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204宝华山狩猎和归来路上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十月的江南,正是到了王孙公子们的秋狩季节。
    由于钟山被定为皇陵的所在,现在大军封山,由魏国公亲自督建皇陵,自然让那班游手好闲的王孙公子们失去了一个理想的狩猎所在。
    没有办法,只有顺着南京城一路往东,距离长江龙潭岸边六十多里,有个叫做宝华山的地方,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新的狩猎场所。
    此宝华山,原名花山,是一个较为陡峭的独山为主峰,连绵着三十六座峰峦,好似三十六片莲花瓣,将主峰围在āng,端的有一番肃穆的庄严。
    虽然已经入冬的时节,但是在江南却丝毫显示不出一丝丝冬季来临的踪影,在一座座峰峦之间,各处偏僻的丛林中,淡淡的烟岚在一片葱绿中袅袅升腾。
    数不清的奇禽异鸟竞相欢鸣,山泉泊泊流淌,顺着苍崖深涧跳跃腾弹涌起一簇簇银花,飞溅一颗颗玉珠。映山红,野山茶和无数不知名的山花托着晨露,彼此嫣然含笑在风中曼舞腰肢,以它们特有的语言相互致意。
    就在这种宁静优雅的环境中,不一会儿却响起了阵阵不和谐的声音,约六十多人的狩猎队伍,施施然来到了这里,马上就着手开始布置起来,不一会就布置妥当。
    一刻钟后,四面锣声大作,号角齐鸣,一片震耳yu聋的呐喊声。合围开始了,受惊的樟狍野猪山羊角鹿豺狼狐兔没命逃窜,狩猎者们盘马弯弓,频频发shè。几乎是箭无虚发。
    大明立国时间较短,而且边陲时有战事发生。所以尚武之风正盛,所以京师中的王孙公子。无论其家中出身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喜好狩猎,而且手下绝对还有些真实功夫。
    一只带箭受伤的梅花鹿忽然悲鸣跑过来,顺着崎岖的山道狂奔逃命,紧随而来的一位紫sè锦衣的公子倚石而踞,张弓搭箭,瞄准那只正在攀石逃窜的梅花鹿……。
    正在蓄势待发,却从旁边伸出一支胳膊。虚虚的按住他紧握箭羽的右手,笑道:“四殿下,shè这种东西有什么意思,放了算了。”
    “哈哈,咱们是在打猎,这四处奔跑的都是猎物!怕它做甚。”被称为四殿下的朱棣回答道,同时发箭,shè中了那头正在奔跑的梅花鹿。
    “中啦!燕王又shè中啦!”属下们欢呼。
    燕王朱棣策马奔向倒地的梅花鹿,胡岚一边策马一边责怪地说:
    “四殿下。你为什么不shè豺狼,反而对这些羊、鹿感兴趣呢?”
    “嘿,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咱们是打猎。管他什么鹿还是狼,撞着就打。”朱棣说,策马到了梅花鹿身边。
    胡岚等人同时赶到。受伤的梅花鹿正在血泊里哀鸣挣扎,两只幼小的梅花鹿并不害怕合拢来的狩猎者。跪伏在它们的母亲身边,偎依着。
    “哈哈!”朱棣大笑。同时跳下马,对着哀鸣的母鹿刺了一剑,母鹿顿时死去。
    “四殿下!”胡岚惊叫,也跳下马来。在这个当口,朱棣举剑又刺死一只幼鹿。
    “四殿下,小鹿太可怜了,算了!”
    胡岚勾住朱棣握剑的臂膀,朱棣轻轻一搡,便甩开了,同时杀死另一只幼鹿。
    二十五岁的胡岚毕竟书香门第出身,虽然是生得剽悍强壮,但毕竟不如一直习武的朱棣身手灵活有礼。
    牵着自己的那匹壮硕xing烈的枣红马,胡岚浓眉下一双鹰隼般的眼睛上不时耸动着,只有尖锐少须的下巴才能显示出江南人的圆润,但是两撇八字胡下总是挂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诡谲,破坏了旁人对他的观感;重生之少将为妻。
    “四殿下,你……你这是何必呢!”
    朱棣抹着剑上的血,笑道:“你真是没有出息,就是杀人,也不值得如此怜悯,真是妇人之心。”
    “我本来向留下两只幼鹿回家养着玩,看你杀的这么快,好像有人和你抢似的!”事情已经定局,说什么也没有用了,胡岚于是淡淡的说道。
    “哈哈哈……。”朱棣突然大笑,胡岚的眉头一皱,不由问道:“四殿下觉得很开心吗?”
