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第十四章地道

踏秦川最新章节目录
   布一入‘代县’城,叫来四名副将各率两千人马分别北四座城楼,自己则率两千人马在城中搜索起来。果然不出韩信所料,整座城池里透着一股死寂没找到一个活人,只有数百头年老的耕牛腿脚发颤的倒在地上瞪着死鱼眼朝天上看去。粮仓初看倒是殷实,可那一切也是假象,除了浮头是货真价粮的粮谷外,里边全是沙土堆砌而成,收集起所有的粮食恐怕也不够一万人马一顿之需。
    “报……”一个兵卒快步奔来,朝英布行了个礼道:“城中大小水井里边都有动物浮尸!”
    “全让韩信给算准了!”英布暗叹一声,剑眉上挑道:“留下一千人马,一半掩埋生病老牛防止引起瘟疫,另一半尽快开挖出一口深井供大军饮用!其余人等随我出城,再唱最后一出大戏!”
    “是!”随行将领纷纷领令道。
    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同时打开,前边是把守城门的一千五百精兵开道,后边是二百五十兵卒组成方形战队佯装万人大阵仓惶出逃。
    “大单于他们要逃?”韩王韩信卑躬屈膝的站在冒顿身侧,语气惊乱的指着洞开的南门道。
    “想逃?天底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右贤王用僵硬的中国话说道。
    冒顿面无表情的将右手微微屈抬,朝前轻轻一摆,身后百名骑兵从腰间解下牛角吹了起来。
    “呜……”在号角的催促下,‘代县’四周响起雷鸣之音。几乎在同一时刻,‘代县’城外沙尘飞扬,犹如四下里同时刮起一阵吹向城池地大风,掩着沙卷着士遮天蔽日的朝‘代县’掩去。冲出城来的兵马眼见情况不妙,又往城中退去,摩肩擦背显得比刚才更乱。
    “这一出唱得好啊,将会让冒顿彻底相信城中困了四十万大军!”英布登上北门城楼,用千里眼朝四周望去。北门城楼正对长城。历代的代郡之主为了抵抗匈奴不断的加高北门。所以北门城楼是最高最厚的城楼。站在上边四周的情况尽收眼底。
    沙尘慢慢散去,‘代县’城外被马堵了个严严实实,连绵数里而不绝,英布粗略估算一下,马匹应在百万以上。每个匈奴骑兵都带着三匹马,除了跨下的战马一左一右还跟着两匹个头、年龄、毛色相差不大地备用战马。
    能一下子目睹百万战马这么壮观场面,莫说是随在英布身边地将领。就是打仗无算地英布也未曾见过。在此情况之下,虽然将领们心里早有准备,但脸上都露出了惨容,目瞪口呆的瞧着全是白马的北门匈奴骑兵,怀疑自己看错了,面前之所以被染成惨白之色,是因为刚刚下了一场大雪。
    他们朝西看去,西面是火红火红的一片景象。就像那里正燃着大火。树在烧、石在烧,土在烧,所见之处所有的东西都在燃烧。接着他们转过身朝南看去。那里漆黑一片,如果不是天上悬着太阳,真怀疑是不是进入了黑夜。最后,他们朝东看去,土黄一片,就如是经历多年干旱的土地,开出裂口饥渴的等待来一场及时雨。
    “他娘地,匈奴人还真奢侈,从哪搞来如此多的骏马,而且颜色上还能保持惊人的一致。真该让陛下来看看这等壮观的景色,陛下他辛苦多年,耗费大量的钱财也不过买来十万匹好马,其中颜色一致的不足千匹。”英布心中暗道,回头看到将领们凄然的面容,知道这些将领被吓坏了,将手中千里眼交给亲兵,道:
    “你们在想什么?是不是被匈奴人给吓坏了!”
    没有人回答,都还没从惊愕中回过神来。
    “知道我在想什么吗?”英布大喝一声,将领们全都一愣,齐刷刷朝他看来。英布接着道:“你们不是都想有匹马骑骑吗?不是都不想再当*两条腿走路的步兵而想成为*四条腿走路地骑兵?抱怨陛下太偏心,让一个名不见经传地李敢当骑兵营将领却让你们这些跟随陛下年久的老将依然为步兵将领?外边是什么?外边是匈奴人给我们送的大礼啊,足足有百万匹良等战马!大家想一想,如果把这百万匹战马夺来,我们每人能分多少匹?一百匹!那时就不该我们去羡慕李敢了,而是李敢那家伙来羡慕我们了!”
    “哈哈!”众将领一笑,脸上地凄容一扫而光。
    “大将军,我们知道你说这些话是为了打消我们心中的恐惧!”一员小将笑道:“其实被大将军带来此地,我们都明白这是一个必死的任务,心中早已打定一死以报陛下的念头,所以我们不怕,仅仅是惊愕于匈奴战马之多罢了。”
    “谁说我们来完成的是一项必死任务?”英布瞪眼诘问道。
    “难道不是吗?”那员小将手指城外的匈奴骑兵道:“被敌人重兵包围在城内,城中无粮无水,我们又仅带三日干粮,这样的任务还能有生还的希望?”
    “我们的陛下是个洞察天地玄机的陛下,他身边的韩信又是个算无遗策的大将,还有张良辅佐,所以这个任务并不是一个必死的任务。陛下早有让我们逃生之策,诸位放心,到时大家都可活命!”
