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350雷霆利剑[2]

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目录
   —太府寺卿、太仆寺卿等七八部寺主官“御下不严,有失察之罪”。
    政事堂很头痛,赵构也很头痛。门下省谏院却兴奋起来了,左谏议大夫陈公辅和右谏议大夫潘良贵立即插上一脚,上折大骂宰相执政尸位素餐,部寺监主官眼瞎耳盲……咳,这个指责严重了点,打击面也广泛了点,简直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连宰相丁起都没能幸免,甚至连赵构都被指斥了句“圣目不明”;翱翔天外。
    但谏院跟御史台皆可闻风奏事,而且比起御史台,谏院的谏官们因不涉及对官员的考察,又没有具体的职任——只管弹劾官员、抨击时政,无论说的对不对,朝廷都不得以言论入罪——因此弹劾起人和事来,更加肆无忌惮,就算当殿口喷唾沫指着皇帝开骂,赵构也只能乖乖听着,否则就会被起居舍人记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日朝会,上闻谏不悦”。
    故而,在朝官们眼中,谏官比起御史来更惹人讨嫌——被御史骂得不属实,还可反责让御史下台,但被谏官骂错了也只能翻白眼白挨骂,实在受不了就奏请其外放,还得恭贺其升迁,真是膈应死人。
    而谏官的官职虽不高——最高长官左右谏议大夫,职官为从四品——但因敢讽谏皇帝帝宰执,在士林中很得声望,因此颇得一些热衷清望的文官喜好,热情地从事着这份骂人职事而不悔。如谏院主官陈公辅和潘良贵,不知有多少朝官盼望着这两人外放升迁,偏生这二人铁了心扎根谏院,拒绝皇帝和政事堂提出的升迁“好意”——按南廷新制,除非谏官违背朝纲法纪,否则只要谏官本人不愿迁调,就可终身任职。
    谏院一掺和——最主要是御史中丞的弹劾有据,为免被谏院搅得小浪成大浪,政事堂自丁起而下,被弹劾的宰执纷纷上请罪奏折。
    赵构顿时松了口气,在请罪折上批斥几句,做个场面也就过去了。
    但谏院揪着这事不放,每日必弹劾,并且揪着两个重点人物弹劾——刑部参政范宗尹和工部参政朱震——若是执政被谏院弹劾落职,这对谏官来说是极大的功勋,而在士林的清望必定飚上天去。
    相比刑部参政,工部参政朱震更是被集中弹劾——工部遭贬黜的官员品级最高,包括工部侍郎在内,而且贬黜最多——谏院严辞要求大理寺立案,审查工部参政是否有参与工部营造、水利、修缮等贪污不法事。
    朱震的声望受到严重冲击,毕竟,连工部侍郎都涉案其中,身为工部尚书,不得不停职自清,连范宗尹也遭到牵连,一并停职自清,由大理寺和御史台二司会同审查。
    当然,在没有确凿证据下,两位参政停职自清只需待在自家府中,不至于被大理寺收押,但这种日子对闭门自清的范、朱二人而言,也是极难熬的。
    七月,大理寺和御史台会查的结果出来,显示范宗尹和朱震都未涉及下属的贪污事。两位参政清白得昭,但在朝野的声望难免受到影响,尤其是工部参政朱震,可谓声望直落。
    在这个重官员道德的时代,尤其是文治更盛的大宋,士大夫的声望比官职更重要,声望高,即使官卑亦无人敢轻视,相反声望低,即使居官高位也不得人尊重,而宰执之位必是德望才能兼备者方可位居。
    宰执声望直下而仍觍着脸居其位者,必被天下士人讽嘲。
    朱震只能请辞。
    作者有话要说:已经正式更新,可以阅读了。
    某西刚从作者同行那里学来了一点防盗技巧,据说有些效果。以后大家凡是见到章节名是“防火防盗”或“*原创”,就不要购买了——如果不小心购买了也无妨,某西正式更新时文字只会多不会少(这是发文机制规定的,发文后重新更新必须字数多于原字数)。
    :防盗章节一般是当日的第二更,所以大家如果看到发现某西当日双更的,请只看第一更就好了,至于第二更嘛——大家都懂的。
    给大家造成不便之处,鞠躬,请谅解:)并感谢大家支持正版,支持*的健康发展(在*好多年了,挺有感情的,希望盗版少一些,这样能鼓励作者,对*的发展也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