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第一百六十四章,蓟城惊变

寒门称王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四章,蓟城惊变
    总算对前期挖的大坑有了一个合理的交待,下边几章都将是激烈的战斗,王烈将正式对抗石勒,哇哈哈,再次感谢诸位的月票支持和打赏,那个今天是24日,月底月票能过60不?还差5张了,忽忽
    ~~~~~~~
    晋建兴二年十一月末,王烈期盼已久的来自中原左国城的战事,终于传来了结果。
    在这一年的九月末,代部鲜卑首领拓跋猗卢率领两万骑兵西渡黄河,顺黄河一路南下,在邻近匈奴汉国都城左国城时再次东渡,然后一路杀到了左国城下。
    而这之前的半个月,大晋大将军,并州刺史刘琨却率人马从晋阳西进,连克刘聪三城。
    正准备备战南下洛阳的刘聪,大部人马都已经在河间一带聚集,因此只能从左国城调出了两万禁军的兵马来抵抗刘琨。
    却没想到,这边兵马刚刚调出几日,拓跋猗卢会突然率领大军出现在左国城下。
    刘聪大惊,想要找人救援,但距离他最近的两万多军马却被刘琨死死咬住。
    无奈,只好命正在前线统军作战的大将刘曜率五万大军回左国城救驾。
    正这时,左国城内却发生暴动。
    却是永嘉之乱(307年)时,受命支援洛阳的西凉督护北宫纯,战败被俘后,一直被囚禁在左国城,却是身在匈奴心在大晋。
    这北宫纯一代名将,只带数千西凉重甲步军,却数次击败匈奴汉国十万大军,后人称之为“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如此猛将被俘后,匈奴汉国建立者刘渊爱其才不肯杀,刘聪也一直囚禁他在左国城,如今七年时间过去,这次北宫纯却趁机拓跋猗卢进攻左国城,城内匈奴汉**力空虚,指挥一同被俘的汉人军卒发生暴动,虽然暴动失败,但一群百余人的西凉军却在北宫纯的率领下逃出了左国城不知所踪。
    (关于北宫纯,这里就不介绍了,后边一代名将必然出场,凉州大马,也将再次横行天下)
    期间,拓跋猗卢亲自上阵,率领人马猛攻左国城,城内匈奴汉国的士兵死伤惨重。
    甚至,在城内发生暴动的那日,拓跋猗卢一度带军攻破外城,否则北宫纯也难逃出左国城。
    但就在左国城指日可破的时候,刘矅却神兵天降,他只用了不到七日的时间,就赶回了左国城。
    原来刘矅为了救援刘聪,只带五千最精锐的匈奴铁骑,连夜赶到左国城,其时正好大雨倾盆、夜黑如墨,刘矅带五千人马背后突袭拓跋猗卢军营。
    拓跋猗卢大败,在部下的拼死掩护下,率领人马后撤五十余里,才又安下营寨。
    等天明后,点齐人马,折损了将近七千余人。
    拓跋猗卢眼见刘矅凶猛,而且不知道匈奴汉国的大军还有多久就会回来,再呆下去也捞不到更多的好处,却是起了退兵之意。
    这一次奔袭左国城,拓跋猗卢已经从攻破外城时就劫掠了大批匈奴汉国库存的金银和奴隶,更是在威望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要知道,匈奴汉国自建国来,还从来没有人能打到他们的都城下,更不要说攻破外城了。
    拓跋猗卢也是决断非常,却是当即下令沿黄河北撤,并飞鸽传书代部鲜卑,让他们做好迎接的准备。
    而刘聪这边也人困马乏,昨夜不过是凭悍勇之气坚持作战,此刻更是无力追击,任拓跋猗卢大军离去。
    至此,远在中原的左国城之战告一段落。
    双方都损失不小,拓跋猗卢毕竟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战果,内心对王烈也更加信服;但刘聪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筹谋了一年多的攻打大晋都城洛阳的计划就这样破产了,刘矅虽及时回救,但大军来回奔波,早就疲倦,都城更是惨被攻破,刘聪声望大损,军心更是浮动。
    刘聪无奈,只好罢兵,偃旗息鼓,准备来年再攻打洛阳。
    心里,却是对拓跋猗卢和刘琨更加愤恨。
    但现在刘琨和拓跋猗卢两人联手,又新招了上万兵马,实力大涨,石勒又被死死压制在襄国城;此长彼消,他就算想报复也没有机会。
    ~~~~~~
    王烈得到左国城之战战报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中的时节,却把众人叫到太守府,宣读了战报,众人听了战报也都很高兴。
    王烈却忽然惊觉,自己派往蓟城探听消息的费辰,已经连着三日没有消息传出了。
    众人正在热烈讨论间,一个汉子走了进来,正是陈郡谢氏在王烈军中的代表,谢极。
    见谢极的脸色有些焦急,王烈心里一沉,却故做轻松道:“谢军主,如此焦急却为那般?来,我们这边说。”
    谢极一愣,马上反应过来王烈肯定是看出什么苗头,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因此,却是走了过来,小声道:“禀校尉大人,蓟城急报。”
    王烈一愣,却猛然抓住谢极的胳膊:“可是王浚大将军出了什么事情?”
    谢极神色微变,却缓缓点头:“蓟城出事了……”
    蓟城出事了?
    王烈一直隐藏在心底的那份不好的预感终于变成了现实,又或者说历史终于在拐了一个巨大的弯路后,开始向本来的轨迹行去?
