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武侠之黄粱梦》第三七六章元兴元灭弹指间(二)

纵横武侠之黄粱梦最新章节目录
   “皇上,天山那边有急报传来。”一名侍卫站在殿门旁恭敬的说道。
    殿中正在批阅奏折的元朝皇帝不置可否的道:“呈上来。”
    立刻那侍卫从身后的那名将领手中接过了递折拿了进去,皇帝随手翻开看了一眼,手中却还在书写着奏折的意见,但随即他身子一震,陡然站起喝道:“什么?”
    皇帝震怒,殿门殿内的的宫女侍卫全都跪伏一地,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会突然如此!
    “砰!”一声巨响,皇帝猛地一脚踹翻了书桌,怒道:“传令,三省六部,枢密院速来!”说完话看着侍卫飞奔着离去,依然有些忿忿不平,扭头看了眼那些宫女怒道:“还不快些收拾!”
    说完话依然不解气,实在是太担忧了,天山灵鹫宫,发兵三次,头一次三千,第二次五千,第三次精兵两万,带着火炮居然尽数被灭,只有寥寥百人逃了回来,回来也只是疯狂的嘶叫“怪物,怪物……”却根本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当然不知道相由心生,他们心中畏惧那些从来没见过的怪物,阵法自动的模拟了出来,自然便是他们最为害怕的东西。所以说他们最终是败给了自己,而且他们会死上如此惨重,却都是因为彼此的疯狂砍杀,被阵法迷住,错将自己的同伴当作了怪物,却又怎能不大败?
    但是最让皇帝担心的不是那个天山,而是所有的情报所指向的那个元朝最忌讳的那个人物!他似乎就是在天山的吧?是在哪里看到的呢?皇帝心中一动,立刻就要前往御书房查找,却又想到了自己唤来了人,当下只能急切的原地踱步,想着怎么处理这件事情,那个人难道还没有死吗?除了他,又有谁能够灭掉带着火炮的两万精兵?
    他深刻的记得自己的父亲,忽必烈说过的话,那番话忽必烈从来没有跟别人提起。甚至也是在将死之前才将他唤到了身旁,只是告诉了他一人,而他也从来不敢讲这事情说出去。
    当年崖山海战之前,实际上有一场战斗更加的惊心动魄!
    那是数万人对付一人,更有无数的火炮和霹雳雷弹来帮助,但最终的结果如何?世人都以为那个人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但是有个番人马可波罗为手下的忽必烈却是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千里镜,他恰巧看见了完颜安靖吐血带着丁一冲了出去,只是那时候烟雾缭绕无人发现罢了。
    丁一到底死了没有,始终是忽必烈心头的一个结,不过如他这般的枭雄,却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只看当时丁一的模样,便是能够活下来怕也是一个废人了。当机立断之下,他立即便着手攻宋。
    那个时候宋朝尚有许多的高手,这些人神出鬼没,火炮根本难以击杀。但是蒙古大军却丝毫不惧,这是为何?自然是因为忽必烈说的,连天下第一高手,都已经死在了我元蒙手中,这些人又何须畏惧?有的时候,军队的军心一起,即使损失惨重,也绝不会败退,在这般的情况下,便是五绝挡在前面,却也仿佛螳臂当车一般。
    丁一的恐怖早早的就埋在了蒙古士兵的心中,那个已经不能被称为人的人,居然能够在数万精兵、炮火漫天之下还能够大杀四方。相比起这个人来说,便是五绝,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怕了,何况这些蒙古精兵,又哪里知道五绝的名号?心中没有了顾忌,在士气高涨至下发挥出来的战力却直直的将军队一直推到了崖山!
    那时候丁一的恐怖,却不仅仅刻在了那些精兵猛将的心中,便是跟随忽必烈出战的他的心中!他对于那个天神一般的丁一也是极为的忌惮,是以对于忽必烈的禁武令,他登基之后依然是大力的推行。
    但是天山的事情,却让他心中忽然间再次的冒出了那让他畏惧的身影,不安和焦躁布满了心头。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当年他的父亲忽必烈为了除掉丁一,深深的研究过丁一,知道了他的出身,更知道了他那恐怖的年纪!
    天山!
    一座宏伟美丽的山峰!
    这座山峰便是那个人的师门,现在这奏折中的天山,是不是那个天山呢?不会是同样的吧?大概只是同处天山的门派吧?但万一是一样的呢?那个人到底有没有死?已经活了这么久了,再加上那次的伏击,应该已经死了吧!
