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355决定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可能是有感于藩王们的心思,就算是朱标什么都没有说,嗅觉敏锐的朱元璋依然感到了有少许的不安,因为秦王朱樉的事情,的确影响了朱元璋的自信之心。
    虽然大臣们之前一直诟病封藩之事,但是朱元璋始终不为其所动,秦王朱樉的举止,好像是给他敲了一声警钟,所以燕王朱棣也受到了牵连,不但是燕王,在北方只要手里有兵权的藩王,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皇帝的敲打。
    诸王黯然离京,上谕中所颁布的仪制,燕王莫名其妙的吃了一个哑巴亏,无疑为百官吃了一剂定心丸。特别是一个月后,皇上复谕兵部令升致仕武臣其官各一级,皆授职于甘肃、大同、北平、大宁、辽东诸卫所,其嗣子职任卑者,后皆许从今职升授。
    这种授职虽然是虚衔,只是白给这些武臣俸禄,但是凭借这些人的威望和一众旧属,对于边塞诸王的统兵也是一种压力,在皇上刻意恩典的情况下,塞王们想要做什么,就要考虑一下这些武臣们对皇上的忠心了。
    看清了风向的百官于是行动起来,太子朱标的生活也正常起来,经常来往之刑部、通政司和工部等衙门都纷纷前来东宫拜见。
    十月,皇上下诏,命礼部议定各司奏事次第。礼部会议:“凡奏事,一都督府,次十二卫,次通政使司,次刑部,次都察院,次监察御史,次断事官,次吏、户、礼、兵、工五部,次应天府,次兵马指挥司,次太常司,次钦天监。若太常司奏祀事,则当在各司之先。每朝,上御奉天门,百官叩头毕。分班序立,仪礼司依次赞‘某衙门奏事’,奏毕,复入班,伺各司奏毕,俱退。若上御殿,奏事官升殿,以次奏毕,先退,其不升殿者俱于中左、中右门外两廊伺候。奏事官出则皆出。凡晚朝。唯通政使司、六科给事中、守卫官奏事。其各衙门有军情重事者许奏,余皆不许。”
    但是聪明的礼部官员很巧妙的在后面加了一条:“若于文华殿启事,则詹事府在先,余次第并同前。”把东宫的重要性显现出来。非但皇上没有恼怒。因此还受到了褒扬。
    朱标终于尝试到了真正一国储君的滋味,东宫议政的机会越来越频繁起来,加上朱元璋刻意的栽培,几乎将官员所有奏事皆交与文华殿署理,自己不闻不问,可是朱标那里是那种大权独揽的人,再加上深知父皇的心性,就算是父皇将大权下放自己,但是每日总将所批阅之奏折或者处理的诸事命人抄成目录。送至宫中预览,而做事绝不擅做主张。
    转眼之间,就到了洪武二十五年末,自从诸王离京,朱标就陷入了繁忙之中。虽未登基,已经体会到所谓的帝王的苦恼,也渐渐明白了一些之前和庞煌所说过的一些话,并深有所悟,那些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所谓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为什么明君却是屈指可数,因为在这种集权之下,全部依赖帝王一人的勤勉来决定全国之事;[犯罪心理]贝丝的世界。
    冬天来了,边关的将士需要冬衣,要自己批复,百官的取暖福利,要自己批复,这些也就罢了,可是就连国子监的学生因为不适应京师气候,也需要自己批复后赐予冬衣。
    更让朱标深有感悟的是,陕西西安府咸宁县有农民生了个三胞胎。地方官员也要报于御前,自己还要下旨赐钞十锭,月给米赡之。朱标就算再是仁慈,仍搞不明白到底这种制度是怎么回事,作为王朝的皇帝和太子,天天批复的奏章几乎有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钦天监奏曰:“有流星大如鸡子,赤色,起自天苑北,东北行至参旗没。”朱标马上就要召集相关诸臣讨论祥瑞。
    周王第三子诞生,是为皇第二十一孙。朱标要着宗人府归档备案,准备贺礼。
    …….。
    就在这样无谓的繁忙中,洪武二十五年到来了,随着太子朱标署理政务的增加,日益的权宜加重,一些大臣蠢蠢欲动的心,又开始活跃起来。
    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子朱标的身上,但是却是忽略了皇帝一些举动暗中潜藏的意思。
    大明朝堂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陕西人杨靖由户部尚书迁为刑部尚书,另外,湖广赵勉从刑部尚书迁为户部尚书!这个互换看上去没有大不了,但是在给杨靖的诰词中明确表示,“故治国者必择仁人以治刑,盖非仁人执法,国务之繁,由此而生,朕甚闵焉。”流露出刑部的做派有些不太满意,但是并不那么直接!
