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第四百二十八章陈登北上

汉末卫公子最新章节目录
   河北方面的异变,自然是瞒不过有心人的。或许是冀州本土做得隐秘,未能让河东方面提早察觉到虚实,而泰安城外先后的两场大战,自然不会遮蔽掉卫宁的视线。
    吕布和刘备的嫌隙,从卫宁怂恿张飞开始,便早已经在他胸中形成了这样的结果。张飞就是一个干燥的火药桶,在吕布和刘备之间结盟的墙角下,串来串去,随时只需要一点火花,便能炸裂开来。
    吕布同样也是河东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刘备意图借助吕布的力量走出困龙之局,这并不是卫宁希望看到的。让刘备和吕布一同去攻打青州,何尝不也是卫宁的借刀杀人之计?
    而同时,若能稍稍牵制一下袁绍吞并青州的脚步,也是河东最乐意看到的局面。
    但事与愿违,刘备和吕布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缝的时间是在太早了,早到都出乎卫宁的意外。不过区区两座城池而已,便已经让两人的关系恶化到了如此的局面。不得不苦笑一声,卫宁对于张飞那暴躁的能量,确实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仿佛董卓和天下诸侯注定的敌对命运,张三和吕布也似乎从前辈子开始就已经水火不容。
    卫宁倒有些开始后悔,推波助澜太甚了。
    依靠现在两家人互相的猜忌和敌视,便就算能够保持那看上去勉强维持的联盟关系。但毕竟已经形成了致命地破绽,甚至还可能因为这样的裂痕而被袁绍有机可趁,摧毁的支离破碎。
    也是因为吕布的侥幸,一举趁虚夺下了泰安,并未让卫宁真正看清楚袁绍的意图。
    却也没想到,有一天,袁绍集团上下,竟然会有紧密合作。共同出谋划策,互相弥补不足的时候。一道庞然大网,悄然洒下,矛头直指向河东。
    卫宁能看到的只有关羽在泰安城下的惨败,张地惨胜,张飞和吕布的一场厮杀。
    在庆幸将吕布逼迫到窘境的前提下,卫宁自然也担忧袁绍十万大军西进而来,刘备和吕布还能纠缠上多久,会不会演变成一个让他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局面?
    邺城重地。太过富饶,河北冀州的风平浪静,也让卫宁有所怀疑。历城被夺取,不应该会是如此安宁,仿佛在策划着什么一样,却未能联想到自己的身上。
    事实上,现在的河东,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军力强横以外,致命伤却是不少。即便他凭借积年已久的威信,将矛盾压迫下来。却不知道潜藏在黑暗中,又有多少人对他虎视眈眈。所以,争取时间,才是卫宁最需要去做地事情。
    河东的繁忙,在紧锣密鼓,热火朝天之下,已经有了欣欣向荣的迹象,无论是百姓地齐心协力,对朝廷的认同感又加深了许多。便是寒门子弟的大量蜂拥投奔,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各郡吏治的清廉。
    初步估计,在未来一年内,恐怕财政收入上,要比以前还要高上不少。作为补偿而减免豪门世家的赋税,却在吏治清廉下,由百姓填补,甚至超过了甚多。
    只是这看上去的朝气,却不知道会不会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情形。
    卫宁虽然还在观望着青州边界的大战。但却还没有真正将河东的身影浮出水面地意思。毕竟能争取一点时间。便是一点时间了。
    可本来他打定主意的坐山观虎斗,却似乎并不准备让他隐在幕后太久。河东骤然吃下了三州之地。力量急速膨胀到了一个骇人的地步,天下的眼光自然而然的便放在了他的身上,若是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似乎都能在第一时间想到他。
    就在泰安大战爆发后的不久,首先迎来的便是一道来自历城地求援书函。这自然是刘备寻求河东帮助的求救,在信中仿佛刘备仿佛将自己写成一个孤苦伶仃的小草,尽有卑躬屈膝的意味,倒是如此,让卫宁这棵大树很是无语。
    现在的局面显然并不是河东出动的时候,卫宁要依靠邺城来充当缓冲,以及牵制袁绍的动态,却也不能寒了刘备的心,虽然他知道,刘备这样一个人物,永远不可能会是他所能肆意掌控的,但在利用价值上,至少还没有被彻底榨干。卫宁只能回函一封书帛,在信中好言宽慰一番,只道河东已经在秣马厉兵,随时可能给他强大地助力,至少……袁绍地威胁,河东愿意为他扛下!
