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有道:市委书记成长记》172当模特

升迁有道:市委书记成长记最新章节目录
   当模特
    【172】当模特
    彭长宜对小许说道:“停车停车,我要下车照相。[`小说`]”
    他们下了车,彭长宜从后备箱里拿出了相机,又将一个墨绿色的望远镜递给了丁一。
    丁一举着望远镜,向四周查看,说道:“那边有马群。那边有湖水。还有蒙古包。”
    “我看看。”小许从丁一手里夺过了望远镜。
    彭长宜对着美丽的草原不停地摁动着快门,又冷不丁把镜头对准了丁一和小许,还有那辆满是灰尘的已经由白色变成灰色的越野车。
    丁一站在草地上,瞬间就体会到了草原凉爽的气息。虽说是七八月暑气正盛的天气,但毕竟是身在高海拔地区。空气中夹杂着牛羊和草料味道的凉风,游走于鼻孔周围和周身上下每一寸裸露的皮肤上,既亲切又温柔。
    “我要躺在草地上照相。”丁一说着,就躺在了草地上,摆出各种姿势,彭长宜不失时机地摁动了快门。
    他们边走便玩,丁一采了许多许多的野花,插满了车身的各种缝隙中,把个灰颜色的车,装扮的跟花车一样。
    照完相后,他们便又上路了,继续行驶在辽阔的内蒙古高原上,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少。蓝天下,灰黑色的砂石板路,就象一条飘带在绿草中飞舞。在蓝色和绿色的空间里,汽车变作一颗快速闪动的亮点路上移动,小许开着车,忽然问丁一:“小丁,你知道我见着市长最想干什么吗?”
    “干什么?”丁一问道。
    “骑马,好长时间不骑马了。”小许向往着说道。
    彭长宜也问丁一:“小丁,你知道我见着市长想干什么吗?”
    丁一笑了,说道:“想干什么?”
    “首先跟市长要一盘手抓肉吃,吃够了,再来碗打卤面;护心。”彭长宜说道。
    “哈哈。”
    小许笑够后说道:“小丁,你说说,你见到市长最想干什么?”
    彭长宜说道:“嗨,有你这么问的吗?小丁,别告诉他,偷偷告诉我。”
    丁一笑了,说道:“我呀,真的不知道。不过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躺在草原的怀里呆会……”
    “浪漫。”小许说道。
    “浪……漫。”彭长宜故意将两个字分开了说道。
    “哈哈。”小许说:“小丁,我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什么话只要一到咱们彭哥的嘴里,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丁一“呵呵”地笑了,她降下了车窗,说道:“把空调关了吧,草原的空气太好了。”
    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天空,湛蓝如洗,大朵大朵的白云随**动,偶尔有几只盘旋的大雁掠过头顶,发出“嘠嘠”的叫声,悠悠地,传得很远。向外远眺,逶迤的砂石板路,伸向天际,河水远处一条小河,曲折流向远方。凉爽的风夹着野草的清香吹进车里,立刻,嘴里、鼻子里,沿着喉咙象泉水般涌到胸腔,浸着五脏六腑。远处大片的牧草如同海浪般次序起伏,时而“抛”出藏在草海里的羊群,时而又将这些精灵“淹没”得无影无踪……
    这就是草原,没有江南那种精致的秀丽,只是以原始的沉寂和莽苍包容了一切。如果说江南水乡象个青春靓丽的花季少女,那么北方的草原就如同一个成熟的女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却通身散发着无可抗拒的魅力,这种魅力中,还有一种让你不忍淬读的忧郁……
    彭长宜又是一句:“停车停车,我要下车照相。”
    又是一阵快门的咔嚓声……
    草原,到处是风景,多么伟大的摄影家,也无法用相机复制和诠释草原的美丽,只能 是这美丽景色的记录者。
    “真大啊!”丁一感叹了一声。
    丁一就想,如果阆诸,搬到这里如何?北京,搬到这里如何?上海、伦敦和纽约搬到这里又如何?但无论多么大的城市,与没有尽头的大草原相比,都仿若尘埃。尽管从课本上、电视画面上,她知道长宜的广阔和美丽,但真正见到草原后,她才知道草原到底有多广阔和美丽了,广阔的足以让她心灵震撼!
    草原的路尽管车很少,但却很不好走,有一段路坑坑洼洼的不说,还泥泞不堪。一段本该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就走了有五个多小时,直把丁一摇晃得散了架,浑身疼。好不容易拐上了一条柏油路,望着刚才那条蜿蜒在大草原中的公路,丁一说道:
    “天哪,可是有平坦的路走了。他们为什么不修修这条路啊?”
    “这个,你得问市长。”彭长宜说道。
    “这里归他管吗?”
    “所有的计划都归他管。”
    丁一笑了一下,说道:“支边干部管这么多?”
    “当然了,他现在做得就是这项工作。”
    丁一不想讨论江帆的问题,就直起身,捶着后背说道:“还有多长时间到?”
