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174练兵只是目的之一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这应该是朱元璋第二次感觉到中书省对于自己的制约了。
    第一次,只是象征xing的设了一个通政司衙门,不过是一种试探xing的举动。但是这第二次,只是相隔的不到一年,就**裸的想要剥夺中书省的部分权力了。
    刚刚回到北平,庞煌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阅李潜送来的几份邸报,看后心里这么想着。对于朱元璋定都南京这件事,他不感到稀奇,本来历史的发展就应该是那样的。
    但是长久的远离政治中心,让庞煌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元璋和胡惟庸的争端,以至于朱元璋最后废除了绵延于华夏历史几千年的首相制度。
    也不算是庞煌忽视这个制度,只不过是他一直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纠结,自己和胡惟庸的关系不算很好,而胡惟庸近几年甚至有了针对自己的迹象。说句心里话,在自己远离京师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个丞相,的确不符合庞煌的利益。
    有的时候,庞煌真的想洪武十三年快来到,那么胡惟庸就可以下台,说不定自己就可以施展一下拳脚,至少那样不用担心有人在后面作梗。
    但是今天看到这几份邸报,引起了庞煌的深思,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着急的对中书省下手呢?
    是对于绝对权力的渴望,又或者有什么原因呢?
    尽管庞煌所熟知的历史上,对于朱元璋终结丞相制度提出很多假设,众说纷纭,怎么猜测的都有,有的说是为后代除刺,有的说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更有人说胡惟庸想要造反自立为帝等等很多种说法。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几乎没有一项能成立的,首先说为后代除刺之说,别说朱元璋现在还正是chun秋鼎盛,身体还健康的很。就说太子朱标在官员中的人望也是极高的。根本不劳朱元璋cāo心,再让朱标经营个十余年,那成就更是难以估算。至少朱标好文,亲近士大夫一条,就带走了大部分读书人的忠心。
    再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胡惟庸算是哪门子的功臣呢?虽然是最初跟着朱元璋起兵的人之一,但是庞煌仔细调查过胡惟庸的履历。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继而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一个小吏出身的胡惟庸。根本一直就是后勤行政人员,之前一直是默默无闻,甚至连汪广洋的履历也比胡惟庸要光鲜一些,根本没有必要嘛。
    造反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一个文官造反,打死庞煌也不相信。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胡惟庸虽然是个丞相。还是脱离不了读书人的范畴,大明兵权集中在朱元璋一人之手。怎么造反。
    如此以来,只能推断是朱元璋出于对绝对权力的渴望了。如果要是这一,那谁也没有办法。
    谁敢说让皇帝放权?估计没有人敢,毕竟现在是家天下,而不是国天下,皇帝视大明就是自己的,你让一个家长放权,那不是开玩笑吗?
    就算是再过几百年,那些家族企业,你也不敢说让他放权给外人,而不用自己人啊。
    在庞煌的内心深处,出于对胡惟庸没有太大的好感,甚至巴不得朱元璋废弃了这个丞相,现在仔细一想,胡惟庸毕竟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真的没有了,谁来约束君权呢?
    但是,有丞相,就一定能约束君权吗?
    汉、唐、宋,哪一个没有丞相,但是也没有耽搁亡国啊;重生之“傻阿呆”。
    庞煌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了半天,公主遣人过来请他一起用膳,都被他忘记了,以至于来了三次,才把庞煌请过去,让公主好生的埋怨他一番。
    到底是有丞相好,还是没有丞相好呢?
    想着这个问题半晌,才发出自嘲的一笑,不论有没有丞相,估计都不是自己能插手的吧,朱元璋会听自己的吗?
    要是会听,估计那就不是朱元璋了。
    用过晚膳,和临安公主小别胜新婚的缠绵了一番,舒舒服服的在床上睡了一觉,近两个月的连续奔波,对于他不算强壮的身体,的确是一个锻炼,也是一种折磨。
    翌ri,他去报社选好的位置看了一下,顺便确定一下版面问题,柳若秋虽然很理解自己的心意,但毕竟他看不见,庞煌看了之后,果然有些出入。
    字太大,报纸的一个版面,最多只能容纳几千个字,这怎么能行呢?
