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第430章文明之治二[2]

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目录
   至有文人雇身手灵活的“高手”,夜里爬上城墙拓印书体,被巡城的官兵抓住也屡禁不止,成了交州城民一大笑谈。之后,交州文林中又刮起了一股学小篆的热潮,起因于安南经略司在西城篆墙下举办的一场书法交流会,那些自诩知识渊博的越族文士,看着满墙的篆字都傻眼了,尽管小篆不是交趾国的官方文体,但自诩源出“中华”的贵族文人们着实丢了把面子。
    又比如,安南经略司在交州官衙外面的广场上,官府布告栏对面,建了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墙,雕刻的是一棵高达三丈的巨树,刻名为“华夏姓氏源流树”。
    这棵大树的根部刻着“伏羲女娲—风姓”,代表华夏之祖。这体现了安南路的“便宜行事”,尽管《百家姓》因“女娲”之争编修版没能得到通过,但“姓氏树”即使被朝廷知道,经略司也能用话圆过去。当然,主持其事的李易也因此被安南官员认定为铁板钉钉的卫党。不过,如今的朝局,成为“卫党”是令人艳羡之事,没见先帝都被斗倒了么?卫党可是势大啊,不知有多少人暗里羡慕嫉妒李易的好运,卫国师不是那么容易攀附的。
    但说大树之上是一条大枝桠,代表“炎帝—姜姓”,枝桠上有树叶,有分枝。每一片树叶都代表姜姓的一个分支姓氏或演化姓氏,每一个小枝条则代表大分支中演化出的小分支。“炎帝—姜姓”之上是大树主干,代表“黄帝—姬姓”,伸出十二枝桠,分别为黄帝之子的赐姓。十二枝桠又分出众多的小枝条,代表分支姓氏。如夏、商、周的祖先都是黄帝的后裔,其中周承姬姓,周武王封十五弟姬公高于毕地,便以“毕”为氏;毕公高之孙在毕国亡后受封于魏地,后代便以“魏”为氏;魏氏子孙中又有受封于令狐的,便又分出“令狐”氏。四百多个姓氏便是这般一支分一支地演化而来,由“姓氏树”表现就很简单明了,只要粗识与自己姓氏相关的几个姓氏,就能找到姓氏的源头。即使不识字的,能不好奇吗?能不关心吗?若被人问起来支吾不出那太没脸了,肯定要去“寻根”。石墙下就有值守的衙吏,很热情地回答询问。不仅仅是在交州城,在安南路辖治的其他州城和县城的衙门前,也都以砖墙涂白垩,漆绘“姓氏树”,虽然不比交州城的理石树高端大气,但效果是一样的。
    作者有话要说:年底是折磨别人又被别人折磨的痛并快乐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