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秦王本纪》第七十六章董厦将倾

三国志秦王本纪最新章节目录
   如果一个人的机体功能逐步丧失,那么这个人便离死不远了。
    亦如一个政府,若是其下属部门的机能逐渐丧失,出现一些“一边办公事,一边蒸大米”(哥们办事时,亲眼所见,我要是胡说,就教我吃米饭时噎死!)抑或“公职人员上班就是打游戏”的现象。那么,这个政府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新陈代谢”,那也必将走向没落,甚至衰亡!
    且说自十一月上旬,按着诸葛亮和陈宫的设计——董卓败归郿坞被围之后,身为董卓势力元老级人物,董卓“初出茅庐”时便即随在董卓身旁的老将徐荣,焦急万分,开始联络宛城张济,潼关李傕、郭汜,准备合兵发往郿坞,救援董卓。
    然而,徐荣的“迫切”与张济、李傕、郭汜的“淡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十二月上旬,董卓被围整整一月之后,徐荣发往宛城和潼关的“联众”信件犹如石沉大海,仍是杳无音信。于是,徐荣对于一切都是“明白”了!
    替董卓感到“可悲”的同时,徐荣找来武关的副将赵岑商议对策。
    “赵将军,吾欲倾武关之兵往郿坞救援主公,不知你意下如何?”徐荣问话时,有些“落寞”和“无奈”。
    赵岑皱眉道:“老将军,而今雍州之颓势,恐非我武关一己之力便可挽回的。现王成在长安驻有十万大军,郿坞前后也是有城有兵。纵是倾我武关之兵,也是仅有三万,如果冒然前去,岂不是以卵击石?”
    徐荣闻言,点了点头,叹道:“此一去,我亦自知凶多吉少!然而为臣之道,在于尽忠。虽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实出无奈。只可恨张济、李傕、郭汜受主公重恩,而今主公有难,却是坐视不理。待主公日后若能脱险,我必请兵前去讨伐三人!”
    赵岑听了徐荣之语,感觉其有些痴人说梦,没有接着徐荣的话头说,而是“婉约”的劝道:“老将军,要过年了!要不我们再等等,等过了年,看看再说吧!”
    徐荣倔强的摇了摇头,说道:“主公被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我们却怎好在此安生过年?”
    赵岑闻言,脸一红,不说话了。
    徐荣见状,觉得自己的话确实有点“伤人”,便即补救道:“赵将军,我知你是好意,但主公于我恩厚,不敢背弃。现下我倾兵前去郿坞,不成功下,但求成仁!若是我军有失,则王成发兵来时,武关已无反抗能力。故彼时你勿再要顽抗,献关投降便是。说句良心话,陈仓侯非是凡人,心胸宽广,任贤用能,为国为民,将来必成大事!”
    赵岑闻言大喜,说道:“不瞒老将军说,我早有投陈仓侯之意,不若我们此时便即引军去投如何?”
    徐荣闻言,没有责怪赵岑的“直白”。毕竟“大难临头”,谁都要给自己寻条“好”出路。于是,徐荣仅仅是无奈的笑了笑,没有作答,出议事厅,去聚将点兵!
    我和诸葛亮闻得小校报说“武关出兵”之后,诸葛亮大喜,脱却“头疼”,一边大叫“来得好”,一边整衣穿鞋。而后,与我一起赶往会议厅。
    路上,我问诸葛亮道:“而今我们欲等董卓的降军,不想却是等来了董卓的援军,怎么贤弟还这般高兴?”
    诸葛亮说道:“成兄糊涂,武关的三万人来郿坞如同蚍蜉撼树,决解不了郿坞之围,只不过是徐荣满足一下自己尽忠的虚荣心,略尽人事而已。不过,徐荣此来虽然解不得董卓之围,却能给我们解一个大围。我们现在不是刚好在愁怎么把孟起兄从长安支开呢吗?”
    闻言,我恍然大悟,与诸葛亮笑着,一起赶往会议厅。
    到得会议厅,早已接报的陈宫吕布马超众人也已赶来,其中还包括部分刚刚归降的原雍州官员。
    待众人齐至,我复又教小校将“武关出兵”之事,说了一遍后,问道:“不知此时我们当如何应之?”问完,我分别看了看陈宫和诸葛亮。
    陈宫见我看他,很“谦虚”的伸手向诸葛亮做了个“请”的动作,诸葛亮一点不“客气”的说道:“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这仗我们肯定是要打的,而且要打得漂亮,打成歼灭战!我们要让困于郿坞的董卓彻底失去希望;也要敲山震虎,让张济、李傕、郭汜看到与我军作对的下场,逼他们自己来降!”
    闻言,我礼貌的看了看陈宫,陈宫微微点头,众将也是纷纷称是。
    于是,我便做出决定,由我亲自挂帅,诸葛亮陪同,带吕布赵云马超甘宁众人往征徐荣;陈宫坐镇长安,张辽郝昭辅佐。决定提出,众人没有异议,我便即宣布散会,教众人下去各自准备出发事宜。
    回到卧房,我教人找来“我”的长安太守钟繇,谨慎的问他道:“钟太守,你对徐荣可是有所了解?”
    钟繇向我施礼,而后答道:“徐荣是董卓手下旧将,雍州的元老。虽然能力上不及雍州四杰的樊稠、张济、李傕、郭汜,但其却对董卓最是忠心耿耿。只因董卓早年做大之后,闲徐荣说话有时太直白,故才将其调离身边,放到了武关。”
    闻言,我点了点头,问钟繇道:“汝觉此人可是容易降服?”
    钟繇答道:“招恐难招,但是一旦招得,主公帐下便即多了一名忠勇之将!”
    于是,我又点了点头,教钟繇退去,心中则已做好了一些主张。
    大计定下,说干就干。本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不老原则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先进理念,我倾驻扎长安的十万众往迎徐荣的三万武关守军。
    闻得我大军欲要出城,去征来犯之敌。百姓夹道欢送,希望马超这随队前往的“活阎王”再也别回来了!
    看着送行老百姓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其中隐隐的潜藏着“庆幸”,我看了看身边马上一脸戾气的马超,心说“小马哥,长安的老百姓算是让你给得罪‘稀’了!”。
    不日,我大军发到渭南,董卓的渭南县令丁斐引着当地百姓备着酒食前来迎接。丁斐顺便献上渭南的图谱和户籍,表示出了投诚的巨大心愿。
    见此状,我知道雍州大厦将倾,董卓这棵大树已倒,众多猢狲已经开始四散。于是,我表示出了应有的“大度”,接受了丁斐的“弃暗投明”,让其继续任渭南县令。不过,不再是董卓的渭南县令,而是“我”的渭南县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