    庞煌指导着黄子澄,将字体缩小至半厘米左右的样子,反正工匠有怀柔请来的,只要是怀柔工匠,都知道庞煌所规定的尺寸。
    而且他们从山东请来了专业的印刷人员,那里盛行使用木质的活字印刷,再行刻字也不算太难,而且庞煌没有头,所储备的大活字并不太多,在报纸的某些标题部分还是能用上的。
    然后就是纸张问题,新闻纸庞煌不知道是怎么造的,但是眼前选用的纸张明显的吸水xing不太好,要换,多换几种,先不计算成本,就找吸水xing、柔韧xing较好的纸张就行了。
    确定了这些,内容就先不忙着确定了,光是这些,估计都够黄子澄忙半个月了,而黄子澄现在成为内定的报纸主编,以黄子澄的才能,还有他的那个xing格,估计做个报纸主编还是不错的。
    如果就此能把黄子澄长期留下来,那就更美妙了,自己也可以少cāo心,黄子澄和自己的出身不一样,政见肯定也不一样,与其以后说不定成为政敌,不如将其先留在北平,做报纸的主编,少参合一些政事,对于黄子澄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庞煌决定有机会了,会把方孝孺也拉进报纸这个行业里面来。潜意识里,庞煌觉得这些人做起学问那是一等一的人才。思想也比较纯净。够耿直。但是如果要是去玩政治,估计那就是间接祸国殃民的人了。
    能不让他们参与政事,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比如叶伯巨,原来参与政事,在另外一个历史中被活活饿死,而现在自己把他招揽过来。作为清华义学的训导,那可是头等的人才。干的让庞煌十分满意,除了一些决策xing的东西,根本不用插手。
    确定好报纸的细节问题,黄子澄问了一个关键xing的问题,那就是这报纸多长时间出一期?该起个什么名字?
    这一可把庞煌难为了一下。定位本来每天一期,庞煌原想叫做“北平ri报”呢,但是明显的每天一期太过于频繁,按照现在的购买力定价为三个铜钱的价格,估计除了一些大户,没多少人能买得起,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是最没有钱的人群之一。
    考虑了一下。庞煌说道:“每月四期。暂时定为每七天发行一期吧,就叫做‘北平时报’你们觉得怎么样。”
    黄子澄耸耸肩。表示没有意见,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巡抚大人让自己做,就是害怕自己不甘心在北平府衙当幕僚,所以才给自己找个事做吧,反正风闻科举快要恢复了,虽然只是传言,但却也给黄子澄带来了希望,就算是为驸马都尉这几年对自己的欣赏的一种回报吧。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由于庞煌心里还有别的事情,所以就离开,直奔房山军营;一闪成婚:首长的温柔陷阱。经过半年的征用,再加上蓝玉给自己的建议,现在房山军营已经不叫原先的名字了,而是改成了房山军训处,以免和军队扯上什么关系,犯了忌讳。
    拉练回来之后,五百亲卫就在这里休整,除了宿长的值班制度稍微变化了一下,因为宿长本来还要管理事务,不能每天跑到北平公主府担任守卫的责任,于是回来之后,就改成了每天两宿计二十四人,前往公主府担任护卫工作,其他人依然在房山军训处训练。
    到了房山军营,先找到正在训练的常茂,向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最近一段时间,有商贾来北平海关衙门告状,说有两个蒙古部落不遵从互市协议,强抢货物,还有就是拿劣质山货来强行换取商贾的货物,给商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这样下去,可能会打击到商贾对于互市的热情,虽然都只是小商贾,但毕竟传出去之后,对于海关的名誉也不是太好,肯定会有传言说海关光收钱不办事了。
    常茂一听就大发雷霆,拍着桌子大吼道:“不互市,他们哭着喊着要互市,什么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酒喝什么的。现在互市了,他们又强买强卖,胡作非为,怪不得很多大臣都反对互市,这些人就不该纵容他们!!”
    “息怒、息怒!”庞煌拍拍常茂的肩膀,示意他先坐下,然后耐心的说道:“事情关外的人也说的七七八八了,我也知道什么原因,可能大明开始互市,损害了部分高丽商人的利益,他们挑拨这两个小部落故意找麻烦的。”
    “怎么办?要不我和舅舅说一下,直接派兵剿了这两个部落,同时你再以钦差巡抚的身份想高丽国王发出照会jing告?”
    庞煌不由一笑,没有想到常茂对于这个外交套路挺熟悉的,于是耐心说道:“要是请蓝将军派兵,我还来找你做什么?”
    常茂的眼睛一亮,不由扫视了房间一圈,将头凑了上来,小声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
    庞煌头,应道:“不错,据那逃回来的商贾说,那两个部落都不大,可能是属于金山部的一个旁系分支,平时sāo扰边陲也有他们的份参与,其中一个部落大概一千多人,剩余的一个部落五千人左右。我想你和柳苏带人出关一趟!”
    “是杀,还是抢?”常茂口水都快流下来来,现在,找一场仗可不容易啊。
    “由你决定,主要起到jing告作用就行了!”庞煌随意的说了一句,却没有想到,这句话却造就了一个杀神,很久以后,草原上还流传着一个叫做茂太爷的恐怖故事。
    不过此时庞煌却是没有往这方面想,他的主要目的。是想把这些亲卫调出去。第一有些事情,有这些亲卫在不方便做,第二,要用实战来养兵,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常茂兴奋的纸箱哇哇叫,连声音也不顾的掩饰了,急忙问道:“这次带多少人出去?”
    “全部吧。让他们都见见血,那样才能成熟起来。你和柳苏一人一半,至于作战方法,咱们训练的时候都有,你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就可以了。”
    这甩手掌柜当得。常茂十分喜欢,打仗最怕受到制约,而现在一切都由着他的意思,真爽啊。常茂恨不得现在马上出发去打这两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