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二百四十八章紧锣密鼓

名门最新章节目录
   就在崔圆对廖辉细细叮嘱之时,在崔府的后院,崔宁的房间里也***通明,崔宁伏在桌案给裴莹写信,不时抬头望着窗外细细飞雪,三年来,崔宁外貌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气质却显得成熟了许多,性格也更加沉静。
    三年来她一直在悉心照料父亲的病体,尽着一个女儿的孝心,她也刻骨铭心地思念着张焕,但她希望张焕能明白她的一片苦心。
    与她住在一起的朋友,自然就是林平平了,和崔宁一样,三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在陪伴自己的母亲,她今年已经二十五岁,母亲也死了心,不想替她张罗嫁人了,她自己也从来不考虑什么终身大事,每天自由自在地生活,她天性乐观且好管闲事,四处打抱不平,在陇右的百姓中留下了一个金城女侠的绰号。
    三个月前,她来到长安寻找崔宁,却正好是崔宁随父亲返回长安的第二天,她索性就和崔宁住在一起,时不时地劝她回陇右。
    此刻,林平平坐在小几前削一把木剑,这是她的徒弟,也就是裴莹的儿子要过多次的,林平平削了一会儿木剑,便没有什么耐心了,她将木剑和小刀胡乱往墙角一堆,便蹑手蹑脚走到崔宁身后,偷偷看她写了一会信,忽然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
    崔宁若有所感,一回头,却见是她在偷看自己写信,不由又羞又急,两下便将信揉成一团,忿忿道:“你这家伙总是这样!快回自己房间去。”
    林平平却越笑越响。半天她才止住笑。趁崔宁不注意从桌上抢过信、展开,清了清嗓子学崔宁的语气念道:“大姐,好久没给你写信了,琪儿可好,还有未见面的秋秋,真的很想见见她,也不知她是长得象你,还是象她父亲
    话没说完。脸胀得通红地崔宁便冲了上来,一把夺过信,又将她摁在床上使劲地挠她地痒,“你再这样,我就赶你走了。”
    林平平笑得气都要喘不过来。她连声求饶道:“宁姐姐。饶了我吧!我再不敢了。”
    “哼!脸皮真够厚的。比我大两岁还叫我姐。”崔宁见她求饶,便放了她,快步走到灯前将信烧了,火光映照,她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悲哀之色。
    林平平的笑容渐渐止了,她叹了口气道:“崔宁,你不要嫌我嗦。这件事本来就是你在作茧自缚。这三年来谁提到你他就大发雷霆,凭这一点。便可看出你在他心中地位是谁也无法替代,我和他一起长大,我还不了解他吗?他从小就失去母爱,一个人孤苦长大,我知道他是个十分念旧的人,你应该回去。”
    林平平见崔宁低头一声不语,便走到她身边,拉她坐了下来,“我知道你是恨他娶那个银瓶公主,可那只是他拉拢羌人的需要,他是个做大事的人,岂会在这种事上束手束脚,再者,一个小地主都还有三妻四妾,他一个堂堂的陇右节度使、张掖郡王,现在被称为大唐第一军阀,他身边的女人还少得了吗?”
    说到这,林平平扑哧一笑,“我原以为我爹爹真地只有我娘一个老婆,后来才听我娘说起,我爹爹当年居然有几十个侍妾,为了避祸,才将她们统统送人。”
    崔宁叹了一声,拍了拍林平平的手道:“我何尝不知道呢?我爹爹有一百多个侍妾,现在病成那样还有六十二人,我那些叔叔哪个没有几十个女人,我当初离开他不是因为他娶多少女人,连裴莹都要替他娶妾,我担心什么,不是为这个,而是因为他变化太大了,他整日所思所想都是权力、地盘,为得到陇右不惜撕毁刚刚签订的条约,为笼络羌人不惜伤害身边的妻子,固然,这样的人或许能做成大事,甚至夺取天下,但是我不喜欢,我喜欢过去那个有情有义,为救朋友砸县衙、绑架相国女儿地张焕,我离开他三年,就是希望他能醒悟,人地一生转瞬即过,不仅仅是权力、地位,还有亲情、爱情、友情,如果他仅仅因为我离开他三年便抛弃我,那他这个人就不值得我爱。”
    说到这,崔宁凝视着林平平地眼睛,“平平,你不也是这样吗?”
    “我?”平平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她连连摆手,“你们的事别把我扯进去,我不嫁人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喜欢自由自在,不想被婚姻束缚住,要嫁我早就嫁了。”
    “你别骗我了,你不嫁人是因为你非他不嫁,你说他念旧,我看你更念旧,都念了二十几年了,上次你还告诉我,你是在寻找那个肯天天吃你煎鸡蛋的张焕。”
    “胡说!”不等崔宁说完,林平平便跳了起来,她塞着耳朵一边向外跑一边道:“你一定是记错了,我没说过,我要睡觉了,不和你说了。”
    崔宁见她跑远了,不由摇了摇头,她坐下来又抽出一张信笺,可却无从下笔,半晌,她将笔放下,慢慢走到了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细细飞雪,她低声自言自语道:“焕郎,你知道吗?写这么多信,其实我就只想问一句话,我的焕郎,你还好吗?”
