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阀1909》309严重的财政危机

新军阀1909最新章节目录
   有关于东海之战的相关情况从报纸媒体上突然间消失。但是国防军海空军高层将官职位的变更却让不少有心人和军政关注者忍不住猜测起来。难道东海之战发生了什么意外?还是说在国防军眼中,如此损失的胜利,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胜利?不然,为何那些主要指挥官不但没有得到奖赏,反而被实际上降职处置!
    不过这些人的某些猜测很快得到证实,因为国内的报纸虽然对于东海之战绝口不提,但却禁止不了相关报道甚至是详细的战报数据在国外媒体上刊登出来。看完这些战争的数据对比后,人们除了惊叹外只有赞佩。这样的胜利,对于哪个国家的军队来说,即使无功,恐怕也绝对无过吧。但是在国防军中,这绝对是有军史以来损失非常大的一次。
    国防军可以承受失败,但却绝不愿接受惨胜!这样一条新闻评论大标题出来后,整个民间掀起一阵热议的高潮。赞同者有之,持保留意见者有之。只是身为事件的主角国防军,却一直缄口不语。
    东海之战对于日本的刺激绝对不亚于关东大地震,十万日本陆军在东海上几乎全军覆没,无数身经百战的日本陆军战士,却如同不会水的公鸡一般,全部被海洋吞没。此外,日本战斗军舰虽然损失不大。但是他们仅有的四艘飞行母舰就损失三艘,唯一剩下的一架还是无比古老的若宫丸水上飞机母舰,严格说来,根本算不上航母。上百架舰载机全军覆没,这让日本几年来辛苦打造的海上航空力量,几乎损失殆尽,一切优势都回到几年前的境地。
    国联适时地介入此次东亚争端,但是以英法等国为主导力量的国联,对于中日之间的战争显然缺乏调停的积极性。无论是谁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有好处,而很少有损害他们利益的现象。二国争端,必然需要求助外国力量。这让英法等在一战中国力大损的他们来说,在中日的外交分量中必然加深。同时有战争,必然有军火需求。而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完全依靠自有的军工力量补充军队的需求。此外战争的另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让东亚,尤其是中国的轻重工业产品出口成本和出口压力急剧增大,对于英法等国迅速恢复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显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不过对于各国军方来说,东海之战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尤其是战法战术的创新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绝对无法用言语来衡量。尤其是世界军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海上空战,更是让各国军方对于空军的性质和任务,产生多方面的思考。
    同时,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舰载机空战,虽然结局是如此的令人失望,但是由此引发的经验和教训,却对以航母为代表的海洋霸主的崛起海战新样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此之后,各国虽然依旧在延续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但都毫无例外地放缓或者缩减建造计划,改而纷纷上马航空母舰的建造。各种新战术的理论研究,纷纷出炉。在这个新的腥风血雨年代之前的安逸中,各种战争准备,丝毫没有停下他们前行的脚步。
    台湾海峡,战争还在延续。日本增援台湾的陆军虽然遭受惨重的损失,但是他们的海军主战实力却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在日本决定采取新的作战计划之前,日本联合舰队被派往台湾附近海域。大量的驱逐舰,专业的反潜舰和防空舰只在台湾与内陆之间的海峡来回游曳,不仅封锁了整个台湾海峡的航路,密集的反潜侦听网还对台湾海峡活动的潜艇构成严重的威胁。
    此外,日本主力舰队则在台湾西海,北海与南海进行活动,严密监控封锁台湾的一切对外海路交通。并且除了各国商船外,中国的货船很难从北部港口出发,外销各国。所幸粤汉铁路通过全力的建设,终于新近完工。使得上海等地的商品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南下,从广州港出海南下。
    为此日本也组织了几次对广州出海航线的封锁,并与国防军的舰队展开多次小规模战斗。总奈封锁台湾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缺乏雷达这种先进的侦查扫描装置支持外。仅靠目视望远镜观察监控,很难凭靠有限的军舰,完全大面积水域的封锁。
    当然,日本还可以选择布雷。例如他们就在台湾海峡布下为数不少的雷区。但是他们显然不可能把巴士海峡与巴林塘海峡也封锁起来,因为海路通畅的重要意义,相对中国来说,日本显然更为倚重。并且各国为了商业的利益,显然也不会允许日本这么做。
    新的海空军最高指挥层接管最高指挥权后,迅速改变了作战策略。你日本对我实行封锁战,咱玩这手可不比你差。潜艇,这个偷袭潜伏的猎杀者的真正价值完全地发挥起来。大批潜艇单个或者成对被派遣出去,他们避开台湾海峡,主靠南方的港口补给,甚至停靠高雄港补给。主要针对日本的商船进行拦截。
    不过由于无限制潜艇战毕竟属于一种激进的战术,实在太**人怨,乃无奈之选择。连日本当前封锁海路,根据捕获法则,也只是没收中国的商船和货物,对于商人和船员,一般并不怎么为难。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悍然发动残忍的无限制潜艇战,必然会在国际舆论中完全处于被动。
    台湾虽然被临时封锁起来,但是食物补给可以临时就地解决,军火补给有了大量的缴获,暂时也无需忧愁。特别是战争强度放缓后,连药品的补给也不是那样紧张了。即使有啥紧缺我物资,也完全可以通过空中航道进行运输。不仅更为迅速,而且非常安全便捷。唯一的缺点就是运费昂贵,切且不能大量补给诸如粮食。军火这类大宗物资。
    由于没有制空权,台湾海峡的那些驱逐舰,反潜舰,防空舰只能看着从他们头顶高高飞过的运输机干瞪眼。也有不服气的防空舰朝着空中打上几炮,但如此距离之下,效果显然是令人沮丧的。几次下来,他们也基本上开始习惯并无视起天上的运输机群,谁让他们仅有的舰载机群,已经完全成为过去。不然有舰载机对台湾本岛的战争支持,干瞪眼的恐怕就属中国的军人了吧。
    在密布潜艇干扰日方的海上运输线并派出海军第一舰队与日本海军周旋,由于有着雷达的强力支持,第一舰队但凡发现日方的海军主力舰队,立即远远避开。但是发现他们的反潜小分队或者是护航的运输舰队群,那么就不好意思了,冲上去就是一阵炮轰,欺负得你欲哭无泪。以至于有次俘获的一名日本海员憋屈地大骂,你们到底算不算军人?有本事去与帝国联合舰队去打,老是追在咱们屁股后面耀武扬威,白瞎了你们那十四寸的主炮!
