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第四百五十七章满门伏诛

汉末卫公子最新章节目录
   兴平三年,四月,距离卫宁被刺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
    自从一月时,卫宁使太史慈出虎牢关攻略豫州,和曹操抢食起,连破中牟,长社,颍川,如今已经完全的盘踞住了豫州四分之一的土地。
    而当孙坚将蕴含积蓄许久的实力全部爆发出来的时候,成果倒也是出乎了不少人预料,豫州的东南部袁术布置的三万兵马竟然被孙家打得落荒而逃,以略高的兵力,在孙坚长子孙策和周瑜的带领下,威势强横无比。
    卫宁本身不过只是要抢占一块日后争霸豫州的桥头堡,将颍川拿下,便已经很满足了,也无意再去与曹操和孙坚开启战端,便令太史慈攻下颍川后便按兵不动,休养生息。
    倒是曹操却也出乎意料的平静,反而如同卫宁一般约束兵马不前,袁术少了卫宁和曹操两方面的压力逼迫,倒也是将骨子里的凶性都绽放了出来,赫然集合了最后的所有力量和孙坚死磕了上来。
    袁术已是强弩之末,不过是逮住仇人咬上一口做最后的报复而已,曹操占据是豫州东北,袁术收缩防线是给了他白占的便宜,或许也是因为河东的介入让他有所忌惮,也或是因为孙坚也想趁机分上一杯羹而让他颇为不满,曹操便也是按兵不动。
    如此,袁术将兵力收缩再豫州南面,尤其是汝南,自然是让直面的孙坚来承受着垂死的反扑。不得不说,一个注定灭亡的势力,在最后的疯狂下,爆发的力量确实不容任何人小觑,当初袁术拥兵二十万。被孙坚和刘表联合逼迫,自己损失惨重,但终究还能保留七八万地人马,孙策和周瑜虽然攻破了汝南,将袁术枭首,彻底抹去了地图上袁术的名字,但事实上,以四万兵马在前期势如破竹,深入纵深的时候。却不免吃了不少的亏。
    但袁术灭亡便已经宣告了这个天下格局已经渐渐成形。豫州四分土地,孙坚。卫宁,曹操,刘表,平均算下来来却也是各得了四分之一。当然。刘表和孙坚在其中分的蛋糕自然是最大的那一块,反而是卫宁的谨慎,吃下豫州西北角便要贫瘠了不少。
    而另一方面,在安邑卫宁故意的煎熬显然也已经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地,可以说,在这种欲擒欲纵,不冷不淡的态度下,很多牵扯在那一场变故中地人,都被折磨得神经衰弱不堪。
    最怕的。不是被卫宁下令逮捕,连坐处死。偏偏就是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
    事实上,除了裴潜代表的裴氏一族被卫宁当场宣令处理之外,黄琬,董承这些首恶却是只独独囚禁了起来,一直没有定下罪证。
    而如今,卫宁也已经放出了风声,显然是要处理这些事情了。
    包括黄琬,董承在内地首犯数十人,连带家眷数百,命运的定论便只在卫宁的一念之间。所谓的皇亲国戚。所谓的两朝元老在绝对的权势下,也只能黯然失色。听凭宰割。
    四个月的时间,足够卫宁在原本的基础上选拔出不少有用的贤良之人取代上位,当初一场清洗不曾干净,约莫留下百分之二十地席位,现在当仁不让的又被卫宁所接受过来。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这个朝廷,将再也找不到几个足够分量地人物,胆敢反驳卫宁的声音。这个朝廷……显然,已经再次沦落为了卫宁的傀儡。
    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黄琬的获罪致使空缺出来三公之一的席位,却被卫宁推举了早已经排斥在顶层世家的杨彪手上。
    弘农杨氏,一个注定在安邑很尴尬的位子,卫宁的重新启用,倒让无数人莫不准了头脑。
    但这些并不重要,反而,卫宁一改以前的低调做法,一下子强势了起来。
    现在地小皇帝,依旧并不成熟,甚至可以说在卫宁刻意地“栽培”下,隐隐然有向他老爹看齐的趋势。以前面对一些荒诞地诏令,卫宁或许还会想法拐弯抹角,但当皇帝要求再度选秀充填后宫的时候,卫宁很是刚硬的一口回绝了。
    不单单如此,小皇帝耐不住董贵妃的恳求,希望将董承救下,又在卫宁的强势下毫无作为。
    无疑,小皇帝很愤怒,甚至不知道一直以来“忠心耿耿“的卫宁为什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强势。或许到了此时此刻,他才发现,整个朝廷上下,甚至是皇宫深处,都已经全部握在了卫宁的手心!
