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623偶遇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也就是皇帝朱标下诏兴建大明通商钱庄的时候,质询使千户也抵达了讹打刺。本来以为还要远去撒马尔罕的傅安,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这不是他第一次出使西域,早在洪武年间,父皇朱元璋就派遣他作为册封帖木儿的使节,已经两次去撒马尔罕,这也是他这次出使众望所归的原因。
    开始傅安似乎就不对这次出使抱有多大希望,虽然他是为着文官集千户的利益而来。所以一路上算是比较消极,没有想到帖木儿的孙子却将他送至讹打刺,他才由衷的感到对于这次出使的绝望。
    人家大汗已经随军出征,这次东来恐怕就不是狩猎这么简单了,帖木儿接见了傅安,却把他扣押起来,并不怎么理会,任由傅安在那里抗议,再也不允许其觐见,无奈之下,傅安只好暗中找到随自己而来的锦衣卫,将自己的担忧告知,请其寻找机会潜回哈密,将自己出使失败的事情告知大明朝廷。
    傅安不知道自己给了随自己而来的锦衣卫一个多么大的难题,本来皇帝朱标派遣一定数量的锦衣卫给傅安就是以防不测,来保证使节的安全,可是傅安的确算是忠心,不顾自己的安危,也要把消息传回大明,他若是知道皇帝对于帖木儿的打算已经是成竹在胸的话,也不知道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而葬送了锦衣卫数十条性命,会不会感到可惜。
    包括质询使傅安在内,本次使千户的成员共有二十余名。他们的秘书官和随从等等共计三百余名。帖木儿打算将他送到撒马尔罕去。因为帖木儿肯定不会放这些人回大明报信,至少他认为大明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他御驾亲征。属下也劝帖木儿将使千户全部杀掉,免除后患,但是帖木儿虽然嗜杀,却不会乱来,他这次要征伐大明,需要的是借口,而擅杀使节的事情。要做,就要留到最后去做,而现在他要向他即将征服的蒙古各部展示他仁慈的一面。
    由讹打刺到撒马尔罕之间,长达上千里的路程。傅安一行被裹在回撒马尔罕的兵马之中,在一片腥臊中上路。
    锦衣卫被派遣跟随傅安为首的两个人,一个叫杜绝因,一个叫金英玉。都是从军中挑选出来的斥候,此刻也是在队伍中,因为讹打刺现在无形中成了帖木儿大军的中枢,那里兵马甚众,想要逃跑可不容易。
    “我们必须要离开大人了。请傅大人多加保重。”
    说着这句话的杜绝因,一边从帖木儿骑兵缝隙看去,一边低声继续说着。
    “说实在的。像撒马尔罕那么遥远的地方,谁会想去啊!要么大人和我们一起吧?”
    “是啊,傅大人,找到机会的话,一定能够成功脱逃。我们还特地多准备了些银子。这群鞑子兵贪婪的和蝗虫一般。”
    金英玉接着说道。傅安的表情绽放出光采。被帖木儿派来看护他们的兵卒催促着前进。但考虑了一会,还是坚定的摇摇头,低声说道:“算了,加上我,谁也跑不掉,还是你们回去,让大明将士早些知道帖木儿的野心。也好早一些做好准备。”
    傅安乃是一介书生,本来身体就弱,加上大漠的艰苦,他知道,如果自己一同逃走,只会连累的大家都逃不掉。何况。就算能逃掉,估计也会因为自己而耽搁行程。
    拒绝了两个锦衣卫的好意后,傅安坚决的往前走了几步,和金英玉、杜绝因拉开了距离,两人只好叹息着退后。再次聚拢手下做好出逃的准备。在大漠之中逃跑,首先考虑的就是能不能避过帖木儿骑兵的追杀,一望万里的荒漠对于他们是一个考验;[楚留香同人]香帅,请自重!。他们也不勉强傅安,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是能脱离大队,能回到哈密的机会也是很小。
    先不说二人的准备,就说傅安在沉默的队伍中,突然遇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人。
    帖木儿不让姚广孝随军而走,而是跟在后续的军队后面,正好和傅安迎头碰上,两个人不算熟悉,但是彼此也算是认识。
    两个人的视线相遇,傅安感到一股杀气涌上心头,于是装作没有看见的样子,准备和姚广孝擦肩而过。
    大漠中干涸的热风拂过了他脸颊,傅安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的抽搐了几下,姚广孝是什么人,此时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他虽然没有锦衣卫外事局的情报,还是能猜的出来,他不想理会这个无耻的僧人,特别是看到姚广孝已经蓄起的头发,这个人连自己的信仰都可以背叛,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呢。
    渡过了锡尔河,就已经快到了撒马尔罕,两处人马交叉后驻扎休息,姚广孝还是来到了傅安面前,虽然他看脸色就知道对方不愿意见他。
    在一处单独的营帐中,姚广孝放下帐门,端起早已经沏好的茶水,十分珍重的给傅安斟了一杯,递给了这个正向自己怒视的人。
    “怎样?喝一杯吧!在大漠之中,很难喝到好的茶叶,这茶叶还是帖木儿大汗送给老衲的。”
    “多谢好意,不过我现在不渴。”
    傅安断然地予以回绝。因为在他的眼中看来,姚广孝实在是很不讨人喜欢。
    “哦,他乡遇故知乃是人生一大喜事,难道傅大人一点也不感到高兴?”姚广孝自嘲似得说道:“何况老衲也未必是傅大人所想的那样。”
    傅安目光凌厉地回视姚广孝。
    “下官认识你吗?下官乃是大明使节,堂堂大明的臣民,如何会认识你这般尊贵的人物。”
    闭上了口,在片刻的沉默之后,傅安继续说道:
    “下官是曾经认识过一个叫做道衍的和尚,但下官印象中的那人绝不会是帮助蛮夷夺自己国土、焚自己家园、杀自己同胞的人,并还在此沾沾自喜,为了主子赏赐的一包茶叶沾沾自喜,我只为这种人感到可悲。帖木儿军力确实强大。然而一旦失去了强势,这个人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同胞?我现在就可以想见在数年过后,这个人为所有国家所不容的模样,真是悲惨啊!”