    其实,早在几天前,王烈就接到了已经潜入蓟城的费辰派人发来的情报,说最近石勒的使者团已经开始准备返回襄国城,还说慕容廆把自己的儿子都送来蓟城为质子。
    王烈得到这个情报,心下稍安,还以为是自己多虑了,却没想到,还是中了敌人的缓兵之计。
    “是自己太侥幸了,费辰三日没有情报送出,自己也没有警觉……”王烈自责万分,拳头紧攥。
    谢极见王烈的脸色有些难看,他还是第一次见王烈如此失态。
    就算当日王烈第一次见到谢鲲,还有第一次与刘琨言语冲突,甚至手刃敌将,也从未见王烈的脸色如此难看。
    卫雄和令狐艾等人远远的看见王烈如此,心下担忧,却是起身走了过来。
    王烈却猛然抬起头,眼睛恢复了平静,对众人点点头,示意自己没有事情,让谢极继续说下去:“王浚大将军怎么样了?”
    其他人却都静静的起身,站在远处,自觉的围成一个圆圈。
    谢极看了一眼众人,犹豫了下开口道:“五日前,慕容鲜卑以王浚大将军处事不公为由,反动兵变,偷袭蓟城。其时,石勒派去的议和队伍也在蓟城,趁机在城内作乱,杀伤了大量幽州军民,王浚大将军虽及时组织人手控制住了局势。但蓟城现在已经被慕容鲜卑的两万兵马围困,王浚大将军领不足万人的残军死守,如今渔阳郡已经陷入内乱。
    长乐郡前线的大军也已经得到消息,我家大人主张即刻撤回幽州,救援王浚大将军,但长史裴嶷不肯,说恐石勒趁机追击,军心大乱下必遭惨败。”
    众人闻言,都是一惊。
    蓟城内乱?慕容鲜卑攻城?王浚生死未卜?这些事情中的哪一件不是会影响到幽州未来走向的大事?狂澜军身在章武,势难置身事外。
    风雨欲来,如何应对?
    卫雄眉头紧锁,却道:“前线的大军现在的确不能撤军,现在看石勒定然和那慕容廆勾结在一起,否则以慕容廆的两万兵马,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作乱。这一路后撤,沿路定有埋伏,到时候石勒再派一大将随后追击,前线六万幽州军能回到蓟城的怕十不足一……石勒狗贼,这一条釜底抽薪,直捣蓟城却是狠辣无比啊”
    卫雄的判断更让众人闻之愁云满面。
    王烈看向令狐艾,令狐艾也摇摇头,一时间他也没有好办法来解决面前的危局。
    其他人也都面露难色,这事情来的实在突然,若王烈手下兵强马壮,这事情就很好解决,大兵所指,就算你有千般阴谋,也能顺利将王浚救出。
    可现在,王烈拿什么去救?一万两千兵马,说起来很多,但大多只是训练不过一个多月的新兵,那四千多老兵是王烈的家底,若这么败坏光了,将来王烈一样是死路一条。
    但若不去解蓟城之危,恐怕现在王烈就一样唇亡齿寒,迎来灭顶之灾。
    而且,现在蓟城那边根本是情况不明,贸然出击只会是有损
    王烈恨不得能插上双翅,现在就飞到蓟城去看一眼,看一看蓟城到底如何,现在孤寂费辰他们一群密探也被困在了蓟城内,那边白文已经跑下城墙,连发数尾飞奴,但估计暂时是不会有消息传出了。
    一旁的谢艾看了陷入沉思的王烈一眼,忽然插话道:“谢军主,敢问谢鲲大人想要小郎君做什么?”
    谢极犹豫了下,为难道:“我家大人想让小郎君修书刘越石大人和拓跋氏,恳请他们发兵援助幽州,然后也请小郎君即刻兵发蓟城……”
    谢艾闻言,冷笑一声打断谢艾的话:“石勒好算计”
    谢极闻言忙问:“此话怎讲?”
    “蓟城今日之局,石勒和慕容廆当是筹谋已久,从那段氏、慕容氏相争到石勒求和,无一不是为今日之局做饵。而这样一个好局,内外夹攻,如今蓟城假如真的还在王浚大将军手中,定是石勒故意而为,若已经落入慕容廆手中,只怕石勒大军也早就埋伏在大军回撤的道路上,所以我才说石勒好算计。”
    王烈和卫雄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寒意,王烈却缓缓道:“石勒现在要么是半路设伏,以逸待劳,要么是以蓟城和王大将军为饵,引幽州之兵尽去,然后再蓟城下迎战幽州军军心涣散的疲倦之兵……”
    若王烈真前去解救,离开了章武坚城的地利之势,莫说是一万军马,再多数倍,也是有去无回。
    石勒,真的是好算计
    谢艾点点头:“正是如此,很可能现在蓟城内部已经为石勒和慕容廆所控制,所谓的蓟城还在幽州军手中,恐怕谢鲲大人也只是从情报上得出的吧?”
    谢极脸色微红:“正是,我家大人也在前线,并不能确定蓟城的局势……”
    谢艾又道:“所谓远水不能解近渴,就算现在我家主公修书于越石公与郁律可汗,等他们兵马到了,幽州也已经为石勒所得。”
    谢极闻言,面露难色。
    谢艾也不管他,直接看向王烈:“主公,何须为此事忧愁,其实,现在敌我双方比的就是一个耐心。”
    王烈闻言道:“此话怎讲?”
    谢艾却慢慢整了整本已经很整洁的衣衫,这才慢悠悠道:“石勒此局的目标乃是为前线王昌统帅的六万幽州军,只有一口吃掉他们,将来才能保证控制住北地局势。
    至于主公,容艾说句不中听的话,您的实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