    悲哀,这些年来的镜花水月,一朝化为泡沫,小皇帝终于才明白,原来自己依旧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只是区别于董卓和李郭等人,卫宁的手段却是平和了不少,至少,没有赤裸裸的欺凌。
    但,现在的卫宁,已经不需要刻意的低调,反而正大光明的强势了起来,正是为了震慑住那些自以为是的宵小之辈。卫宁觉得,应该是以前的连连退让,致使某些家伙得寸进尺,让黄琬,董承这类人,竟敢胆大包天的行刺于他。
    或许他还能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但比较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两位妻子,自己的爱女侄子,以及卫氏残存不多的族人,任何一个受到伤害,都不是卫宁可以接受得了得。
    卫宁已经放出了危险的信号,任何一个胆敢做出不轨行为的家伙,都将会受到他的铁血报复!
    而黄琬,董承等人,连带着皇帝的脸面和尊严,便将会是卫宁强横起来第一步宣告的祭品!
    杀!包括主犯在内,整整四百多口,不容饶恕,不容同情,在卫宁刻意挑动沸沸扬扬的民间舆论压力,甚至在他暗示下,不少士族也各自奔走呼唤呐喊,当然,这些肯卖力助威的家伙,毫无例外的,都是被卫宁明言宽恕的人群,他们毕竟涉案不深,甚至也有不少人并不知情,卫宁无意赶尽杀绝,四个月的敲打煎熬,已经足够磨砺掉这些人的棱角。
    四百多口涉案者的命运,便已经定下了。
    四月,四百多人,在谐音下,或许真是一个流血的日子。
    从感觉到卫宁的强势开始,小皇帝的挣扎便显得苍白无力,黄琬董承的宣罪诏命,有心反抗抵触,但却没有办法忤逆。
    当一张张皇榜昭告四方的时候,四百多口人,蓬头垢面的游街示众,被带到了午门之下,这里将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黄琬,董承等人或许从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他们自以为自己做的是天下间最正义的事情,应该是名留青史流芳千古的美谈,但当他们乘坐的囚车游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却看到一个个安邑的百姓眼睛中皆是快意,蔑视,愤恨,厌恶……
    他们很想笑,很想破口大骂,很想再高歌一曲聊表壮志豪情,但沿街走过,一块块的石头只能将他们丢得头破血流……
    这仿佛是典型的奸佞被处死的场面,黄琬董承等人自以为自己是忠诚,但在他人的眼中,他们才是祸害苍生的魁首。
    卫宁并没有亲自去刑场,既然已经是一个胜利者了,也并不需要再如此趾高气昂,事实上,四百多口人命,也实在是太过血腥。毕竟他的一句话,便可以左右他们的生死,却还是毫不留情的选择了斩草除根。这种感觉,终究不是太美妙。
    卫宁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估摸着大概已经是行刑的时候了,自嘲的笑了笑,却不知道会有多久,冷血屠夫的美名便会贴在他的额头上。
    事实上,也并没有过多久,便有人来卫府回禀了他已经将黄琬,董承等主犯连带家眷全部斩首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那回禀的人脸上多了几分古怪和愤怒的味道。
    卫宁有些好奇,等来人回复说明,卫宁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在黄琬和董承不处死前,赫然还有自诩忠良之士的家伙斗胆冲撞刑场,最让人觉得恼怒的是,还有一个狂放不羁的家伙,竟是当街裸身醉酒,做诗暗讽卫宁。
    要说起那个在刑场上醉酒裸奔,讽刺卫宁的家伙,名号一提出来,便足够让卫宁头疼不已,正是这样一个狂人,在三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祢衡这样一个家伙,或有人说他因为天下大乱而心灰意冷,用超脱俗事的大胆行为宣示自己的不满,也或有人说他自恃才高,病态的自恋因为不甘人下而借故哗众取宠。
    卫宁对祢衡没有兴趣,事实上,这样一个家伙的事迹在任何一个时代,估计都无法有一个美妙的前程。要翻找一下记忆中,祢衡讽刺曹营上下的话来,却也真是足够让任何一个人怒火乱窜,卫宁有些时候觉得,他自求死,曹操不杀他反倒是宽宏大量了……
    但偏偏,就着这样一个家伙出现在了安邑,却足够让卫宁很头痛。指不定什么时候,他将会跑到他卫府来裸奔一次……
    前来卫府禀报的人,只道将祢衡收押入狱,但显然,有不士子却对这样一个变态的家伙很是崇拜,对于京军的强势很是不满。而据说,作为祢衡的忘年之交孔融也已经收到消息,正心急火燎的往他这里赶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