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426南北的形势[2]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大明周报频频传颂。在辽东的大明将士获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军心也是大振,各个摩拳擦掌的要求立功,不过此时买的里八剌与朱元璋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谈判,没有意外的话,辽东的战事即将结束了。[黑子的篮球]神坛
    不过,此时的大明朝堂却是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内阁的处理意见是寻找陈氏子孙的贤者立为安南王,复辟陈朝,这种呼声在皇上不在京师的时候,愈来愈高,以至不得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
    在朱元璋的心里,和内阁想的却不一样,高丽和安南的遭遇一样,都是刚刚经过频繁的朝代更替,王权在百姓心中正是淡泊的时候,现在正是一个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的机会,另谋在安南开设三司及郡县。
    笑话,帮助陈氏复辟,再次建立王权,那不是为自己的子孙几百年后留下隐患吗?对于安南人那贪婪、多变的本性,另一个时空中早有教训,和中国人打仗,吃的用的却是中国人援助。不过丝毫没有耽搁屠杀中国同胞。
    主要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在庞煌的建议下,大明王朝要用辽东的余威,震慑那只会读书的大臣们,就算是后人说他贪婪无度那也没有关系,至少庞煌认为安南纳入大明疆土之内,最起码对于今后的海商、海运有着很大的帮助。
    朱元璋以平安南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以黄福为布政使兼按察使,并分设官吏,改置十七府,自此安南正式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朱元璋命沐晟仍旧回云南驻扎,大力表彰了吴高的功勋,但是却未让其班师回朝。
    依旧在那里等候命令,至于是什么命令,朱元璋还没有想好,他要看辽东事态发展,来策划南方的政策。
    还有一个原因,大明军队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又有陈天平遇难,大明打的旗号是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之贤者,这当然受到了安南百姓的欢迎,亦不失为仗义之举。
    但这次朱元璋政策的改变,决定将安南内属,虽然看着就是一道诏书,但是却是有些冒险。
    庞煌自从回到大明之后,多读史书,知道安南虽曾多次成为中国属地,但自五代吴权以来,已duli成国,一旦直属大明管理,必然遭到安南各阶层的抵制,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建议皇帝不让吴高回来的原因,就是留在那里镇压反抗者。
    果然,诏书下达不到二个月,以简定、邓悉、阮帅等人为代表的安南地方势力就起兵叛乱,攻击盘滩、咸子关,控扼三江府之交通,慈廉、威蛮、上洪、大堂、应平、石室等地安南民众纷纷响应。简定起兵后,自称日南王,后为招揽人心,又立所谓陈氏后人陈季扩为大越皇帝,改元重光。陈季扩打着陈氏后人的招牌,得到安南人民支持。
    他们露出了华夏人已经久违了的丑恶嘴脸,一边拼命和吴高、广州水师打着游击战,有计划的袭击大明军队和派遣的管理,一边又深知大明不是他们这股人能够对抗的,害怕重蹈胡汉苍父子的覆辙。所以在暗中,陈季扩以陈氏宗亲的名义派人到南京讨封,希望大明能够顾及颜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撤军,默认他们的行为。
    不料朱元璋借口使臣无礼的原因,龙颜大怒。又获知买的里八剌在辽东已经开始整肃军队,准备讨伐鞑靼。对于北方有些放心,遂坚持武力讨伐的决心。
    调发云南都司、蜀中都司的近五万人马,由沐晟统领向安南再次增兵征伐,不料这次战局却非常不利。沐晟在生厥江与安南叛军激战,因轻敌遭到惨败,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刘俊突围不成,自尽而死,吴高派遣吕毅、刘显等前去增援,但是已经晚了,不但没有来得及救援,又中了安南叛军的埋伏,全部战死,安南形势大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