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第二百七十七章,杀敌头点地

寒门称王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七十七章,杀敌头点地
    白天有事,晚上8点多才回来码字,好困
    ~~~~~~~
    张宾回到府上,想起石勒对自己态度的转变,心下依旧有几分凄凉,可是转瞬就又想到了关于上党的事宜,索xìng派人去请张敬。
    趁这个功夫,张宾却是提笔给石勒写起了奏章,针对如何加强信都防御,谋取上党等事宜,给出了几条具体的计划。
    之所以不在刚刚众人齐聚时提出,张宾就是怕以王阳为首的政敌从中破坏,而且他这个计划其中有一项正是暗中针对王阳等人。
    很快,张敬来到张宾府上,张宾却是决口不提朝堂上他的表现,只是询问了他上党一事的处理进度,张敬表示十日内肯定给出结果。
    随后,两人却忽然爆发了jī烈的争吵,张敬拂袖而去。
    王阳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却是得意不止,暗中派人给张敬送信。
    张敬接到信后恢复不提。
    张宾似乎对一切依旧一无所知,写好计划后,第一时间就给石勒送去,石勒却是立刻拍同意。
    得到石勒的首肯后,张宾针对王烈的计划终于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而随后的几日,在长乐郡来往纵横了三日的王烈和上万狂澜军骑军却忽然人间蒸发了一般,一连四五日,都没有消息,甚至有人传言王烈已经退回了幽州境内。
    但这样的传闻显然并不能让冀州的各个城池放松警惕,反而愈发的风声鹤唳起来。
    五日后,大晋冀州长乐郡治下信都。
    信都城,乃是前朝西汉所置信都国更迭演变而来,是冀州境内有名的古城,而且一直是冀州重地,历经各代统治者修葺,因此城池面积虽不大,但城防却异常坚固。
    如今信都城更是在高阳郡前线与幽州狂澜军对峙的石勒大军的后方辎重基地,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
    等同于高阳前线与襄国城之间的物资中转站。
    信都城内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土著百姓,驻扎有五千人左右的石勒手下嫡系,而且全是胡人士兵,无一个汉人军卒。
    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汉军哗变,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内存储的六十余万石大军所用粮草,以及数十万弓弩箭矢、铠甲、兵器等的安全。
    无论石勒如何英明神武,但他体内流淌的胡人血液,尤其是曾被汉人奴役欺压的经历,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信任汉人,包括火鹤营电话汉军,也包括他视为肱骨的张宾。
    而且粮草一时兹关重大,对于前线大军来说,没有了后勤粮草,不用敌人进攻,顶多坚持七日,就会不战自luàn。
    所以,王烈也自然而然的把在长乐郡境内的最后一个目标放在了这里,他相信只要自己夺取了信都城,那么石勒就算再有耐心也会出兵来追剿自己,就算这一次他不亲自带兵前来,但只要自己能击败他所派之兵,那么石勒就必须亲自出动了,否则必将威信尽失。
    而且最主要的是,一旦信都落在王烈的手中,就等于将高阳前线和冀州分成了两部,孔豚率领的三万大军将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而如果这三万大军覆灭,对于现在的石勒来讲将是极其惨重的损失。
    不过信都不比王烈接连攻克的其余几个城池,城内不但全是胡人士兵,对石勒的忠诚度较高,而且兵强马壮、早已经有了防备,王烈再想直接奔袭得手几乎已经不可能。
    而用这一万余轻骑强攻,更是会损失惨重都未必能下,王烈也不想用自己手下的血ròu来换取这场战斗的胜利。
    但若让王烈就这么放弃信都城却不甘心,只有攻下信都,让在高阳郡前线与狂澜军对峙的石勒军马失去最后的依靠,才能bī迫石勒选择奔袭自己,来扭转他的颓势,最后乖乖进入谢艾设计的圈套。
    而且,在这次出站前,谢艾就已经和王烈商议:“石勒此战必然不肯轻易出动,毕竟有张宾的劝谏,石勒九成的可能会选择稳重固守。最近石勒调大将孔豚驻守高阳前线,明为提防我军,却更似故布mí阵,我观石勒之意不在高阳,也不在幽州,而在上党,上党不克服,他就没有胆气与我军决战,所以主公为饵可以,但不必恋战,只要能让高阳前线的敌军失去屏障,就算上党不克,石勒也会被迫来寻主公决战的,否则他就等着三万jīng锐尽失吧。”
    王烈却是深以为然,这次之所以一力带兵前来,也正因为如此。
    但想要攻克信都却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行的事情,王烈和段末坯商量半日,终于定出一计,而计划的关键正是最近连番战斗获取的各类敌人物资、情报和一直随队出征的狂澜禁卫执法队的密探。
    而在这之前的几日,王烈和段末坯却带着兵马隐藏在附近一个山村,因此才没有被石勒派出的斥候发现。
    这一日,信都城北mén,城池之上匈奴汉国的旌旗招展,刀枪林立,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因为王烈前些日子连续在长乐郡内奔袭,虽然这几日偃旗息鼓,但谁知道这个杀星又会在哪里冒出来?
