还严令麾下士卒加强训练,他日,必将重新攻伐雍州。
    不过,不管雍王势力境内如何变化,赵询和进入突厥草原的一南一北两路大军算是无暇顾及了。因为一开始骁果军四镇镇兵的行动缓慢,且守得严密。所以,突厥大军就放弃对骁果军的骚扰,进而开始进入并州之地,劫掠百姓,抢夺财务和粮食。用突厥薛捏可汗的话说,骁果军杀我的人,抢我的牲畜。那么,我就去杀并州的汉人,抢夺他们的财物和粮食。于是乎,几近二十余万部落联军,进入并州之地活动。这,是东部突厥部落的联军。
    突厥部落还没有形成极强的中央统治,还是以一个个部落为主。当然,部落可汗对各个部落有着不小的统辖之权。突厥人起源于西海之东,属于白种人和黄白混血种人,普遍身材高大,善于骑射,他们逐渐向东迁徙,最后击败柔然,成为漠北草原的主人。
    因为突厥诸部,一部分重心在东,一部分在西和西南。所以,这突厥部落东部诸部对大燕的威胁是最大的。其实,最早之时,西部突厥对大燕的野心也不小。东西还在一起,但是,在大燕强盛之时,曾大破突厥部落,并将之一分为二,立下两个部落可汗,封以正统名号。如此,二者彼此不相服。时间流逝,二可汗的后代,也逐步形成了两大突厥势力。
    在数年前,这突厥人就发现大燕开始衰弱下来,逐步进入并州之地骚扰大燕边界。随着大燕诸侯内斗,突厥人越发的嚣张。现如今,并州北部的长城,已经成为突厥人活动的范围,根本不复大燕守军抗敌之地。
    现在,因为镇北将军曹刚和突厥人的苟合,使得突厥人的军队哨探,甚至可以杀到太原府晋阳之地。使得并州百姓,苦不堪言。
    并州北部,云州府定襄以北。
    在定襄西北三百里之外,骁果军四镇大军汇聚在了一起。步骑结合,加上辎重队、民夫,合计近二十万余人。这还是因为源源不断的有青壮和辎重队将战利品运往后方的缘故,否则,人数会更多。
    帅帐之中,四镇镇军将军和佐将都齐聚一堂,商议这军情大事。在大帐四角,各有数个火油灯将整个大帐照耀的通明一片。不错,现在真是半夜时分。这骁果军四镇大军,也不过是天色刚暗之时,抵达这里,汇合在一起。
    在赵询行动之时,赵询就已经给这南面大军传令。这南线战事,则有第一镇镇军将军李尘风负责,统帅所有士卒,与突厥大军一战。
    “诸位,情况已经很清楚了,在定襄北部之地,突厥几近十五万士卒押送着大概有二十五万的并州百姓,以及从并州抢夺的财物和牲畜、粮食等。我们的任务,自然不用说,那就是将这些百姓救回来,将这些突厥人尽可能的多留下一些。”
    “此次大战将会十分的辛苦,所以,辎重队和青壮们,都将全副武装,在兵力之上,我们或许对于地方。但是,对方几乎都是骑兵,而我们则是骑兵和步兵结合。所以,在一些方面之上,我们还是处于弱势的。但是,我们绝不怕牺牲。”
    “当然,我们的优势更多。一来,我们这般急速奔至这里,日夜兼程,这是突厥军队没有想到的。二来,我们的辎重队和青壮,其实也是士卒,虽然是预备兵,但是,他们也是在前面一个多月之中,参与了和突厥部落作战的士卒,现在,已经成长为真正的战士了。这,却是突厥军丝毫不知的事情。”
    “其三,他们此番从并州抢夺了不少的汉人人口、汉人的财物和粮食,此刻,战心并不是很大。最后,我们在武器之上,有绝对的优势,尤其是震天雷的存在。那将是敌人的噩梦,此次作战,震天雷任意使用,尽可能的多留下一些突厥混蛋。这不仅关乎吃饭大战的结果,不仅关乎为并州百姓报仇的原因,更关乎主公的大事。”李怀远指着悬挂的地图,狠狠的在一处划了一个圆圈,冷声说道。