    为了不使朝堂上下感到突兀,朱元璋同时将兵部尚书沈溍和工部尚书秦逵的位置也予以对调,但不久又将二人岗位还原了,兵部、工部情况不同,工作哪能很快上手!其实,刑部、户部的工作差异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很快引起左都御史詹徽的反弹,皇帝刚宣布完调动命令,当即予以上奏:“武官仇德等五百七十八人贴黄内有隐匿诰敕不报,世袭流官及战功不明,法当逮问。”强烈要求对武官仇德等人抓起来治罪!詹徽指控这些军人的战功全是伪造的!那是相当具有杀伤力啊!
    胡党的问题还没有了结,陆仲亨等人还在岌岌可危,詹徽就又盯上了武官仇德等五百七十八人,搜罗仔细啊,到底他准备要做什么呢?
    面对詹徽的强烈反弹,朱元璋怕的是军心不稳啊,要知道,这可都是各级军官啊!自己刚刚前年刚刚安抚的军心,又要动荡成什么模样。
    于是,皇帝对军人们予以了袒护,解释道:“武人少文,或托人书之,未免有误释,不问,其隐匿诰敕者追之,战功不明者令改正。”
    大概意思就是说,这些军人他们很多人根本不识字啊!有错也是难免的!
    朝廷内部斗争的火药味太浓!老朱已经明显感受到来自朝堂大臣的那咄咄逼人的势力!
    面对功臣群体,皇帝的情感是复杂的,没有这些人当年的拼死冲杀。大明王朝的建立不过是个梦,而今詹徽等少壮派力量又是和平建设时期,整饬朝纲,力抓经济所必不可少的干臣,怎么办?作为一个皇帝,朱元璋必须折中!
    如何避免两边的正面冲突?朱元璋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令“列侯还乡”!理由是列侯年老,回乡享享清福!第二天一上朝,即予以公布。真是刻不容缓!
    在朝堂之上“念列侯年老。悉遣还乡”。其中有魏国公徐辉祖、开国公常升、曹国公李景隆、宋国公冯胜、申国公邓镇、颍国公傅友德六位公爵。各赐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钞三千锭,文绮三十匹,永平侯谢成、南雄侯赵庸、崇山侯李新、怀远侯曹兴、凤翔侯张龙、定远侯王弼、安庆侯仇正、武家侯郭英、巩昌侯郭子兴、鹤庆侯张翼等十位侯爵;林清传之红楼篇。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钞千锭,文绮三十匹。
    给的可真是不少,黄金、白银、大明宝钞、文绮若干,列侯们真的发财了!代价是必须离开南京城,带领全家回乡下去!相信,列侯拿着这么多财富,但能高兴地笑出来的估计却不多!气氛不对啊!
    实际上。“列侯年老”的理由根本不能成立!因为,现在的列侯很多人已经是第二代了,如六个国公,其中四个已经是新一代接班人:魏国公徐辉祖(徐达之子)、开国公常升(常遇春之子)、曹国公李景隆(李文忠之子)、申国公邓镇(邓愈之子),都是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何谈年老?皇帝不过是找个理由,让大家避避风头罢了!
