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354诸多试探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庞煌顺势离开座椅,跪在了一边,连声请罪。朱元璋脸色一片铁青,原来已经显得干涸的胸膛此时却像是吹了气似得鼓起来,一伏一动的,显然是动了真怒。
    “朕还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天皇,哈哈……。”显然是怒极反笑,问道:“驸马,不知道是朕自大,还是那倭国自大,天皇……。”
    到了最后,朱元璋已经演变成冷笑,过了一会,扬声道:“替朕传旨给沿海诸地,招募船工,兴建船厂,势必要荡平那倭国,为我大明雪此大耻。”
    庞煌头一痛,心道,这次火上浇油有些过头了,有些刺伤朱元璋的自尊心,刚刚直起身的他,马上又跪了下去,道:“父皇息怒,儿臣还有话说。”
    “说……。”
    “儿臣详细了解过,那倭国国土不及我大明一个省,人口不过数百万而已,要想灭其国十分容易,但是我大明禁海多年,沿海很多地方,都已经失去了远航的能力。征服倭寇乃是长远之策,不能过于急躁。”
    坤宁宫的花厅内一片宁静,除了朱元璋和跪伏的庞煌之外,随侍的值守太监皆跪伏于一侧,地上一片狼藉,但是没有得到皇上的允许,也没有人敢去收拾。
    “你去吧,该怎么做,朕心里有数……。”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转身向太监首领挥挥手,而后者则会意的吩咐太监赶快收拾残局,然后重新布置膳食。
    庞煌默然。伏地叩头请安后,正要出门,被朱元璋叫住,说:“身为帝王,为达成目的,朕可以用尽一切手段,否则久之于帝王之道不符。必会损伤王者之气,但是作为臣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好,那就是要忠于朕,忠于朝廷就行了。这句话你回去之后好好的琢磨一下。”
    又行礼拜别,庞煌干脆不再多言,来个默认心事,遂告辞而去。
    而在朱元璋召见庞煌的同时,在太子朱标的东宫之内,也升腾起一阵阵不和谐的因素。观文阁,太子朱标的书房,自从陕西返回京师之后。朱标就禁绝了在里面召见任何人,多年的储君生活,虽没有做到出口成宪,但也养就了其上位者的贵胄之气。
    而太子不召见任何人。却阻挡不住自己弟弟的乞求,在庞煌离开皇城没有多久,天有些蒙蒙黑的时候,朱樉抱病求见太子,朱标想了一下,还是给了自己二弟这个面子,从陕西回来第一次在东宫召见别人。
    宦官燃亮四角的烛台后边掩门退出;中二病也要去盗墓。在跳动的烛火下,若大的书房有着一种阴森的气氛,朱标脸色冷峻,却没有说话。
    朱樉虽然面露苦色,但是心里却十分平静,和大哥做了几十年的兄弟,虽非一母所处,但是皇宫之内,都有皇后带小孩的规则,所以他还算和朱标一起长大的,以他的了解,他的大哥太子朱标,虽然此时十分严肃,却绝对不似父皇那么武断,而且大哥的心软。否则,以他之前的表现,太子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详情禀报父皇,而不是到现在还没有提及过。
    更何况,除了陕西那点私欲,明面上自己并没有表示过自己窥视宝座的心思,不过,此时的他却不能再沉默了,自己身为待罪之身,想要回到陕西,总要给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就连自己说说不过去,清咳了一下,举步上前,道:“臣弟有罪,请大哥…….。”
    谁知就在这时朱标却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直接道:“二弟不用请罪,之前的事情,二弟不说,也不代表孤不会知道,孤现在倒是想听听二弟今后的打算,相信陕西的事情,二弟也都清楚了吧。”
    朱樉一怔,关于今后的打算,抛除自己想要赶快回到陕西,还真的没有太多的打算,不是已经都说了吗?为什么又要问一遍,稍作思索,还道大哥是介意于自己的隐瞒,只是不想把话挑明而已,于是十分恭敬的将自己想要以待罪之身就藩,为大明守卫西北的心思又说了一遍,只是增加了一些自己对大哥的恭敬之言。
    岂不知朱标之所以让他再讲一遍自己的打算,不过是给自己留个思考的空间而已,在从陕西回京师的路上,朱标不止一次的考虑过各种处理办法,他身为一国储君,也不是没有看透自己二弟的真实想法,大家虽然是一起成长的兄弟,但是人毕竟已经长大了,长大了,有些心思就会变化,眼前的二弟已经不是少年时陪伴自己一起读书的二弟,而是大明王朝的秦王了,而秦王,永远排在自己的下面。
    性格要不是过于软弱一些,就算是朱标有朱棣的一半狠心,也一定会立刻将朱樉打入黑名单,即使不杀,也绝对不能再让朱樉回到西北了,但是朱标毕竟不是朱棣,有着出人预料的宽容,所以他不假思索的就选择了开始同情二弟朱樉,因为朱棣绝对不是一个仁慈的人,斩草除根才是其的习惯,但朱标不是。
    不过最重要的是,朱标必须要搞清楚,二弟朱樉的野心到了那个地步,还能不能挽回,这也是他自从陕西回来一直缄默不语,也不召见任何人的原因,但在此时,这句话真的不好问出口,他要等朱樉自己说。
    现在大明正值用人之际,西北没有皇族在哪里镇守,明显不符合皇家的利益,而二弟的儿子依然年少不足于大用,所以此时此刻,朱标正在权衡着利益得失,到底该怎么办,其实从哪个朱标的内心深处,已经选择原谅了二弟,要不是这样,也不会有陕西境内的各种所作所为,那可是在为朱樉消灭证据,并剪除其羽翼。遏制其野心的作为啊。
