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491北方有些变化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洪武元年十二月太祖皇帝置登闻鼓于南京午门外。但是并没有成立专门机构来负责管理登闻鼓案件的接受和传达,最初是由一名监察御史来负责接受申诉状纸并呈递,后来改为六科给事中和锦衣卫一员轮流负责。
    虽然大明立国已经有三十余年,也没有太改变这个制度,就一直沿袭下来,不过最近二十余年,登闻鼓还真的没有敲响过。
    不过,乔三虽然有些粗枝大叶,但是慧空却是久居京师的,鸡鸣寺前来烧香拜佛的达官贵人不少,就算是用耳朵稍微挂那么一点,也知道昨夜他们遇到事情的凶险,于是就劝着这个老乡早些离去;[综漫]是“搅”,不是“基”!。
    乔三执意不肯,慧空这个以慈悲为怀的和尚,更是没有道理看着老乡遇害,干脆二人合计了一下,连夜就赶到京师里面,倒是天下太平,南京的各个城门没有夜间落锁的习惯,他们在隔着午门有三四条街的一间小客栈安顿下来,天刚刚蒙蒙发亮,他们就出来。
    看到临近午门的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而午门的卫士们,也都刚刚换过岗,正精神抖擞的守卫着午门,这两人才放下心来,光天化日,又是众目睽睽之下,安全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于是,在慧空的掩饰之下,乔三无知者无畏的跑了过去。
    还没有等待守卫午门和登闻鼓的侍卫反应过来,登闻鼓响了!!
    京师一片震动,就连正在午门附近行走的路人也停了下来,一起将头扭过来,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将京师都震动了。
    此时,有一个身影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不像别人一样看热闹。而是转身消失在茫茫的街道尽头。
    朱元璋已经起床了,早已经听到了登闻鼓声,一时间好似也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动静。等他醒悟过来,沉吟了一下。吩咐摆驾御书房,等待着事情的发展。
    虽然登闻鼓是为了直达圣听,但是开始绝对不用他直接露面,否则这个皇帝也太忙了一点。
    但是等了一个时辰,也没有人来禀报,反常必有妖孽,朱元璋正准备让侍卫去查探一下。这时传事侍卫禀报:佥都御史邓宇、军部侍郎李成晨求见皇上。朱元璋合起奏章,说,“叫他们进来吧。”
    邓宇和李成晨见礼之后,朱元璋温和地问道:“二位卿家见朕。有什么要事言奏?”
    对视一眼,迟疑片刻,邓宇连忙奏道:
    “启禀圣上,登闻鼓响起,臣负责前往查查。却是接西北锦衣卫锦衣卫皇事司郑功兵实封奏呈,不敢怠慢,故而急于陛见皇上,转呈实封奏书。”
    “西北锦衣卫锦衣卫皇事司郑功兵……噢,朕想起来了。就是前年朕见过的,现在买的里八剌麾下的那个?”
    “正是他。不过……”邓宇还没有说完,朱元璋便打断他的话。
    “这恐怕不是你们御史台的职司吧?郑功兵职司归军部编制,但是应该归哪里节制,卿家作为佥都御史,应该比谁都明白吧。”
    “皇上英明,容臣禀奏真相。”
    “真相?……你说吧。”
    “陛下,郑功兵已经为国捐躯,他的实封奏疏,在他临死之前,托付给了甘肃兰县河桥小吏乔三,只是说呈给皇上,也没有交代清楚就死了,而那乔三却是没有实际经验,只是知道事情重要,亲自携带实封奏疏前来京师,路程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到,来到了之后,又不找谁,又遇到被歹人劫杀,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敲响登闻鼓,正好被臣给遇上,知道是臣下不能决定的,所以又请了军部李大人一起查查,现在向皇上禀报。”
    事情的经过其实也不是邓宇说的那样,不过在皇上面前,自然不能多说话,只能那样说了。
    “嗯?这是怎么回事?你说!”
