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全球攻略》【第二十章李陵碑,轮台血战(下)】

大汉之全球攻略最新章节目录
  
    :终于赶上了时间,睡觉去鸟……晚安各位!
    墨山-鄯善-轮台-乌苏这一条线,包括甘州、肃州一带,就是圣祖之前的汉人所称的河西走廊。而乌曼、焉耆、车师三地就围绕在鄯善-轮台的周围。
    以鄯善-轮台为中心的话,乌曼在鄯善的西南方,车师在正北方,焉耆在东南方。呈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算是互为犄角的存在。
    这四座城市构成了墨山以西的西域防御链条,一旦有一点被突破,其他三个点都将面临危险---新州无垣,轮台和车师这一中一小两个城堡并不足以承担起整个防线的基点重任。
    益公看不透月氏人的牌,所以只能先防守,让月氏人先出牌,然后后发制人。幸好他有陷阵卫,只要有这支天下无双的攻坚军团在,汉军就绝不会在正面对决中输掉。只要正面对决中不输,胜利最终还是会在大汉这边!
    这就是益公的想法。他在等月氏人出牌。
    而月氏人也没让益公久等,就在益公的大纛出现在轮台城的第三天,月氏人终于动了;买一送一GL。
    率先出动的是伊犁军团的两个营,他们穿着汉式的盔甲,但在头盔和腰身上缠着白布---月氏人尚月,以白为美。两个营,共计一千六百余人的队伍排着密集的队形涌向迪伦河上最大的石桥---轮台桥!
    甘州第一军团前师第一镇第一旅负责这座桥的守卫。旅长姚平参加过上一次的轮台城之战,面对如白色浪花般涌来的月氏人,他的眼睛里露出让人心寒的冷冽。
    “让姚仲孝的‘孝’字营顶上去,守不住就让他自己跳迪伦河吧,省的丢人现眼!”姚平冷冷地道。
    “喏。”
    传令兵大旗舞动,原本窝在迪伦桥东侧工事后面的姚仲孝跳了出来。抽出腰间战刀,叫道:“旅帅有令,我孝字营先出击,跟我上!”
    ‘孝’字营的编制全称应该是:甘州第一军团前师第一镇第一旅第一部第一曲第二营。不过正像沈云的部队会有“红狐”之称一样,每个部队在各自的系统里都会有自己另外的称呼。要不然在上级下达命令的时候,那么长的编制念完,敌人估计都冲到鼻子跟前了。
    “孝”字营,并不是因为姚仲孝的名字里有这个字,而是他们的部曲都是以儒家“忠孝仁义礼智信”来排列命名的。他只是凑巧碰上这个营罢了。
    不过姚仲孝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旅帅姚平的弟弟。在甘州乙等军团在上次轮台城之战败北后。甘州子弟从军者众多,像这样兄弟两人一起在军中服役的情况并不少见。
    冲锋就有冲锋的样,“孝”字营八百人,没有骑兵,全部是身披丘山铠的步卒。
    不论是月氏军还是汉军。似乎都没有派远程弓手和骑兵助战的意思。就这么两支步卒向着迪伦桥冲去。
    看着有些诡异,但其实也好理解。这只是初战。双方都只是在试探对手的实力罢了。虽在在这次两千人的“械斗”之前。双方的斥候们已经在轮台周边数里的土地上来回厮杀了好几天,不过今天这次,才是真正的正面交锋!
    “旅帅,要不让‘忠’字营随后用弓弩掠阵吧?”有参谋对姚平道。
    姚平凝神看了看月氏的阵营,摇头道:“不必。月氏人也是想要试试我们的成色,此乃首战。哪怕输也不能弱了我汉军的士气!”
    “那要不让‘仁’字营也跟上,对面可是有两个营!”参谋继续建议。
    姚平却一抬手,止住了参谋的话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孝”字营的锋面。
    迪伦桥东西长四十五步。宽十五步。汉军占了距离近的便宜,“孝”字营最先冲上桥面,不过局限于桥面宽度,只有一排十个人,也就是两伍士兵顶在最前面。而此时,月氏人离着迪伦桥还有五十步左右。
    “快快快,后面跟上,冲过桥向两翼展开!”姚仲孝跟在中段嘶声呐喊。此刻他才感觉到似乎自己着急过头了,自己的营头现在被束缚在桥上,与敌人的碰撞面过窄,无法发挥集体优势。
    按照平时的演练,此刻应该有弓手或者弩手在后面射住敌人的阵脚,他们才好从容过河,摆开阵型与敌厮杀。可是姚仲孝回头,却根本没看见己方的弓手。
    “营长,不能冲了,冲过去我们来不及布阵!”身后有人一把拉住姚仲孝。
    姚仲孝一听,是这个理儿,立即喊道:“全军止步,龟行阵,起!”
    每个汉军步卒都会有一面半圆盾,一把战刀,还有自己用顺手的匕首、军刺之类的小物件。姚仲孝一喊,汉军停下脚步,纷纷将握圆盾的左手举过头顶,最前面一排的士兵将战刀平举,随时准备劈砍突刺,而后面的士兵则将右手的战刀下垂反握,同时拉住前排袍泽的腰带,小步前进;偷欢。
    这就是龟行阵,目的是在顶着对面弓箭手抛物射前进,同时保证整体力量---军队是群胆生物,只有聚在一起才有能发挥实力。
    这个动作在平时训练中都是很整齐的,往往在两息之间就能完成。但不知是因为初战,还是因为孝字营新兵过多,五息之后,龟行阵才慢慢成型。而这时,月氏人呼啸着碰了上来……
    “嘭嘭嘭”……
    “噗哧”……
    让人肉疼的撞击声和兵刃入体后的血流声顿时响起。在这一刻,整个迪伦桥附近都是静谧无声的。
    不论是月氏还是汉军,所有前排的士卒都是咬着牙,一声没吭,只是死死的用盾牌顶住敌人的身体,然后平举的战刀机械地朝对面乱捅、乱刺、乱劈……
    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但仿佛过了一个世纪!
