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703朝野(八)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得到皇后沉默点头回应的蓝勤堂,并没有回到奉天殿,而是直接往宫外的方向走去。
    绕过省身殿,前边便到了坤宁宫。天上的太阳正是毒辣,宫女替皇后帝打着伞遮阳。
    在坤宁宫前的一排柏树下背手踱步,只觉得步履沉重,双足如坠铅块,不一会儿便感到累了,身上出了些毛汗。难道真的老了么,皇后心里想。他看见离他几支开外的太监和宫女们在太阳下一声不吭地垂首侍立,连树上的几只黄雀也停止了唧唧喳喳的啁啾,一片肃杀,一片宁静,一片死寂。
    她的思绪无法宁静下来。情不自禁地将眼神投向天边涌动的白云变幻着。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如此,云起云涌,日日常消。而这一点感慨,使她无法离开她眼下的处境,无法离开她眼下的困境。心变沉重了,沉重得如同当初手腕初断时的绝望。
    是不是自己太激进了呢?皇后心里想着,然后自己又摇摇头,不,要不是皇上决定明年要出巡五年,自己可能不会这么明显的出手,皇上说的是真的,以她对朱标的了解,明年春天的出巡看来势在必行。
    但太子监国,二皇子、三皇子辅之这个旨意,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相信不但自己着急,在京师经营多年的二皇子一系,解缙那些老狐狸,恐怕比自己还要着急吧。
    经营了十数年的根基。随着皇上的一道旨意,他们能心甘情愿的交给刚刚从北京回来的太子吗?
    而齐家的事情,自己固然有份参与;绊橙。难道他们没有参与吗?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伪君子。不过是,现在很难分得清,谁是黄雀,谁是螳螂,而齐家可能就是那个可怜却又不敢鸣叫的蝉吧。
    “娘娘,你叫我好找!”宫女翠儿焦急的声音,将她从沉思中唤了回来。
    皇后急切地问:“有什么事吗?”
    这一段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反正么有一件是好消息。
    翠儿递过来一张纸条,并没有打开。皇后接过后打开,只见上面写了六个小字:清华义学罢学。
    皇后终于知道皇帝今天不见自己的原因了,“清华义学罢学”这六个字,足够消磨作为皇帝的耐心。清华义学是什么地方,是庞煌在北平时办的学校,现在发展到了全大明的各个地方,这个学校一向是皇帝的重中之重,一向被视为仕途的必经之路。
    罢学,代表着一时的失控,对清华义学失控,那是皇帝绝对不能容忍的,看来皇帝的心情今天肯定不会好起来了。只是但愿不要把这一切都怪在自己的身上。
    对于清华义学的事情,皇后真的是一点也不知情,而苏杭之地。也向来不是他的势力范围,稍微有些掌控而已,而皇后更是知道,什么自己可以动,什么千万不能动,但不是自己。到底是谁呢?
    谁有这么大的能量,谁又有这么大的胆子呢。想起了齐家门前学子的静坐,皇后的心里慢慢的寒了起来,难道是二皇子一系?
    也不像,事先没有得到半点风声啊,自己和二皇子一系也明争暗斗了数年,该布置的棋子都布置了,按照道理说,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自己应该知道才是,不会这么猛然袭来。那不是二皇子一系,难道还是刚刚回京师的太子党吗?
    那些腐儒,声望是有,但是绝不敢挑战皇帝的底线,动摇大明的根本吧,而清华义学,就是大明的根本之一,至少读书人都是这么想的。
    这消息淑妃是确信无疑的。在皇帝下诏准备出海、下诏太子监国之后,什么事都会发生的。难道皇上就是希望这么乱吗?
    这种情况之下,让她该怎么办?
    皇帝如果不是明年春天就要出巡,皇后可能还会慢慢的等待时机,为儿子打下更好的基础,反正皇帝的身体一向很好,而朱允熥又是最小的儿子,不及,不像是老大、老二,现在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年纪,潜邸的家臣都换了几届了。就算是老大、老二不着急,他们手下的家臣也着急啊!
    着急就会出差错,那就是皇后的时机,也是自己儿子朱允熥的时机,但是这一切,都随着皇帝的一道旨意失去了平衡,一切不得不提前运作起来。
    到底是谁在搅局?这个问题困扰了皇后好久,慢慢的将字条在手心中揉碎,随着漫步撒在了坤宁宫的周围,皇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也并没有进入,半晌,竟然又渐渐的朝奉天殿的方向走去。
    这次,并没有要求通报,皇后转过屏风,与礼部尚书谢伦打了个照面,谢伦赶忙施礼。淑妃皇后鼻子踪了哼,看也不看他一眼,径直走进了西阁。
    “蝶儿,”还没等她站定,朱标抬头看见,并没有责怪他直接进入,而是劈面问道:“你都知道了?”
    早已准备好回答皇帝的责问,说:“皇上英明,太祖皇帝立有条律,后妃不得干政,臣妾不敢多言。”
    “朕要你回答,有甚不敢言语之理?”
