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一百八十一章鏖战会西堡(上)

名门最新章节目录
   薄薄的雾气笼罩着会西堡。
    “咚!咚!咚!”巨大的进攻鼓声在黎明时分响彻了天际,集中结而来的吐谷浑人、羌人、党项人以及汉人奴隶共四万人,宛如黑色的海洋,一浪一浪地向会西堡进军。
    这是四万军由吐蕃老将马重英指挥,他们并不是吐蕃人的主力,而是吐蕃人对河西新军的试探,或者可以说吐蕃人并没有把张焕放在心上,他们这次的目标是占领这座坚固的堡垒,使之成为吐蕃进攻陇右的桥头堡。
    如果从高高的乌鞘岭向下看,透过时隐时散的雾气,四片巨大的方阵就仿佛四幅灰黑色的锦缎,平铺在宽达十里的黄河滩涂上,方阵上下起伏,就像被微风吹拂着摆动。
    吐蕃主将马重英已是唐军的老对手,天宝年间他便多次与哥舒翰、封常清等大将对阵,现在他已年近七十,但他的腰依然挺得笔直,一双鹰一样锐利的眼睛,显得老姜弥辣。
    在目前任河湟总督,在张焕修建会西堡之初,他便多次上书赞普赤松德赞要求出兵阻止会西堡的修建,但当时吐蕃的战略重心在安西,宰相尚结息反对向东方用兵,担心引发唐军与回纥的结盟。
    马重英也因为要集中粮食供应安西,便罢了进攻会西堡的念头,一直到安西战事渐渐平息,他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会西堡,集结了四万吐蕃附属军,向会西堡大举进攻。
    马重英久经沙场,他深知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他并不立即将全部兵力投入,而是先派出一万军队进行试探,试探唐军的兵力和寻找城防的弱点。
    一万河湟联军有节奏地喊着短促的口号。一队队士兵步履矫健地向三里外地城堡迈进,在他们中间,数十架带有巨大木轮的云梯在缓缓前行,鼓声一阵一阵,沉闷而动人心魄。
    城堡之上,李横秋面容阴沉似水,他始终没有下令点燃烽火,四万人,只比他预料的多一万,他不惧。虽然只有三千人的守军,但他拥有最犀利地防守武器,还有最坚固的城墙。他坚信自己能让敌军饮恨于会西堡下。
    三千守军分布在数里长的城墙之上,除了他们,城内二千军户近五千成人都被动员起来,他们运送箭矢、搬运巨石,象蚁群一般忙碌着,数百架石已经准备就绪,发出吱吱嘎嘎地绷弦之声。
    在城内县衙的旁边,站着一群特殊的人,约一百多人,人人神色紧张。他们都是从蜀中过来的落榜士子,在河西寻找发展机会,刚过黄河来会西堡歇息,不料正好碰到了这场战役。
    但在最边上一角站着一家人,三个女人和两个男人。其中一个少妇还抱着一个约一岁多的孩子。
    那个中年妇人使劲拽着一个身着红榴裙年轻的女子,不让她上城助战,“平平,你一个女子怎么能上城打仗,若你出点什么事。我怎么向你爹爹交代?”
    这几个人就是从蜀郡投奔河西的林德隆家人。两个男人一个是整天无所事事的闲人林德奇,一个是再次落榜地书呆子林知愚。抱小孩的少妇是他妻子,中年妇人便是林德隆妻子杨玉娘,而她拉住的年轻女子自然就是我们地平平,一个至今没有嫁出去的老姑娘。
    林平平自从认楚行水为义父后,在广陵住了半年,便因为不习惯官宦小姐没有自由的生活而回了蜀郡,结果母亲又逼她出嫁,她索性就带着三叔去南诏游历,在那里她认识一个年轻英俊的南诏人,险些动了嫁人之念,但忽然发现这个年轻人竟是南诏王子,她不愿意嫁入王宫,便又离开了南诏,回到蜀郡,这时父亲已经来信让她们迁来武威,林平平便跟着母亲和兄长来到了河西。
    她当然知道张焕的事情,但她也已经慢慢懂事,知道有些东西并不属于自己。
    但她率性而为的本性却没有改,这次正逢吐谷浑军进攻会西堡,她当仁不让地要上城助战,听了母亲的劝阻,她急得大声道:“娘,这是吐蕃人在打张十八啊!我怎么能不参战?”
