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第二百章,遥望长安[2]

寒门称王最新章节目录
   上报功劳的时候没有忘记他们,为他们今后的合作留下了基础。
    得到封赏命令后,王烈在离开蓟城前大宴幽州诸官吏,更是把朝廷将给他的两千匹锦缎通过岑氏商行换成银钱,给所有参战军兵都分发了双倍的军饷。
    又从岑氏商行自己的股份里支取千金价值的银钱给战死的袍泽做安家费,至于今后,所有幽州境内的士兵,只要划归进了狂澜军序列,都将按狂澜军标准对待。
    而且,兵就是兵,除了军用屯田、建设地方外,其余时间不必为民,自有预备役的民兵代替他们完成其他民事任务。
    这些举措却是让众人感激涕零,对王烈也更加拥戴。
    而王烈以寒门之身、不及冠之龄取得将军之位,一州长史之职,却也已经算是出人头地了。
    王烈和谢鲲回到平舒后,见到了分别多日的苏良与谢艾,冉瞻也特意从鸡鸣山赶回平舒与王烈相见。
    众人商议后,谢艾也十分赞同王烈去长安拜见司马邺,以取得司马邺的支持。
    但谢艾却提出,想要王烈带他同行,并说长安现在虽然看似稳定,但从那朝廷派来的使者旁敲侧击了解到,朝内多有派别争端,若王烈前去,必然会卷入其中,他要为王烈尽力;而且长安所在的雍州距离谢艾的老家凉州已经很近,谢艾也想有机会能回去看看家中是否还有亲人,如果有就接让们来幽州。
    王烈闻言欣然同意,觉得谢艾机敏、能言善辩,却是一个可以帮助自己行事的人才,而且照顾家小也是人之常情,不能不满足对方。
    但王烈这次出行,依然不准备多带人马,毕竟这一路要经过数个敌人占据的区域,人数越多,目标则越大,而且多带人马入京面圣,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
    依旧是从所有的骑军中,层层选拔出一百五十名精锐骑士,带上了谢艾、程翯和苏良,还有孙安等一批青山村的猎户,谢鲲自然也要一路相随,其余人则全部留在幽州。
    带上程翯,是因为王烈在回到青山村之时,就发誓这辈子不会抛下程翯自己独行,王烈乃是轻易不许诺,但许下了就会坚持到底的性格,所以只要程翯方便,他就要一直把少女阿璎呆在身边,一起上路。
    而且王烈也存了让程翯一起见识下这个时代都城景象的心思,也算是小小的以公谋私。
    这时从幽州去长安,大抵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顺幽州插青州,南下渡过黄河,然后西进抵达长安所在的雍州京兆郡,优点是沿路敌占区较少,但比较绕远。
    一条则是直插晋阳,再顺晋阳南下抵达长安。
    王烈犹豫良久,谢艾却进言:“主公可选晋阳之路,石勒新败,令狐盛将军有新带大军经过,沿路至少半月内不会有敌军出现。而且主公你此去长安拜访至尊,最好还是要去晋阳与刘越石大人讨教一些,毕竟他是我大晋的肱骨,他虽然有信笺给您,但有些事情还是应该面谈为佳。”
    王烈点点头,决定选择从晋阳前往长安这一条路。
    ~~~~~~
    晋建兴三年一月(315年),大地苍茫,天空飘雪。
    王烈一行百余人踏上了前往大晋都城长安的旅程,从王烈开始离开幽州,远在蓟城的幽州左长史裴宪就已经按照事先了解到的出发日期,在竹简上记下:建兴三年,幽州长史、破虏将军王烈离幽州地,入长安面圣,将军明言,此去长安‘是为效忠至尊,为大晋中兴努力’,若果如其言,我等位同僚,自当戮力同心……
    王烈这边出了平舒,众人冒雪,向西而行,一路上再不见往日耀武扬威、往来纵横的匈奴汉国骑兵,反到是沿路有不少冻死饿死的尸体,仔细看都是石勒手下的骑士。
    一个个要么是负伤倒毙,要么干脆就是饥寒而死,足见当日撤军后的惨状。
    想来匆匆后撤,又接连被陷阱、追兵袭扰,粮草物资紧缺,那剩余的八万大军能安全回到襄国城的能有五万都是幸运。
    而且,若石勒回到襄国城,看到满目疮痍,甚至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城池,不知道他还有什么想法?
