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全球攻略》【第十九章李陵碑,血战轮台(中)】

大汉之全球攻略最新章节目录
  
    乌曼古城位于鄯善城西南方,是塔里木河河谷地带与沙漠的交界。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站,车师国和乌曼国都曾显赫一时。圣祖西征,将这两个国家都给灭了,并设了车师郡和乌曼郡两处郡县;不良开端(女尊)。
    两百年前,狂暴的沙洲汹涌而来,将乌曼周边的绿洲都给吞噬,导致乌曼古城的彻底没落。站在古城城头,即可遥望南边寸草不生、巍峨古朴的山梁山梁上全是金黄色的沙子,这是名副其实的沙洲!
    “再过十年,乌曼古城将不复存在矣!”英奇望着远处的沙丘山梁,幽幽长叹。
    虽然乌曼古城濒临沙漠,但由于这里是塔里木河河谷南面山梁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视塔里木河河谷,若是需要,还可以从这里俯冲而下,形成绝大的地形优势,所以一直以来乌曼都作为一个鄯善城的两翼来守卫。
    必须说明的是,在西域这片土地上,大汉的军事防御系统是由城堡构成的,轮台城就是一个小堡。而鄯善城和乌曼古城却不是城堡,而是古城,由原来鄯善国、乌曼国的国都转变而来,其形制与大汉诸州等同。不过鄯善城和乌曼城都没有城墙……
    “新州无垣”,这是汉圣祖定下的铁律。如今这个铁律却成了大汉军人们的无奈。没有城墙的城市想要抵御进攻,就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必须崇尚进攻。这也是守鄯善必须守轮台的原因,毕竟只有轮台一个城堡。
    北面倒是还有一个车师城,那算是一个中堡,已经由甘州第二军团派一镇兵力驻守。但新州的城堡大都荒废。物资不全,墙体破损严重,能否坚守还真难说。
    肃州第一军团在乌曼古城,借着这里的民居,和以前摧毁城墙时还剩的墙基构筑起一道道简易的防护栏。同时将斥候撒出去二十里,随时侦查周边的环境。
    第二天一早,甘州第一军团的司徒功和第二军团的杜善到了。他们都带了自己这段时间组建的参谋团队和一支亲卫,大概两千人左右。
    三个军团长都是熟人,见面后少不了一番热络。特别是对英奇,司徒功和杜善都非常友好。
    怎么能不友好呢?昨天那个特别晋升权限可是英奇为他们争取的。虽然最终也没有要到部级的,只有曲帅级别的晋升权限,可也让他们在底下军官面前大大露脸长威信了。这都得感谢英奇。
    热络完,英奇把话题说到这次聚齐乌曼古城。
    “司徒殿帅,你可知这次元帅将我们召到乌曼古城是何事吗?”
    司徒功已经年过四旬,颌下却没有蓄须。而是密集的胡茬布满了干瘦的脸颊,显得有些苍老。
    司徒功道:“冉先不必多礼,我痴长几岁,叫我达丰吧。人美也这么称呼便是。”
    司徒功,字达丰。英奇,字冉先。而杜善,字人美。这人美。是成人之美的意思,可不是说他人长的漂亮。
    虽然司徒功这么说,不过英奇和杜善自然不会真以字相称,遂以“达丰老哥”称之。
    司徒功望着远处的山梁,道:“冉先、人美,你们可知这乌曼古城的由来?”
    关于乌曼古城,两人自然是知道一些的,不过司徒功既然会这么问,想必还有别的说法,所以两人对视一眼。并不插嘴。
    果然,司徒功也没指望他们回答,而是继续道:“乌曼乃是原匈奴西迁之后裔所建之国,赤眉之乱时,我朝分裂。老州疲蔽,乌曼还曾东侵,兵祸连结甘肃雍凉四州。后我光武大帝崛起,复统西域,乌曼便也臣服我大汉。可惜,赤眉方亡、黄巾又起,大汉又一次四分五裂,多亏圣祖皇帝一统天下,令锦公马超挥兵西进,一举灭了这朝三暮四之乌曼国。于是便有了这乌曼古城。”
    司徒功看向两人,忽而笑道:“两位贤弟是否想问,这些都是小学史书便有记载之事,为何我会现在提起?”
    英奇看了杜善一眼,拱手道:“还请达丰老哥指教;半城烟花(清穿)。”
    司徒功哈哈一笑,既而挥手一扫远处弥漫黄沙的天地,铿锵道:“两位贤弟,这乌曼古城在武皇帝时期还另有一番故事啊,我也是昨日接到元帅驾帖方才想起……”
    英奇和杜善正要听他说完,这时有传令兵奔至,叫道:“殿帅,元帅大纛来了。还有蟠龙皇旗!”