    大笑着摇摇头,随后开心的说道:“噢,对了,前几ri在宫里读书,先生讲到,四百多年前南唐后主李煜打猎,网住了一只母猴,母猴指指肚子,眼中含泪。李后主得知是一只怀孕的母猴,不忍伤害,还专门派人好生看护,直到小猴出世,才将猴儿们放回山林……。”
    “不错,我也读过这段书,宋先生在书中注释,说是这证明了李后主的仁爱之心……。”
    “笑就是笑这个仁爱之心,要不是怕父皇责罚,我当时就要那老头好看,宋濂那老儿讲的也是歪理,我认为,那李后主根本就不是所谓的仁爱之心,只是妇人之仁而已,要不是他那点仁爱之心,估计南唐还没有那么开亡国。”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人用各人的眼光看待事情,何必互相迁怒呢?”胡岚叹道。
    胡岚,正是胡惟庸的长子,今ri被燕王朱棣揪出来狩猎,随行的还有二十三岁的卫国公邓愈之子邓镇,因为邓愈去年病逝于军中,所以现在已经承袭了卫国公的爵位。不过却是没有其父邓愈的能力和功劳,只是在五军都督府领了个闲职,在京师无所事事。
    康茂才之子,今年十八岁的康铎,也就是现在的蕲chun侯,也在这支队伍里面。更不要说里面的杨璟之子杨通、廖永忠之子廖权、华云龙之子华中等等十余个公侯的子孙,要是让庞煌看到,不禁会大呼这个队伍组合的奇妙之处。
    这些人也就是朱棣有面子能请过来,因为太子朱标稳重,而且要参与政事。不会有狩猎的时间,而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又陆续前往自己的封地就藩去了。
    如此下来,现在京师中年龄最大而又最无所事事的皇子。那就非朱棣莫属了。但是朱棣能够纠集如此多派系的官员所属的官二代,除了现在的矛盾还没有凸显之外,其他的还有没有什么更深的因素,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看到队伍中地位最尊崇的燕王朱棣和年纪最大的胡岚下马,其他的几个公侯之子也都聚集过来,正好听到朱棣的谬论和胡岚的叹息,不由齐声笑道:“不过是狩猎而已,哪里来的那么多大道理,狩猎讲究的就是大杀四方。心中方能痛快,像是胡大公子这么多愁善感,干脆就不用出来了,何苦皇上还下诏鼓励秋狩呢?”
    别看胡惟庸的风评不是太好,但是胡岚的学问的确不差,毕竟是家学渊源,一代丞相之子,怎么可能是个庸才呢?
    闻言回道:“皇上下旨鼓励秋狩,目的是什么。大家可是知道。”
    “秋天的时候,这些野兽经过一年的成长,膘肥肉多,打回去好吃呗。”听这种腔调。就是正在长身体,十八岁的蕲chun侯康铎。
    “皇上既然下了旨意,那自然是对的。咱们照做就是!”这样回答的,肯定就是父亲前年才被杀头。在隆恩之下幸免于难的廖权了,这厮现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本来是天天在家中不敢出来的,但是却被朱棣揪了出来,却也不敢拒绝。
    要说准备最充分的,还数朱棣本人,他身为燕王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狩猎借口,不知道翻破了几本书,才把那个道学先生刘三吾说服,当然听到这个问题后,回答的十分圆满,道:“《周礼》中记载四季田猎,分别称作chun蒐、夏苗、秋狝、冬狩,然后各代沿袭,成为定律,父皇以天下既定,恐我们习于安逸,废驰武艺,所以才有此旨意,我们自当遵从;荣耀帝国[系统]。”
    胡岚一笑,总结道:“四殿下说的很对,但是古人四季田猎,为何皇上独尊秋狝,其为民也,秋末冬初,正是可以避免耽搁农时,sāo扰百姓,而且还有一个典故,就是chun天已过,野兽都繁衍了后代,此时再杀,可以避免来年无可猎之野兽,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但是像四殿下那般,母子通杀,未免有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之举,实非明智之举啊!”
    这些大道理听的包括朱棣在内的所有人都眉心直跳,这里的官二代们,大都是武将的子嗣,却只有胡岚一向自我标榜为书香门第世家,他们那里听得懂这些道理,只知道打猎就是为了玩,既然玩了就要尽兴,那里来的这么多道理。
    “好了,不杀也杀了,不就是两只小鹿吗?能引得起你胡大公子的如此惆怅,说这么多的道理,就像你那丞相父亲一样招人厌烦。”
    二十五岁的胡岚,自幼跟着父亲胡惟庸出入官场,那里听不出来朱棣话中的讽刺,但是最后一句话还是引起了他的一阵jing觉,朱棣身为皇子,一句无意的话,往往可以代表宫内的意见,难道父亲最近又惹皇上生气了。
    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朱棣又继续嚷嚷道:“大家都注意了,为了不被胡大公子烦,下一步狩猎的时候,大家尽量猎杀猛兽和不带幼崽出来的野兽,反正这宝华山往年都没有人狩猎,野兽多得是。”
    说完这句话,横了胡岚一眼,翻身上马,朝宝华山深处驰去,众人害怕皇子出什么事,遂都翻身上马,跟着朱棣跑了过去。
    胡岚叹了口气,回味着刚才朱棣的那句话,“就像你那丞相父亲一样招人厌烦”,也慢慢的翻身上马,随之而去。
    狩猎仍然在进行中,虽然有些克制着不杀带有幼崽的动物,但是毕竟是秋季,首先从食物链角度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植物都已有果实,与此同时各种动物开始出来大量觅食,肉食xing动物也随之出来捕猎!这个时节,很容易找到动物,对打猎很有帮助。
    所以,此行狩猎对于这些官二代来说。还算是收获颇丰。
    狩猎一直持续到下午酉时,看见太阳渐渐的要沉落在钟山之下。才渐渐的收拢了心思,慢慢的往京师赶回。
    一路上又恢复了初来狩猎时的那片祥和。猎物自然由自己的家丁、亲卫帮忙照看,十几个官二代拨马走在一起,兴奋的议论着刚刚狩猎时的各种惊险。
    “想不到胡大公子平时酸的厉害,但是刚才狩猎却丝毫没有手软啊,那只野猪眼睛上的一箭,就是你shè的吧,准头还可以啊。”
    “蕲chun侯过奖了!那都是蒙的,做不得数,哪里比得上你们都是家学渊源。弓马娴熟,我今天狩猎的收获还没有你的三成呢。”
    “你也别谦虚,康大少那些猎物,最大的就是那几只野驴,而胡大公子你呢,最小的也是最后那只狼吧,这结果说出去,谁会相信堂堂丞相家的大公子,竟然是武艺高强。箭无虚发,说句心里话,我心里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