    事情还是挺复杂的,加上当事人乔三知道的也是一知半解,而邓宇短时间内只能凭借郑功兵的实封奏疏上的内容,还有乔三的经历进行推测才得出的,本来这样的内容不该向皇帝禀报,但是乔三毕竟是敲响登闻鼓,而事情也的确太大了,所以邓宇没有办法,才拉着军部侍郎李成晨前来禀报。
    事情是这样的;[楚留香同人]香帅,请自重!。
    一直快要攻打到欧洲的买的里八剌,因为身体关系,突然病了,而且病的还不轻,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一班手下们就起了别样的心思。因为买的里八剌没有子嗣,所以当初最先投靠他的两个部落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这两个部落当然分别是阿速特部和斡亦剌惕部,分别掌握着买的里八剌手中的一部分力量,谁都想继承买的里八剌的位置,那可是一个比皇帝还要让人眼红的地位,征服的疆土,要比大明的本土还要大,谁不眼热。
    但是按照买的里八剌的思想,还是想把位置传给自己的侄子,于是就将自己的心思告诉了一系心腹,经过商议,就写出奏疏将事情禀报京师,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买的里八剌本人虽然病了,但是也发现了事情有些不对。
    让心腹调查,才大吃一惊,原来奏疏竟然都没有发出去,而是在半路上都被人劫杀了,而阿速特部和斡亦剌惕部这两个部落,不顾买的里八剌的病情,在哪里拼命的拉拢手下十二旗的旗主,得到这个消息的买的里八剌当场就吐血了。
    无奈自己病重,虽然靠着威望,让属下不敢有二心,但是属下们也毕竟要为自己的前途打算,看到买的里八剌眼见着就撑不下去了,于是就阳奉阴违起来,买的里八剌知道,自己活着一天,这些属下肯定不能怎么样,一旦自己归天,那么自己的心思,还会有几个属下会执行。
    这时,郑功兵的作用就显示了出来。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皇帝的人,只是没有人点破而已,于是。买的里八剌就秘密召见了郑功兵,让他带着自己的奏疏回京。亲自交给皇帝,请皇上定夺。
    因为买的里八剌知道,以自己实际控制的疆土,任何帝王都不会任由放弃不管,而只有皇帝做决定,自己的心愿才能达成。
    就这样,郑功兵带着买的里八剌的奏疏。加上自己的锦衣卫实封奏疏,开始了往大明境内赶路,谁知道虽然做的隐秘,还是被有心人发现了。
    郑功兵一路被人劫杀。都侥幸的逃了过去,一直赶到嘉峪关,找到了肃州卫卫所的指挥使罗永辉寻求帮助。
    罗永辉倒是也很爽快,验过腰牌凭据之后,马上准备了快马。指明了路线,还想派兵护送被拒绝后,送郑功兵进了嘉峪关。
    事情反常就反常到这里,一路上侥幸的郑功兵回到了大明境内却是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还没有出肃州卫的辖区。便遭到了一股马贼的袭击,要不是一直跟在买的里八剌身边,也算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郑功兵肯定就跑不掉了。
    纵然是那样,也受了重伤,最后靠着放弃马匹,从悬崖上摇身跳下,才逃了出来,但是竟然成了逃卒,被通报给沿途的各个卫所和衙门,请协助调查抓捕。
    期间,郑功兵也尝试联系各地锦衣卫的办事机构,但是去了两处,都是险象环生,于是他连身份都没有暴露,连忙潜逃了,再也不敢相信任何人。
    就这样一直走到陕西兰县附近,又遭到了一次围追堵截,这次他虽然又逃掉了,但是再也撑不下去了,昏倒在山沟里,正好被闲逛的兰县巡检司小吏乔三救了出来,只好赌一次了。
    于是就把实封奏疏加上买的里八剌的奏疏,全部交给乔三,嘱咐他一定要去京师交给皇上,话还么有说完,就死了。
    不过总算是所托有人,乔三这人虽然大字不认识几个,倒是比较讲义气,再则郑功兵当时说的严重,什么关系到国家大事,生死存亡什么的,倒是激起了乔三的忠君爱国之心,于是孤家寡人一个的乔三向上级告个假,谁也没有说,就自己往京师里来了。
    一路上倒是没有遇到什么挫折,但是他没有想到,只是草草掩埋郑功兵的尸体很快就被发现,再加上详细的调查,而乔三又走的匆忙和离奇,不难推测出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谁也不知道乔三走的什么路线;[韩娱神话]争取‘不二\’。
    于是就有人往京师里面传信,让留意这个人,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发现乔三的,于是就出现了乔三差点没有被扔进乌龙潭里淹死的场面。
    当然,按照乔三的叙述,邓宇当然不会知道这么多。
    但是佥都御史的职位,邓宇不是白白得来的,经过乔三的叙述,和凌乱的头绪,以及郑功兵的实封奏疏和买的里八剌的奏疏,慢慢的推理出来事情的经过,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末了,向朱元璋跪下,双手举着买的里八剌和郑功兵的实封上书,说:
    “陛下,按朝廷律序,这件事情的确不该御史台负责,但是臣下当值,而且兹事体大,臣下不敢延误,故而立即觐见皇上,其中详情如何,躬请御览。”
    朱元璋紧皱眉头,打开实封。眼中映现上书标题——
    ‘锦衣卫锦衣卫郑功兵呈奏皇帝书’
    朱元璋神情专注地翻阅奏章,御书房里静得只听见翻动纸张的声响。看着看着,朱元璋双手在微微颤抖,一向恬静的两颊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滚过声声沉雷。
    “啪!”朱元璋怒不可遏,拍案而起,骂道,“看日期,时间过了这么久才到朕的面前,就知事情的艰险,到底是谁在从中作梗!!”
    御书房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敢看皇帝一眼。朱元璋颓然坐下,他色厉内茬,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郑功兵的实封、邓宇的奏禀,都闪烁其辞地透露出此案牵涉极广。他想起很多事情。
    谁要拦截买的里八剌派回的信使?没有意外的话,肯定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个蠢材!谁拦截郑功兵返回大明,这个稍微一看都可以明白。
    但是进入了大明境地,谁还有这么大的能量追杀郑功兵,而且是谁暴露了郑功兵的路线和行踪。
    又是谁能利用沿途官府、卫所的力量通缉郑功兵,是肃州卫指挥使罗永辉,还是另有其人?
    乔三进京。到底谁在寻找他,谁要置他于死地?这些都是需要知道的,因为这些可以说明了很多问题。至少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在皇帝统治之外。还有一股暗流在蠢蠢欲动,现在已经是若隐若现了。
    更可怕的是,自己有着锦衣卫、内厂等情报机构,居然没有提前得到消息,那么朱元璋曾经引以为傲的情报机构,现在还属不属于自己呢?
    看来此中的水还真的是很深啊。要不要传谕乔三再问一个明白?不妥,不可操之过急。朱元璋望望御书房里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