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第四百五十四章董承和蒋琬的疯狂

汉末卫公子最新章节目录
   (下面写的一个狗血的创意,或许有人会骂吧……嘿嘿。这本书反正最迟下个月就会结束,我也不怕被骂啦)
    “很久以前……那时候,我大概十六岁,年少气盛,自以为能够凭借一腔热血,为边疆杀败蛮夷贼寇……”
    “鲜卑人恃强凌弱,已经遍传了整个并北,我一人一马,来到五原郡,每见蛮子便杀……”
    “一年的时间,我救下了不少被掳走的汉人……也挡下了不少小规模的劫掠……”
    “也是在那一年,我遇见了吕布,那时候,他才十三岁……那时他的武艺便小有成就,狂傲,强壮,永远都不回服输,渴望成为一个绝世强者,我能够感觉到他日后的不凡……我留在了九原,也在那一次,喜欢上了他的姐姐……”
    “但没过多久,鲜卑人来了一个小队,共有二十多人……他们掳走了吕琳,那晚我正在和村子里的人喝酒,等收到消息的时候,我顶着醉醺醺的身体和吕布发疯似的追杀了上去,连杀了十八人,当我用弓箭瞄准他们的时候,那残存的鲜卑人害怕了,却用吕琳的生命来威胁我们……”
    “吕布年少便已经颇有主见,他不信鲜卑人的承诺,而我却主张暗中答应,准备在他们放人的那一刻,将对方射死……”
    “他们确实让走了吕琳,但我忘记了,他们鲜卑人纵横草原的,同样也是一手出神入化的弓术……同样也忘记了我身体的状态……”
    “当放走吕琳地时候。他们同样卑鄙的用弓箭对准这样一个柔弱的女人,我只能射出手中的箭,希望能够将对方的箭给挡下,或者改变对方的轨迹……”
    “我成功了……但也失败了,我的状态无法达到巅峰,虽然改变了对方箭矢轨迹,断裂的箭簇却依旧狠狠的扎在了吕琳地心脏……”
    “她死了……是因为我地自大,因为我的醉酒,而害死了她……”
    “从此。吕布恨我。疯狂地在草原上追杀可以看到的鲜卑人,武艺一次比一次更加强大。而我从此再也不饮酒……跟随在吕布的身边……即便他怨我,我也只能用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
    卫宁静静的听着高顺的述说,当他知道吕布荣耀的走上了巅峰,成就了河内一战地赫赫威名,仿佛再没有了守护的勇气,低声的阐述起来。
    或许,卫宁对待吕布的态度。成就了吕布最后的心愿,给了高顺好感,又或许,卫宁地不放弃纠缠,带着诚心诚意。而值得高顺畅所欲言。
    卫宁惊愕的听着这样的故事,甚至几乎依旧扭曲了他的认知。
    他没想到,高顺的忠直,无怨无悔,甚至连不饮酒的缘由,都来自这里,而吕布对高顺的轻待却又不杀他,也有了解释。
    一直听到最后,卫宁的大脑都一片空白,蓦然间。却听得高顺一声低叹。“吕布已经毫无遗憾的走了……杀了我吧……我也似乎已经没有留下的理由……”
    卫宁沉默了,不知道该如何去接话。高顺显然已经心存了死志。固然是有对吕布地忠诚,或许,更多地却也是对当初的遗憾得到了解脱……
    但卫宁心中,却是万般不舍,不舍得这样一个人才就这样死去,但一个心中已死地人,就算留下,也没有什么激情了……
    卫宁想要麾下的所有人,都能够为了未来而努力的拼搏,在战场上绽放出他们耀眼的光芒,而不是一个浑浑噩噩,失去了人生目标的大将……
    卫宁就这般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中年男子,张了张嘴巴,却终究苦涩的无法说出什么。
    高顺似乎也察觉到了卫宁的彷徨和踌躇,事实上,就算卫宁要让他投降,他也恐怕在这个时候也不会拒绝。吕布虽然死在卫宁麾下五大猛将的手中,但反而是对吕布有恩义,他没有给吕布有半分侮辱,却是尽出全力的尊敬,即便是在牢狱中,也能听到那高呼吕布的声音。
    吕布没有遗憾,也光荣的保留了他武者的尊严,卫宁没有亏欠他什么,反而却是吕布,高顺欠下了卫宁……
    从怀中摸出了一卷竹简,高顺静静的将他递在了卫宁的身前,低声道,“这是我多年来训练兵马的心得,陷阵营的阵法,要领都记载在上面……或许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够帮我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不至于让陷阵营的威名就这样暗淡下去……”
    卫宁身体一震,那么期待高顺的归降,何尝不也是为了这个赫赫有名精锐部队?但,到了此时此刻,卫宁的手,却迟迟不敢去接过这卷竹简。没有了高顺的陷阵营,还是陷阵营么?
