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653狗尾(五)[2]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觉得旗军制不一定好,但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按照皇帝的设想。开始试行旗军制。
    当时成立了六股旗军。以北平军成立汉旗;以女真人成立绿旗;以朝鲜成立红旗;以兀良哈所部的朵颜三卫成立白旗;以鞑靼部成立蓝旗;以哈里所部成立紫旗。
    各部互不相通,以军服颜色区分,其中汉旗使用黄色。其他根据各部以此类推,推进到帖木儿帝国的地盘上时,由于队伍慢慢的壮大,所以每旗再互分正副两旗,成就了现在的十二旗的规模。
    要按照势力,当然是哈里所统领的紫旗数量最为强大。紫旗正副旗人数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于众,后来按照比例。每千人之中要有一个汉旗军的存在,朱棣分别向各旗派遣监军队伍,与十二旗相互约定,监军队伍利益高于一切,只负责督战之用,不能被派往前线,不能身先士卒,也不能无辜被杀。监军队伍士卒死一人,斩杀所属旗军的指挥一人,如果是军官无缘无故的死去,那就要斩杀旗主之子作为补偿。
    以此为代价,朱棣答应各旗军,监军不会干涉旗内事务,不会干涉旗内军务等等,属于一个透明似得存在。
    就是这样,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各族成员皆隶于十二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十二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
    成立旗军之后,语言不通所造成的困惑少了很多,而且开始入旗很容易,单凭旗主呈报就行,但是到了帖木儿帝国在朱棣的掌握之后,入旗的制度越来越严。
    最后就连旗主也不想自己旗下的子民多起来,因为朱棣恢复了奴隶制度,但凡旗内兵卒子民,皆可拥有战利品作为奴隶,支撑自己的家庭生计。由此一来,奴隶数量慢慢的增加,导致了旗军的相对数量稳定。
    这正是朱棣一直能保持汉军实力的依仗之一。另外一个倚仗是,汉军旗的装备和武器皆有大明国内供应,但凡兵员大幅减少的情况出现,国内就会让朱棣派人回去自行招募自愿者参加到他的汉旗军当中,稳定住了数量。武器的存在就是一个可以震慑各部的法宝。
    汉军旗的武器都是火器,虽然不排除是国内武器中的淘汰品,但在手握弯刀的异族人面前,八连发的霰弹枪和后置弹药的火炮还是他们的梦魇。再加上他们语言不通,忠诚度不同,各旗不相往来的牵制,朱棣又是有计划的削减或者增大各旗的实力,让各旗不但没有缓和的余地,而且正、副两旗也有着开始分裂的迹象。
    朱棣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却被这种制度吓了一跳,这也是他不想回去大明的原因,就算是有借口,他也不想回去。
    第一,他不想和一个眼光如此长远的皇帝打仗;第二,他和皇帝还有别的协议;第三,他作为朱氏子孙总不能领着一群异族去攻打自己的国家。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他还有野心想要回去的话,他一点战胜自己侄子的把握也没有,而且他已经不容于大明朝野,还不如在外面做一个逍遥王爷的好。
    毕竟,征战沙场是他平生的夙愿,为此他已经在京师内幽居了十余年,他不想再浪费时间在那些事情上。
    而且,他现在大明臣民的眼里是王爷的身份,其实在西北帖木儿的帝国范围之内,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日子过得可能没有北平或者南京舒适,但是上等人毕竟是上等人,再艰苦也艰苦不到他的身上来。朱棣没有感觉到生活有太大的变化,反而原来的疆土*在此时得到了发泄。
    随着见到的商贾,还有来自更远西方的传教士的描述,朱棣知道,天下的疆土并不止于大明,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去征伐,为此,他可以付出一生的所有。何必还要回去呢?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