    “因为我们的骑兵并不多,哪怕是从缴获的突厥人战马之中补充,但骑兵士卒还是欠缺。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五万骑兵。所以,此次骑兵并不会成为和敌军硬战的准备。他们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释放震天雷,将敌军的冲阵给打散,让他们四散而开。接下来,那就是步军的行动了。”
    “二十万将士,十五万出战,两万守卫大营,看好粮草辎重。剩余的三万人,则负责安置被这些突厥人抓获押送的百姓,让他们有序的按照我们的要求,避开战场。斥候已经将骑兵传了回来,我们与敌军相距不远。所以,天色一亮,我们就大军出击,和这突厥人大军决一死战。此番,不仅要要正面将突厥人大军击败,还要让他们以后见了我们都退避三舍。再加上主公在北面的行动,想来,这突厥部落,在一定时间里,那是不敢轻易的挑衅我们的。”
    “好了,都下去准备,五更造饭,让士卒们做好一切准备。”最后,李尘风沉声说道。此番大战,也是李尘风经历的最大的战斗,不能不让他赶到心潮澎湃。当然,更重要的是,此次大战,是与外族大规模交战。
    由于骁果军士卒早就明白自己此番的使命,也清楚突厥人在并州的所作所为,所以,和突厥人大军交战,不管是镇兵还是辎重队、青壮,都没有一丝丝的慌乱之色。而得到军令的骁果军士卒,则当即连夜便开始准备了,所有人都知道天明之后将有大战,所以,虽然整个大营都显得有些忙碌,但一切却又显得井然有序。
    吃完一顿丰盛的战前大餐,不仅管饱,还有肉。集合鼓声敲响,鼓声惊天动地,长号齐鸣,呜咽低沉的号声响彻草原,二十万骁果军军,不管是镇兵还是穿上甲胄,拿起武器的青壮,都以各部为单位,一一列队。
    点将台上,三个镇军将军,十二个佐将齐聚一起,等待中央之地李尘风的军令。李尘风身着银色金甲,手握腰间长剑,沉声说道:“按照既定计划,大军准备出发。”
    “咚!咚!咚!”出战的巨鼓声敲响,百余长号一齐吹响,“呜……”一队队骑兵和步兵列队出发,战马如洪水、刀枪如铁林,清晨的阳光照在骁果军的板甲上,映出森森冷光。
    十五万骁果军大军浩浩荡荡向西面草原开去,旌旗遮天蔽日,在中军上空,就像红色海浪向着西面席卷而去,其中,有四个红色尖角,处于最前方,杀气腾腾……
    前方数里之外,是不是有士卒大喊:“左前方,突厥探子!第一队,上……”。随即,就会看到一队突厥士兵在数里外出现,远远地查看他们情况,紧接着,就会从骁果军前锋斥候指着,杀出几十人的骑兵队伍,向着对方冲去。
    …………
    此时,在五十里外,十余万突厥大军也同样在行军,这连绵一二十里的队伍,除了突厥骑兵之外,更多的则是被押送的汉人百姓,其中,大多都是年轻女子,还有少部分年轻的男子。除此之外,还有十余万身上驮满东西的战马。不得不说,为了携带从并州抢获的东西,这突厥大军将自己的预备战马都当成驮马用了。
    “报……启禀诸位大王,东部五十里之外,有汉人大军杀至。”一声急报,将正在队伍中央,不停指着被押送的一些汉人女子调笑的数个部落首领惊醒。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其中一人顿时急声说道。
    “启禀诸位大王,东部五十里之外,有汉人大军杀至。看其旗号,应该是骁果军军队。诸位大王,我们当提早做好迎战准备。”斥候急声说道。
    “胡说八道!骁果军的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