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阀1909》165中立的选择[2]

新军阀1909最新章节目录
   经不可小觑。而且也是远东地区少有的具有海陆空三军力量的强大武装,尤其是空军和陆军,在远东地区,绝对属于强。
    “我的培养,艾德西,我们政府作出的中立通告,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也不隐瞒你,英法俄等国都先后来找我谈过,但我都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华飞微笑着,缓缓地道,“当然,身为我最亲密的朋友,我是不会让你无法向贵国陛下交代的!这样吧,身为中立国,只要德国承认我们中立国的地位,我们就会向贵国援助各种物资,包括粮食,煤炭,钢铁,甚至是枪支,火炮,弹药!只要你们需要的,而我们又拥有的,我们一定优惠优先供应给你们!”
    “而身为我最亲密的朋友,我也一定会保障德国侨民在远东地区的生命和利益。我们对日本政府要求贵国交出青岛和胶济线表示极大的不满,青岛和胶济线的主权属于中国,日本无权接手!请我的朋友告诉贵国陛下,如果日本胆敢侵犯青岛德国侨民,我们一定会出兵,维护我们中立国的地位与和平。
    ”
    德国人提出的条件非常诱惑,但那句话说的好,只要是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明白战争趋势的他,当然不会过早地选择阵营。艾德西
    有得到最完美的承诺,但有华飞物资支援的承诺,尤支援的承诺,还是较为满意的。
    既然有军火支援的承诺,鱼雷技术的转让当然就不成问题了。而且为了达成相关交易,艾德西更是承诺,把合成的专利生产权,免费授权给华飞的的合资化工厂。另外不仅转让了G7鱼雷的生产技术,还援助两名鱼雷生产专家,对鱼雷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华飞这边的鱼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就。所以华飞并没有完全引进G7鱼雷的生产线,而是只要求提供技术和生产指导。把自己研究的技术和G7鱼雷技术联合起来,虽然不能说是种突破,但至少会有自己一定的特色。
    这些协议都是秘密签订的,环球贸易公司现在已经接收了1艘3吨,1艘6千吨,1艘8千吨的货轮,加上购买的其他几艘千吨小货船,海运运输能量已达二万吨。相关协议一签署,环球贸易公司就开始了全面的运转,那些早就储藏在仓库里的一些货物,例如面粉,火柴,卷烟,盐糖,饼干面包等产品,纷纷上船远销欧洲。
    这些物资在目前大都没有涨价多少,但原先基本无法出口的这些轻工业产品,也因为战事的爆,几国都明白储备物资的重要性,所以也和华飞达成协议,允许自治区内的一切工业产品,向各国出口,并享受优惠关税乃至免关税政策。
    当然,随船出海的,还有一些枪支武器弹药。这些军事物资,在表面上还是用民用物资做掩护,华飞并不想大张旗鼓,以免节外生枝。
    820,德国并未给日本任何答复,而日本早在出通牒前,就开始了全面的军事准备。826日,青岛德国总督府在北洋政府久久拖延答复的情况下,宣布在特殊情况下,德国愿意把青岛和胶济线交给苏沪自治政府暂时接管,希望其他国家不要插手中国内务。
    德国的声明,再次引起日本的强烈抗议,日本外务省布声明,称其在必要时期,将完全接管德国在远东的一切权益,任何一方的干涉,将视为对日本宣战敌对行为。
    北洋政府也随后布声明,正式向各国宣告了中立国的地位。并重申不会干涉自治政府的一切行为,也对自治政府的所有行为不负任何责任。随后,北洋政府向自治政府布通告,要求自治政府不要违反中央政府的中立声明,否则引起的任何争端,中央政府将不会给予任何援助。
    袁世凯的本意非常清楚,北洋政府的中立声明也和自治区的中立态度截然不同。如果非要形容他们的区别,只能说一个是保守的中立,一个是积极的中立。北洋政府的中立,更像一个缩回壳中的乌龟,对各国的任何战争都不予理会,顶多伸出头颅吆喝几句。而华飞的中立,则是手握武器,站在战争线的红线之外,黄线之内,积极牟取自身利益的中立。
    华飞当然看得出袁世凯的动机,或许他反而很希望日本和自治区打起来,那样将会极大削弱自治区的武装力量。所以日本人的越来越肆无忌惮,与袁世凯的默认和支持,不无关系。
    孙文,宋教仁,黄兴,胡汉民,蒋方震,张孝准,华忠,华岩,曹原,莫海宇,白凯军,俞成平,李乾玉,郭通,张治忠等等几十名自治政府军政要员齐聚上海,他们实在按捺不住了,国内外形势越来越诡异,谁都不明白华飞到底在想什么。所以大家一合计,不约而同地先后赶来上海。
    虽然华飞名为自治区副主席,但谁都知道,真正的大权并不是掌握在自治区主席孙文手上,而是在这三军总司令华飞手上。所以大家都需要一个确定的消息,自治区在这个各国混战中,应该保持怎么样的立场。
    上海华飞临时驻地,自治区的军政大员们就在华飞家宅的客厅中,进行激烈的讨论。从各建设工地赶回的孙文黄兴等人,则持保守谨慎的态度。一再谈到自治区不应卷入各大国的冲突,应该以自身展为重。以郭通,李越,秦牧,卫立煌,李乾玉,杨言昌,韩恢等军方一线战将为主的年轻军人,则主张加入一方,取得军事的胜利,谋求最大的实际利益。而以张治忠,曹原,白凯军,俞成平等参谋身份为主的一派,则居中持谨慎态度,认为应该借机谋求壮大,但反对立即参加战争。
    “蒋先生,张先生,大家讨论到现在,你们一直没有言,是否有何独特见解?”华飞从开始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听众人讨论。等到大家的争论开始激烈白热化,他适时开口,打断争吵,问向沉默的这两位新加入的军事天才。
    两人加入华飞的军事系统时间不久,而是还不是一线的作战系统。虽然他们留学日本,并取得陆士考试前三甲的成绩的确不一般。
    但在铁血学院内,许多学员经历二次革命的战斗,都是有赫赫战功,乃至立下一等战功的功勋。从美德等国挖来的军事教官,以及不少学员都曾去美德等国做过短期的军校培训学习。
    特别是那些跟随华飞最早起兵的嫡系军官,更是随着巴特和希伯这两位老外学习了不少的军事知识。所以要他们接管铁血军校,并委任校长之职,他们的任务的确不轻松。
    张孝准早就有话说,见华飞询问,立即站起来敬礼,迅速道,“报告司令,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的保守政策。既不卷进战争,又可谋取一定的利益。特别是可以借此机会,向各国出售军火武器,以壮大我们的军事工业。我这里有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请司令过目!”
    “哦?”华飞没有想到张孝准竟然准备的如此充分。在历史上,这位和蒋方震齐名的陆士三杰,显然没有他们的两位同仁名气大。不过看他严谨一丝不芶的军人作风,还颇得日本人的几分真髓。接下计划书,华飞看向蒋百里,笑着道,“蒋先生,你的意见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om,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