    朱标的话语中有了一丝嘲弄,但是不知道是嘲笑皇后,还是自嘲而已,后妃不得干政,是朱元璋定下的,但是在自己这里形同虚设,不过当初应用皇后父女来运作内厂时,真的没有考虑这么长远,看来自己不如朱元璋良多啊;都市混元戒。
    “臣妾遵旨。依臣妾鄙见,靖海侯门前之事,只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学子受人煽动,一时冲动之举,朝廷只需派遣大员前往安抚,自可轻易平息,而皇上昨日已让小维妹妹前往齐家,是画龙之举。臣妾,”
    朱标嗯了一声,杨淑妃嘎然止语。
    “说下去呀。朕听着呢。”
    “是,”皇后见皇帝眯着眼,并无不悦之态,接着说道:“但是清华义学之事,已经动摇国本,所以臣妾希望朝廷彻查,但是相信与太子殿下及两位皇子无关。恐怕是另有其人,臣妾想一定要倾尽朝廷之力。也要将此举抹杀在萌芽之中。”
    “好一张伶牙利齿。”朱标抿了口茶,挪榆说:“你随朕三十年了,今日第一次发现,原来朕的淑妃。不但擅长权谋策划,还是位能言善辩的巾帼英才。”
    “恕臣妾直言奏呈。”皇后一时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但为了把自己连同儿子朱允熥置身事外,也顾不得许多忌讳了。接着闪烁其辞地补充说道:“皇上圣明,乾纲圣裁,其实臣妾毋需多言,也自然放心。”
    生疏了,与皇帝的距离已经渐渐的远了,这是皇后此刻心情的表现。近十余年来,随着儿子的成长,她的心思也全在朱允熥身上。却不知不觉中与皇帝的距离拉远了,再也恢复不到皇上潜邸,或者是景泰初那些年的亲密了。
    “那蝶儿的意思,这一切都与你,与内厂无关了?”
    朱标问的很直接,没有半点犹豫。要是换做别人,恐怕无论是或者不是。都会被吓的颤抖称一团,但是皇后却听到了“蝶儿”的称呼,却算出皇帝并不想真的怎么样自己,最多不过是敲打一番,连忙回道:“皇上,的确无关,为了表明心迹,臣妾愿自锁深宫,请皇帝派遣得力之人彻查,结果出来之前,臣妾愿意在宫中守候。”
    摇摇头,朱标道:“那也不用!!”
    停了一下,慢慢的继续说道:“大明安稳的太久了,以至于大家都忘了很多事情,江山是太祖皇帝拼打下来的,那时蒙元之祸刚刚平息,太祖用严刑苛法整肃江山,朕登基这几十年,一直想平复当初的影响,可能是这样,才让大家以为,朕是软弱可欺的吧!!”
    皇后听了之后,心里震动了几下,接着听到。
    “朕其实崇尚无为而治,并因此抬高道家的地位,而《道德经》也的确是本奇书,他告诉了朕很多东西,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到了今天,朕却要问一下自己,难道朕真的是无所作为,才令大家这么失望吗?”
    这几乎自责的,又像是在喃喃自语,皇后听着却觉得有些心疼,慢慢的走进朱标身边,低声说道:“皇上。”
    朱标从沉思中醒了过来,看着走近自己的皇后,问道:“蝶儿,你说说,大明需要一个什么样子的皇帝?”
    “需要一个像皇上,像太祖一样的皇帝!!”
    回答很圆滑,皇后恢复了往昔的狡猾,不动声色的说,听到这个不是回答的回答,朱标苦笑着摇摇头,恐怕这辈子,自己也听不到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了,因为自己是皇帝,难道大明真的不能没有皇帝吗?
    这又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朱标也不能把这个问题问出口,他害怕吓着皇后了,虽然跟了自己几十年,但毕竟这问题太敏感了。
    摇摇头,接着对皇后说:“蝶儿,有些事情你做了,朕知道,但是朕不想怪你,一直以来,朕也没有问过你,但是,朕不希望,最后跳出来的是你,知道吗?”
    “齐家的事情,你不要管了,宇儿能做到现在的地步,也很不错,这件事情,朕会交给他去彻查,但是蝶儿你就不要插手了,作为娘亲的,向着儿子是对的,但是盲目的宠溺,那就有些失去方寸了,总要看看他的能力合适不适合才对,就算是给老三一个考验;打工男女。”
    一脸震惊的,没有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皇后本来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吃了一次闭门羹,还要厚着脸皮再次见皇帝,主要是为儿子撇开关系,生怕儿子牵连到这件事情里面,因为皇后知道,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皇帝不可能像是以前那样子不闻不问了,皇帝的性格他很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手,什么时候不会管,皇后心里明明白白。
    所以这次皇后已经做好了牺牲部分利益的准备。也要脱身出来,老三的所倚仗的福建、江南世家,都气候不成熟。大明才立国多久,那些江南世家只是新贵而已,远远不如一些老牌世家,而自己和自己把控的内厂,偏偏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通风报信可以,但是要拿。却是拿不出手,可以说自己的儿子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但是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会下这个决定。真的很出乎她的预料之外,难道皇帝意思是中意老三吗?皇后的心里剧烈的跳动起来,想了一下,苦笑着摇摇头。杜绝了这个想法,只是脑子快速转动着,看怎么能帮到儿子。
    因为皇上的这个举动,无疑也是把儿子架在火炉上烘烤,这种境地,齐泰一家人的下场在哪里放着,儿子一个不留神,恐怕就陷入了其中。
    该怎么办呢?仿佛看到了皇后的心思,朱标冷笑道:“蝶儿。看来你还是没有把朕的话放在心上,朕说过,你不要管。让宇儿自己处理,你想什么朕心里清楚!!”
    “臣妾不敢!”皇后连忙躬身请罪道,但是朱标的眼光始终盯在她身上,良久,西阁内陷入了一片寂静,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