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秦王本纪》第六章焚书坑儒

三国志秦王本纪最新章节目录
   上一章本是要说茶,不想竟然引出一段传说来。如果您觉得这段传说封建礼教的色彩太重,那您大可不信。但若您也觉得这等传说,只是教人向善,而非蛊惑人心,那就请您继续听我把这个传说说完!
    且说自那年骊山老母宫香火开始大盛之后,入得秋来,几颗老梨树上竟是一颗梨子也未结得。然而因为香火已然极好,纵是没有梨子来卖,老母宫中的上下人等竟也过得了一个富足安康的冬天。
    如此数年,那几颗老梨树照样开花,但却再未结过果实。于是,便有人说,“这是女娲娘娘显灵,意为老母宫自此香火鼎盛,宫中弟子无需再借梨树果实过冬!”。然而知道其中“缘由”的梨山老母和那些道姑们,为了感谢那两个死后给地方官托梦的小尼姑,便依着她们的样貌,造了两座仙童像,置于老母宫女娲神像的阶下,教她们常侍于女娲娘娘身边,四时受朝圣之人的祭拜,享用供果,再也不用受冻受饿了。
    而为了“物尽其用”,知道老梨树再也不能结果的道姑们,在每年梨树开花之后,便将梨花尽皆采下,晾晒成干,用于泡茶。说来也怪,这千年老梨的梨花泡出来的茶竟是甘甜无比,清心止肺。尤其冬日里用雪水将梨花泡开之后,芬芳更胜往昔。小孩喝了不尿炕,老人喝了不咳嗽。
    因为老母宫中的道姑人数并不多,兼之香火极盛之下,已然不用再开发什么第二产业。所以老母宫便常常将这些上好的梨花茶作为礼物,赠给香客们。为此,骊山老母宫的梨花茶便也成为香客们趋之若鹜来此烧香的一个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梨花茶便再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花茶,而是传承了某种信念和精神在里面。为此,它便得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梨蕊雪露!
    为了个茶竟然说了这么多话,真是让我自己都有些惊讶。不过您别和我一样惊讶,因为接下来还有更令您惊讶的事要说。
    却说那位地方官姓徐名市,回至自己的县中之后,细思这段神奇的际遇,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某种暗示。于是,通过此事知晓人力渺小的徐市,竟是看破了凡尘,辞官回到故乡琅琊,开始潜心修起道来,成了一名方士。
    不过,这徐市也算多事,既是看破了凡尘,本应抛开一切即去。他却在弃官之前,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
    因为年代久远,这道奏章的内容已然不能尽详,我也仅知道个大概。奏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了这次骊山干旱、徐市求雨、死去的小仙姑托梦之奇事。后半部分则是徐市对当时民众信仰的一些看法,里边不乏这样言辞激烈的语句。“混沌初开,因有盘古祖师开天,女娲娘娘造人,方有我中原大地今日之勃勃生机。然而历经万年,过得百世,现今我中华大地之上道观林立、庙宇遍地。但观其中所供者多为什么财神、土地,更有甚者还供些什么阎王、瘟君。但盘古祖师和女娲娘娘却是少有人供。这不禁让我觉得现代的人们有些忘本,竟是把祖宗给忘了。通过此次骊山干旱求雨事件,我发现那些后来居上的神佛皆是无用,真正体恤百姓的仍然只有祖宗。尤其现在出现的大小神佛不下百种,十分混乱。信玉帝的,不信阎罗,信保生(大帝)的,不信瘟君,致使百姓因为信仰有别,有时竟出现殴斗,致死人命之事常有。故我恳请陛下乘此六和宇内之际,为我大秦国民订立统一的信仰,建立国教。彼时,若百姓皆为同道中人,岂不尽皆同心,到时必可换得天下太平矣!”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市这番话仅是就道论道,并无过多的意思。但当时刚好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之际。作为秦始皇整合宇宙的第一宰辅丞相李斯读罢徐市的奏章,拍案叫绝,立即便拿与秦始皇看。
    李斯对秦始皇说道:“陛下,仅观徐市文章,便知此人实乃大才。他竟可借得此次天旱求雨事件,针砭时弊,实属不易!”
