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595章北归

逐鼎最新章节目录
   更新时间:2012-11-17
    博平城城楼之上,赵询正在查察城墙修缮工作。按照预定计划,先行要做的就是加高加厚城墙,随后再在博平城北面两侧,各修建一座小型卫城,驻守士卒,以护卫博平城安全。
    “将军要丈量田亩、清查人口、减租减赋、流籍编户、统一商税?”被赵询正式任命为归山阳府统辖的博平县令卫忠听完赵询所言,失声说道。
    赵询点头说道:“没错,我军在敌后的行动,想必你也知道了。之所以能获取胜利,让群匪壮大,最根本的缘故,还是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豪族大户,私占田地无数,私养家兵,视唐军官府与无物。”
    “此次我们从泗阳县迁入百姓八万有余,再加上从唐军之地自行流入,将近九万人。我准备在博平县也留下万人,算是经营博平之地,总不能让博平连自己都养不活吧。”
    “可是……”卫忠还准备说什么,但被赵询打断。
    赵询沉声道:“博平遭遇唐军围城半月有余,周围乡堡村镇,尽皆毁坏。除了有主之地之外,其余的,都收为官府所有,同意分配。各地乡堡,一律不得私自蓄养私兵。就算是有,也需要有都尉府派人监管。旦有不服者,一律以勾结敌军论处!”
    “好吧,既然李将军如此说,下官定能办好。说实话,对于这些乡堡大族,下官对其也没有好感。博平施行此种方针,倒也没什么大问题。但看将军之意,似乎还准备在泗阳县境内实施?”卫忠笑着说道。
    赵询沉声道:“为百姓故,不得不为,不得不做。再为自己故,也不得不为为不得不做!”
    “对了,山阳府会派来近百年轻小吏,他们对于处理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施政经验,将他们安排在各处,我不希望博平官府,再和以前一样,是个摆设。施行新的政策,就需要用敢为之人。”
    “下官领命!将军如此说,下官也就放心了。经历半月的大战,博平县内还存在的官吏,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卫忠沉声说道。
    见卫忠如此说,赵询淡淡的询问道:“我记得卫大人应该也是大族吧,在博平除了家财万贯之外,还有良田万顷,虽说因为唐军南侵,而导致暂时荒芜,但现在唐军退却,这些良田还是能收回来的。此外,城西紫林镇卫家,可是拥有乡勇五百余,皆是精锐之士。卫大人愿意实施对山阳府下达的军令?”
    卫忠见周围除了赵询和其身边的十数护卫之外,并无他人,轻笑着说道:“李将军也不是山阳府的人吧?此外,现在山阳府之主风子鸣风大人,只怕也是在遵从李将军的意思办事吧?”
    赵询淡淡一笑,侧过身来,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百姓,随意的说道:“哦?卫大人此话何意?”
    卫忠见赵询没有生气、提防之意,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道:“我观将军所行政策,基本上都与北方相同。”
    “这样代表不了什么,现如今,诸方势力为了发展实力,巩固地方,纷纷都在效仿彼此之间有利之处。我这效仿北方,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赵询笑着说道。
    卫忠看了一眼赵询身边的士卒,道:“可李将军带兵方式也很特别,尤其是麾下军官整顿军队之后,首先做的并不是继续训练,提高战力。而是和北方一样,讲述军规军纪,战军列。虽然其他军队也都效仿过如此,但能坚持下来,让身边士卒和将军身边的亲卫一样,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半个时辰者,少之又少。”
    “诸方势力实行新政者么不在少数,但能狠下心,直接向大户动手者,却是不多。虽然他们都对这些大户、宗族势力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不想影响势力范围内的动荡和使得这些大族流落敌方,都不会很快直接的动手。”
    赵询笑道:“如此,卫大人应该向这种势力投靠才是,在他们手下,你才能获得更快的提升空间。”
    见赵询如此说,卫忠心中一喜,这就说明对方正如自己所料,来自北面。
    “表面上看,确实如李将军所言,投靠他们或许能提升的更快。但博平除了能被靠唐军,南靠兖州府军和东靠徐州军之外,再无他人。而这三方势力,与北方相比,差之甚远。此外,守城之战后,我城外良田,已经被毁,佃农已成流民,疑惑死亡。莫说收租,就是佃农想要租种,只怕也没有可用之物。在者,无论是哪方势力,现如今都在暗暗打压我们这种小族主意,短期内,是能爬的很快,但也有可能一夕之间,飞灰湮灭。现如今唐军不就在借助群匪之手,在清楚地方大族吗?”