    王烈自然还不知道石勒已经被自己气得吐血,而现在的襄国城要粮无粮,要人无人,军心已经滴落到一个谷底。
    几个领军的大将,在王阳的带领下,开始找夔安和张宾喧哗,并要求石勒罢免张宾,说是张宾决断错误才引起这场惨败。
    石勒病重,又要依仗这些大将,却是好言相劝。
    最后石勒无奈,暂且让张宾在府内禁足,却是让夔安负责大小事宜,夔安也不是财神爷,变不出大军急需的粮草和物资,在王阳等人的鼓动下,让城内那些大户和客商捐献钱粮,这些人虽然不愿,但迫于刀枪压力,还是乖乖出了钱粮,这才让匈奴汉国大军渡过难关。
    可也因此,这些人却是对石勒他们更加愤恨起来,石勒几年来辛苦建立起来的明主形象也毁于一旦。
    这一次,石勒可真的是元气大伤,没有数年却是不能再对王烈和北地的汉人政权造成威胁了。
    当然,若石勒凭借这数万人马固守冀州,王烈一时也没有能力完全将他歼灭。
    毕竟石勒手下剩余的这些人马忠诚度极高,而且大将孔长和支雄等人也都伤好尚在,张宾可夔安又牢牢帮石勒把军权抓在手中,所以石勒现在存活下来的反而都是精锐之士。
    不过,这些都掩盖不了石勒此次惨败的事实。
    至少,在各个势力心中,石勒的地位迅速下降,而且因为夔安强行征粮,更让很多城内大户偷偷逃离,而且口口相传下,那些本来一直选择在襄国城交易的客商也都该路,要么去了晋阳,要么直接到长安就不再前行,一时间反到让刘琨的晋阳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王烈等人一路前行,面对路两边匈奴汉国大军留下的尸体,也是心有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尽管是敌人,但很多也许根本都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就在稀里糊涂中丢失了自己的性命。
    尤其是行到高阳郡境内,方圆十几里,几乎全是石勒大军扔下的旌旗、战鼓,尸体更是遍地,不过已经有狂澜军的的士兵在掩埋尸体,而那些物资,兵器和马匹充归军用,衣服和粮草都送给了当地百姓,也算是安抚民心。
    高阳郡因为背倚常山郡,等于是幽州的外大门,此刻已经被王烈派冉瞻与令狐盛交割后,带领五千兵马占据,将来作为进攻和抵御石勒的桥头堡。
    而作为高阳郡太守的荀灌一路随王烈前行道高阳县,将留在这里,正式主政一方,为王烈管理地方,至于他的两个儿子荀蕤、荀羡现在都留在幽州刺史府里,学习处理政务,将来也好主政一方。
    而**荀灌因为程翯要和王烈一起去长安,这次却和父亲一起来到了高阳郡,却是和程翯约定,等让们从长安返回,就再和程翯一起学习武艺。
    在高阳郡,王烈等人也不耽搁,补充了一些物资后,就告别冉瞻和荀崧,快马加鞭,日夜赶路,八日后就抵达了并州首府晋阳。
    此刻,令狐盛的大军刚刚回到晋阳不过半月,刘琨一听说王烈到来,欢喜异常,亲自出城迎接。
    王烈一见刘琨,虽然两人分别不足半年,但却恍若隔世一般,却是拜倒,口称:“老师,学生不孝,让您为我担忧了”
    刘琨见王烈愈发的英武,却是老怀大慰,笑道:“好,好,你做的很好,再说我的学生遭遇劫难,我当老师的怎么能不去解救呢?更何况,因为你攻破襄国城,击败石勒,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跟着在至尊哪里露了一把脸,至尊还送来旨意,是我教导有方,其实这全是阿烈你个人的努力啊。”
    王烈见刘琨如此厚爱,却是扶着老师,暗自发誓一定要保刘琨这一世的平安。
    然后王烈又对令狐盛一拜:“多谢令狐将军相救。”
    令狐盛满面含笑:“救你如同救我那痴儿,不必客气,现在我听说阿泥已经做了郡守,你让他驻守范阳国,帮助你训练新军,我还要感谢你提拔他呢。”
    王烈忙道:“是令狐兄做的好,小侄只是公事公办。”
    随后,刘琨又和谢鲲见礼,两人是老熟人,又都互相惺惺相惜,相携进城。六月天小说网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