    跟随这些列侯归乡的,还有每人一百一十二人人的铁册军,任务是专门负责其身家安全。很好理解,这些功臣在夺取天下的战斗中杀人无数啊,仇家也是不少!而躲入地下的红巾军白莲教余党、北元暗中支持者依然在活动中,一旦有隙,这些所谓的老将在家乡被刺杀是可能的!
    铁册军的任务是,卫护其家,并在周围屯戍,自耕自食,等主人老病而死,子孙承袭爵位后,这时方能停止屯戍,归建入卫。
    随后,皇帝命令礼部,制造公、侯、伯屯戍百户印及敕赐铁册,搞得挺正规啊!获得铁册军待遇的有:魏国公徐辉祖、开国公常升、曹国公李景隆、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西平侯沐英、江夏侯周德兴、长兴侯耿炳文、江阴侯吴高(吴良之子)、东平侯韩勋(韩政之子)、宣宁侯曹泰(曹良臣之子)、安庆侯仇成、安陆侯吴杰(吴复之子)、凤翔侯张龙、靖宁侯叶昇、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景川侯曹震、崇山侯李新、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沈阳侯察罕(纳哈出之子)、航海侯张赫、全宁侯孙恪(孙兴祖之子)、西凉侯濮玙(濮英之子)、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
    有消息传出,这些所谓的铁册军,肯定都是锦衣卫的兵,把这些功臣们及接班人都事实上软禁起来了!
    干了五年的户部的差事,突然让杨靖管刑部,那是隔行如隔山!然而必须要接手!因为这是朱元璋下的圣旨!显然,他需要尽快熟悉自己的职司!同时大理寺卿张庭兰被调为通政使,开始进一步拆分了。
    詹徽控制的都察院进一步加强了攻势,矛头直指太师韩国公李善长,详列其罪状。但是朱元璋想起了已经年迈的李善长,还有那次苦肉计般的自伤
    詹徽等监察御史们再次强烈要求处理太师李善长,以及李善长的李存义及其儿子李佑、李伸的罪行,这时杨靖管刑部还不到七天,刑部的人估计还没认全呢!用不着杨靖费劲,刑部属员已经把案子据说弄得“水落石出”了,只等着他这个新来的尚书大人盖印签字了!
    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太师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等人的所谓证词,揭发主人李善长与胡惟庸曾素有往来,十余年前的一桩桩一件件,甚至包括远远看见胡惟庸来府上聊天,胡惟庸说完话,李善长拼命点头!至于说了什么,卢仲谦等人又说太远听不见!胡惟庸已经在洪武十三年被定为谋反罪的铁案,胡惟庸说话。李善长拼命点头能有什么好事?
    如此断案,可见会出现什么结果了!
    正在家里养病,已经七十八岁的李善长内心纠葛,虽然他佯作昏迷不醒,但是外面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传到他的耳朵里,皇帝终于要下手了吗!
    三法司的卷宗,还有胡党人员谋反是真,证据确凿,不容抵赖。李善长百口难辩。而且他此时也不能辩解什么。还能说些什么呢?杨靖上任刑部仅仅二十天,根本无法控制和左右刑部的这种惯性!估计,成堆的案卷和法律条文就把干了多年户部尚书的杨靖看得头大了!