    “此外,因为唐军来袭,我族内乡勇也所剩无几,只怕现在已经被将军麾下或吸收,或给予独立户籍,已经不复往日之盛了。唯一没有损失的,反而是设在城中的铺子。虽然因为大战,战事经营不善,但只要停战,再加之将军的统一商税,很快就会兴盛起来。另外,家族之中,诸位长辈,都看好山阳军,而非唐军和兖州府军。”
    赵询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对方所言,大部分是真的,看好的也不是自己,而是北面的骁果军。此外,他们更怕的是如果现在不合作,很快新的县令就会到职,将他们这些大族一网打尽。要说山阳军麾下诸地那里最好清洗,非属博平为甚,毕竟,一番大战,大族势力也耗得差不多了。当然,这里是指手中掌握的敢和官府对着干的势力以及关系网,而非钱财。
    卫忠很清楚,被对方派来的近百小吏,只怕就是真正掌控全县政务的。
    “卫大人,想要得到认可,就要做到实处。我们只看政绩,不看身份。不过,卫大人的诚意,我记住了。”赵询淡淡的说道。卫忠如此说,也就是在向自己表明,他卫家,愿意带头拥护他赵询定下的规矩,也会按赵询的规矩在博平施政。
    赵询在博平逗留了两日,将左都留下,以魏东为博平留守,负责博平县的防卫,同时,也配合卫忠实施新政。为了防御唐军,赵询也将手中的战马,留下了千匹与左都。随后,就带着第三都,回到了巨野县。
    “主公此次在梁州府南部,可谓是声明大震呐,带领三千余残军,杀入唐军后方,洗劫财物、兵甲器具,两次拿下敌军泗阳县,领兵之能,属下佩服啊。”
    “风子鸣,风大人,你什么时候也开始学会拍马屁了?”赵询笑着说道。
    “不是属下拍马屁,也正是因为大人的行动,使得徐阶不敢轻易对相接的山阳府有任何军事上的举动。对了,主公还从泗阳县偷回来了八万百姓。啧啧,正是了得啊!”风子鸣大笑着说道。
    将风子鸣如此,赵询也大摇其头。
    “对了,此次随冀州商队而来的吏员有多少?安排的如何了?”赵询想起那近百派到博平的青年吏员,不由问道。
    “从幽州一共来了五百余人,现在除了五十余人留在巨野县之外,其余都被派往各县,博平最多,派了八十余人。”风子鸣收起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
    “五百人?看来不少啊!”
    “是啊,属下也没想到,主公麾下竟然培养着如此多的年轻吏员,虽是小吏,但却是真正决定一地的权柄啊。这些人似乎都有一些施政经验,主公,他们是从骁果军治下抽调的?”
    赵询摇头说道:“不是,是从青年近卫军之中选拔的。”
    原来,因为统一有都督府之内的内务府收养孤儿,年龄大小不一,体质也强弱不等。赵询就将之分为军队和吏员两类,军队自然就是青年近卫军和少年近卫军。其中思维敏捷者,可以继续入武备学院学习,出来则成为低级军官,甚至更高。吏员则是经过那些被赵询免职的原朝廷官员做西席,教导之后,跟在地方官府实习一段时日之后而成。
    想要在地方实施新政,想要彻底的掌握地方权利,没有自己人,那是不行的。除了这些吏员之外,还有青年近卫军的士卒,也在暗中往此地而来。青年近卫军是十六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人,经过系统的训练后,他们比之这些府军来说,更像职业军人。
    “主公要在山阳府全境实施新政?”
    “没错,怎么,难度很大?”赵询反问道。
    风子鸣摇头道:“这倒不是,地盘越少,实施的越早,难度越小。兖州府大战,北方又是敌军唐军,他们除非想要寻死,否则决计会配合的。另外,按照主公的吩咐,我们也是温和的施政,倒也不会出现无力反抗问题。只不过,也正因为兖州府大战,如果此时忙于实施新政,拖了军队的后退,那我们想要在此战之中谋取好处,只怕更难了。”
    赵询沉声道:“谋取好处是一定的,但短期里是不行的。只能等着三军苦战力竭之后才可,才不至于遭遇对方的强烈反击。另外,我们也要看齐王的回应,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将赵询定下了主意,风子鸣也不再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他也知道,赵询言之有理。
    “司徒雷不动则已,一动就将慕容成给将了一军。也不知道慕容成会如何应对?”
    赵询微微皱眉,道:“这个司徒雷,果然是老谋深算。完全就是将徐阶、徐州军和武卫军、慕容成为框在了一起。算了,不去想了,现在该烦恼的是慕容成,而不是我们。坐看风云,等着他们大打吧。这里交与你了,我离开北地已经时日不短了,也该回去一下了。”
    …………
    赵询要回到幽州,除了离家许久之外,也因为远洋航行的商队顺利返航了。怎么说,这也算是开辟了海上商道,也该有新的规划了。这些复杂的事情,依靠信息传递,自然是不行的。此外,离开太久,对于稳定自己的权利,也是不利的。
    回去倒也不是很麻烦,但也不是很容易,要西进兖州府,过黄河,进入冀州,随后就是自己的地盘了。赵询经过兖州府之时,就发现,因为大战,兖州府的百姓,也开始纷纷远离。不得不说,因为骁果军对百姓优待的名声之外,很多百姓都度过黄河抹去冀州而去,希望在骁果军治下求生活。
    对于这些,赵询自然是满意的。毕竟,北方人较之南面,还是要少的多。虽然自己这数年里来,不断的吸收难民,但还是比不上南方诸州。也就是比之凉州、宁州好些,不过,现在冀州、青州和幽州,平均人口已经超过了雍州。这也没办法,谁让近年来,连续数年西部大旱,使得雍凉之地缺粮,百姓不得不脱身求活。
    直到通知了幽州之后,到达了冀州城,赵询才打明旗号,在军队的护卫下,一路巡视,一路未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