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四百十二章楼台歌舞(一)

兴唐最新章节目录
   东宫几个妃子离开,李治也离开长安了
    到少林寺进香去的,这对夫妻去了少林寺好几次其实去少林寺是假,想去洛阳了,但不大好意思开口,用了这个托辞
    这也很正常的,唐朝皇帝喜欢在长安洛阳两头跑,李治洛阳去得勤快但有一个不正常的地方,依然没有剥夺李贤监国之权
    于是李贤傻眼了,这时候监国还有什么含味?除了几个与自己一抹黑,上了船下不了的大臣外,还有几个大臣再倒向自己?看看,自从大哥平安回来的喜讯传到长安,自己王府大门前冷落得都快落乌鸦
    也不好意思监国啊,大哥什么话也没说,李敬玄好,刘审礼好,或者自己好,什么人都没有推卸,只说他没有做好,让论钦陵有机可乘然后又呆在青海,大有不灭吐蕃,何以家为的味道
    对自己不但不责备,还送一匹青海璁
    京城立即传扬此事,一下子就站上了道义的高度可当真不生气?相信就是圣人,也会生气大哥是不错,不承认不行的,可是能不错到凡入圣,不对,是圣入仙的境界?
    到这时候,忽然能体会当初父母亲的心情
    大哥是好象一直没有对帝位做过什么表态,也几乎没有看到他争过,逼过,可父母亲为什么那样苦苦打压?这才是真正的争啊,争到骨子里
    心情郁闷万分,每天还要往政事堂跑,听完几位宰相议事后,才能回府那一路,大臣的白眼可想而知
    这一天,回到府中,一个客人到来,房氏的父亲房先忠
    房家是一个很显赫的官宦世家,房氏的祖父房仁裕是房玄龄的远房族亲,李治与武则天的佐命功臣,在武则天、李治与长孙无忌争执中,果断站在武则天一方,因此官拜户部尚,死后陪葬昭陵,特别是后一条,是对功臣的一种特殊肯定与嘉奖不然也不会让房氏许为李贤的妃子父亲也不错,身为大州的宋州刺史
    但李贤很纳闷,问道:“伯父,你怎么来到京城?”
    外放各州刺史,可以在辖区里乱跑,甚至有事可以到邻近的州府看一看,可不能随便让你往京城跑的,有事上奏折,无事治理地方要么特殊情况,回京述职
    “因为漕运,我与汴州刺史一道被召到京城与诸相议事的”
    监了很久的国,李贤一听会意了,宋州漕运没有汴州重要,可也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河北河南之地旱情重,还没有真正缓解,青海还有几月收成才能上来,去年河西走廊又遭到蝗灾所以朝廷必须大量南粮北调
    召这二州刺史进京议事,很正常的
    房先忠又说道:“但我只呆一天,明天与诸相商议完后,就离开京城,所以过来说几句话”
    “请说”实际上不是因为夺嫡,李贤也是一个彬彬有礼,礼贤下士,谦虚谨慎的人虽然有些小缺点,总体资质还是不错,否则张大安他们都不会前来辅佐夺嫡嘛,总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去争
    “你与太子相争,最后能有几分把握获胜?”
    李贤脸色立即沮丧下来,不能答,一分把握现在恐怕都没有了
    “可是……”不能说啊
    看着他的脸色,房先忠忽然明白过来,大约外面那些个传言是真的了,为了夺嫡,这个女婿不惜十几万青海将士生命不顾,收买了张桂东那外狗太监
    “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李贤不能言
    “但殿下,为时不晚臣有一句话,不知殿下听不听得进去”
    “伯父请说”
    “皇上既然将此事遮掩过去,太子也没有指责追究这件事也等于消失了臣不在朝堂之上,与太子素未谋面,可听到他的一些事迹想来心性不算坏既然此时不追究,几年后,也不好意思再将它翻出来依臣之见,殿下写一封信到青海,含蓄地认一个错还有那个监国,是一个笑柄皇上没有收回权柄,可不是非要你一定去监国,况且各位宰相会不会让你再去处理政务不如不去政事堂做一个太平王爷,岂不强过黎民百姓数倍?”
    “我就担心大哥”
    “是,有可能会很生气,可几年下来,怒气自会消解他还是你的大哥”这个几年是指太子能登基的时间就算他现在水到渠成,李治还活在世上,坐在龙椅上就是不让位,难道让李威去将他强行掀下来?
    “殿下啊,就听父亲大人的话,”房氏说到
    太子没有回来,可以争一争,可争到什么地步了,让皇后数次相逼,四面楚歌况且太子已经平安回来,这个争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说句不好听的话,是飞蛾扑火,看似光明,实际那个光明不是飞蛾所能拥有的,扑一次受了伤回来,立即闪,再扑准得死自找死路啊
    李贤想了半天,说道:“就依伯父之言”
    “那就好,请相信臣,其他各人,也许有许多想法可我家女儿为殿下王妃,臣绝无半点对殿下不利的想法”
    “是”
    将房先忠送了出去然后趴在桌子上写信,可不好意思,怎么也写不好
    这一拖,拖到第二天,信还是没有写好,可也没有去政事堂实际上他去不去,是没有人将他当作一回事了,去了,确实是笑柄有的大臣刻薄的,直接在背地里议论他不要脸面
    到了晚上,信还没有写好张大安来了有些急,你关健时候倒戈了,还是兄弟,说不定还有机会让太子原谅你,可我算什么,上了你的贼船,要死大家一起死,要富贵大家一起富贵
    心里面的想法,嘴上不会说的,问道:“殿下,为什么今天不去政事堂?”