    半晌,卫宁看着高顺平静的眼睛,终于是深深吸了口气,从他手中接过了竹简,将它托在手上,站起身来,认真道,“我不会答应你……!”:
    高顺的眼睛终于暗淡了下来,心中叹了口气。
    但卫宁转身跨出牢门的时候,却又蓦然出声道,“不过,我会下令,放你出去,剩下的……便是你的自由……!我想……至少,你也希望能够在见吕布一面吧……”
    高顺微微一愣,却是点了点头,终于浮起了一丝笑意。
    河内城门大开,大军再度开拔,向着箕关,安邑缓缓而走。
    作为当初连接河北的重要门户。河内城通过箕关,一直达到安邑的道路,都经过了大肆的休整,尤其在当初大量地流民流入的情况下,安邑到河内的大道宽阔平坦,对于大军的行进来说,却是省去了不少的时间和阻碍。
    这样,便使得两地之间的商贸,物资调度。轻松容易了许多。间接的也促进了两地的繁荣,甚至一度将这样的趋势扩散到了邺城。甚至兖州等地。
    若在以前,从安邑到河内,通过箕关,步履艰难,道路崎岖,便是少量人马行走都需要花费大半个月。
    而现在,纵然是数万兵马地行进。若快速一些,也不过只需要十天到十五天地时间而已。
    在河内耽搁了不少时间,如今已经是年底,十二月十九日,还有十一天。便到了新年。大军中,人人也渴望早日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更尤其是出外攻打河北之后,已经近乎一年在外未归,归乡情切,即便是军中大将,校尉人人急不可耐的怒喝,催促,也始终没有人有半点不满,反而奔跑得格外卖力。
    除去了本身出身河内地兵马已经让他们先行融入了河内的防御体系。各自放假归乡庆贺。卫宁等人也不愿意就这样和大军慢腾腾的行走在大道上。心思早已经飞回了河东,回到了那个温暖的家。
    在典韦。太史慈,赵云单独调拨出来,分了三千骑兵护卫,三百宿卫随军,护住了两大一小,三辆马车便早早脱离了大军先行向着安邑而去,而后军中,由徐晃,马超,庞德统领,尾随在后。
    已经入了河东的势力范围,没有人认为有人胆敢做出什么举动。
    但很快,卫宁还未抵达箕关,一骑自安邑飞马而来,暗中潜入了军中,接触了卫宁。
    正是乔装而来的卫五,身上携带的自然是郭嘉嘱托他带来地书函。
    一年的时间不曾见过这个忠心耿耿的心腹了,卫宁能够从他黑袍之下看出身体渐渐的衰弱,头发也有许多斑白,可见脸颊上渐渐老皱的皮肤,不满了纹理,便让卫宁颇为愧疚。
    现在地卫五,甚至比起他的兄长卫三来说,看上去恐怕都要老上了十岁不止。统合卫宁创下的那个情报机构,消耗的心力,实在太过庞大,尤其,一但有什么战事,有什么重要的特殊情况发生,总是会让卫五的精力无休止的付出在上面。
    何况这一次,北方统一之战和安邑大内患同时发生?纵然是有郭嘉分担了分析,判断,整理等事务,但大部分的压力还是负担在了卫五的身上。不知道时候,会将他彻底压垮……
    卫宁在看到卫五疲惫不已的脸庞,便已经做了决定,无论如何,等这一次事情地结束,便让他彻底地退下来,安心的在家中过上一段平静地生活吧……
    压下了心中的彷徨和愧疚,卫宁这才翻开郭嘉的书函,草草的扫过了一遍,脸色却不由得一片肃然。
    正如同信中所说的一般,安邑在暗潮渐渐的汹涌之下,因为自己和徐荣贾诩在南北呼应下的共同出击,连战连克,将袁绍彻底击垮,已经足够震慑住安邑城中的那些心怀诡谲之人。
    但同样的,也是这些人,因为先前的所作所为,而恐惧生怕被他知道,现在的沉默极有可能会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事实上,在卫五的监督,以及郭嘉的分析和疏理下,已经确认了名单上的部分人物已经越加频繁的暗中会面。
    这意味着,很可能,这群人物,在他如今庞大的威压下,会铤而走险的来一次歇斯底里的疯狂。
    自己单独脱离大队,而率先行进,是否,有些太过冒险了一点?
    不过卫宁很快便甩开了自己的想法,以如今典韦,太史慈,赵云,张,张辽随军,三千精锐骑兵,再配合上三百宿卫,没有个上万人,是绝对不可能有能力将他吃下!而一但上了一万人的行迹,又如何不会被查出端倪?而这一万人,也必须是正规军才行,若只是乌合之众。恐怕三千骑兵的一个冲锋,便会将对方彻底的冲垮!
    卫宁对军权的掌控毫无疑问是放在最重要地位子上,自然,在如今他刚打下了一场如此辉煌的战争下,也自信,决然不可能有哪支军队胆敢反他,就算领军的将领已经被收买,手下的士卒,也绝对不敢将枪头。刀剑对准他!
    卫宁在河东的治下。这块土地,就自信。有这样的声望!
    值得庆幸的是,至少自己并没有托大。事实上,在刚准备出河内城的时候,卫宁还想过直接领了三百宿卫和典韦先行带着卫,甄宓返回安邑。
    如今有了三千精锐的保护,显然,卫宁相信。那些鼠目寸光地家伙,再长个猪脑袋,也不敢对他直接发动冲击……除非,在这支人马中,潜伏了他们地人……
    卫宁眯了眯眼睛。细缝中,却闪过了一丝寒芒……
    “卫五……如今安邑中,是否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你所统领的那部分力量,应该还不曾曝光吧……?”卫宁低下身子,缓缓坐下,问道。
    “公子放心想必如今,除了公子身边之人能够知道一些底细,恐怕也只有郭嘉先生接触到地那一部分是最多的了!而想必,安邑中更多的人,都不知道公子手中有这样一支力量!”卫五倒是颇为自信的回答道。“不过。在小人调查中,查出的其中那人身份。恐怕,对我等也或许有所察觉……不过,目前安邑大小皆还在我等掌握之中,只要公子愿意,可以瞬间将他们在这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