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异志》第四卷:峥嵘岁月第193章:遗迹【中】

朱楼异志最新章节目录
   后廪已猜出他就是在相室国中斩杀宫琅的那位“小先生”,而孟盈丘宗主命煞又传出那样的话来,其他消息灵通者未必不会认出他。宝玉继续留在巴室国中恐怕会过于引人注目,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否则他也不会给自己另起了一个“李路”的名号。
    就在饮宴之后的当天夜间,宝玉于静室中休息时,公子仲览、会良就先后登门拜访,自称是为了表达敬仰之情,并要尽一切可能答谢彭铿氏大人救治了他们的父君。宝玉何尝猜不到这两位公子想干什么?
    一方面是为了与他这位这神医攀上关系,能收买就尽量收买,不能收买也要尽量交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打探后廪真正的身体状况,想知道国君是不是真的没事了、或者还能再活多长时间?他们应该都带着非常贵重的礼物,而宝玉当然没见这两位公子。
    后廪好像已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派了一队军士就在宝玉的静室门外值守。不必宝玉开口,便有人主动告诉先后而来的两位公子:“彭铿氏大人白天为国君施法调治身体很辛苦,此刻需要静心涵养神气。任何人不得打扰,有事明天再说。”
    两位公子还想再找机会与宝玉亲近,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宝玉就带着小天走了,而后廪又在禁地中停留了三天。在这三天,国君下令任何人不得离开,宝玉是唯一走出禁地的人,禁地中发生的任何事情,消息暂时都传不出去。
    宝玉离开彭山禁地时,身上又多了两块牌子,一枚是国君公开授予他的巴室国国工信物,另一枚是国君私下给他的、后廪本人的私人信物。宝玉身上还有相室国的国工信物,以及巴原各国关卡都认识的、赤望丘星煞大人的信物。
    他自己也感觉有些哭笑不得,此番巴原上的行游历程,也是为了收集各种牌子吗?假如将巴原五国的国工信物都集齐了,会不会又有什么特殊的收获呢?
    心里这么想着,脚下却丝毫不停,尽量隐匿行迹穿行山野,直奔险恶深山中的金铃峺而去,那里便是他在巴室国中新得到的封地。小天这么快就离开,仿佛还显得不舍,这条狗对刀叔的印象非常好,已经把那位大将军当朋友了;而它对小苗的印象嘛,一开始不怎么样,后来则是越来越特殊了。
    小天在高处忍不住回望彭山禁地。宝玉当然知道它在想什么,微笑着说道:“我们快走吧!今后还会再见面的。就像我们迟早也会再回到山水城。”
    宝玉与小天在深山中全速赶路,并尽量不留下行迹,这是他们从小就很熟悉的事情,速度当然非常快,天亮时出发,正午之前便赶到了那幽长的峡谷外。宝玉并没有停留,直接祭出一朵金花,有异香与金光罩体。带着小天直穿了过去。
    穿过毒雾进入那片似天坑般的深谷,一眼就看见了两朵金花在空中飞舞,接着便看见两头狂獒在谷地中操控着两件法器,既像是在斗法切磋,又像是互相玩耍。狂獒当然也看见了宝玉和小天,只听其中一头狂獒立刻喝道:“快住手!”它们随即便收起了法器。
    金花被收起样子只是指肚般大小的金球,藏在狂獒长长的鬃毛中根本看不见。但这一声喝。却把宝玉尤其是小天给喝愣住了。小天随即冲了过去,冲那头狂獒发出嗷嗷的叫声。而另一头狂獒居然也开口道:“小天,你还不会说话!”
    小天还是第一次见到世间别的狗称能口吐人言,它们说的这两句话,就是众人上次进入谷地时曾说过的,宝玉私下里也和这两头狂獒聊了半天。有些话的意思这两头狂獒也听懂了。此刻竟然开口说了出来。
    宝玉当然很高兴,走过去笑道:“很好很好,你们学得非常快!”
    两头狂獒也一起点头道:“很好很好,我们学得非常快!”