    旁边的林德奇也连连劝道:“是啊!大嫂,平平从小就练过武,她的平底锅所向无敌,你就让她去试试吧!我会在一旁保护她。”
    不知是拉不住林平平还是有三叔保护,杨玉娘的手终于松了,林平平犹如挣脱缰绳地小马,她提剑便向城上冲去,刚跑了几步,忽然看见一帮士子满脸犹豫。
    “你们!”林平平用剑指着他们喊道:“一路上不是说什么收取关山五十州吗?难道只是嘴上说说,是男人的,就跟我上城杀敌去。”
    众人面面相视,有几个人的脸胀得通红,几个人刚想上前却又不愿被女人所激,就在这时,一支燃烧着的火箭嗖!地掠过他们头顶,发出尖利的啸声,这是开战地信号,随即城墙上鼓声大作,喊杀声震天,巨型石轮番发出惊心动魄的怪啸声,接二连三地将一块块磨盘大的巨石投射出去。
    林平平一跺脚,也不再理会这些士子,率先冲上了城楼,士子们犹豫一下,终于有几个跟着林平平跑上城头,后面的人都陆陆续续地跟了上去。
    鏖战已经开始了,第一支万人方队已经行到一里之外,他们忽然加快速度,狂喊着向会西堡冲去,这时,天空忽然传来破空之声,数百个黑点腾空而起,象一群鹰,迅速地向他们头顶上飞来,并且越来越大,发出尖利的怪啸,不等吐谷浑军反应过来,巨石便砸在他们头顶上。顿时一片血肉横飞,凄厉哀嚎声响成一片,有地被砸成肉饼,有地被砸成数截。残肢、内脏到处抛洒。
    还有两架云梯先后被巨石砸中,庐蓬散架,巨石直接砸中主梯,瞬间便粉身碎骨,断木散落一地,一轮石射出,吐谷浑军便死亡数百人,三轮石射出,吐谷浑军已经损失了两千余人,但对于人数众多地万人进攻。这依然形成不了致命地打击,在离城墙还有三百步时,敌军开始填补两丈宽的壕沟。准备让云梯上前。
    壕沟被填平了一段,铺上木板,数十架裹着厚厚牛皮的云梯隆隆推来,吐蕃在与大唐近百年地交战中,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它掳掠走大量百姓,其中就有不少能工巧匠,使得吐蕃的科技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尤其在大型攻城器已不比唐军差,从这数十架云梯便可看出来。云梯的底部则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它的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在底盘上,在主梯之外,又增设一具活动的上城梯。即副梯,其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谓之飞云梯。
    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的设计,则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而且主梯四周有覆有庐蓬。仿佛一间移动的大房子,主梯和副梯正面都以牛皮覆盖,十分坚韧,以防止唐军的飞弩和箭矢。
    到了城下,折叠起来地副梯被拉动起来,越来越长,直伸出二十余丈,前端钩挠达上城墙,数百名躲在梯子中的士兵一声呐喊,开始登城。
    城上石依然在轮番发射,远程杀敌,而近处却箭如雨下,虽然守城士兵不多,但唐军的连弩却发挥了极大地威力,万箭齐发,密如暴雨,将数千已攻到城下而不及进入云梯防护的士兵们射死大半,但弓弩对于有严密防护的云梯效果不大,密集的箭矢射在被牛皮包裹的云梯上,发出一阵阵噼噼啪啪的声响,而躲在云梯中的敌军则一手执盾,抵御两边的射击,匍匐着拼命缘梯爬上。
    这时,倒是原始的滚木和巨石发挥了作用,滚木和巨石沿着云梯滚下,将云梯上的士兵砸下梯去,这时,敌军鼓声大作,尽管石和飞弩摧毁几十辆云梯,但依然有二十辆云梯攻到城下。
    上千名吐谷浑士兵冲上了城头,与守城士兵厮杀在一起,刀劈枪戳,箭矢如雨,鲜血染红了城垛,到处是战死士兵地尸体,受伤的士兵拖着长长的惨叫声坠下城墙,但立刻又有新人接替上来。
    马重英面无表情地在远方的一处高坡上观战,嘴角露出冷冷的笑意,这个唐军将领太没有经验,在第一波试探性地进攻中便全力以赴,他的箭矢有多少存货?他投石机能经受多少次磨损?看明天他拿什么来守城。
    而且唐军的守军并不多,却又不肯点烽火求救,这是一个血气太重的主帅,马重英忽然笑了,他立刻下令道:“把投石机运来,给我集中目标攻击城上的点火塔。”
    攻城之战在继续进行,敌人十分狡猾,他们已经发现唐军兵力不足地弱点,便将云梯分散架开,使唐军兵力不足地弱点愈加暴露,这时,已经有城中近两千名男子冲上城头助战,在城头一角,林平平领着一百多名士子配合几十名唐军与两辆云梯的敌人进行搏斗。
    林平平一身红裙,在黑盔黑甲地士兵和一身白衣的士子中格外显眼,仿佛一朵战地中盛开的鲜花,她身体纤细,无法冲进男人群中搏斗,便手执一把弓箭,站在两丈外的一个垛口边释放冷箭,她箭法平平,但力道却很强劲,不断有敌兵被射中,惨叫着从云梯上跌下去。
    这时她的箭瞄准了一名身高过丈、凶悍无比的百夫长,忽然,一支飞弩尖啸着射来,蓬!地一声,正中她身旁的城垛上,碎石飞绽,一片石块划过她的额头,顿时血流如注。平平紧咬嘴唇,她从红裙上撕下一条布,扎紧了额头。
    “平平,下去吧!”一旁林三叔刚砍翻一名冲上来的敌兵。一眼看见平平满脸是血,他吓得心惊胆颤,连忙拉着平平地胳膊要下城。
    平平倔强地甩开三叔的手,她张弓搭箭,冰冷的箭头继续对准目标,嗖!地一箭射去,那百夫长听见弓弦声,猛地扭头看来,瞪着铜铃大的眼睛,箭头刹时便从他左眼射入。血花四溅,箭头从后脑透出,百夫长爆发出野兽般地嚎叫。抓住箭杆重重地摔坠下城去。
    平平轻轻地松了口气,她立刻张弓搭箭,又瞄准了另一名长相凶恶的敌军。
    指挥塔上,李横秋脸色惨白,而眼睛却急得通红,他没想到吐蕃人竟有如此先进的攻城武器,远方,巨大的攻城锤和巢车也出现了,夹杂在攻城士兵中的几十架抛石机也轮番将巨石砸上城墙,双方在气势上已经势均力敌。
    李横秋已经意识到自己轻敌了。他起身卑微,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对于指挥大规模的战役他尚缺少经验,可以说是缺少一种临危不乱的气度,为将者。需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既不能心存畏惧也不能狂妄自大。
    李横秋是一个合格的先锋,但他却过于自信,以至于想凭三千人守城而击退四万人的进攻,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