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465召见智光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答案的结果是:会。从庞煌渐渐的想把这件事往朱棣的身上牵涉开始,朱元璋就已经动了杀机,如果不赶快刹住这股苗头,那么这场构陷就成了一次内外勾结的谋反大案了,那个时候,无论是谁做车夫,那辆受惊的马车都会往人多的地方轧过。
    所以庞煌是自己把自己推向绝境,同时西北都司被勒令告老,接替他的,正是当年朝堂之上的叶孝天,至于什么原因,估计除了朱元璋和楚越两人知道之外,谁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家就是知道皇上召见楚越后,楚越向兵部主动递交了辞呈,然后就离开京师,往杭州而去了;荣耀帝国[系统]。
    楚越也没有犯错,在大家的眼里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只有这个西北都司巡抚知道,皇上是忌讳他对燕王朱棣的敌意而已,不过作为还有一年就要告老的巡抚,这个结局还算能接受,至少没有丢掉性命的同时,还接受了皇上的另外一个任务。
    当年击败帖木儿后,庞煌曾经去过居庸关,虽然已经距离上次作战已经数月,但是那萦绕在居庸关上空的血腥之气仍旧清晰可闻,这让他心里震撼。
    虽然见惯了腥风血雨,但居庸关之战不同,大明的十数万将士和帖木儿的二十余万大军同时埋尸于此,那是他筹谋多年的计划,后果他能预想的到,但是却不能承受那么沉重的惨烈。他不明白在一些骑士小说中所描写那杀人不眨眼的残忍,庞煌也深知自己做不到那一步。
    那时他心里已经极度厌恶战争了,可是大明王朝一直在对海外扩张着,不是裁军的时机,现在自己也累了,要歇息了,于是就将这个事情提到议程上来了。
    印度已经囊括在大明的版图之内,在此期间,朱元璋攻击在印度半岛上安插了十四个王爷。给予了他们额外的权利发展,除了军队之外,王府的护卫力量太小了,就藩的王爷无权过问军事,那么就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武装,朱元璋又不想给这些藩王招募私兵的借口,于是有些想法就在朱元璋脑海中显现出来。
    按照大明现有的制度。地方上所拥有的六扇门力量太小了,固然是因为捕快在如今还是属于“贱业”,严格规定他们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以免有辱斯文。即便他们脱离捕快行业,其子孙也必须在三代以后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朱元璋想纠正这种思想,但是实在是太难了。一些思想已经在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不是短时间内能纠正过来的,更何况这些还只是小事情,朱元璋没有那个精力去天天顾及,到如今,就索性慢慢的用一直武装兵力代替捕快,那样比改变人们的思想应该更快一些。
    楚越的任务就是在杭州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收拢一批伤残兵卒,在杭州试行这个政策,慢慢的培养教官类型的人才,待到一年后,皇上颁布了成立这种机构之后,估计楚越就是大明 第 468 章 ,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虽然没有传言中那般辛苦,但是如今大明的疆土却比洪武初那十余年间广阔了很多,随之而来的事情肯定也很多,由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铁打金铸的人儿也要拖垮。皇帝还不到五十岁,病症还不严重,一旦五十春秋之后,体力日渐衰弱,到时候就不好办了。
    而现在随着皇子们年龄的增大,而每一派系都对储君之位有了深厚的兴趣,都是天子的骨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皇上莫不是对此事忧心,但是智光知道,就算是,也不能说,不说还好,一说必死无疑。
    朱元璋有些玩味的看着智光和尚,他十分明白此时这个和尚的为难,因为智光对于这次召见的心理准备,不过只有半个月而已,他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揣摩自己的心思,也没有足够的情报来源来揣测。
    如果不是自己下旨,再给智光一个胆子,估计他也不会有来京师面圣的想法,但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一向力挺道教的皇上,竟然下旨让他进京面圣。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打算今天杀智光,作为一个皇帝,不会去给一个和尚计较什么,但是有一件事情,朱元璋始终没有弄明白,那就是他用了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有了孙子,自从得到那个消息之后,智光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堂之上的监视之下,除了朝堂之上,孝陵卫和锦衣卫也分别派人协助了。
