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浮云记》(四十八)朝贡大典一

神马浮云记最新章节目录
   宋历二百零五年,西历一五六五年,大宋崇治五年的三月八日这天,皇帝赵弘召开朝贡大典,于京都南京皇城的皇极殿内接见属国与诸侯的朝贡。
    大宋的例行早朝与前代大为不同,且大为简化。乃是由九时开始,十二时结束,非有专职的五品以下官员无需上朝。凡上朝之官员,还可于朝会后在偏殿领用午餐,名为朝膳。
    象今日这等规模的大典已多年不现,一般是新皇登基、皇上大婚、册立太子、外国内附等等隆重的时刻方可举行。六年前,皇帝大婚之时曾进行过一次大典,而今日大典乃是为属国与诸侯前来朝贡所召开。
    按大宋属国律与分封法,属国与诸侯每十年进贡朝见一次,以表示对朝廷的臣服与恭顺之意。
    近二百年来,以西洋国中的葡萄牙、西班牙为先驱,列国竞相发起大规模的航海探险。至今为止已探明天下共有七洲,乃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美洲、北极洲与南极洲,其中美洲又分为北美、南美以及两者之间的中美。
    以地域计,大宋与其诸侯国之领土跨亚、美、大洋三洲。
    于亚洲,国土东起鲸海,西北至乌拉尔山脉,西至里海,西南抵达阿拉伯海,南面囊括卡契、尼八刺、朋加刺、缅北、南掌、安南以及马来半岛,在东南的南洋领域包含吕宋、浡泥中北部、西里伯斯与其以东的辽阔海域,向北直达北极海洋;
    在东方万里海域之外的北美洲则和西班牙、英吉利、尼德兰、法兰西四国为邻,大致占有东经九十五度以西,北纬三十二度以北的广大地域;
    南洋以南,更囊括下整个大洋洲。
    以人口计,大宋与诸侯国治下之民族多于二百,民数更是超越四亿。
    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今日之大宋都是亘古未有之大国,时称“大宋帝国”。
    ※※※
    今日,从七时开始,穿着盛装的七品以上的京官与应天府地方官员,连同朝贡使臣俱已侯在午门,并在鸣赞官指挥下,列好队伍。
    八时,宫门开启,百官与使臣们在鸣赞官引导下由两掖门入午门,过皇极门就来到皇极殿前的广场,随后再次于殿前广场列队。文官列东面,武官列西面,属国使节队伍列东侧未,诸侯使臣队伍则列西侧末。
    诸侯使臣乃是按各国爵位的高低分穿不同品秩的诸侯礼服。
    公国使臣代表国主戴镶二粒明珠金冠,身着黑色大袖八蟒五爪蟒袍,大公国使臣冠上再加明珠一颗,袍上再加五爪蟒一条;侯国使臣亦单珠金冠,身着紫色七蟒五爪蟒袍;伯国使臣戴金冠,身着蓝色六蟒五爪蟒袍;子国使臣戴金珠银冠,身着青色五蟒五爪蟒袍;男国使臣戴银冠,身着绿色四蟒五爪蟒袍;
    属国使臣则穿戴着形形色色的各国民族服装,虽然也是甚有特色,但与前者一比,无论是华贵还是气派均是远远地不及了。
    一切就绪后,皇帝驾到,鸾仪卫官鸣鞭,百官与使臣一起跪迎。待皇帝于殿内宝座上坐好,四品以上官员便按爵位职位高低鱼贯而入,并在赞鸣官的排班之下各自按位立定。待群臣三拜九叩之后,鸿胪寺官员引属国、理藩院官员引诸侯国使臣于殿外就拜次,三拜九叩之后,丹陛乐作,礼毕,乐止,退立如初。
    赵弘时年二十五岁,是一个十分英秀的年青人,有着儒雅的风度与修挺的身材,自十二岁登基为帝以来,已历经了十三个寒暑。他今日头戴兖冕,脸前脑后各珍珠十二串,身着黑色兖服,右衽大襟,宽袍阔袖,身前身后团龙十二,均用孔雀羽线缂制。虽然年轻,但十几年的帝王生涯使得他一切举止都暗合皇家的法度。
    此刻他于龙椅之上,座南朝北,望着大殿之外的按部就班的群臣与使臣,面上虽波澜不兴,但思绪却难免翩翩起伏。
    十年前,他也经历过了一次朝贡大典。那时他十五岁,登基才三年,身后有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按朝典的预定章程,太皇太后坐于珠帘内与他一同接受属国与诸侯的朝贡。
    但是,以魏大公、韩大公、唐大公、夏公为首的诸侯国使臣于殿外放言“只朝天子,不朝太皇太后”,若太皇太后不肯撤座,他们就即刻回归藩国。
    他记得当时太皇太后扯断帘珠,怒气勃勃从自己身后冲出来的情景,这一幕只把他吓了个半死。不过,太皇太后还是妥协了,撤了珠帘回鸾慈宁宫,临走之前还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这一眼只让他的心砰砰地跳了几个月才逐渐地平息下来。
