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华》第496章决定出手[2]

工业中华最新章节目录
   一本正经的问道:“秦总督,我看过你写的《帝国之崛起》的小册子…深有感悟,拟在亲政之后将工商、矿产业予以推广,你可有什么建议嘛?”
    秦铠听得也是一阵郁闷,这戊戌变法貌似得要十几年之后吧,我也没干啥啊,这光绪小皇帝怎么现在就提出要干着干那了…不过这两样可不是实行,除非让大官僚来干,在清末还有可能成点事,若是光指望发一个诏书,就算维新了,那还真是做梦啊。
    不过这事情上,自己倒是可以推波助澜“皇上圣明,泰西诸列强争霸全球,靠的就是工商,我朝百姓百倍于泰西列强,若能推进工商,则国富而民强!”
    国富,大清是够富了,不过富了之后只是一头更胖的待宰之猪而已……秦铠嘴巴夸夸其谈,心底却是另外一番感慨,这小皇帝虽然算是饱读书了,而且对西方的书籍也颇多涉猎,不过他所读书的内容根本救不了这个腐朽之际的旧世界。
    烂到根子的旧世界,除了彻底的〖革〗命,别无前途,他若是想这么干,那几百万满族人就第一个不满意,而且满清贵族正是这个腐朽帝国身上最严重的寄生病,都治愈不了的毒瘤,所以,任何一种变法,都是毫无悬疑的失败。
    “秦总督在两广经营颇有业绩,老师说,日后若有新政可让你在两广率先实施,不知你意下如何?”小皇帝问题一个接一个,说话间眼睛却盯着翁同,秦铠一眼就明白了,这不都是老翁自编自演的把戏嘛,小皇帝哪能想得到这么多东西。
    “皇上,此事毫无问题,若是皇上需要,下官可以向您推荐一些难得的人才!”秦铠笑眯眯的一口应下,顺便琢磨着把康南海这个无聊的家伙给出送掉,顺便还能在宫里安插几个眼线,这机会可是难得的很啊。
    小皇帝显然很满意秦铠的态度,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秦大人,听说你精于练兵,粤军五镇都是精锐之师,老师向我建议,调两广兵马进京检阅,不知道是否可以?”
    这馊主意………………秦铠不禁暗骂翁同,怪不得这厮历史上成不了事情,这调兵进京有这么明目张胆的嘛,要是那样,估摸着兵刚出广州,这边西宫慈禧就要下手了,你丫一个皇帝吃饱了没事去检阅南方来的军队,有这么蹩脚的理由嘛。
    他故作沉思状,然后非常严肃的答道“皇上,这恐怕不和祖制,大清律规定,各省八旗、绿营非应诏不得进入京畿,而且,若是陛下招外军入京,恐怕引人猜忌,反倒是不美了!我倒是有两法启奏,一快一慢,一则可在京师遴选可靠子弟,编练新军,二则是在廊坊囤兵,以兴办新军校之名。”
    小皇帝虽感前面的法子不好,不过对于秦铠所提意见,却是不明就里,原来这位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亲政的问题上,面临着多大的考验,小皇帝这么做,一多半是翁同的主意,恐怕只是想掌握一直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而已,至于要如何用这军队,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根本没仔细考虑过。
    翁同稣立刻替小皇帝作出了选择“皇上,我看选在廊坊不错!”
    小皇帝正没主见的时候,听到老师这么说,立刻点头同意,这廊坊距离北京路程不远,历来是进京城的要道。
    翁同听到秦铠答应出兵,仿佛一切事情都已经解决了,他完全没仔细考虑一下,即便秦铠的兵马到了廊坊,又该如何进城护卫皇宫,这京城禁军可都掌控在九门提督的手里,至于白天许庚身去打听消息,这种事情上要个准信可不容易。
    在秦铠的暗示下,翁同答应尽快将设立廊坊新军学校的诏令给予落实,而秦铠则另外要求在出兵前一定要有密诏,这一点也得到了翁同的确认,次日,秦铠不再犹豫,低调的陪同已经告病的左宗棠离开北京城。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