    三人皆是一怔,一般来说,益公身为西疆方面军,出行到何处举着元帅大纛便是,抬出大汉蟠龙皇旗的行动可是少有。如果是一队小兵打着皇旗或许不会让人有那么多联想,但益公这个身份打着皇旗来,可比拟帝国皇帝亲临了。
    司徒功赶紧跟英奇、杜善两人前去接驾,路上司徒功有些欲言又止的意思,终究没有把话说出口。
    益公驾到,还带来了他的参谋团队和一众亲兵,足足两三千人的规模。这小小的乌曼古城似乎一瞬间成了西疆方面军的重要据点,若是月氏人此刻大举来袭,将乌曼古城拿下的话,大汉西疆方面军必定瞬间崩盘,甚至连甘肃雍凉四州都难以保全。
    当然,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为了这次来乌曼古城,昨晚司徒功已经命令一旅士兵发起攻势。英奇也将肃州第一军团的两个师调来,彻底堵住月氏人可能南下乌曼的可能。即使月氏人有这个念头,并且能在短短一天之内调集足够的军队来围攻乌曼,益公他们也早就回到鄯善城了。
    ……
    益公大纛直驱乌曼古城,却没有进去,而是在城外汇合了司徒功、杜善、英奇三人后,没有任何解释,直接奔向乌曼古城外的那道山梁。
    已是正午,阳光刺眼,照在沙丘上使得温度奇高。胯下的马匹都发出吭哧吭哧的喘息声。
    英奇跟在益公的后面。四周是同样埋头赶路的大汉军卒。没人开口询问这次行军的目的地是哪里。已经离乌曼古城有六里了,站在山梁上,乌曼古城只是远处的一个黑点。
    益公周围是他的亲兵,还有几个心腹参谋。伍川和杜蔚也在其中。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一丝凉风吹过。卷起漫天的沙尘,吹得人感觉沙沙的,忒不舒服。
    就在英奇打算派人上前告知益公不要再往前走时,益公已经停下脚步,周围亲兵斥候将警戒撒出去数里。
    益公在一片沙丘前停下,这片沙丘有点古怪。正在山梁的背面,还长着几丛杂草,草丛下有一块青灰色的石头。
    “这是哪儿?”杜善靠近英奇,奇怪地问。
    英奇摇摇头,看向司徒功时,却见他脸上带着释然。然后扭头对英奇和杜善低声道:“两位贤弟,这就是愚兄方才想说的。”
    这时,益公让人清理那块石头,英奇发现那块居然不是石头,随着沙尘被扫去,渐渐露出半截居然是一块石碑!
    “这是李陵碑!”司徒功沉声道。
    英奇、杜善,包括身后的所有参谋、亲卫等大汉将士同时面色一肃。所有人都没想到。益公不惜冒险来到这里,居然是为了来看李陵碑!
    ※※※※※※※※※※※※※※※※※※※
    李陵是谁,有人或许不清楚,但说起李陵的祖父李广,那就是无人不知了。
    李广是汉武帝时最著名的飞将军,让匈奴人闻风丧胆。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生前却无法封侯。直到死后才被追封。在他的一生里,参与了汉武皇帝元朔二年的河南之战、元朔五年的漠西之战,及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最强丹师。三场大战这位老将却只能成为卫青、霍去病的陪衬。可以想象,他必定也发出过与后世周瑜同样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与这位忠烈无双。一生都奉献给了汉刘皇帝的李老将军相比,他的儿子李陵在大汉史书上却只能留下一个“叛逆”的名声。不过,他算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好的一个“汉奸”!
    大汉天汉二年,他领五千步卒出居延海,辅助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匈奴。兼护卫辎重粮草。当时汉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西边,贰师将军李广利正与匈奴右贤王打的难解难分。李陵率兵却在浚稽山(今蒙古境内的阿尔泰山中段,放在本书就是飞云堡一带,沈云也在这里与月氏人大战)与匈奴单于且鞮侯三万骑兵遭遇。
    李陵有护卫辎重的重任,不敢轻易与敌决战,所以屯兵山上。汉军以辎重车为营,布阵于营外,前列士兵持戟盾,后列士兵持弓箭。匈奴见汉军人少,便向汉军进攻,结果遭到汉军千弩急射,匈奴兵应弦而倒,被迫退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急调左右部八万余骑攻打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士兵伤重者卧于车上,伤轻者推车,再轻者持兵器搏战。李陵说:“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原来刚出征时,一些关东盗贼的妻子因迁徙而随军,为士卒妻妇,藏于车中,后被李陵发现,全部处斩。第二日再战,斩首三千余级。
    之后就是漫长的追击和阻击战,五千汉家精锐最后仅剩不足五百人,李陵长叹说:“兵败,唯死而已!”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李陵说:“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斩尽旌旗,将珍宝埋于地中。李陵慨叹说:“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李陵与成安侯韩延年率壮士十余人突围,被匈奴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
    此战之后,李陵所部已经没有任何回到大汉的希望,最后为了让被生擒的袍泽能够回转,李陵降了匈奴。汉武帝闻听,顿时勃然大怒,下旨诛杀李家三族!
    汉朝使者曾在后来见到了李陵,李陵说:“我为汉将。率领五千步卒横行匈奴,杀敌数倍,战至矢尽弓断,连车辕都拆下来当武器使……五千将士生还不足其一,仗打到这个份上。我哪里对不起大汉?为何要诛杀我全家?”
    汉使被问的有些尴尬,便反问:“你不是在教匈奴人用兵打我大汉吗?”
    李陵愤愤不平地说:“那是李绪,不是我。”
    这段对话传回国内之后,对李陵的争议就更加大了。所有人都认为李陵战至最后一刻,已经算是尽忠了。皇帝不问缘由便诛杀三族,实在有点过了这也是司马迁的意思。于是司马迁被割了。
    事实上后来率领匈奴兵攻打大汉的是李绪,而不是李陵。皇帝真正诛杀李家三族,也是因为李陵帮助匈奴人打仗。李陵痛恨因李绪而导致自己全家被杀,所以叫人刺杀了李绪,为大汉剪除了一个祸害。
    后汉昭帝即位,有人要为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