    毕竟和河北争锋相对,就算没有刘备的求援,卫宁也势必不会坐视不理。不过也是先前河东态度地暧昧不明,依旧使刘备心中忐忑不安,有了卫宁的亲自承诺,刘备也算稍微安下了心中的担忧。除去吕布来说,刘备其实真正担忧的,却还是袁绍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卫宁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兵,他还需要整顿河东的力量,一一扫除潜藏在暗流下的威胁,对刘备的宽慰虽然是事实,却也不可能真正的有什么大助力。
    在回函了刘备之后,本以为便没有什么大事了。却让卫宁感到愕然的便是两位来自南方的来客,几乎前脚后脚相继踏进了安邑的城门。
    或许其中一人的到来会出自卫宁的意料之中,但另外一人,卫宁想破脑袋却没想到安邑会迎来他的光临。
    虽然卫宁听到他的名字,便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却更为显得棘手。
    两个人都是大人物,都是卫宁垂涎许久的良才美玉,可以说,卫宁可以用一座城池地代价。而换取他们的效忠。
    而让卫宁猜出他来意的那位,便是从徐州绕过曹操的搜寻而北上河东寻求帮助的陈登了……
    陈登,在历史上,或许更多的人只注意到他在曹操和吕布之间决战中一闪而过的芳华。但却忽略了他本身的艳才,无论是文思,还是谋略,可以说,若非他地英年早逝。恐怕也必然会在这个乱世中,留下一道绚烂之色。
    事实上,单单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卫宁心中一股万分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就好比当初和郭嘉,典韦一般惺惺相惜。
    不为别的,卫仲道这个名字似乎被卫宁刻意忽略了很久,但始终是他心里永远散不去的伤痕。他却是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这个早死鬼的身份……
    陈登自然也够得上,这悲惨的早死小组一员身份了。
    听到了陈登和另外一员鬼才向后来到安邑的时候,卫宁几乎是倒履相迎。以他如今的身份来说。能当得他如此厚礼地,除非是对他有了决定性帮助,便是一个享誉天下闻名的名士。
    事实上,这两人都不算名声响亮,反而还是为了自家主公的利益而有求于他,卫宁地礼贤下士,反而让两人心中不知道生出了几分说不清楚的感慨。
    虽然有所耳闻,在皇帝正式迁都在此后,安邑以往中等城池的观念在众人心中便已经有所改变了。不过。当这两人真正来到安邑的时候,显然往日的猜测,还是让他们觉得有些失真。
    不提那雄阔的城墙,宽广的街道,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流,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百姓安居乐业,却着实让人震撼了一把。几乎不敢相信,这会是这个乱世中。该有地局面。
    纵然是当初的洛阳,恐怕与现在的安邑来比,也强不了几分,或许比不上大汉历史以来最为强盛辉煌的时期,安邑却也给足了第一次到来的人,心中发自内心的敬服。
    至少,这一切的功劳,都是出自那个素未谋面,却已经是名震天下大江南北的少侯之手。
    可以说。比起其余诸侯来。卫宁虽然也因为家族的助力而走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但昔日地河东卫氏。也只能算是一郡望族,不可上升到天下豪门的地步。比起其余人来说,这一手打造下来的盛世繁华,如此能力,足可让多少人消除了心中的小觑。
    或许来时,还有几分不服,这两人,窥其一角,便已经足可看出全局了。
    如今的河东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强势力了。
    按照程序上,陈登依旧先行以一州州牧使者的身份先行敬拜了朝廷,挨家挨户的投上了名帖。下邳陈氏也并不是天下世家,有名,却没有太过高贵。以陈登为名的拜访,并没有被多少人放在心上,归根结蒂,还在于南北之争。
    事实上,以中原为分界线,北方地士族多瞧不起南方地世家,世人所病垢的商道,却是在南方世家中并没有多少抵触,反而还是一个家族不可缺少地根基部分。却也因为南方士族这样的豁达,以至于在东晋时代,大谈玄学而蔑儒教,新奇的东西总是能迅速推广开来。
    这一点,卫宁却是对南方士族们多为欣赏。不过比起北方士族来说,南方士族却也因为对利益的看重,却反而更加顽固,在某些关键性上的问题,几乎毫无商谈的可能。
    风气开放,却又对某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固执不同情理,这便是卫宁对南方士族的最基本认识。
    喜爱是一回事,但可恶之处,却也是卫宁颇为痛斥的。抛开陈氏家族而言,卫宁单单欢喜的,却是陈登本身的才华。
    其余人或许对陈登的名帖而不以为意,但陈登对卫氏的拜访,却是水到渠成,反而还迎来了卫宁的盛情欢迎。卫宁的态度是关键,整个河东根本就是他的一人堂,这已经是共识。不管可以称呼卫宁是权臣,还是逆臣,总而言之,这个天下,注定了他卫宁便是跺一跺脚,便能撼动三天地震地角色。
    陈登此来。可以不在乎皇帝的意见,也可以不在乎朝廷满朝公卿的脸色,唯一只需要得到的,只是卫宁的认可。他已经将卫宁这个典型的出生河北的士族当作了倾尽全力需要攻克的坚固堡垒,却在开门处,卫宁地盛情而弄得不知所措。
    北方士族对南方士族的争锋相对,陈登是早有所准备的,而此刻。反而弄得他胸中的尖锐说辞无用武之地,却是有些丧气了。
    能当得卫宁出门倒履相迎的人,这个天下已经是屈指可数的几人而已,严格来说陈登的名气并不足矣,但他不也是和卫宁一样是个苦命的娃么?而更深一处来说,陈登却也是出身南方士族的典型贵族子弟,卫宁刻意地盛大礼遇,其实……在另外一个程度来讲,何尝不是为了表现给南方士林的一种表现。
    虽然。他在安邑打压士族的手段已经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地问题了……
    徐州如今受了曹操的兵锋所困,前段时间还有卫五传回的情报已经让卫宁得知,保留在陶谦手中的城池。已经只剩下下邳和彭城两处而已,可以说,整个徐州之土地,几乎已经全部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倒是彭城的表现让卫宁眼中一亮,在陶谦的一系列措施下,如开仓放粮,流言四起,针对徐州士族心中最脆弱的要害而发起的暗中冲击,竟然让整个城池同仇敌忾。上下同心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