    不知是汉军还是月氏军的人,发出了一声摄人心魄的惨叫。“啊”,撕心裂肺的叫喊声顿时打破了战场让人窒息诡谲的沉静。
    “杀!!!”
    “砍死他!”
    “顶住,前排顶住!”
    “不要乱……”
    “杀啊!”
    ……
    死死盯着战场,连呼吸都止住的姚平在听见了熟悉的呐喊声后,这才回过神来,长长出了口气,随即又目光冷冽地对参谋道:“传令,忠字营上前十五步,射住敌军阵脚!”
    “喏。”
    血,鲜血。鲜红的血在迪伦桥头汩汩流下,然后顺着泥土滑入迪伦河中。
    月氏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汉军因为没能及早在桥头两翼展开,只能固守桥头,狭窄的地形反而让人数略少的汉军占了便宜。
    “玄武冲天。起!”姚仲孝发现对面月氏人并没有弓箭兵跟上之后,顿时下令将龟行阵解除。同时决定变阵。
    玄武冲天是龟行阵的一个变阵。就是同时四散而开,不再以前排为基点冲杀,让厮杀接触面放宽。
    不过在这狭窄的地方,他这个命令几乎无效。
    经过最初的拼杀之后,顶在最前面的两伍汉军士卒早就躺在了血泊中,甚至被月氏人踩在了脚下。不过转瞬之间,月氏人的前排也被削掉,同样被汉军的军靴踩踏。
    就在这时,汉军忠字营借着地利。先月氏弓箭兵一步赶到,抛射而来的箭矢顿时划过天际,落在了月氏军队的后排,惨叫声更加刺耳。
    汉军射出第三轮箭之后,月氏的弓箭手才姗姗来迟,不过此刻汉军已经像决堤的潮水一样涌过迪伦桥,彻底冲进月氏阵列中---从这点来看,月氏人的团体作战能力的确不能与汉军相比。
    又是一番厮杀,月氏两营士兵终于不敌,开始徐徐后撤。
    月氏弓箭兵也射出三轮箭之后,姚平立即下令撤退,不要过多纠缠,守住迪伦桥便可。
    轮台城堡墙上,益公拿着“千里眼”一直密切关注着迪伦桥之战。见汉军和月氏军后撤,这才放下“千里眼”,深吸一口气道:“让姚平把伤亡报上来;男妾[重生]。”然后转过头,对身边一个身量不高,但很敦实的汉子道:“知节,你看如何?”
    这个叫“知节”的汉子穿着一身圆光铠,比益公矮了一个头,不过人很精神,吞兽造型的肩甲使他宽阔的臂膀显得非常醒目。而他肩甲上那枚狻猊剑章也非常显眼。
    他叫程初,字知节,乃是大汉羽林九卫之一,陷阵卫的统帅。此次陷阵卫被益公调回墨山,他心里有些不满,所以带着一部人马来找益公,而益公直接让他上城头一起观战。
    见益公询问,程初拧着眉头,粗声道:“元帅,俺老程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弯弯绕绕,不过刚才要是我的陷阵卫在迪伦桥,不需一营兵,给我一连陷阵军就能将月氏人击溃!”
    益公呵呵一笑,并不答话。
    不多久,姚平亲自赶来汇报战况。刚才的战斗前后一刻钟不到,不过惨烈程度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战斗。特别是甫一接触的那一瞬间,那种让人窒息的沉闷简直快要让人吐血。
    一刻钟不到的战斗,汉军当场阵亡十一人,其中两人是中箭而死,重伤二十七人,轻伤四十人。这么算下来,半个连就没了。汉军第一排的两伍士兵中,仅有一人重伤生还,丢了一条胳膊。
    而月氏人也没讨得了好,因为地利和忠字营的率先赶到,斩首月氏叛军七十一级,重伤者不好计算,不过不会少于一百。轻伤的就更多了。
    益公听后,点点头:“都是我大汉勇士,战死者尽快拟订阵亡表上报兵部,予以重赏。重伤者转移回墨山休养。轻伤者也要让医官尽快医治。”
    姚平行礼唱喏。
    寥寥数语间,上百条人命就这么没了。这就是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说完这些事,益公忽然又对姚平道:“姚少校,程知节说方才那场战斗,他只需一个连就能解决,你怎么看?”
    姚平一滞,抬头看向程初。脸上带着愤懑。程初也是一愣,什么情况?按理说,做领导的怎么能当着面制造下属矛盾呢?
    不过程初也是个耿直汉子,说过就是说过,抻直粗壮的脖子,硬声道:“不错,俺老程就是这么说的。姚少校,你的兵还太嫩,一个龟行阵居然花了五息时间才整理出来,若你们面对的是我陷阵卫。早就被打溃了。不过你们里面有许多是新兵,五息,也算不错了。”
    程初也不是一根筋到底,最后还是转圜了一下。姚平皱了皱眉,躬身行了个军礼。倒也没辩解。他麾下新兵多,他自己都是刚从部帅级别提到旅长的。五息才完成龟行阵也是实情。程初最后还说了那么一句,算是帮他解释了一下。总体下来,姚平也不能反驳什么的。
    再者,程初是陷阵卫的统帅,虽然军衔只是上校,但毕竟是一军之主。而他姚平不过是一个旅帅罢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