    诸侯有“拱卫朝廷”之责。因此三年后,待他十八岁时,诸侯们又纷纷上书说皇帝已经成年,当行冠礼并亲政。两年后,太皇太后终于归政于他,让他做了真正的皇帝,虽然一些大事仍然是需要获得她的首肯才好施行。
    自那次朝贡事件以后,他对诸侯便是印象大好。七年前的上书事件,更使得他对诸侯的好感达到了顶峰。不过随着年岁渐增与阅历渐长,他逐渐认识到太强势的诸侯势力,连太皇太后都不得不退避三舍,对朝廷未必就是件幸事了。
    ※※※
    按属国在前,诸侯于后的惯例,鸿胪寺官员先将属国使臣一一领上殿来,再次三拜九叩之礼后,崇治皇帝赐座上茶。然后外臣进献贡物,并递上国书表达国主臣服仰慕之礼。
    这些属国主要来自于西藏、蔵南、南亚、南洋、印度洋地区,甚至还有非洲的某个土著群族,据说还有几百宋人在大洋某岛自立一小国也自称属国并遣使来向大宋朝贡,却被鸿胪寺赶了回去。至于贡物就是佛经、佛像、佛舍利、佛骨等宗教物品,玉石、宝石、真珠、水晶、玛瑙等珠宝玉石,熊胆、麝香、虫草、象牙、宝石、珍珠、玳瑁、香料、香木等等特产,甚至还有大象、狮子、白虎、袋鼠、孔雀等珍奇动物。
    “臣暹罗大城国正使、王子宋猜,叩见大宋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
    宋猜高声唱出觐见拜词,然后拜伏于地。他二十左右,虽身着暹罗民族服饰,却掩盖不住浑身的书生之气。
    “好,好!王子平身,赐坐!”赵弘面上露出和悦之色。他已从鸿胪寺官员处得知,这名宋猜虽为暹罗王族,但此刻却正在大宋京都大学法学院读书。因心慕大宋文化,特按暹罗语己名的发音,给自己起了个汉名—宋猜。
    崇治皇帝有个特色,就是十分注重仪表。朝堂之上,样貌生得好的,他便对人和颜悦色一些,爵位与官职也升得容易点。那些生得实在寒碜的,数年都看不到他一个笑脸,识相的最好是申请外放,皇帝看不到他,前途或许更好些。
    此时,赵弘见这宋猜虽是外民,但举止之间颇有大宋学子的文雅之风,生得也是眉清目秀,特色发作之下,心中暗暗欢喜。
    宋猜谢礼入座,抬头仰望赵弘,等待皇帝的询问。他心下十分激动,能见这位帝国皇帝一面,乃是他盼望已久的事情。
    “大城国国家太平否?国民安康否?国王无恙否?”赵弘面带笑意,连问三个问句。
    “我大城与大宋为邻,借陛下声威震慑不轨,国家安定。又托皇上洪福,连年风调雨顺,无饥馑之忧,国民安乐。父王虽六十有二,身体倒是康健,只因国事操劳,时觉头部疼痛难忍。”宋猜答道,说到父王病痛,眼中竟然隐隐有泪光浮动。
    “朕亦闻国王玉体欠和,也已就此询过太医。此时他们已有章程,待朝见完毕,自有人带王子前去太医院商议。如有必要,太医院当遣专人前去暹罗为大城王诊治。”赵弘道,语气里透着关切之意。大宋最重孝道,宋猜心忧父王健康,语气至诚,便深得他的赞许。
    宋猜听了,连忙再次离座下拜,感激涕零:“外臣叩谢圣恩!”。
    皇帝的时间不多,又有那么多使臣等着,宋猜再说两句便知趣地拜辞。赵弘笑而许之,并赐予金银,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宋本土之物。在他谢恩后走出大殿之时,只见下一位使臣正等在门口。
    大宋的属国数目并不太多,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已全部觐见完毕,开始轮到了诸侯国的使臣。
    大宋有诸侯国合计二百余。由北方冻土到南方大洋,东方美洲到西部沙漠,诸侯之国遍及四海,散布八荒。
    昔日,武宗皇帝以国家太大,非分封不能治理的原由,大封诸侯于边疆。如今,封国历经二百年的开拓经营,不仅地域扩大,生民增多,异族入侵之祸不再,就连其富庶程度也慢慢追近大宋本土。
    武宗于元末乱世举义兵于吴越,十年内称雄江南,遂自立为宋王,建都集庆,国号诛元。诛元四年,宋兵开始北伐。诛元六年攻取元大都,同年复国,光复大宋,改国号昭武。
    继取元大都后,武宗遣军平定南方,又亲征北疆,收东北、岭北、鲸海之地;再移师漠北,于北海擒获元帝。以蒙元发掘前宋帝陵,暴骇先皇尸骨之故,以为国仇,车裂元帝于巴尔古津河畔且戳骨扬灰;后又乃驱蒙人于葱岭之外、谦河以西,平定西北;再收高丽、日本、安南、吕宋于版图;琉球、占城、柔佛等先后举国内附。
    天下既定,增设岭北、黑龙江、吉林、辽宁、西伯利亚、北海、瀚南、河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乐浪、和州、台湾、琼州、交趾、吕宋、马来十九省,疆域之广,前所未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