    李贤将房先忠的话说了一遍,说完了道:“张相公,房使君言之有理啊,我让你们失望了,既然大哥回来,我还是退出”
    “妇人之见妇人之见”
    “张相公,何来此言?”
    “臣问殿下,你前段时间批阅的奏折,依臣来看,十分中肯,不算差的,可为什么天后能挑出那么多毛病?”
    “是有不完美的地方”
    “那么谁敢说做到完美这二字?那么为什么民间对天后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想挑毛病简单的是不错,陛下遮掩,太子也没有追究,看似此事揭过而且臣还敢保证,只要殿下这一退,此事太子以后绝对不会翻出来可是想从其他地方挑毛病,岂不是很容易?”
    “这……”
    “或者殿下低调,闭门不出,将自己主动幽禁起来,闭门避祸,做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亲王可是臣再问你一句,古今史你也看过不少,有多少亲王突然‘病死’?”
    “这……”
    “臣还问你,为什么陛下继续让你监国?”
    “张相公,父皇已经对我不满意,继续监国,只是一个幌子,无非让我做他的一枚棋子,对大哥进行一下掣肘”
    这句说得倒是很正确的
    “是,眼下是大约觉得愧疚,眼下陛下对太子肯定会十分欣赏,同情,若是这时候让陛下做出选择,无疑还是太子可你莫要忘记了一句话,此一时,彼一时眼下是眼下,陛下有明崇俨医治,会有很长的寿命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三十年,未必可知”当时恨不能李治马上就病死了,现在反过来,却想李治活得越长越好继续说道:“时间一长,陛下会不会是这样的想法太子名声如此,年龄也快到了时候皇后又与太子走到一起去,陛下如何自处?又如何来维持这个朝堂的平衡?那时,只要有臣子稍稍提拨一下,陛下会有什么想法?又会怎么去做?那么这个假监国,就有可能变成真监国了”
    这一说,又是有几分道理的
    一段时间后,李治肯定不是现在的想法
    李贤又有些心动
    实际上从这时候起张大安真正开始在高空不系安全带,就在走钢丝
    这想法很危险的,幕后的他不知,李治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儿子说过五年六年的时间,大约是儿子的一个暗示,或者承诺?李威没有这意思,也是李治胡思乱想的可摆上台面,却有了这层意思到了青海,虽逃了出来,但吐谷浑的事并没有真正解决,朝廷花了那么大的心血,人力、物力,不是为了你表演一场精彩的逃亡大戏的
    何为解决呢?将九曲夺下来,也算是解决,有功,或也算是没有解决将党项人圈起来,替国家平空增加了几万战士,算有功,可也算没有解决想要将整个吐谷浑夺下来,何其不易
    现在总算明白这个道理,吐蕃真正尾大不掉,想战胜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还有呢,两渠还有几年光景,今年下半年开鬼门河,明年三门工程结束了可是丹水渠呢?还有几年我禅位于你,你总得将这个政绩留给我,这种交换关系不算过份的
    没有与李威说,但是李治心中的想法留李贤监国,是掣肘,可这一回并不是想培养接班人了
    从李治心态,张大安这一条就说不过去但确实,时与时不同,也保不准李治以后头脑会作热,而且操作得当,很有可能演变成张大安所说的那种局面
    可别忘记了武则天,李威没有回来,已经让李贤仙仙欲死,是及时回来了,不然一收网,此时李贤不死也会脱层皮,轻则流放到那一个旮旯里,重则被废幽禁禁中
    况且还有李威
    这一次神话般地杀出重围,声势到了什么地步,别的不看,看一看长安城中近百万条大红的披风就知道了,不仅是少年在系,妇女少女也在系,反正系上去也好看,又是时尚,还有太子的一段传奇
    李治因病处理事务失控,只成了一座泰山,可以爬一爬,可是武则天与李威无疑一人是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乔戈里峰
    面对这两座世界之巅,让李贤这个文弱的皇子,如何能翻过去?
    “张相公,那么我如何去做?”
    “继续监国,只要殿下在监国,就有大义在手若不监国,这样殿下就退缩了,陛下如何作想?你主动退局,又因为一些事让陛下疑心以后陛下对太子不满,不要不相信,时间一长是必然的,陛下肯定不会扶持你上台还有英王,还有相王,相王虽年少,不比殿下差啊现在年少,几年后就不年少了”
    “可是……”
    “臣知道殿下的难处,但不难殿下欠缺的是声名,这是皇后派人扬传的,可那又如何,这个黑白是人嘴里说出来的若以前人们将黑写为白,白定为黑,现在黑就是白,白就是黑皇后能派人扬言,殿下不能派人扬言?但这也不急,殿下暂先低调监国,不惹陛下动怒,陛下才是根本但在外面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事,比如赈济一下孤寡,或者表现出一些容人之量啊太子能做,你也能做”
    “能不能再说详细一点?”
    行了,本来想下船的,让张大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