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唐》第八章:再战芦子关(2)[2]

北唐最新章节目录
   善战的拓跋家战士,几天前才第一次见识战场的残酷性的新兵们能够吃住劲吗?
    细封敏达这个党项叛徒在军议时详细地为李文革等人讲解了拓跋家军队的编制情况和实战力量。
    拓跋家的军队和其他部族的军队一样采取部族军制编制,但是不同的是,其每抄的正兵和副兵并不是像其他部族那样代表战斗兵和辎重兵,在拓跋军中正兵和副兵都是极为精锐悍勇的战士,相对来讲正兵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而经验差一些的则担任副兵,这里的老兵是相对的,拓跋家的副兵也是起码上过四五次战场的老鸟,和野利家那些连抛射都没有准头的后勤辎重兵完全不同。
    拓跋家军队装备的甲胄颇为精良,都是得自中原王朝的制式骑兵甲,拓跋家的将军们一律披挂明光铠,枢铭们则披挂山文铠,士兵们装备的都是力道强劲的拓木弓,所使用的箭簇都是铁制,同时正兵装备马槊(也就是中原的漆枪),而副兵则装备厚背弯刀。
    拓跋家的鹞子是党项八大部落中的头等精锐主力,和其他家族的鹞子比起来绝不在一个层次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拓跋家的鹞子都远远在其他七家之上。
    根据细封敏达的推算,此番拓跋家若是出动了两个枢铭的兵力的话,其军中的鹞子人数当在二十到三十名之间,其斥候预警范围大约在方圆三十里到五十里之内。
    已经堪比战场微波监视系统了,李文革咋着舌头感叹。
    细封敏达一个鹞子的实力都如此可怕,二十到三十个鹞子扑将上来,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局面啊……
    只怕仅仅这二十多名斥候,在野战中就能把前营的全部兵力都歼灭掉也说不定……
    野利家此番吃了这么大的亏,拓跋光远岂能善罢甘休……
    因此当沈宸立即提议在城外挖掘壕沟的时候,军中几乎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李文革反对!
    他反对的并不是挖壕沟本身,他反对的是沈宸建议的挖三条宽阔的壕沟的实施方案,这个来自未来的家伙不屑地将这种壕沟称为“绝户沟”,他认为,完全阻隔交通的壕沟是绝对不可取的,这种壕沟也许能够给敌军造成一定的杀伤,同样实际上能够发挥的效用并不大,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敌方完全可以在攻城之前将这些壕沟一一填平。
    更何况,这种壕沟在阻碍敌人攻城的同时,也同样会阻碍己方的反攻。
    于是李文革自己做出了一个全新的壕沟设计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李文革将原先设计的三道沟修改为六道沟,每道沟上都在不同位置留有一个狭窄的通道,而这些通道并不相连,敌军的骑兵也好步兵也好,要想通过这条通道进入城门前的平坦地带都要不断地左右转弯,这六十多步的距离对于敌军骑兵而言或许不算什么,全力冲刺只需要一眨眼的时间,但是面对这样一道壕沟防线,再强悍的敌军也只能一人一骑地来来回回兜上几个***,全速奔驰根本不要想,因此一名骑兵从开始进入最远的那道壕沟通道开始到完全脱离壕沟地带,怎么也要花上两分钟左右的时间。
    是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的两分钟……
    不幸的是,全部壕沟地带都在弩机的覆盖射击范围之内……
    而且通道狭窄,纵然敌军有千军万马,也只能一骑一骑地通过。
    在这两分钟内,所有进入壕沟地带的敌军都是靶子。
    李文革坚持的另外一点便是将壕沟的宽度拉开梯次,这令全体军官都颇为不解。不过这个建议实际上节省了全军的部分体力,因此倒也没有人反对,只有梁宣提出,最远的那道壕沟实在太窄了,窄到只要敌军在一定的初速下纵马一跃便能够跳跃而过,基本上不用到中间去挤那条窄小的通道。
    对此,李文革笑而不答,细封敏达若有所思,而沈宸则一脸坏笑地拍着梁宣的后背夸赞他总算动了一回脑子……
    —————————————————————————————————————————
    今天有点情况,提前点时间,中午不会在线,晚上二更,呼吁大家多多砸票,在此拜谢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