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一百八十四章四王看舟裴炎上书[2]

兴唐最新章节目录
   摇头,象一个老腐儒一样,说道:“当真是世风日下。”
    “下你个头,替我看好了。”徐俪说完了,一下子跳了下去。
    ……
    没有扰民,连清水洒街都没有进行,只是动用了一些车仪,这些东宫与皇宫本来就有的。再说了,太子重要,几位宰相同样重要。在无数百姓围观中,车驾驶向了渭水河畔。
    然后百姓看过后,也跟着过去。于是渭水南岸的百姓便多了起来。
    从车驾上搬下来胡chuáng,李威坐在正中,边上还有几位兄弟,王爷嘛,权利不大,可身份尊贵,也坐在旁侧。还有上官婉儿、韦月与江碧儿,特别是韦月,人xiǎo地位同样尊贵的。还有其他几位王爷与堂兄弟,接下来才是几位宰相,各个大臣。
    除了他们外,李威身后还站着两位méng着罗帘的曼妙少nv。一个不用说,是杨敏,地位有些难堪,这个场合正规,于是只好站着。杨思俭看到了,只是闭着眼睛,就当没有看到。反正也不会有大臣上去将羃罗揭开。这个各位大臣也知道的,可不大赞成的,太子仁爱嘛,太子妃务必品德要贤惠的。杨敏太子妃无望了,可是在太子心中位置看来极重。这不大是好事。
    但杨敏这一次处罚有些过了,以前又méng受了一些人散布谣传的冤枉,不大好说。
    另一个少nv是谁?
    有些人就将眼睛集中在徐齐聃身上。
    徐齐聃早就看到了,别说隔着一层罗帘,就是隔着十层罗帘,自家的nv儿,怎能不识。愤怒地盯着nv儿,但到了这地步了,徐俪胆子反而大了起来,就当是没有看到父亲使过来的眼神,眼睛盯着河面。
    龙舟一字排开,开始准备。
    李贤有一句没一句地与上官婉儿说着话:“上官良媛,待会儿,能不能作出一首诗出来。”
    听到这一句,大家一起盯着上官婉儿,xiǎo姑娘在少林寺写下的那首诗,很多人听说了。八岁的nv孩子,写出来,委实不容易的。
    “能勉强办到,可妾身写的,却永远不及太子殿下写的好,”上官婉儿很老成地叹口气。
    大家被她逗得一乐。
    其实对太子,许多大臣也是万分不解的,字写得好无用置疑,诗与诗余作的不多,可几乎都是jīng品,特别是诗余,气势很大的。但文章嘛,也就那么一回事。文章没有看到,可太子写的信却是看过的。
    xiǎo姑娘心气倒是很大,居然想在诗上与太子拼一拼。
    可更多的人却将眼光放在两个méng面少nv身上,太子与这几个少nv的“恩怨情仇”,不知何时能断清。
    正在此时,一声号角响起来,近百艘龙舟开始比赛了,太子与众位宰相大臣观看,胜利者又有奖品可拿,于是一个个用了全身的力气。近百艘龙舟一字排开,奋勇向前,气势壮阔无比……
    戴至德忽然低声说道:“非殿下写不好。”
    这样的气势,用骈丽的词语来写,写得不好,只能象刘仁轨那次遇到的情况,xiǎo粉ji娇滴滴地唱《渔家傲》。只有太子的壮诗或者诗余,才能表达。
    不过李威反而这一次没有作声。
    ………………………………
    端午节过去了,天热了起来。
    渐渐地百姓不谈端午节龙舟赛的热闹,相反,开始议论太子。
    八卦,那个时代都有的。太子与几个少nv的最终结局,因为中间“一bō三折”,格外引人注意。连洛阳的人都听到了一些风声。
    这是不对的,有一些大事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只是大家不知。无论是糖或者盐,对唐朝的重要xìng远远胜过了太子与几位xiǎo姑娘的八卦。但就是知道了,恐怕八卦依不会少。
    裴炎连上了两本奏折,终于将这场变动推向了高cháo。
    首先弹劾是杨思俭,说杨思俭知书达礼(曾与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编过《瑶山yù彩》,又于前几年,请求追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可谓知晓古礼),这不是夸奖,知法犯法与不知法犯法,后果是两样的。刻意地提了这些事,然后说杨家管教不严,xiǎo娘子不顾太子妃身份,对太子藐视,与贺兰敏之来往不清,让皇家méng羞。
    只是太子仁慈心软,两位圣上仁爱,才宽宏处置,依是许了杨家xiǎo娘子太子良媛身份,但需在家中反思。这种宽宏千古未有。然而杨家如何做的?杨思俭不知悔改,继续纵容自家nv儿进出东宫,妄图以美sè,蛊huò太子。然后是一大堆典故,什么西施、妲己、褒姒都出来了,说的意思,不是美sè不好,可有了美sè,品行不端,就是红颜祸水了。太子仁爱,臣很担心的神马。
    又责备杨敏,先前看到太子有些病情在身,于是厌恶,太子病好了,才追悔起来。这一说,就有些恶毒了。现在事已至此,贺兰敏之亦死,不顾两位圣上感受,死命缠住太子,以求得幸。正是青chūn年少之时,如有万一,丑声将扬名千古史书。
    其实李威与杨敏也不算过份。
    诏书不让杨敏进宫,可实封了良媛,来往一下也算正常的,就是万一走枪擦火,接入东宫就是。
