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648各方心思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黄、彭两个哈哈大笑。黄磊说:“看看,堂堂的杨先生怎么会如此沮丧。”
    杨杰嗔道:“对了,不如两位复出,皇上对于两位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有机会,还不如走进朝堂,联手应对,那样也有个照应,你们也知道,身为皇亲,是不能参与太多政事,何况只剩下一个侯爷的爵位,两位出山,对于朝中咱们的士气也有个鼓舞,你们说对吗。”
    黄磊说:“饶了我俩吧,若要去做朝官,一张嘴贴不牢封条,不用几天就会进牢房;白露为霜。”
    彭方抢着说:“山野村夫恐怕会要丢脑袋的。”
    三个都哈哈大笑起来。黄磊笑罢,说:“二位,别光顾笑了,红叶堂里已经准备好了酒菜,请!”
    在阵阵鸟唱声中,他们沿着一条林荫小道,走进一座厅堂式的小屋。屋子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块小匾,匾上是黄磊亲笔书写的“红叶堂”三字。
    厅堂里陈设简朴、古雅。靠墙临窗处,有一书案,摆有文房四宝;厅中有方桌,四周摆着鼓形坐凳。方桌上,已设好三副杯筷。他们刚就座,酒菜就端上来了。都是几样乡里的时新鲜菜:一碟盐煮花生米,一碟炒田鸡,一碟麻辣麂子肉,一碟干子豆腐丁,外加一大碗白银一般的雪花丸子。那碗雪花丸子甚是讲究,外用专为保温的草煲盛着,掀开草煲盖,便冒热腾腾的气。这种雪花丸子。是用精肉末和糯米饭做成,甚是香软可口。
    抢先夹了一坨雪花丸子送进嘴里嚼着,杨杰点头称赞道:“还是永嘉的雪花丸子好呀!”
    彭方得意抢过话头说:“告诉你吧。做这雪花丸子以料来说。糯米煮来特别软、香、甜,精肉必须是贴肚皮的五花精肉,这样既不腻,又有油;做工上主要是火候要恰到好处,太烂则不成个,稍硬则没有了落口消溶的味感。”
    “啧、啧、啧,怪不得这么好吃。”杨杰点头称赞道:“不是两位邀请。哪有这种好口福!”
    杨杰听着,轻轻抿了一口酒。淡淡地把话题转了回来,说:“其实,读书人读好书,就是要做官嘛。”
    彭方说:“这就不解了。既然理当做官。你为什么辞官?所谓的读书养身,安身寡过这个道理,连我这个山野村夫也是知道的。”
    黄磊说:“读书、做官,其实是一回事。因为读圣贤书,为的是学好本领报效国家,效忠朝廷,为百姓做事。光读书,不做官,又怎能去报效国家、效忠朝廷、为百姓做事呢?范文正公说得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在这里。忧君也罢,忧民也罢,实际上是一致的。对大明来说,社稷者,朱氏之天下也。而民众,则是社稷的基础。没有民众。何社稷之有?所以,当官也罢。退隐也罢,对于读书人来说,心里想着的,仍然是国家和百姓。”
    沉吟半晌、若有所悟的杨杰放下手中的酒盅,说:“敬夫,你刚才引述范文正公的这番话,给了很大启示,范文正公的这番话,相信天下的读书人都能倒背如流,由此突然想到,方孝孺想要南北宗合并的原因来。”
    “咱们分析了半天的原因,各种情况都想到了,但是有一点没有想到,这个举动会不会想逼迫咱们做出应对呢?看上去咄咄逼人,但是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如果传扬出去,不但会有人说咱们杞人忧天,而且会显示出咱们又政治野心?”
    黄磊和彭方听后默然不语,半晌,黄磊才涩声说道:“杨兄的意思是只要咱们有所举动,肯定会让皇上怀疑成党争之势,那样对于学派的印象就会变差,但是杨兄有没有想过,如果咱们任由他成功,对于江南士林也是一种打击?”
    “那岂不是咱们无论做不做出反应,都要吃这个哑巴亏吗?”彭方在一旁狐疑的说道。
    杨杰点点头,道:“跟随皇上这么久,当然了解皇上的心思,皇上对于制衡最为在意,不会允许一家独大的,当初组建内阁,却又组成了皇事院,对于内阁开始制衡,虽然皇事院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却有监督内阁之责,而且内阁用外臣,皇事院全部都是宗室勋戚,两者的利益都不一致,当然只会对立。”
    “而现在皇上成立司法部,却要制定很多没有实际用途,或者是百年之内看不出成效的法律,以在下看,皇上不过是拿这些尝试,以期以后制定出严格的法律制约皇事院和内阁。但是司法部所制定的法律,又必须经过内阁和皇事院的双重通过,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三权分立;小痞子圈养计划。”
    “以我推测,以后每通过一项法律,皇上在经过验证后,就会适当的放掉一部分权力,那样可以减少皇室的压力!”
    “皇上准备放权?”黄磊疑惑的说道:“那对皇权的稳固会有不好的一面,难道皇上真的想做一个安乐皇帝?”