    小许说:“快了。”
    彭长宜想,丁一坐在后面,她比不得开车的,肯定被摇晃得有些累了,就说道:“这样,反正咱们也不晚,找个地方,把车停下,歇会吧;国民男友。”
    “太好了。我同意。”丁一腰疼得的确有些坚持不住了。
    小许说:“在坚持一下吧,市长肯定是把眼都望穿了。”
    不知为什么,如果小许不说后一句话,彭长宜可能不会说下面的话,听了这句话话后,彭长宜回头,冲丁一诡异地笑了一下,说道:“望穿了好,我决定,下车休息。”
    小许笑了,说道:“那好,少数服从多数。”
    丁一下车活动着腰身,她从车里拿出墨镜戴上,又戴上了遮阳帽,手搭凉棚望着四周的远方。
    彭长宜照例举起相机,他感觉自己角度不够,就想站到车顶上去拍照。
    小许说:“你一百六十多斤,站上去恐怕车顶撑不动,如果是德国车会好些,钢板厚,日系车够呛。”
    彭长宜感觉小许说得有道理,就把丁一叫了过来,说道:“到上面去,拍几张照片。”
    丁一说道:“撑得住我吗?”
    小许说:“总比他轻吧。”
    于是,丁一就在他们俩的帮助下,脱掉了鞋子,踩着保险杠,爬到了车顶上,海拔增高后,她才发现,不远处,有着成片的牛羊和蒙古包。对着茫茫的草原,摁动了快门。拍照了几张后,她便停了下来,把相机移开,她感觉站在车顶上,视野更开阔,草原更广阔。
    “为什么蒙古包都是白色的?”丁一突然说道。
    彭长宜说道:“这个问题,你还是问市长去吧。他是学者型的官员,肯定把这些问题都搞明白了。”
    丁一说道:“我也许能琢磨出答案来。”
    “如果琢磨,任何人都能琢磨出来,无非就是云彩是白的,羊群是白的,蒙古包外面的毛毡是羊毛做的,所以是白的。”
    丁一说:“呵呵,是不是对于白色,他们有一种先天的敬仰?”
    “哦,这个还真没琢磨过,看来,你真的要问市长了。我替你记住了这个问题。”彭长宜在下面说道:“把相机给我,你站着继续看风景,继续想问题。”
    丁一弯身递给他相机,直起身后,手搭凉棚,继续向四周眺望。
    远处的草原,丘陵起伏,一条河穿流而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似块块明镜嵌在绿色的原野上,水域辽阔,湖面上有不知名的鸟儿栖息、飞过。这时,她发现,在湖边,有一辆面包车,面包车上,居然也有人驾着三脚架在拍摄。她笑了,说道:
    “看那里,有个大湖,有人也在车顶上拍照。”
    彭长宜说:“我听市长说过,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成群结队的摄影爱好者来,这里的旅游业就是让这些人带动起来的。”
    “哦,那真是不错啊。咱们过去看看吧?”丁一说道。
    彭长宜说道:“好,难得在大草原上看到外人。”
    小许看着表说道:“还去吗?”
    “去,为什么不去,市长等他的,咱们玩咱们的,玩够了再去找他。天还早着呢?”
    小许就看着丁一,丁一调皮地说道:“我同意。”
    他们驱车来到了湖边,看见湖边的草地上,有三三两两的或趴或站着,统一的摄影马甲,后背上印着几个大红字:北京夕阳红老年摄影家协会的字样;跨次元战斗。
    他们下了车,走过去和他们打招呼。就见这些老年人们,每个人手里至少有两个相机,全副武装,有的人对着湖水在取景,大多数人都坐在地上等着什么。
    彭长宜过去后,礼貌地跟他们打招呼,这些人一见彭长宜口音标准,就说道“你们是从北京来?”
    彭长宜说:“我们是北京周边的。你们在等什么?”
    其中一个戴眼镜,高个子的老人说道:“我们在等太阳,太阳再落下一点,湖面和草原才是最美的。”
    彭长宜一听就来了兴趣,也坐在地上和他们攀谈起来。
    其余的人也都纷纷围拢了过来,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看着丁一说道:“小姑娘,给我们当会模特怎么样?”
    丁一一听,一时拿不定主意,她看着彭长宜,彭长宜笑着说道:“你们摄影是协会组织的还是自发凑在一起?”
    这时,一个带着棒球帽的老人过来,说道:“我们都是爱好者,没有任何的商业目的。”
    立刻就有人说:“这是我们谢会长,国内外都发表很多艺术作品,非常有名,是摄影家杂志退休的。”
    彭长宜赶紧跟谢会长握手,谢会长掏出名片,双手递给彭长宜一张,又递给了丁一一张。
    彭长宜恭恭敬敬地接过名片看了一眼,说道:“我是锦安地区三源县的,我叫彭长宜。”
    其中有一个人认出了他,说道:“你是不是彭书记?”
    彭长宜笑了,说道:“您认识我?”
    那个老人说道:“你们今年的桃花节,我和几位老哥们去了,在那里住了一天,你这个人长得什么样我们没有记住,但是彭长宜这个名字我们记住了,当时在宾馆我们闲着没事,还研究你这个名字的含义着呢。”
    彭长宜赶紧向前,跟他握手,说道:“幸会,幸会,真是他乡遇故知啊。”
    谢会长说道:“去年的桃花节我去的,我们几个人差不多都去过。不过不是你们开幕的那天,是在桃花盛花期的时候去的。”
    彭长宜说“以后,欢迎你们常去。可以把我们那里当做你们一个点,我们为你们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秋后,我邀请你们去,发作品的有奖,得奖的大奖励。您看怎么样?”
    谢会长说:“你这个县委书记意识很超前,许多旅游业都是靠摄影家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