    对此,国防军将士们是嗤之以鼻的。你说的倒轻巧,当我们国防军是傻帽啊!不过你日本海军如果真的有胆,咱们一挑一,别冒充你们战舰多。主炮大,就得瑟地挑动我们去与你们决战。有必要伐?
    而空军也拒绝了任鸣空的进攻性建议,任鸣空一到参谋部就建议组成残余的俯冲轰炸机群,甚至把老式的鱼雷机和蓝鸟轰炸机全部派上,对台湾海峡的日本反潜封锁舰队展开强有力的反击,打通海上通道,迅速增兵台湾,最短时间解决台湾的战斗。
    空军拒绝这个建议后,同时也向华飞提交了一份报告。因为任鸣空从一名北洋降兵,到龙腾学院一位不太受欢迎的教官,再到空军参谋部。这样的升迁速度即使是在北洋军的部队。即使他是当年袁世凯的嫡系,恐怕也不会如此坐着火箭般飞升吧。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是华飞,任鸣空绝对不会有今天。任鸣空也非常明白这一点,虽然他无比的狂傲不羁,但是并不是不通人情。他非常清楚华飞重用他的根本原因,就是华司令赞同他建设一支强大进攻型空军的战略构想。所以为了报答华飞的知遇之恩,来到空军参谋部的第一天,任鸣空就向空军司令部提交了一份极具攻击性的战术计划。
    空军的提案很简单,蓝鸟轰炸机群和战斗机群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压制东北的日军,虽然日本的舰载机群损失惨重,但是他们的空军力量,尤其是在东北的空军飞机数量,正在逐月增加,对国防军空军构成强大的压力。所以这个时候,空军绝对不能够为了台湾,而冒如此之险。
    此外,由于俯冲轰炸机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较大,除去那些被击落的飞机,超过一半的飞机都或多或少地负伤而回,大都被拖回飞机修理厂正在进行修理维护。状况良好的飞机则需保持警戒任务,因为谁也不知道日方会不会再次铤而走险,集结力量对上海或者青岛等沿海地区展开报复性攻击。那样,俯冲轰炸机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对于当前的空军而言,最紧迫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防御。
    但是空军却也不会放弃台湾而不顾,他们提出建立一条空中走廊的计划,调集大批的军用,民用运输机,完成对台湾陆军最基本的保障任务。甚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输送兵员,回撤伤员。
    1924年,在这年的农历春节,华飞回到了合肥,终于在老家过了一次新年。新年一结束,他就赶去南京,并最终签署了空军的作战计划书。并非华飞改变了进攻性空军的战略构想。并非华飞不想在台湾问题上速战速决,只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到华飞的面前,让他不得不在现状面前作出妥协,放慢军事征程的脚步。
    这个问题就是严重的财政危机!其实财政危机自始至终伴随在华飞求强发展的道路上,华飞的私人资产倒是越来越多,但是公用财政从来就没有宽裕过,一直都是入不敷出。
    一开始自治区的时候,支出用度虽大,但毕竟地域有限,且加上广发债券,让政府在财政方面基本上可以维持一个平衡。但是自从统一全国后,这种政府开支规模一下子暴增几倍,但是收入却达不到这个增长的水平。加上政府在各地普遍推行的利农促商的政策,财政收入反正比北洋政府时期的降低几成规模。
    另外接连的大地震,又是全国性的干旱爆发,不仅继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让财政收入继续降低几个等级。此外,往年所借各种债券的还款日期开始全面到来。如果政府不能及时还清这些债券,必然导致国家信用的全面崩坏。想要再靠发行债券加速建设发展,恐怕就是妄想了。并且这些债券的持有人大多数都是怀有爱国情怀的士绅和海外华人,不按时归还借债,对于华飞来说,更是在道德上产生愧疚。
    按照国家的财政状况,原本的确不应该这么早发动台湾与东北之战,过早地与日本展开拼国力消耗。但是关东大地震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