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420严峻(四)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虽然这些尸体已经被扒光,但看着数量,大部分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人马尸体,难道帖木儿就不怕将士们心冷吗?
    盛庸虽然知道一些帖木儿军队的构成,但是对于其中复杂的关系还是有些难以明白,但是帖木儿也不会给他仔细思考的时间。
    子时过后,哈里准备着的,用从尸体上扒下来的衣服包着的石弹,淋上火油之后,点着由回回炮再次开始了投掷,但这次投掷伴随的没有进攻,哈里的意图十分明白,那就是用这次抛射焚烧居庸关。
    盛庸从正午时上了主城楼就没有下去,作为一品大员的总督,有了失土之责后,心里的负担很大,他还不明白皇上会怎么处置他,现在虽然没有人说,盛庸内心还是那种戴罪立功的想法,保住居庸关,也算是保留住了自己的一些名誉。
    回回炮抛掷开始,盛庸就发现了对方其中很大的一个弱点,那就是在回回炮阵地上灯火通明,白天看不到的回回炮阵地此时也暴露无遗,那等于给大明火炮指引着方向,盛庸吩咐亲卫通知各炮台,瞄准火光最亮的地方,把仅剩的火炮弹药发射出去,尽量的打击回回炮的威胁。
    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两员猛将黄奎和金顺,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进攻。
    但是盛庸却不知道,哈里就没有打算保住这些回回炮,他只想把这些火弹发射出去,尽量的给大明军队带来困扰。尽量的给居庸关城墙带来创伤。
    帖木儿和哈里期待的是黎明开始的全面进攻,要的是大明守军今夜的不安宁。火炮虽然定点打击了回回炮阵地。但是看过明军火炮威力的帖木儿,怎么还会看得上犹如天上地下之别的回回炮。
    他此番用回回炮也是无奈之举,在宣化,他虽然缴获了近百门火炮,但是狡猾的明军却在撤退或者失败的那一刻,将炮弹全部毁掉,让他没有办法利用。
    在帖木儿的情报来源中,知道北平是大明的军事重镇。那里甚至可以生产火炮,帖木儿就是想用回回炮撬开通向大明北平的大门居庸关,然后肆意的掠夺工匠,掠夺设备,为他的帖木儿汗国建造火器,这是种孤注一掷的想法,也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火弹发射完毕的同时。居庸关沿线大约五里的范围内,同时出现了早已经准备好攻击的士卒,帖木儿大军全线压上。
    一连串惨不忍睹的激烈攻击行动于是展开了,帖木儿火上浇油,更是下达了屠城的命令,也就是打算将整个居庸关附近的军人、居民。包括幼儿在内,全部杀光,可以任意掠夺抢劫。
    在大火和烟雾之中,总算有部分的城墙遭到破坏,帖木儿的军队纷纷拥入居庸关内的街道上。
    这个时候。依旧在城楼之上努力奋战中。由于到目前为止已经击退了敌人四波的攻击,继续迎战第五波的攻击已是极限所在。当他察觉到这一点之时,整个人早已被牵制在城门左右的位置;重生之少将为妻。两员猛将黄奎和金顺已经被他分别派遣出去。
    随着帖木儿军队的士卒纷纷的涌入,他的眼前出现素未谋面的旧识。这位人物就是一直在居庸关前负责指挥的哈里王子,正在以胜利者的面目出现在城楼附近的位置。他们虽然没有在近处见过面,但是战场上的直觉使他们认定了对方。
    随着一声怒吼,盛庸向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敌人冲了过去。姑且不论武艺之优劣,但是气势上之差异极为显著。交锋了十余回合左右,他终于将哈里手中的弯刀击落。狼狈不堪的哈里转身打算退开,让手下替自己解决这个难缠的敌人。
    但是盛庸随即将手持长枪,刺向他的背心。就在此刻,哈里的亲卫从旁伸出弯刀一挡,并猛扑而上。
    闪过哈里手下亲卫的攻击,并回予一击,将对方刺了一个透心凉落下城墙。然后继续追杀着哈里,盛庸要和对方同归于尽。
    然而哈里的身影却早已没入卫兵所围起的重重障壁之内,今盛庸完全无法触及。还要恋战,自己的亲卫们也集合起来,硬生生的将其拽下城墙,掩护着总督退往密密麻麻的民居之中。
    整个居庸关内外都成了战场,每一条街,每一个小巷,凡是有敌我双方的士卒的地方,就有战斗,就有厮杀。盛庸率领百十余亲卫士兵,与正在如苍蝇乱撞似的帖木儿主力展开巷战。
    盛庸悲愤的不能自已,自己如果连居庸关都丢了,就算是皇上不杀自己,难道自己还有面目活在这个世上吗?
