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208陪皇帝锦衣还乡[2]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说的话,庞煌直接选择了忽略。他心里还在盘算,老朱给自己讲这些做什么,你不是担心外戚干政吗?还给我讲这些事。不是勾引着我犯错吗?对于这类的话题,他打算坚决不发话。但是朱元璋既然让他来了,又是这么好的机会。哪里轮的到他来做主不说话,看见庞煌面容呆滞,于是索xing开口问道:
    “驸马,以你的眼光,中书省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事情你作为一个皇帝问我做什么呢?庞煌腹诽道,对于这个问题,他早有考虑,但是现在说出来,应该时机还不成熟,不是让朱元璋有所防备,就是会引得老朱勃然大怒,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回答这个问题。
    “儿臣拙见,ri前温习史书,中书省自有以来,已经一千五百余年,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父皇觉得没有必要,那也可乾纲独断,废弃也好,儿臣实在不通政务,万万不敢乱言
    “你这还不叫乱言,堂堂一个中书省,被你说的可有可无,不知道那胡惟庸听见,会被气成什么样子;谋倾天下:卿本惊华!”
    朱元璋笑骂了一声,继续说道:“朕之所以问你,并非无的放矢,朕观你施政,无论在怀柔县,或者是在北平一府,上任之初,都是先整顿三房六班,殊不知,三房六班的建制,乃是三省六部的缩减,所以有时候想到,你会有所心得,才问你的
    本来就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老朱的眼皮子地下,所以听见之后,只是佯装身体震动了一下,以示惊讶,随即便回道:“父皇恕罪,儿臣疏懒惯了,每任主官,便想到尽量使用属下之人,自己就可以腾出时间,做些对朝廷更有利的事情,所以有火铳,所以有飞舟,更所以有清华义学和北平时报
    “儿臣不是妄自尊大,只是觉得,作为主官,应该看得更远一些,一些小事直接交给下面的人做就行了,儿臣做一个主官,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监察和监管,不让他们犯错而已
    朱元璋听了之后,想了一会,言道:“还是不妥,下面的那些刁民,习惯于欺上瞒下,若只是监管和监察,总有疏忽之时,那时候反而祸害更甚
    “父皇担心的是!”
    庞煌觉得和皇帝说话真的很费劲,就算死反驳皇帝的话,也只能采取曲线救国的路线来执行,先要赞同,才能说出自己的意见,从学校毕业并未有太多从业经验的他感到十分难受。
    赞同了朱元璋的话之后,随即说道:“所以,儿臣采取了一种特别的办法,那就是任期制度
    “什么任期制度?”朱元璋感到很好奇,他并未详细研究过庞煌所制定的条款,毕竟身为皇帝,能知道一府一县的政令就已经不错了,要知道的太详细,肯定老朱还是没有那个时间的。
    任期制度,在几百年后已经十分普遍了,所以庞煌说的十分流利,道:“禀报父皇,所谓任期制度,那就是所有三房六班的书吏、头目,每次任命都不超过三年,而且都要从多方面评选,而且最多不能连任两届,也就是说,三房六班的书吏和头目,他们如果没有建树,得不到升迁的话,他们从业的生涯,只有短短的六年
    “六年能干什么呢?那不是一个县每三年或者每六年,政令的执行都要有所迟滞,而让老百姓无所适从,实属扰民之举,不当、不当啊!”
    “父皇听儿臣说完看了看老朱面前的茶杯,庞煌咽了一口唾液,忍住嘴里的饥渴,继续说道:“这就是儿臣所要说的关键了,儿臣平时不管事,在监管和监察之时,却会注意总结得失,专门制定各种制度、法规,那么以来,无论三年或者六年之后,换做谁来做那个书吏或者头目的位置,他们不必有思想,只用萧规曹随就行了
    朱元璋沉思着,想着这种任期制度,庞煌稍微有些紧张,这些已经是他能说的极限了,如果能够成功,等于说变相的救了中书省一次,至于胡惟庸,估计朱元璋对他的顾忌已经很深了,很难能让皇帝改变心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庞煌也不想改变胡惟庸的命运。
    看着朱元璋的脸sè,庞煌小心翼翼的说道:“儿臣在北平知府任上时,曾经有过一种想法,北平府对于儿臣来说,已经是很大的管辖范围,儿臣不可能每天流连着去七县四州查访民情,所以甚至想着,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制度、规定的地方,帮助儿臣研究各地民情,那样儿臣又可以偷懒一些了
    这些话听到朱元璋的耳朵里,虽然没有引起朱元璋太大的反应,但是却将他带入了沉思之中。未完待续。
    :不小心又写够了一万多字,似乎又可以张嘴要点什么了,各位大大们,伸伸发财手,点一下,那就是对害虫最大的支持!!
    *^_^*w
    寻书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