    “真的?”那员小将掩饰不住内心的喜色,道。
    “难不成我还会骗你们不成?”英布瞪眼诘问道,转身下了城楼,行至一半又回头道:“把城门给我守好了,三天之内不能放一个匈奴兵入城!”
    英布下了楼,让跟在身后的亲兵自行回去,一个人漫步于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皱眉沉思。这确是一个必死的任务,哪有什么逃生之策。为了稳定军心,那些都是顺口胡编的。当他自动请缨要当这一万人马主将时,韩信犹豫不定不敢答应时,从韩信为难地神色中他猜得出韩信是怕他送了命,不敢擅自作主就推脱
    陛下定夺。
    英布知道这个任务十分危险,可他就是伴随危险而生的这么一个人,如果没有危险还不乐意为之呢。于是他又找了李信。李信迟疑半天倒是答应了,可又意味深长的嘱咐道:“匈奴入城之时。万不可与敌恋战。寻机突出重围逃出生天。朕……朕还期待着与你痛饮庆功酒呢,你可一定要活着回来!”
    “难道真的就没有逃生之计了吗?要把一万勇士的性命全部交待在此处?”英布仰天长叹一声,右手握拳轻叩额头。
    “大将军,您怎么了?”一个亲兵快步跑到面前,眼神关切的问道。
    “没……没什么?”英布摇了摇头,看着眼前这个刚满十八岁的亲兵,一想到数日之后便可能死在匈奴人的屠刀之下。心中更不是滋味。定了定神,道:“有何事要报?”
    “回将军,打出水来了,大将军要不要亲自去看看?”
    “这么快?走,去看看!”英布问了一句,掐指一算距他下令开井地命令仅仅才过了两个时辰。据他地估算,天黑之前能打出一口井就不错了。
    来到远离污水井地新井一看,井不仅打出来了。而且一气打了五口新井。指挥打井的那名将领站在英布身前禀报道:“大将军。井深八丈出水,末将尝了尝,井水甘甜甚是好喝。便命人又一气打了四口井出来。”
    “怎会如此之快?”英布趴在井壁朝里看去,里边出现一个倒影,看起来水甚是清洌。
    “刚开始的两丈士块坚硬甚是难打,一过两丈,下边竟是沙士,十分的好打,两刻钟不到,就打出来水了。”
    “沙土?沙土!”英布喃喃了两句,看着那名将领道:“我要挖一个宽数丈,长十里的地洞,给你五千人马,不,给你八千人马,昼夜不停的挖,三日之内能否完成?”
    “两刻钟六丈,也就是说一刻钟能挖三丈。一个时辰八刻钟,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也就是说一天有九十六刻,这样的话一天能挖二百八十八丈。”
    那名将领像个算卦地方土,摇头晃脑的算了起来,英布忍不住问道:“干嘛呢?”
    “大将军稍等,臣正在算三日之内是否能挖十里。”将领回了一句,嘴中继续念念有词算了起来:“三天的话就能挖八百六十四丈。一里等于百丈,十里就等于千丈。八百六十四丈,千丈?还差一百多丈!不对,一刻钟挖六丈,是以打井为例,井宽一丈,下去的人辗转腾挪甚是不便,影响打井的速度。如今挖的是宽两丈的地道,而且给的是八千人,把八千人分成九十六班,每人每天全力挖一刻钟,运士两到三刻钟,应该在三天时间里能赶出一百多丈来!”
    算到此,那名将领抬头道:“将军,如果把此地道加宽到三丈或者四丈地话,末将有信心打出一道长十里地地洞来。”
    “嗯,好!可是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何要把地道加宽?不是地道越窄,所挖土量也就越小,挖的也就越快吗?”英布不解的问道。
    “地道过窄,里边地人行走不便,运士以及更换开挖之人都将十分费时。地道大了,开挖的人也就多了,运士以及更换开挖之人将会十分省时,节约了时间也就会挖的越快!”那名将领笑道。
    “说的有理!”英布哈哈大笑,道:“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怎会懂得这么许多?”
    “末将以前是在九原开挖铁矿的,不安心于平淡无奇的生活才投了军!”那名将领道。
    “以前陛下对我说军中里边全是各式各样的人才,那时我还不信,如今看来军中确是人才济济!”英布拍了拍那名将领的肩膀,道:“好好干,干成了我上报朝庭给你请功,最少让你官升三级!”
    “这……”那名将领迟疑了一下,道:“这算什么功?又不杀敌,又没什么性命危。”
    “这是最大的功劳,如果干成了将拯救一万兵马的性命,乃是天底下最大的功劳!”英布道。
    这名将领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大功的向往,咧开嘴笑道:“既然大将军如此说,那就请大将军给末将下令吧,末将誓死完成大将军所下任务!”
    “好!只是这个开挖地点得找个隐蔽的场所,不能让匈奴人洞察了天机也学我们的样子从城中逃走,那可就由大功变成大罪了。”英布说道,扫眼四处一看,见远处有座高门大宅,叫上那名将领朝宅中走去。
    这座宅子的大堂极大,中间用了八根环抱承重柱顶住硕大无比的屋顶。英布命人启开一块地上铺设的大青石,敲了敲下边露出的泥土道:“好地方啊,就在这里开挖吧,到时我们一把火把大堂烧了,保管匈奴骑兵就是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我们怎么就从‘代县’消失的无影无踪。”
    “将军,还有一事难办,这挖出来的土该倾倒于何处?”那名将领道:“挖一条十里长的地道,所挖出来的土足可能堆成一座小山,那可是瞒不过匈奴人的。”
    “这确是个难事!”英布踱出大堂,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