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第二百六十八章,谁为鱼肉谁为刀[2]

寒门称王最新章节目录
   。
    那边王阳却道:“主公,张敬大人忙于情报,我也愿替主公分忧!”
    张宾一听,忙道:“主公,此事干系重大,王将军虽有能力,但毕竟没有做过这类事情,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件事情最好还是由火鹤营去办!”
    见张宾如此说,石勒也觉得很有道理,却道:“王将军忠心可嘉,但你毕竟不太熟悉这方面的事情,这件事情就由张敬负责吧,有什么事情你可以直接与孟孙协商,就不用找我了。”
    说完,忍不住用手遮住口鼻,打了一个哈欠。
    王阳一听,却是再不敢多言,狠狠瞪了张宾和张敬两人一眼。
    张宾却自动无视了王阳的嫉恨,反而担忧的看着已经明显显示出倦sè的石勒,石勒自上次受伤后,就极其容易疲倦,虽然伤病已去,但这疲倦的原因却始终无法查清,那些医生大夫也只能说是因为石勒年纪大,需要注意休息。
    随后,张宾和众官告辞石勒,恭送石勒入内歇息。
    眼见石勒依然如此信任张宾,散去后,众人大都围在张宾身边叙话,毕竟石勒之下,张宾已经负责大部分事务。
    而以王阳和夔安为首的羯人贵族却是聚在一起,王阳心中嫉恨,暗道:“张孟孙,你号称子房再世,但又怎么能算计到我的计谋?早晚有一日,我会让你在我面前丢尽脸面!”
    ~~~~~~
    晋建兴三年十二月末,幽州章武郡掘鲤淀,一支数万人的民工和军人hún杂的队伍正在掘鲤淀般安营扎寨。
    做为一片千年秋季才新开发的土地,掘鲤淀如今寄托了幽州太多人的希望,因为这里水草丰富,土地féi沃,开垦后几乎无旱涝之年,旱时可用王烈发明的新式水车提掘鲤淀附近河水灌溉,涝时则直接将水派进附近的掘鲤淀;又因为掘鲤淀地处章武郡、高阳郡与常山郡三郡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很难遭受兵灾侵扰。
    如今,它与掘鲤淀之间的方圆近百万亩土地都已经被开垦成了良田。而且,自从这里被开垦后,就迅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流民近十万户,王烈却将他们全部编上户籍,归为幽州之户。
    如今,这积攒了数百年的féi沃土壤,供养出了最丰硕的稻谷,却是在今年秋天时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丰收。
    也正是因为这里如此féi沃高产、适宜耕种,幽州百姓现在都把这里当成幽州的新粮仓。
    而随着掘鲤淀的开发,王烈更是在这里建设一座新型城市,名曰瀚海。
    而瀚海城的兴建,初始并没有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甚至王烈刚刚开始开垦掘鲤淀时,大部分势力还暗笑王烈是钱多luànhuā,在这种臭水泡子旁怎么可能种粮?再说,就算收获一点粮食,又怎么能够幽州百姓食用?
    结果,事情出乎了所有等待看王烈笑话人的意料,短短一年多内,掘鲤淀方圆数百里本是荒无人烟的荒地就已经变成了稻谷满地的宝地。这其中所产的粮食不但足够幽州军民食用,甚至还被王烈高价卖给了缺粮的势力。
    而就在掘鲤淀旁十里处,一座名为瀚海的坚城,在众人不经意间就已经拔地而起。
    而越来越多的人也被这座城市所吸引,来到这里。
    这座城市的初始,不过是几个穷苦渔民的窝棚,然后变成了一排开垦掘鲤淀荒地民众与军人的营地,接着又由营地扩展成一个村镇,然后就开始有大量的工匠和正规军涌入,开始兴建城池,短短半年内,一座城墙高达六丈,周长超过了三十里的城市就矗立在了掘鲤淀边。
    这城市的出现是数十万汉家百姓和军民努力建设的结果,更是王烈治下强有力财政支持的结果。缺少一样,都不可能在半年内竣工。
    也因此,不但各方势力在瀚海建成后才发觉了不对,表示出惊讶;就连目睹了这一切的瀚海城的新居民,也无不对王烈表示出了自己的崇拜与尊敬,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王烈,幽州就根本不会有今日的景象。
    也因此,这里的百姓无疑是最支持王烈各种新政的一个群体。
    而对于即将开始的针对石勒的大战,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知情,而且整个瀚海对外也丝毫没有兴师动众,但内部却已经如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为这个目标服务起来。
    根本不用王烈动员什么,当王烈以提前准备明年掘鲤淀chūn耕,招揽幽州百姓前往瀚海城垦荒的消息后,大批居民和民工就自动汇聚到了平舒城和瀚海城,在两地官府的统一安排下,先后抵达了掘鲤淀边,开始修建新的营房,为建兴四年chūn天的开荒做准备。
    王烈甚至将狂澜军一部分的军械设备也运送到了瀚海,现场锻造各种器械。
    在这些民工和百姓眼里,现在多吃一分苦,不但有丰厚的工钱可拿,更会让明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没有人清楚这次所谓开垦chūn荒对未来幽州,乃至整个中原局势的影响,而那些hún杂在民工队伍中的狂澜军士兵却隐约明白自己的使命。
    在看似bō澜不惊的建设工地上,正酝酿这巨大的风暴。
    而就在这个机器高速运转的同时,保证这个机器运转的润滑剂——白文一行也悄然抵达了瀚海,为狂澜军开战前清除境内的敌人密探、jiān细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