    杨杰用指头蘸着酒水,在桌上写了两个字,黄磊和彭方二人探身过去看,却是“军权”两个字,等二人看明白,杨杰随即用手拭去,沉声说道:“只要皇上手里抓着这个,无论怎么放权都无所谓,因为这样可以随时收回来放出的权力。”
    看着两人点头,杨杰又说:“恰恰因为这样才令人担心,如果太子登基,利用这个收回权力,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比如说敬夫的海运船队,比如说伯扬的几个工厂,还不是当时皇上的一句话的事情,大家都不要忘了太祖年间的沈万三。所以对于自己的下场,应该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方孝孺的做法,不但让皇上现在对咱们起戒心。而且还在让太子看到咱们的反应,为今后的复古学派独揽朝政打基础?”
    黄磊说完,彭方马上接着说:“所以说咱们这次关于南北宗合并的事情,无论有没有反应,亏已经吃定了?”
    杨杰沉重的点点头,道:“我们两派存在着根本上的分歧,复古学派讲究的是忠君爱民。而我们讲究的是爱民忠君。而忠君,又是以爱民为本的。离开爱民。就谈不上忠君了。正是这种坚定的以民为本思想,才使我们在民间受到欢迎。但是方孝孺是以忠君为主,在忠君的基础上才说道爱民,虽然都是四个字。但是颠倒过来就成了两派真正的分歧。”
    黄磊忙问道:“皇上不是已经十分认可我们的思想了吗?那就证明咱们的学说是附和朝廷利益的。”
    彭方抢着说:“敬夫兄,你该先让杨兄说完呀!”
    黄磊连声说:“好,好,杨兄请说,请说。”
    缓缓地给两人斟上酒,然后深沉地说:“这么多年,人一直在京师,心里却一直在琢磨忠君、爱民的问题。特别是先皇未驾崩之前,在京师的东宫做事。所见所闻,常常觉得要爱民,就必须拗君;而要忠君。往往就损了民。”
    “自从当今皇上登基之后,一直强调的是爱民,就连是战事,也尽量的引致国外进行,所以我派才有市场,但是太子不一样。太子从小就在宫中长大,又是受复古学派的教育。和当今圣上的想法一致与否,还是一个未知数,本来也不用担忧,但是我们却输不起啊。”
    两人点点头,彭方低声说道:“那么前两年咱们在京师所议之事,是不是应该启动了呢?”
    杨杰和黄磊的脸色同时一变,看看周围,家丁、佣人已经被远远的遣开,但依旧不敢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特别是杨杰,他深知皇上的内厂神通广大,对于自己前来永嘉的行程肯定要关注,他们实在不敢冒这个险去讨论这个问题。
    黄磊了一口酒,用手中的筷子朝窗外的山丘边指了指,说:“在下打算在那里修建一座大厅,以后可以安住在这华盖山之中读书,做学问,还可以跟来这里的师长、后学们切磋。这里就是我的极好归宿,如同香山居士白居易洛阳香山中的草堂;休斋居士朱熹在武夷山上的桃源。”
    他巧妙的将话题转移开,然后悠然说道:“两位一会不妨酒后散步,也为在下的扩建红叶堂出出主意,觉得以其这么多想,还不如仍由事态发展,以观其变。”
    杨杰和彭方当然知道他话中的意思,那就是有话不妨在野外说,那样不怕被人偷听,相对的也安全一些,大家点点头,对了一下眼神,点点头。
    黄磊笑逐颜开地举起酒壶,一一给斟满酒,连连说:“现在尽管喝吧,喝个一醉方休;未央金屋赋。”
    酒后,已经近傍晚,三人当然去夕照亭看日落,夕照亭处于山巅,四周空旷,连棵大树也没有,说话当然放心很多。待三人微醺着逶迤归来之时,已是夜幕低垂了。
    ========================================================
    “皇上心里在想些什么?”
    方孝孺紧皱着眉头,有些沉闷的下了轿,没有理会向自己行礼的侍卫,直接就太子府的书房行去。时已近午。像往常一样,他没去詹事府理事,迈着方步看着十分悠闲,但却是心事重重,百无聊赖地一路观赏着太子府里的风光。
    这些年,方孝孺发福得厉害。肚子挺挺的,全身都像发酵了一般,膨胀得将官服塞得满满实实的。常年的静坐读书生涯,使他面肌松懈,两个大眼泡垂得很低。整个的他都给人一种疏懒的印象。
    时光总是那么容易的流逝,流逝的时光总会带走一些什么,带走的东西就永远回不来了。就这么一眨眼的时间,方孝孺已经六十有余,一个英雄迟暮的年纪。
    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有些心神不安,至于为了什么,他也不知道。难道这就是一种年迈后的心态吗?
    曾经抱着忠君报国的念头。在当今皇上登基初始,一直重用于他,方孝孺被委任翰林侍讲学士,又值文渊阁大学士之职,无疑是皇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
    在那时,他也以为自己的满腹经纶会派上用场,以为自己会如唐时的魏征、房玄龄;宋时的范仲淹、王安石一般青史留名。但一切都不能尽如人意。没有想到自己的满腔热血却只换来五年的内阁生涯。
    然后就被打落凡尘,连爵位也没有封赏。要不是自己享有盛名。被皇上钦点为太子太师,主詹事府事宜。恐怕自己会落的父亲那样一个收场了。
    为什么总是到了无奈的时候,才会回忆起过去呢?
    父亲方克勤,在洪武年间。死于太祖皇帝的“空印案”株连之中。所谓空印案,是指洪武年间因空白盖印文书而引发的一起案件。
    关于父亲,在方孝孺的印象中为官清正廉洁,洪武四年,受任为济宁知府。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