    冲进关的帖木儿军队,已向居庸关的纵深杀了去。最前一线的城墙上,已有帖木儿的的部队在守卫。帖木儿深知居庸关的重要,正在慢慢的巩固着自己的胜利果实。
    但是还有部分大明将士试图夺回对城墙的控制权,此时,大明新近改革的军制得到了良好的体现,等级分明的军官层次,使作战方式有着灵活的改变,这些军官在大明军事学院学习的结果,那就是可以在危急之时,在和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之下。迅速的按照军阶的高低结合起来,组成小股的自由作战队伍。
    这些自由作战的队伍试图重新夺回城墙的控制权,正好与这些帖木儿新布置的守卫部队相遇,便拼杀起来。而刚刚开始防御的帖木儿军队,没有想到现在明军还能发动反攻,他们杀得猛,将那些没有思想准备的帖木儿军队杀得措手不及。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敌军的涌入,这种反攻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盛庸听着震天的喊杀声,想着自己的罪孽。想着皇上破格启用自己,自己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想到这里。趁着亲卫不注意,刚想将手中的宝剑回将过来,直刺入自己的胸膛。
    突然听见无数声尖啸直冲入云霄之中,抬头看时,天空之中出现了无数个日月同辉的焰火图案,心中不由一震,援兵终于在最后的关头赶到了,不过不知道还能不能夺回居庸关的控制权。
    在八达岭方向埋伏的徐清早已经被憋的两眼冒火。居庸关高高的山峦,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无法看到那里的动向。但是冲天的浓烟和震天的喊杀声却无时无刻的传到他们的耳朵里。
    三天前他们就到达了指定的位置,奉傅友德的军令,在此地埋伏,等候随时锦衣卫随员带领斥候的人作为观察员发出的进攻信号。直到现在才算是有个结果。
    其实从他们至居庸关所在的守军位置,早已经修建好无数条穿山而过的小道。保证他们在收到信号后,第一时间内发起对居庸关的反攻,作战的真实的意思是,在居庸关彻底的将帖木儿的耐心消磨掉,但是还不是与其决战的时候。
    傅友德想让帖木儿在最后一击中挫败,那样才能有效的遏制对方的攻势。否则,对方就会像是贴狗皮膏药,死缠着大明的关隘不放。那样的话,大明会被拖进战争的泥潭,始终和对方胶着。丝毫不能放松。
    就是要在敌人即将成功时给予其致命的打击,才能让敌人的疯狂气焰得到最沉重的教训;小痞子圈养计划。如果那样。战场之上才能获得短暂的平静,让大明从容调配人手布置的同时,也给帖木儿一些机会。
    山东都司的都指挥使徐清,是从日本战场上归来的老军人,手下有三成以上都参加过征日战争,最后由于朝廷重新封藩,要考研三王的治理地方能力,那么有八成参与过征日作战的将士都已经回国,并和新兵参杂起来,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他们的手中还有一种武器,是在大明对外作战中从来没有用过的,专门用来对付帖木儿的武器,那就是陶瓷手雷。
    这是大明锦衣卫军备局早已经研制好的武器,开始按照庞煌的设想,那就是另一个时空中手榴弹的造型,木柄铁壳,延迟引信等等,但是由于大明现在慢慢趋向的轻工业和半工业化发展,到处都需要用到生铁,庞大的采矿炼铁,已经远远不足于供应大明的发展,再说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炼制精钢,优先制造火器和火炮,手榴弹由装备量和消耗量大,又不像是铜质子弹壳还能回收利用。所以一直没有成建制的投入生产使用。
    依照庞煌不成熟的意见认为,关于手榴弹这东西,要用就要大规模的使用,因为现在黑火药对于其爆炸杀伤能力有着严重的制约。数量少了,在这个依仗人数取胜的冷兵器时代,在战场上根本起不到理想的作用。
    直到军备局中,有工匠相出了用陶瓷代替弹壳,不但烧制容易成型和规格统一,而且几乎用不着金属,为大明节省了很大的资源,然后才开始大量的投入生产。大家都称之为陶瓷手雷。
    在古代有个叫“掌心雷”的东西,据说是道家的符咒,而手榴弹在实验阶段,以他的外形和威力,所以别人都喊它为手雷,由于是陶瓷所制,又称陶瓷手雷。
    形状是圆柱形的,长约三寸,直径一寸多点,加上内置的火药重约一斤二两,操作简易、使用方便。是最易上手的火器,它既不需要任何投掷装置,也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操作程序和附加条件,只是将固定好的铜环套在手指上,用力投掷出去即可。
    里面是铁条的铜片组成的引爆装置,延时引信使陶瓷手雷投掷出去三息之间就可以爆炸,靠爆炸后所产生的陶瓷碎片杀伤敌人,是巷战和守城的最佳选择。
    徐清他们早就见识到陶瓷手雷的威力,并对其所产生的破坏力有中想要膜拜感觉。因为陶瓷手雷所造成的最大破坏,就是致使人受伤,而不是死亡。敌人受伤之后的结果,在大明当时的医疗条件之下,很难治愈,况且致人受伤所出现的惨状,更是可以给对手带来心理上的威压。
    大明将士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一下陶瓷手雷的威力。但没有收到信号,他们只能听着远处的厮杀和看着直冲入云霄的浓烟。
    他们终于等到了。
    只是在徐清负责的区域内。他果决地一点头,向身旁的传令官命令:“出发!”
    居庸关后方山上的植被在剧烈的翻滚着,犹如大海的波浪一般,徐清所属的三个师在接到指挥使的这一声令下后,顷刻间就开始向居庸关方向潜行,没有声音,也没有杀气,所有的。只是一双双被憋的通红的眼睛。
    显出惊人的安静,让已经进关,正怡然自得的哈里丝毫没有发觉,斥候在如此混乱的情境下,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大明参谋、战场观察员在远处用望远镜仔细注视着居庸关的每一个角落。
    以小旗为单位,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清除能站在自己前面的敌人,然后迅速的在城墙上集结。以掷弹兵为巷战主力,迅速的往城内涌进去,大约三万余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