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第二卷第119章

锦绣中华最新章节目录
   尽管此时的曾瞎子没有几个“毫子”(方言指的是硬币),但他感到心里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充实过。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好看多了。这时村广播站的高音喇叭里正播放着《智取威虎山》的歌曲。少剑波告诉大家到威虎山的目的——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此时的曾瞎子将歌词改为“······为的是冲进王公山”,比少剑波更具雄心壮志。
    王公山在柳叶坪村的东面。山上绿油油的油茶树上,此时正挂着许多白嫩白嫩的赵姨姐**样的“茶苞”;肥嘟嘟的,特别是那不蜕皮的赵姨姐嘴唇样的茶舌;还有三月苞、红灯笼——这些都是城里的孩子极愿意花钱买的,好吃的山果。
    有时中午收工后,曾瞎子就背个篓篓上山了,用蕨杆将茶苞、茶舌穿成一串一串的。用新长出来不久的,嫩绿的油桐叶,将三月苞和红灯笼包成一小包一小包的。然后用篓篓装起来,藏在隐秘处,等下午收工后,再背到城里去卖。卖完后又星夜赶回家——不敢耽误第二天出工——因为“搞私发”穿包了,不但要扣工分,还要被追究责任,遭查办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一旦查出,戴高帽游村是小事,但没收非法所得,将那一天得到的二、三角钱和更多的罚款,填进集体那个大洞罅里(没入集体帐),就倒大楣了。
    然而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大多数情况下中午要进行政治学习——因此曾瞎子心烦意燥时就找油头骂朝天娘。
    茶苞、茶舌过时后,他把那用最大的楠竹尾做成的储钱罐,放在耳边摇了摇:“象这样存钱,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五块钱呦!”他很忧伤地想:“夏天没有什么门路,只好等秋天了!”
    秋季里有板栗、尖栗、山葡萄等,日不同日地成熟起来,但上面又“割”(割资本主义尾巴)又“堵”(堵不正之风)的,曾瞎子冒着天大的风险,上了两回山,这样他的储钱罐里,差不多有三块钱了。天黑下来之后,他将钱罐里的纸币和毫子倒出来数了一遍又一遍,就只有二块九毛八——三块钱还差两分。他的心心发毛了:“我日他屋里娘娘崽崽加十八代祖宗!偏偏有那么多会要开!开他娘卖bi呀!不然老子再上两三次山,就凑齐了五块钱了呢!”看着那一天比一天干净了的枣子树杆,一天比一天白了厚了的白头霜,他的心情也越来越糟。
    他满怀怨怼地走到屋外,刚好一阵鞭炮声响了起来。原来是柳富贵的老子“翘鞭子”(方言死的意思)了。他不由地心情大慰,竟眉舒眼舒地吐了一口长气。
    第二天,他是整整一天都粒米不进,目的是为了留着肚子,等第三天早晨出殡去“抬老杠”时,用“丧伙豆腐”来填满。说实在的,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柳叶坪好多人,逢“红、白喜事”时,都是这样做的。
    第三天早晨,他早早地就来到了丧棚里,选了一个离饭甑最近的位子,雷打不动地坐着,再也没有挪过脚,就等开饭了。其情形难免忍受吊客的白眼。
    一俟开饭,他捡了一个大菜碗,假斯文地只盛了半碗饭,很多女吊客见怪生怪了:“噫呀!曾瞎子蹲了几年监,蹲得君子多了!”其实不然!那年头,吃“大合龙餐”是要有诀窍的。象曾瞎子这样的“棍子”就深谙此道——他先盛半碗饭,三扒两咽地,肯定比那些开始就盛一大碗饭的人吃得快。他第二碗饭就可以使劲的擂上一碗,这显然就比一开始就贪多的人至少要多吃半碗饭。人精呢曾瞎子!象他这样的人精,饭甑前有好几个!他们盛饭的动作象是同一师傅教出来的一样,盛一勺攒劲摁一次······象在兴修水利工程
    筑堤坝样,使劲往紧里筑,一个个恨不得用夯来夯实······之后,才端着堆得老尖老尖的一碗饭,不慌不忙地坐回原位,有滋有味地在细嚼慢咽。
    出殡时,曾瞎子怕用大力挣断肠子,不敢去抬老杠,便拣了个花圈抗着,走在孝子堆里。一路上,对闲人们送给他这类人的一些刻薄、恶毒的话充耳不闻:“胀气话当不得饭吃,爱讲多讲些······”他稳稳地想。
    这一趟“丧伙”,他省下了两斤半米——去悄悄地卖了,原本只有八角七分五厘钱,他毫不妥协地收了买主八角八分钱。还把打“丧伙”得到的一包“红桔”香烟(自己不抽了)也卖了,刚好凑够四块钱。他的眼睛都笑眯了,一连几天,就着《智取威虎山》的歌韵,引吭高歌“······扫平王公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