    但裴炎揪住了杨敏以前的事不放,确实杨敏做错了,也很难说清楚。
    对杨敏的种种做派,除了狄仁杰这些略略开明的人,能看得过去,一些酸儒们,到现在还没有看顺眼的。裴炎又抓住皇家的尊严与杨家的势利,以及诏书没有说准许进入东宫死死不放,就是狄仁杰来分辨,也辨不清楚。
    这只是第一炮。
    第二炮对准了徐齐聃,却没有说徐俪的事,而是说了徐齐聃另一件事。
    杨思俭编写了《瑶山yù彩》,但写文章未必是唐朝官员中最拨尖的一个,只是许敬宗的副手,于其允许他编写,不如说是赏赐一个美名。但徐齐聃文章写得才是真好,许多人皆自愧不如。李治特别喜欢他写的文章,因此,经常命他教导李威兄弟四人文章。同时本职是西台舍人,每天要处理许多事务的。因为喜欢,李治特地下了一道圣旨,许他间日一至。也就是“上班”一天,放一天假。
    但有可能因为是nv儿烦心的缘故,多喝了几杯酒,将禁中的事泄lù出来。现在长安依是政治中心,除了少量的事务外,jiāo到洛阳让李治处理外,处理的事务,比洛阳还要多上许多。
    西台舍人每天要经手许多大事的,有的事情能让百姓知道,有的事情却不能让百姓知道。就是能让百姓知道的,也需各个宰相同意才能公告天下。这个错误犯得有些严重了。
    不知道裴炎从那条渠道得来的,也知道裴炎是为了裴家的nv子做太子妃才出面怦击的。太子在朝野声望之好,自古罕见,是一块唐僧ròu,去年杨家为了自保,多个堂兄弟还不上书自辨?再说弹劾的有理。
    说到底,此事,李威处理有些糙了,他只想造成一个既定事实。毕竟杨敏十六岁了,徐俪也十五岁了,事情悬而未决,到了这个年龄,在这时代就有些可怕。
    却没有想到引发了这个后果。
    疏上,杨思俭与徐齐聃也有一些政敌的,有的大臣随声附和。但没有想到李治态度,这一次变得很坚决,立即为此事举行朝议,先是一道圣旨,将徐齐聃贬到蕲州做了司马,然后审理事情泄lù的严重xìng。
    没有几天后,徐齐聃没有动身,再次发下诏书,居然流放到了岭南。
    然后又发下诏书,说了杨思俭的种种过错,也流放到了岭南,让李绩的弟弟李弼接替了卫尉卿之职。
    几道圣旨一发,就象六月天下了一场雪,尽管是六月,可是寒气bī人。这种寒气不是为杨徐两家生的,是为太子生的……
    最后悔的是裴炎,他也没有料到这一次皇上会一改以前的xìng格,原来只是以为警告一下徐杨两家,也就达了目的,听到宣判的结果后,他呆坐在胡chuáng上,说了两个字:“糟了”
    到现在为止,大家都知道裴炎名声很佳,却全部疏忽了他的智慧与野心,听到判决,就知道自己nòng巧成拙了。
    这是裴炎的想法,大臣们,则在想皇帝对太子的态度。可就在这时,崔家逆流而上,反而更看好太子了,悄悄上书,说太子东宫单薄,太子妃良辰佳日需候一年多时间。因此,愿将崔莺莺充入东宫,做一名良娣,以塞东宫。再说,太子及冠了,东宫也需有后……
    难道崔家想乘虚而入?
    正在大家忧心仲仲时,听到这个消息,皆是啼笑皆非。 ……
    但崔家的介入,让一些大臣放了心。
    如果理由不充分,不会在这敏感的时候,崔家进入的。虽然说是名mén望族,可也想家族壮大,也想子nv好。
    狄仁杰依是不大放心,不大清楚崔家进入的原因,可看出来了,皇上对太子,已经是很不满。再次来了阎立本家中。
    “见过阎相公,”对阎立本,狄仁杰一直行师生礼的。没有阎立本,有可能就没有他今天。当然,那一次被同僚载赃,对他迅速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坐。”
    狄仁杰坐下来,又说道:“阎相公,虽然时人都说我为太子幕僚,但太子仁爱,阎相公也是知道的。这非是为臣本人,而是为了朝廷,为了这大好的河山,为了千万的百姓。”
    “阎某知道。”
    “可陛下两道圣旨,旨外之音似是不妙……”
    “阎某也知道,”阎立本说到这里,皱了皱眉头,实际狄仁杰早就委托过他暗中询问一声,可至今没有从皇帝口中得到任何的蛛丝马迹。甚至与李威一样的想法,认为皇上转变态度,甚是无理。毕竟儿子贤明,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人,做事也恰当分寸,一味地尽孝道,却不染权位。
    他也想太子平安无事的,终究向太子示过好,不为自己,自己权位已经很重,是为了儿孙。
    想了一下说道:“狄寺丞,你倒不用担心的,太子不会有事。”
    关心则luàn,狄仁杰怎能不担心?对徐齐聃与杨思俭处置似乎合情合理,可两人放在一道处置,未免会让人想入非非。
    阎立本又说道:“你可知道为什么崔家这时候将nv儿送入东宫?”
    这是看好了太子,或者想乘而入了,毕竟太子仁爱,也有脾气的,这一次裴炎之举,对裴家nv未必是好事。东宫中碧儿与上官婉儿身份低下,韦家nv又xiǎo。
    但阎立本问的不是这一层意思,狄仁杰摇了摇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