    秦始皇看罢徐市的奏章,仅是看到一些玄而又玄之事,并未发现什么“时弊”,便即问李斯道:“徐市的文章到底有何妙处,还请爱卿细细道来。“
    李斯便即说道:“徐市的奏章中明是说道,实则乃是说现下的时事。而今六国虽归我大秦一统,但是思想却未统一。普通民众只要吃饱穿暖,其实便会相安无事。但是对于思潮进步的读书人,我们却要深加提防。先前各国分立时出现的百家争鸣的状态仍存,我们若是让这股纷争的思潮继续下去,说不定这帮读书人便会将什么不利于陛下统治万民的思想传输给民众。故我们当定一利于教化国民的国术作为我朝的主流思想,同化万民,让他们齐聚于陛下的龙座之前。”
    秦始皇闻言,觉得有理,点头称是,便问李斯道:“但不知爱卿可是想好将哪家的思想定为国术了?”
    李斯答道:“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其实现今的诸子百家皆是由儒道演化而来,正如徐市奏章中所说的万物同源,现今的神佛皆是出自盘古和女娲一样。我们现在便将这最为博大精深的祖道定为国术,比之将那些旁门左道立为国术要强上百倍。”
    秦始皇闻言,点了点头,不过却皱眉道:“读书人的脑袋皆有些顽固,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李斯闻言,说道:“陛下整合宇宙,统一华夏的功绩将史册常留。然为使六国真正统一为一国,我们必须将钱币、法律、度量衡等皆做统一。在这些需要统一的事情当中,最需统一的便是思想。既然为了统一六国,我们打了近二十年的仗,更是死了不知多少人。那么现下为了统一思想,再经历些血与火的洗礼,也是值得的!”
    秦始皇闻言,沉默了一会,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李斯直道:“烧了百家之书,仅留儒教典籍;教学子们俱学儒术,但有不从者便即下狱,下狱之后,仍是顽固不化,便即坑杀!”
    秦始皇闻言,皱了皱眉,说道:“史书皆是学子所写,你这么做恐遭后世之人唾骂,不如我将徐市招入朝中,教其负责此事。”
    李斯闻言,说道:“概观有史以来,为陛下所做统一之事者,古今未有。而今陛下即使我华夏一族大统,便不能容留六国思想的存在。不然还是花六国的钱,用六国的法,我们也只不过是图了个统一的虚名而已。而今我欲做这焚书坑儒之事,后世之人不一定会骂我李斯,但却一定会对陛下加以攻击。而今看来陛下这千金之躯都不以此为然,我小小李斯又何必找个替罪羊呢?况观徐市文章,此人却也是个难得的人才,怎好让他代我受过呢?更兼若是为了此事,虽会遭得后世之人闲话,但是对于华夏的千秋一统,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那么,那些所谓的虚名就更不用担心了!”
    秦始皇闻言,哈哈大笑,抚李斯之背,说道:“我嬴政得你李斯辅佐,实乃我之幸也!”
    李斯则动容的对秦始皇说道:“陛下错了,应该是李斯得事陛下,实乃我之幸也!”
    而后,秦始皇李斯皆是沉默的对视了一会,一种亦君亦臣亦朋亦友的感情氛围在二人之间环绕。但凡见过配合如此默契的一对君臣过后,便会让你觉得,秦国能够统一天下不得不将大部分的功劳记在秦始皇和他背后的影子李斯身上!
    且说说干就干,此番计议过后,李斯便即开始了历史上一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活动。而相信纵是我拿枪指着各位的脑袋,你们也绝不会相信秦始皇背了千年的“焚书坑儒”骂名,竟然是因为“死了两个小尼姑”而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