    一颗晶莹的泪珠,已不知不觉滑下了她美丽地脸庞,
    雪越下越大,如漫天扯絮,铺天盖地地笼罩了长安城,在张焕府内地西院里,数百名士兵戒备森严,房间里***通明,张焕坐在紫藤椅上,不露声色地听着被问话人的述说。
    下面站着一个年轻地士子,虽然略显得有些拘束和紧张,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彩,此人叫做周明。长安武功县人。便是他投书告裴伊之子裴明典科举作弊,被张焕连夜派人带到了府内。
    “张侍郎请明鉴,裴明典与学生同窗求学,学生对他知之甚深,他连论语都背诵不全,何以高中进士第八名,在科举三天前,他特地来找学生。出来个策论题请学生写策,说是父亲考察,学生看在多年同窗的份上给他写了一篇,不料那题目正是今年科举之题,发榜后学生得知他竟高中进士第八名。还被补授灵台郎。学生是可忍孰不可忍。愤而投书,请张侍郎明辨。”
    张焕还是不动声色,瞥了他一眼又问道:“既然你说那篇策论是你写,那你还记得它地内容吗?”
    “学生记得,学生早已默下,随时可以写出请张侍郎过目。”
    张焕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这件事已经捅出。就不会平静收场,为保护你安全。你就先在我府上住下吧!”他见周明欲言又止,便笑笑道:“你放心,你地父母妻儿我也会派人保护。”
    周明大喜,急忙行礼谢道:“学生多谢侍郎关心。”
    周明被带了下去,张焕背着手在房内踱步沉思,这件事关键是火候,重,不得伤筋动骨,轻却不得无声无息,裴伊倒不倒无足轻重,关键是影响,这时,一旁的牛僧孺忍不住提醒道:“都督,属下建议此事最好慎重起见。”
    “你说什么?”张焕的思路被打断,他诧异地问道:“你是说什么事慎重起见?”
    牛僧孺站出来躬身长施一礼,“属下是说裴伊之子科举作弊一事,毕竟是这个周明一面之词,属下建议应多寻访知情者,证据确凿后再动手,以免情况不实使都督陷入被动。”
    “你说得有道理。”张焕点头表示赞同,“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
    “属下不会让都督失望。”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进来禀报,“都督,孙管家说前厅有一个御史廖中丞求见。”
    “廖辉?”张焕想起了中午曾见过此人,他晚上便来了,“请他到小客房稍候,不可怠慢了。”
    一般而言,接待客人的地方主要在客堂、小客房和书房,客堂主要是公事,比如宫中的宣旨、乡绅代表来访或下属述情等等,而书房则用于亲密的朋友、同僚或者是机密之事;而有身份但亲密度却又不够的人就会在小客房接待,比如这个御史中丞廖辉。
    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次官,上面是御史大夫,但和尚书省地各部尚书不管实事一样,御史大夫也仅仅是个头衔,御史台的具体事宜则由御史中丞负责,这样一来,御史中丞实际上手握弹劾大权,安史之乱后,御史台改成对内阁负责,但最近三年随着内阁日渐被裴俊架空,御史台事实上也就成了鸡肋之职,弹劾卷宗送到给事中,往往就了无音信,或者等了数月内阁偶然开会,所弹劾的事情早已成了昨日黄花,反之,若事情是有利于裴俊铲除异己,却又能雷厉风行地贯彻,比如御史中丞颜九度弹劾前吏部侍郎崔贤妻弟泄露了宣仁四年的科举试题,仅用两天时间便定了案,从这个角度上说,御史台又成了裴俊的行权工具。
    廖辉刚刚从崔圆府里,滑脚便来求见张焕,此刻崔圆地嘱咐依然在他耳边回响,张焕初到朝廷,所用之人不多,尤缺言官,你可成其喉舌,以探其行,早晚报于老夫
    崔圆让他投靠张焕,但廖辉却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十几年前他被崔圆从地方小吏提拔到吏部,从最底层地从事一步步做到吏部郎中,在一般人眼里,他是飞黄腾达了,可廖辉却知道,他地老底被崔圆牢牢抓住,他不过是被崔圆所操控的木偶,真正的职责是监视崔家重臣崔寓,这么多年,他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从无怨言、从不敢懈怠,崔圆倒台后,他也曾动心改投裴俊,但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可现在崔圆又让他改投张焕,且不说崔寓那边怎么交代,这张焕行事心狠手辣,一旦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杀身之祸也就不远了。
    正想着。门外传来了轻快的脚步声,随即一声清朗的笑声传来,“莫非廖中丞中午酒未喝尽兴,晚上又来寻我继续?”
    声到人到,只见张焕身着蓝丝长袍,头戴平顶巾,笑容满面地走进屋来,廖辉连忙站起来。歉然道:“深夜打扰侍郎休息,请侍郎见谅。”
    “既然来了,就是我酒中之客。”张焕一拍手,几名下人丫鬟抬着小桌、端着酒菜,快步走了进来。很快便收拾出一桌酒菜。下手们随即退了下去。
    “来!廖中丞请坐。”
    廖辉有些不安地坐下。他与张焕并不熟悉,让他贸然投靠,这怎么开得了口,为难归为难,廖辉还是坐了下来,张焕给他倒了一杯酒笑道:“其实我也知道,廖中丞并非是为喝酒而来。请饮了此杯。廖中丞只管直言。”
    廖辉饮了酒,他微微一叹道:“其实有些话我中午就想说。但因崔相国在场,不便开
    停了停,他见张焕端着酒杯笑而不言,又继续道:“我从吏部调到御史台已经三年,这其间弹劾地案子不下四十件,真正落实地却不过五件而已,且都是裴相国亲自批办,其他案子皆了无音讯,可崔老相国当任时,件件案子都得批复,我地意思并不是说裴相国没有崔相国勤政,两人皆一样日理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