    “说说吧,大哥一向对你不薄,可是为什么还要在陕西做那么多的动作呢?”朱标等朱樉说完,冷不防的问道。
    听到这句话,朱樉有些诧异的猛然抬起头,仿佛有些不敢相信,又好像自己听错了的模样。大哥的这次问话意思就有些深了。不得不使他仔细思量。
    自己在陕西做的那些动作,当然是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刚刚听大哥太子所言,竟然是已经猜测出来几分,因为朱樉也相信。经过大哥的陕西之行,自己也隐瞒不了什么,但是自己总不能老死京师,该低头的还是要低头的。
    但是方才的问话,仔细琢磨之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哥已经开始防备自己了,而且很可能今后对自己十分严苛,自己说不定要唯大哥马首是瞻。这样的话。朱樉说话就需要斟酌了。
    沉默了许久,朱标也没有再逼问下去,只等待他的回答,虽是夏天闷热。但是仍然止不住朱樉额头汗珠渗出,饶是他自负的百般计算,但是他却算漏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他所认知的大哥,也就是太子朱标,已经被有些人的说法打动了,至于是谁,肯定是有着先见之明的庞煌;绊橙。这一点朱樉却是永远算计不到的。
    可能他永远也不会明白,那个传说中至孝的大哥朱标去那里了,到底大哥为什么要防备自己。
    自懂事开始,他都以为大哥不过是幸运的先出生而已,至于能力,远远比自己差了千百倍,而自己在陕西封藩一方,要兵有兵,可谓是兵多将广,要钱有钱,可谓是富甲一方,早在就就藩遇见姚广孝之后,就远远的看不上一直苦守在京师的大哥,他认为大哥没有资格继承父皇的位置,但是自己有。
    可是朱樉的想法在太子朱标的这句话面前就显得有些混乱了,在他脑海里,太子是懦弱的,甚至就算是知道自己在陕西的所作所为,也不给父皇说起,那是妇人之仁的表现,更是不堪为大明君主的表现,但是之前自己的那种想法,在这一刻破灭了。
    他不是回答不出来,而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朱樉不由狐疑的看了朱标一眼,当得到坚定的眼神时,知道自己再不回答,恐怕这次大哥真的要起戒心了,犹豫了一下,道:“大哥,臣弟愚钝,臣弟所为,不过是为了尽到父皇下达的旨意,尽量的把握住西北的局势而已,纵然有些不妥之处,但是也是为了咱们朱家的天下,为了大哥的将来啊……。”
    朱标听候一阵失望,刚想说话,谁知朱樉接着说:
    “不过臣弟最近一段时间在京师闲居感悟了一些事情,不知大哥可愿意听臣弟说说?”
    本来不想听过去的事情,以免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但是既然此时朱樉要说,估计是中间有些牵连,朱标示意其说下去。
    “父皇之所以封藩,无非是不相信外人而已,相信父皇的心思大哥也能猜测出来,正所谓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皇对于外人,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勋贵们,从心里是不行的,相信的只有咱们朱家之人,而臣弟在西北所为,虽然有些过分,但是从根本上是为了父皇着想,也是为了大哥的今后所想。”
    “曾经有个高人对臣弟说,要想让属下暴露内心所想,首先要暴露自己的野心,那么属下们才会随心所欲的去做一些逾越朝廷规矩的事情,那么以后就有规可循,有据可查,可能是臣弟做的有些不妥,让大哥怀疑过分,关于这一点,臣弟愚钝,请大哥恕罪……。”
    对于这个说法不可置否,朱樉说了也等于白说,在朱标心里,绕了一百圈,朱樉还是怀着侥幸的心里,将自己的过错说成是试探臣子的忠诚之上,有些牵强,牵强的连朱标都不相信。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朱标此时算是彻底的死了这份心,对于朱樉的安排也算是有了一个定论,时间过得太久,兄弟们已经有了生疏的感觉,如果朱樉真的就说这么几句,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一个上位者喜欢对自己遮遮掩掩的臣子,朱标也不例外。就算这个臣子是自己的弟弟也不例外。
    想到这时,朱标心里莫名其妙的一痛,倒是有些埋怨的看了眼朱樉,随即恢复正常,说:“孤知道了,天色已晚,今日你就在东宫歇息。明天再回王府,关于二弟的事情,缓缓孤自然会对父皇说起。”
    “谢大哥,臣弟告退!”
    朱樉看大哥的脸色明显有着不满意的神情,就知道大哥并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也十分无奈,虽然大哥知道些什么,但是自己是决不能亲口承认的,可是又能怎么说呢?难不成立即表示效忠,朱樉当下心里还有一些不服气,所以那样做。可能吗?
    走出门口的那一瞬间,朱樉摇摇头,顿足而去。
    朱标望着他消失的背影。仿佛也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他又怎么能考虑到此时他与诸人之间的关系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大家在皇权的强势下,在东宫没有明确即将登基之前。又有谁能完全死心呢?
    转眼见就到了十月,诸王在京住了一段时日,朱元璋觉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