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第三卷第98章

锦绣中华最新章节目录
   三、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化水平
    所谓“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化”,就是指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要争取成为他所从事的报道领域的专家。在信息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受众知识、文化水平提升,新闻工作者需要在全能型的基础上向专家型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专家型新闻工作者的特点是在具备一个普通新闻工作者各项基本素质的同时,兼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今有专业背景的新闻人才越来越受到广大媒体和新闻单位的青睐。虽然目前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构成仍以新闻和中文为主,但是近期以经济、管理、法律、政治等为专业背景进入新闻业的人才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多数报纸在招聘时已经不限专业,有些财经类报刊则专门招收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人才。《中国商报》就明确表示,不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致力于深度报道和背景报道,追求热点焦点,追求深刻生动,追求新颖独特。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也亟待提高
    纽约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泰德·道格拉斯指出:应将新闻学教育回归到人性教育。在注重新闻采访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新闻记者的人文素养、开启他们的良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华夏青年报》总编辑艾招男在《21世纪中国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文中认为,“记者,应该有一种人文追求,有一种理想,才去做新闻工作者。在全球化时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这种素质,他能够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有文化沟通和文化理解的能力,包括对宗教,有对各种文化包容的能力。这将使我们的报道能更接近客观真实。”
    有人曾提出传媒人素质的“蜂巢理论”,即有火一样的激情,有海洋一样的胸襟,有钢铁一样的脊梁,有慈母一样的爱心,有猎犬一样的敏锐,有冰山一样的冷峻。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六角形,是一位出色传媒人的基本框架。它像一个蜂巢,传媒人就是这个巢子中成长的蜜蜂。蜂巢的六角形越是匀称,蜜蜂的素质就越高,酿出的蜂蜜就越好——这一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形象地表现出对传媒人人文素质的要求。
    当然,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新闻事业单位在对记者进行再培训、业务“充电”的过程中,借鉴外国大学的成功经验,优化新闻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减少传授写作、编辑技能的课程,增加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历史和语言文字学等内容,目标是使新闻记者拥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能力,并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是一种以及时,有效,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消息的一种职业。
    正值樊氏姐妹,向氏兄妹及郭斌五人谈得兴起时,倏然间从他们的侧面跑来一穿着时毛的俊男,口中直呼“救救我吧!大哥大姐!”
    樊琼、郭斌、向左和范婧滋见这俊男身后,紧跟而来的一男二女,心中就猜了个**不离十。郭斌发出了一声只有自己听得到的怨言:“真是学习不到位!”
    目睹此状,除樊瑶外,其他四人都显得很镇定。樊瑶忙问那俊男:“你遇到什么麻烦?”
    “他们是搞传销的!”那俊男说着回头望了望:“我不想跟他们回去了。救救我吧!大哥大姐!”
    “行!行!你别怕,我们有这么多人在。”樊瑶用言语为那俊男壮胆。
    “谢谢!谢谢!”那俊男感激连连。
    等紧追而来的一男二女,到达跟前时,樊琼问:“你们是哪个团队的?”
    一男二女假装听不懂,其中一女解释道:“他是我的男朋友!我们俩闹了一点矛盾,他就······”
    “别说了!学习不到位!”
    听到这一句话,那一男二女心里好象有底了,从樊琼等人的穿着判断:面前的肯定是某某团队“老总”级别的人物。于是解释道:“我们是刚从口内来柘旅游的。”
    樊琼一听就知道是刚刚迁网过来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