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第二百四十一章,王烈之祖[2]

寒门称王最新章节目录
   刘琨行事还真从不如此婉转,他只所以要问,也是一直奇怪程平的身份,甚至是怕程平是心怀叵测,潜伏在王烈身边。
    而且,刘琨也想送给王烈一个特别的chéng人礼,那就是在王烈加冠后,让王烈彻底明白自己的出身。
    至于程平这边,之所以一直不肯说出王烈的身世,却也和当日谢鲲在长安向shì中宗敞一样,怕被人知道王烈的身份后,引来仇家对王烈的打压。
    不过现在这内堂并无他人,三人中,刘琨是王烈的老师,谢鲲是王烈最忠实的盟友,而王烈自己也一脸期盼的看着自己,加之刘琨亲自开口询问,程平犹豫了下,却缓声道:
    “既然大将军相问,我也不隐瞒,我的确是上程聚程氏之后,老朽本名程元谭。”
    程平,不——程元谭的话一出口,刘琨和谢鲲却是微微点头,但王烈却是明显一愣。
    程元谭,那可是大晋后期一个颇有名望的名字,但在这个时候却还名声不显,虽然之前也曾一直为官。
    在王烈的那个时空,程元谭生于前朝东汉延熙乙丑(约245年),成年后先后入仕曹魏、西晋,但官职并不大,名声也不显赫,随后因八王之luàn,归隐田里。
    而一直到东晋大兴初年(公元318年),程元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机,他先是跟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来到江南做官,初为江阳守,不久迁襄州刺史。
    大兴三年(320年)凭借镇东军谋、襄州刺史的身份来到新安,担任代理新安太守。程元谭担任新安太守期间,安抚集聚因遭遇灾害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发动他们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垦荒种粮;他关心百姓,爱民如子,曾经向灾民散发了两千石粮食。
    粮食虽不多,但在那样的朝代却是少有的行为。
    程元谭不但在地方积极实行仁政,更是主动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发挥他们的才干,而不是如其他士族那般,打击平民出身的人才;他还教导百姓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让新安几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为此,新安的老百姓非常尊敬他。到了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他任满离职准备离开时,老百姓挤满了大道,前来挽留他,使他竟然无法离开。于是皇帝下诏褒奖程元谭,让他继续留任。不久卒于任上,享年八十一岁。
    程元谭至死不过是一州刺史,但其的行为和事迹却广为人传诵。
    而今日,因为王烈的介入,程元谭不但继续在山野隐居,将来也不再可能跟随司马睿为臣,如今更是全新帮扶王烈。
    刘琨和谢鲲自然不知道程元谭今后会怎样,所以对这个名字虽然听过,但并未感到惊讶。
    而且刘琨和谢鲲都听过他宽厚、有礼的事迹,刘琨却是一拱手道:“原来是程老前辈,晚辈久仰,当年你在率镇东军,指挥大军南征北战,晚辈多少也是听说一些您的事迹的。可是后来贾氏祸luàn宫廷,诸王争斗,这才失去了您的消息,没想到您却隐居在山野xiǎo村……”
    说完,却是看了一眼王烈,又道:“既然程老前辈隐居山村,那阿烈的身世,想必程老前辈您也是知道一二的吧?”
    程元谭也看了王烈一眼,却见王烈双眼圆睁,死死盯着自己,暗叹一声,沉声道:“也罢,阿烈既然已经及冠,是该叫他知道这些的时候了。”
    王烈却上前一步,跪坐在程元谭面前,问道:“程爷爷,我父亲究竟是何人,他是否还活着?
    其实,王烈真的不在乎自己是谁的后代,他今日取得这般成就,大部却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又不曾直接借助到那个所谓的家族的一点帮助,更不曾用那个家族为自己争取过什么利益。
    所以王烈可以说对自己身后的家族毫无感觉,甚至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家族,王烈只会觉得厌恶。
    反到是养育他长大,教他骑shè的父亲王抗,才是他真正重视的人,他现在只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哪里,是否健在人世。
    程元谭爱怜的mō了mō王烈的头,缓声道:“阿烈,你家先祖其实也是名mén之后,可是因为行事张狂,又参与党阀争斗,多为人猜忌,最后惨被囚禁、杀死在异乡。当然,这些都是早些年的事情,而你父亲当年因为与你母亲两情相悦,但不为家族所容,而他之前和老夫之子是旧相识,这才和老夫一起来到青山村隐居避祸;不过,自从他那年忽然离开后,我也一直不曾收到他的消息,是生是死,我也未知……”
    程元谭说到这里,敏感如谢鲲已经坐实了心中猜想,暗道:“看来阿烈还真是那人之后。”
    刘琨却是紧蹙眉头,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想。
    王烈却仍有些糊涂,追问道:“那我的父亲是哪一个?”
    程元谭看了几人一眼,终于道:“你父乃是琅琊王氏、曾为尚书令的王戎王濬冲之后,而你则是王濬冲的嫡孙;当然,你父亲原来也不名抗,而为兴,是王濬冲的次子,王兴是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