    所以,最近信都上下却是严防死守,就算是在白日里,四mén也是紧闭,除非有辎车车队前来,否则根本不许车马、行人出入。
    尤其是一日前,那信都城负责城防的羌胡校尉刚刚接到襄国城的命令,要求他们固守城池,就算遇到王烈来攻也绝对不可出战,并言说近日就会有大军前来支援。
    那校尉本就没有出城与王烈野战的信心,接到命令后却是就势龟缩在城内,严防死守,防止王烈的偷袭。
    如此,平静度过数日,那校尉正暗自感叹自己好运,却没想到杀星已经盯上自己。
    这一日午后,信都城mén外,一队人马疾奔而来,人数随虽然不多,但因为天气晴朗,城墙上的守卫却是远远的就已经发现了这一队人马,急促的鸣金之音在城墙上下响起。
    很快,那个负责信都城防御的羌胡校尉和信都县令就一起走上了城墙。
    此刻,那个县令却已经吓得双股战栗,不断问那校尉道:“来的是王烈么?我们能守住么?”
    那校尉闻言,心中颇有不屑,但这县令乃是羯人出身,论身份比他还高上很多,却是无奈苦笑道:“县令大人勿急,现在情况不明,还不可妄下断言。”
    然后问手下军官。“可派出斥候了么?确定是哪方面人马了么?”
    负责城墙和城mén防守的一个幢主忙回道:“斥候……斥候没有派出,但刚刚已经观察了下,看旗帜和打扮似乎是我军。”
    这幢主的匈奴话说的并不好,显然不是中原出身的胡人。
    “我不要似乎,最近这王烈逆贼在我境内流窜,他们很可能假扮成我军来诈城,你们给我盯好了,若放进一个敌军我拿你这个杂胡是问。”
    那幢主听了,连声称是,心下却有些不满道:“大家都是卢水胡出身,只不过是你羌人势大,又投靠了好主人而已,又何必对我耀武扬威?”
    可是毕竟他出身卑贱,在石勒手下这种等级森严的队伍中,他只能被人统治。
    而信都县令此刻早已经耐不住心中惶恐,下城楼去县衙祈祷光明神保佑了。
    很快,那支军队来到城下,仔细看去,这一对骑士虽然盔甲显得有些凌luàn,但都身披着御寒用的羊皮斗篷,却看不清相貌。
    到了城下后,那一队人马中领头的将领高喊道:“快开城mén,我们是枣强县的守军,前几日城池被王烈带兵突袭攻破,我们侥幸离开,快开城mén让我们进去。”
    城墙上的那个校尉闻言,却是冷笑一声,不屑道:“胡说八道,枣强距离这里不过四十里,你们如何跑了两日才到,我看你们是王烈逆贼假扮的,赶快给我退走,否则让你万箭穿心!”
    城下的将领一听,怒道:“我们一直被王烈追兵追赶,生怕把他们引到信都,这才兜了一个大圈,甩掉他们后才来到这里,你却为何出言污蔑我们?你睁眼看看我们是不是自己人!”
    说完,掀开身上披着的羊皮斗篷,身后士兵也纷纷掀开斗篷,lù出了自己的胡人相貌,而且仔细一看,的确是羯胡的相貌,后边还有些是匈奴和羌胡和其他胡人的相貌,这样看却的确是枣强的胡人驻军。
    那羌胡校尉一看,却犹豫起来,毕竟如果下边真是胡人,尤其是那领头的羯胡的话,那如果他不开mén放进来,将来真被石勒知道,肯定饶不了自己。
    而且城内的羯人县令若知道自己不放他同族进城,将来肯定会在石勒那里说自己的坏话的。
    这校尉犹豫半响,忽然用匈奴语问道:“你们的野力校尉可曾跟来?”
    那将领用匈奴话反问道:“你说什么胡话,我们的校尉早就不叫野力了,现在叫章僚,乃是孔豚大人麾下的战将,不过已经在前几日的偷袭中,被王烈杀害……”
    那校尉一听这话,又问:“你们可有证明自己身份的虎符或者印信么?”
    那将领无奈道:“一路出逃甚急,哪里还有时间带上虎符和印信,再者虎符、印信等物都是我家校尉亲自掌握,我等又怎么能得到?”
    那羌胡校尉随后又连续盘问几个问题,这将领都对答如流,没有纰漏,这才点头对身边的那个西域幢主道:“打开城mén,放他们进来!”
    那幢主闻言,却犹豫了下道:“大人不是说要仔细甄别么,这样放他们进城,万一有诈该当如何?”
    那校尉闻言,气得骂道:“你难道是猪脑子么?没看到爷爷我已经甄别过了,你还废话做什么?”
    这校尉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他知道那枣强的校尉的汉家名字是去年才起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对外人人都称之为野力,非他的亲信却是不可能知道。
    而且这队骑兵他刚刚查数了下,不过百余人,就算真是敌军,就算自己放他们进城,他们也不可能杀败自己五千人马吧?
    那幢主连番挨骂,心中恼恨不已,但还是打开了城mén。
    城mén一开,那队骑兵也不着急,缓缓而入,却的确不像有诈的模样。
    那城头上的羌胡校尉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却是大步走下城墙,迎接这来投靠自己的友军。
    那队骑兵进了城,却很主动勒住战马,立在城mén边,等那校尉下了城墙。
    那羌胡校尉来到那一队骑兵前,拱手道:“诸位为我军奋战,鞍马劳顿,辛苦了,虽我们的军士去休息吧。”
    那领头的羯人将领却是一个军主,论军衔比这羌胡校尉低了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