    可以直接的说,如果智光睡觉说梦话。那么连他所说的梦话内容也会被送到情报处进行分析整理,然后飞报皇上知晓。
    但是两三年了,愣是没有一点迹象,智光除了让太子朱标信仰佛教之外,任何花样都没有用,甚至连药都没有给太子开过,更是没有说过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语;迷情柏林。
    但凡参与调查智光的人。都暗自称奇,对他有了敬畏之心,这一点也很让朱元璋闹心,没有想到无形中却助长了智光的些许威信。
    朱元璋考虑了很久,才认为,智光和尚要不就是真的有些神通,这一点对于朱元璋来说,他根本不相信。
    那么只有一种解释了。那就是这和尚是个赌徒,也是个神棍。他用危言耸听来换取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之内他想办法取信太子朱标,一旦太子龙登大宝,只要尊崇佛教,自然佛祖会降下恩典的。
    这是赌徒的心理,也是神棍的心理。也是智光有在三年内能获得太子太子朱标完全信任的信心。而这一点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这一点也是最难解释的,因为智光赌赢了,尤其是在这个只看重结果,而不在乎过程的时代。如果朱元璋不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太子朱标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父皇伤害自己的师傅的。
    朱元璋这次召见,就是为了搞明白这一点,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方孝孺,方孝孺在此次的二皇子秦王朱樉涉及走私一案中,虽然不是主谋,但是他的学生们也扮演了一个不好的角色,至于和方孝孺有没有直接关系,朱元璋不想知道,但是却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方孝孺这一方之所以有这种行为,和眼前的这个和尚咄咄逼人是分不开的,他不想看到一个方正耿直的大臣做出什么错事,以至于晚节不保。唯一能让方孝孺从容应对自己的下一步策略的方法,那就是替他解决面前的这个难题。
    这样想着,朱元璋等着智光和尚的回答。
    七月底,智光和尚陛辞建文皇帝之后,回到鸡鸣寺,收拾了一下行装,对寺中的僧侣说要去杭州灵隐寺云游,鸡鸣寺本是他呆过的地方,所以虽然法难长老失踪,也不影响寺内僧侣对他的尊重。
    其实他并未去杭州,而是乘舟顺长江至芜湖过濡须水入巢湖,向合肥驶去。在离开鸡鸣寺之前,吩咐寺中僧侣,如果皇上召见,就照实禀报,千万要保留实力,不要让皇上趁机怪罪于鸡鸣寺。
    巢湖水面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在丽日下浮光耀金,姥山如一颗苍螺浮卧水中,高耸的银屏山一片黛绿,嵌在蔚蓝色的天际。此地青山碧水,烟波浩淼,真是一幅藏龙卧虎之地啊。
    觉显站在船头迎着略带腥湿的湖风,心里回想着自己和皇帝见面时的情景,无意中,他窥探到皇帝的眼光,那是一种嘲弄,至少在智光的眼里是一种嘲弄。
    从那一刻起,他的心就释然了,因为智光知道,无论他怎么回答,此时的皇帝都不会怪罪于他,因为谁也不会怪罪于一个将要死去的人。他虽然是一个和尚,但也听说过那个猫捉老鼠的游戏,皇帝这是在榨取他最后一滴坚持。
    想到这里,智光摇摇头,这个皇帝依旧是爱名之人,世人皆为声名所累,原来作为皇帝也不例外,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本来可以轻易的一句话就让自己化为烟尘,可是皇帝舍本逐末,非要打击自己这个年幼就出家的僧侣之信仰呢?
    对于这种从精神上侵占的行为,皇上倒是和佛教差不多,就是不但让你口服,还要让你心服。当然,并没有在意的朱元璋也没有从智光的嘴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除了医道之外,智光对于任何事情都是三缄其口,不多说一个字。
    倒是智光得到了一个最新的消息,那就是皇帝对他说,朝廷准备启动一次佛道置辩,大约时间定在明年,希望智光能把握好这次机会。
    皇上的态度很和蔼,似乎是在为佛教担心一般,但是智光却是没有一点这种感觉,他从皇上的神情中感到了疲惫,皇上这只猫已经不想再玩下去了,想结束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