小说推荐
  • 权臣
    “公子”少女深情地看着公子“姑娘”夏公子情不自禁将少女拥入怀中,一只手竟是情不自禁地按在少女的大屁股上,用力一捏,弹性甚好,不由露出得意的笑容。湖前月下,你情我浓,好一对奸夫淫妇…哦,不对,好一对如花情侣。不知不觉中,夏公子的大手,开始从少女的领口塞入,准备去抚弄那一对丰硕的圆球。今儿晚上,那是要进
    沙漠连载中
    最新章:权臣更新重要通告
  • 喜嫁权臣
    穿书后,她沦为罪臣之女,小透明女配为苟住小命,绞尽脑汁。爆满的求生欲,让她从剧情里扒拉出一个待功成名就后,便剃度出家的准和尚。于是,她时不时地腆着脸凑上去,嘘寒问暖。只待他遁入空门,她便可坐拥富贵荣华。可经相处才知,虽这厮少年老成,可得宠,还需哄。她敢怒不敢言,暗搓搓的咬牙切齿,却又不得不以柔化刚。
    程溁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卷(450)小算盘拨得啪啪作响
  • 权臣风**
    弘农的望族,以杨赵两家为首,杨胤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坐在程墨身边,他的长子杨敞为御首大夫,程墨左下首的位置应该是他的吴朝以左为尊赵桢可不这样看,杨家自他爷爷辈起就被赵家压得死死的,也就这几年出了个杨敞,才扬眉吐气,这左下首的位子他坐定了两人都盯上左下首的椅子,杨胤行动迟缓,架不住杨昌手脚灵活,程墨坐
    梁可凡已完本
    最新章:完本感言
  • 越国权臣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中年大叔,乐及生悲成为“植物人”意外穿越到了越国,重生成了兵部侍郎的爱子。与年少登基,皇权旁落的傀儡小皇帝成为了莫逆之交,同时也踏上了权谋之臣的征途
    鸭子泺连载中
    最新章:第一百一十四章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 权臣的黑莲花
    穿越后她发誓做一朵千面黑莲花,有钱有闲游山玩水,尽情享受人生。可惜开局就拿到了一手乱牌,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苏芙每日里奔波劳碌,忙着她的忠犬养成计划。仗着年纪小,撒娇撒泼卖萌哄骗…无所不用其极。明明一切都很顺利,可为什么这画风就越来越跑偏了呢?某只腹黑狐狸男,暗里偷笑,咱俩到底谁养成了谁啊
    逍邀已完本
    最新章:正文卷第285章大结局(下)
  • 权臣盛宠
    (超级甜宠文,无小三,无误会,欢迎入坑,女主多重身份,欢迎来扒她本是21世纪来的至尊医者,医术出神入化,更是超强武术傍身,却不料一朝成了她,最受宠的王府小郡主,花痴成性,丑陋无比。世人皆知她是草包郡主,却无人知晓,闻明天下的天医阁是她的,阎罗殿是她的,圣食坊是她的,鉴宝堂…亦是她的。本想逍遥一生,看
    亦是朝阳已完本
    最新章:大结局我们成亲吧,余生与君同在
  • 权臣贵妻
    大周朝太皇太后盛如锦没想到自己用八十岁的高龄,在亲眼看着死对头暗影卫指挥使卫安卿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却被自己的孙儿一碗毒酒,鸩杀在慈安宫中。死后的盛如锦一睁眼,发现自己竟然又重回十岁小姑娘。正当她大笑三声准备开挂虐菜享受人生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前世死敌卫安卿的媳妇…前世一个权后、一个权臣,面笑
    花影熙月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卷第一百七十七章开业(一)
  • 蜀汉权臣
    “亚父,救命啊,秦王和唐王的使臣都来逼迫我大蜀了,一言不合就要兵临城下啊”李易醒来就看见一个皇袍孩子抱着自己哭的昏天黑地“等等,秦王是谁?唐王是谁?你又是谁“亚父您不认识我了吗,我是阿斗啊,秦王嬴政,唐王李世民啊”欢迎加入书友交流群,群聊号码
    飞扬的风采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三章:李易的算计
  • 凤临谋:权臣贵女
    应兰曦没想到看个书也有人跟她撞名,真是天降狗屎运,大运临头拦也拦不住,这该死无处安放的魅力!这眼睛一闭一睁,穿成了书中的大反派恶毒女配,应兰曦顿时感觉压力山大,谁来拯救她啊!这重生女主处处算计她,每次都置她于绝境,她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所幸有美男能够一饱眼福,还不算太坑。可奇怪的是,男主大大
    本念湘连载中
    最新章:第二卷:终是缘第十六章: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