    一旁的小天听在耳中,只有羡慕的份。其实论对言语的掌握。小天除了自己不能说,懂的远比那两头狂獒多得多。但不能说话就是修为的差别。它干着急也没用。
    宝玉便坐了下来,又和两头狂獒说了很多话。狂獒不仅在与宝玉交谈,也等于是在向他学习更多。这有点像婴儿在学说话,但它们的灵智早已不亚于成人,对于已掌握的语言,它们表达的都很准确清晰,但意思还远远不够丰富。
    这两头狂獒修为虽高,但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与描述能力,毕竟还是受见知所限,它们的思想也单纯地就如婴儿一般。聊到后来,它们居然学会主动提问和抢答了。小天也忍不住在一旁插嘴,但发出的都是汪汪的狗叫声。
    宝玉自能明白小天的意思,而两头狂獒多少也能明白一些,便不时也和小天交谈几句。这个场面很有意思,既有人和狗说话,也有狗和人说话,还有狗在说人话。第一次开口与人说话的狂獒当然很兴奋,连说带问简直有点收不住了,幸亏大家都有神通修为在身,也不会觉得太累,竟然就这么一直聊到了第二天早上。
    有生以来,宝玉还从未一次说这么多话,一边说还得一边教,并向两头狂獒解释。不仅如此,他还在地上画了上百种符文,就对应语言中的文字。这是当初陪同仓颉行游之时,他和候冈学的。
    这两头刚刚学会说话的狂獒,也是巴原上最早学会认字的犬类之一,比它们更早的则是小天。狂獒不仅是在学习说话,也是在学习这世间很多它们从未见过、甚至先前都不能理解的事物。
    看宝玉画出了不少符文,有一头狂獒突然说道:“这里也有,上面那个洞。”另一头狂獒则补充道:“洞里有符文,我们不认识。”
    离古藤扎根处四丈高的山崖间,有一个隐蔽的洞口,就是两头狂獒所生活的巢穴,而在这个洞口上方约两丈的高处,还有另一个更大的山洞,但站在山谷中却看不清上面的情形。这一带的山崖本就孔隙密布,宝玉也没太留意,经两头狂獒这么一提醒,当然要上去看看。
    沿着古藤爬上六七丈高的山崖,那山洞的入口约有两人宽,可以站直身子走进去。从外面看就是个普通的岩洞,可进去不远便很宽敞平整,显然是经过人工凿建的洞厅。这间洞厅的旁边,还开凿出了另一间石室,就像平时闭关定坐时静室。
    而在洞厅的石壁上,刻着一个很奇怪的符文。假如宝玉没有见过仓颉,可能仅仅就将之当做一种不知名的图腾,但他此刻已懂得去揣摩其涵义、会思考当初刻下此符文者究竟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这个符文有左右两部分,左边所刻的纹路显然是棵树,而右边的纹路宝玉也有些眼熟。他见候冈画过类似的符文,是代表一头猪,但是这头猪坐在地上还甩出了一根长鼻子的模样,那就是山野中的“象”了。
    宝玉没有亲眼见过“象”这种野兽,据说巴原周边的蛮荒中偶尔也曾有象出没,但是很少见。而山神对他介绍过,也以神念展示过。仓颉曾对宝玉解释过他的造字之法,有时造出一种符文代表某种事物,同时也代表了一个独特的音节。那么这样一个符文,往往也可以表示同音节其他的字意。
    那么眼前的符文,既可以表示某种野兽,也可以表示现象、形象、表象等抽象的含义,宝玉看见它,便不由自主的按仓颉的思路联想。他端坐在刻着符文的石壁前,闭上眼睛以元神仔细感应,竟又察觉到很微弱的神念信息。
    此符文定是某位前辈高人所留,可能代表着属于他的独特印记,这位前辈当时至少已有七境修为,否则不可能在外物中留下神念、让后来人能解读。但年代已过于久远,所凝聚御神之念的法力散尽,只留下了非常微弱的神念,也就是宝玉的神识异常敏锐,才能感应到一丝。
    这神念并没有传达很复杂的信息,元神中只隐约可见一株参天巨木。宝玉凝神感应了半天,并没有其他的发现。看来在很久之前曾有一位高人在此地闭关清修,后来这位高人又离开了这里不知去向,因为这座洞府中并没留下任何东西,更没有他的骨骸。
    宝玉又询问了两头狂獒——这山洞有何来历?两头狂獒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它们已记不清自己在这里生活了多长时间、当初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但从它们有记忆时,这石洞就是空的,只有石壁上有这么个奇怪的图案。
    宝玉又离开了山洞回到崖下,站在古藤边看着上方隐秘的洞口。这株古藤已在此地生长了三百年,而那洞府中的符文遗迹,好像年代同样久远。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三百年前曾有一位高人行游至此,就在这里闭关修炼,并亲手种植了一株金铃藤?
    谷口被毒雾笼罩,常人不可能进入这里。而这片谷地中的生机灵气,甚至不亚于生长龙血宝树的彭山禁地,确实是个闭关清修的好地方。但这一带的山崖中孔隙密布,栖居着不少飞蛇。毒雾不飘进来可能是因为独特的地势,但飞蛇完全可以进入谷地。
    可是谷地中如今并无一条飞蛇出没,就是因为这株奇异的古藤存在,其气息驱离了飞蛇。想当初那位高人发现了这个地方,可能特意从金铃峺中移植金铃藤至此并精心培育,从而营造出了这一片世外清修洞府。
    或者这古藤并非那高人手植,当时就生长在崖下,而那位高人每日在它身边修炼,也曾以**力滋养培育。当高人离去后,这株古藤便生长至今,渐渐拥有了通灵之兆。
    但这一切只是宝玉的猜测,既无法证实也无法找谁去询问。假如那山洞中没有留下一个奇异的符文,宝玉更是什么信息都不会得到。在感慨的同时,宝玉不禁又想起了仓颉的誓愿,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仓颉前辈为何要为世间留下文字传承?
    譬如此地曾发生的事情,就算是一名七境高人,所留御神之念的法力消散之后,后人也无法知道这位前辈所要传达的信息。若不是留下了一个符文,宝玉甚至不清楚有这样一位高人曾在此清修,而古藤通灵很可能与之有关。
    假那位高人能留下更详细的文字记录,那么就算宝玉没有神通在身,也会知道这里曾发生过什么、那位前辈又想告诉后人什么?
    宝玉站在古藤下感慨良久,然后从怀中取出一个玉匣,对两头狂獒道:“这株古藤曾伴随一位前辈高人修炼,数百年后已将通灵。我上次取走之物便是它所显化的灵性所聚,如今让其重归于原身。这是一株通灵之藤,将来亦可像你们一样修炼。它既在守护你们,你们也要好好守护它。”
    说着话打开玉匣,将匣中混合着万年长清之泉的泥土在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