    傅安的眼神之中透露着决绝与严厉。姚广孝则是一脸的灰白,六十余岁的老人了,被一个比自己年轻二十余岁的人在这里埋汰。但是他明白傅安所说的是事实,自己这样等于说是背叛了大明。蓄出的头发代表着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如果帖木儿失败,自己的下场会如何,他不用想也会知道。
    但是他的居心本来是要替燕王借兵,和迫使朝廷妥协,但是他和所有人都错误估计了帖木儿的强大和野心。双刃剑,往往伤的是自己。
    一副事不关已之模样,傅安冷冷地盯着哑口无言的姚广孝。而后者半晌才涩声说道:“其实,帖木儿大汗是看不惯皇帝对于燕王的不公平,才出兵讨伐的。等大明天下已定,他们就会回国。”
    姚广孝说的声音很小,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借口,傅安当然也不会相信了,帖木儿罄尽全国之兵东征。是为了打抱不平,鬼才相信呢。
    “呵呵,对于帖木儿这次来准备进犯大明,难不成还要我说声感谢谢吗?”
    姚广孝的脸色则是惨白不已。这样的对峙还未说话就落于下风,是很久也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了,姚广孝知道,两个人能心平气和的说话。已经变成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
    调整了一下呼吸,恢复昔日的从容,又恢复了那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只是头上的头发让他这个表情感到可笑;回到清朝当皇后。
    平静的从怀中拿出一个布包,放在案几上,转口说道:“老衲知道傅大人肯定会遣人回国。请将这个带回去,交给燕王,也算是老衲为大明尽一份心意。”
    并没有去拿那个布包,只是很轻蔑的看了一眼,淡淡的说道:“大明没有燕王了。”
    遂站起准备离去。姚广孝面色一黯,拦阻道:“傅大人稍安勿躁,就算是不交给燕王,交给统御兵马之大将也可,也算是老衲的恕罪吧。”
    “阁下认为自己有罪吗?”傅安的嘴角充满了讥讽,并不以和尚的称谓去称呼对方,他现在连说话都懒得和姚广孝说,对于其送布包的行为,认为不过是来试探自己会不会潜逃而已。
    “天下乃大明之天下,若是阁下认为有什么不公,大可关起门来论个清楚明白,那样的话,无论无何大家都是一家人,可是引狼入室这种勾当,做的委实不明智之极。”
    “皇帝会给燕王一个机会吗?燕王胸怀大志,乃是天下雄主,为什么先皇不给燕王这个机会,为什么要囚禁燕王十余年,关起门来,不过是被现在的皇帝杀死而已。”
    姚广孝此时还在争辩着,试图说服傅安,同时说服自己,继续说道:“老衲此举,不过是给天下一个公道而已,只有天下大乱,燕王才能脱颖而出,大乱之后才能大治,傅大人身为读书人,难道连这一点也不知道吗?”
    “不知道!”傅安冷冷的回道:“再强调一次,大明没有燕王,希望阁下能分清楚……。”
    “阁下口口声声说是为燕王而鸣不平,但是扪心自问,真的是那样吗?阁下自称老衲,那曾经也是出家人了,出家人应该淡泊名利,不参与世事,为何阁下如此执着?”
    “难道你做事就没有想到后果吗?当初你从逆北平,还情有可原,不管如何,那是自家人的争吵,但是现在却是引着豺狼吞噬自己的家人,难道还是为了国家吗?你到底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这一点你心里比谁都清楚,不然为何你说话这般无力。”
    “燕王雄才伟略,自然不会怕这些蛮夷,一旦大明由燕王做主,自可将这些胡人赶出中原,天下自可平定……。”
    “住口…….。”
    话还没有说完,傅安就勃然大怒的拦住,指着姚广孝的鼻子说道:“大明没有燕王,就算如你所说,就算当今圣上让贤,就算是帖木儿几年后被赶出中原,谁来承受这些胡人的烧杀抢掠,谁来体会大明百姓的痛楚?”
    “难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可置天下千万人的苦难而不顾吗?”
    “当今的皇上。不是也征伐北平,威压高丽、日本吗?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道不同,不相为谋。”傅安站起身来。拂去身上的灰尘,就要准备离去,好像想起了什么似得,又说道:“当今圣上如何,不是你们这班乱臣贼子所能评价的。”
    “皇上要战,总是把战争引向大明之外,要不就不会征伐北平到高丽即止,要不也不会主动征伐日本。要不也不会有你等的逃脱。”
    姚广孝默然无语,还是将布包拿起来递给傅安,道:“老衲不认为自己做错。但是大明始终是需要老衲这些东西的,傅大人请收下,老衲告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