    可是……万一他还没死呢?除了他,哪个门派能够击溃朕的精兵?他还活着吗?那个不像人的家伙,万一活着,朕又该如何是好?
    正思量间,那些元朝的大臣、将军已经纷纷赶来了。
    “皇上,如此急招微臣前来有何要事?”那枢密院的大臣看了看左右,这该到的已经全都在了,此时已近午时,听闻了那传令的侍卫说,皇帝龙颜大怒,难道又是哪家贵族不长眼触怒了龙颜?不过便是为此,也不用如此愤怒吧。
    皇帝此时心中已经冷静了下来,看了看左右道了声:“你们出去!”
    边上的侍卫、宫女等,立刻告退而出,同时关上了殿门。
    见到这般情况,众位大臣心中必定有什么大事了,但思来想去,似乎最近天下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啊。
    那天山的急件,也才刚送到了皇帝这边,他们又怎可能听闻?
    “都看看吧!”看见无关人等全都出去了,皇帝叹了口气将急件奏折放到了桌边。
    那枢密院大臣恭敬的磕了个头,这才上前双手接过打开来看,却是一看便眉头皱了起来,心中暗忖:天山剿匪?那些个门派居然胆敢反抗,难怪皇上如此盛怒了。不对啊,若是仅仅只是反抗,按照皇上的性子,却不会急招我等前来,只是派了大军前去便是了,难道这其中另有隐情?当下细细的再看了一遍,却忽然心中一凛,携带火炮,两万蒙古精兵无一生还?这怎么可能?便是那第一门派少林也不可能做到啊,若不是先皇仁德,那少林怕早就烟消云散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将奏折递给了身边一人,心中默默的思索了起来,能让皇帝如此盛怒,难道仅仅是因为那门派敢于反抗吗?他毕竟未曾参与过那次伏杀,自然不知道那个人的恐怖,更是不知晓天山代表了什么。
    右手边的统帅,古烈,大大咧咧的接了过来,看了一遍便道:“哼,又有胆敢反抗的人了吗?陛下,让本将为您分忧,将这些人尽数杀死便是了,何必为了这些歌蠢货如此生气。”
    皇帝怒哼一声道:“你在与朕仔细瞧瞧,哼,你也是一方将帅,怎的连份急报也不会看吗?”
    古烈一愣,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突然对自己发怒,不过他到也不敢说什么,虽然很得帝宠,但是对他也极为的尊敬。是以当下不敢反驳,细细的低下头的瞧那急报,心中暗自思索,却道:“陛下,难道有绝顶高手?”
    他当年也曾随忽必烈参加过围剿,是少数在那次鏖战中存活下来的精兵,那日一战之后,他立刻便有了飞速的成长,直到今日成为一方统帅,深得皇帝信任宠爱。是以,他对于丁一又怎可能会忘记?每每午夜梦回,总是在一身的冷汗中被惊醒,那个人实在是太恐怖了。
    皇帝不置可否,只是让他们相互传阅,而自己却坐了下来,脑中慢慢的思索起了应对之策。那样的情况下真的有人能够活下来吗?会不会使他们设下了埋伏了呢?朕是不是过于杞人忧天了?天山的地形本就险要,若是对方早早布置下陷阱,而那些士兵又大意的话,却也有可能被打得这般模样。而且若是那人未死的话,怎可能这些年也不曾听得一点动静?便是其他的那些武林高手,好歹都会有些讯息,支出却了那一人半点音讯没有,应当是死了吧!那样的情况下,便是铁人也死了!
    想到这又道:“古烈,将你麾下武院集英殿之人给朕唤来。”
    古烈点点头,也不问为何,转身便走了出去。此时那些侍卫宫女等人都在殿外,要传话的话,只有他先出去传了话才能让那些侍卫去叫人。
    “于朕说说近日天下可有什么变化!”
    皇帝的话让诸位大臣纷纷一愣,变化?有什么变化?不过联系到了那份急报,这些老奸巨猾之辈心中知晓,这是皇帝在担心各地汉人生变。当下有一名大臣站出一步行礼道:“回皇上,最近天下甚为祥和,想来是因为皇上仁德无双,除却那刁民滋生的天山,其余地方却无事情发生!”
    皇帝扫了一眼,见下方的大臣脸上都是这般,心中这才有些安心,微微一点头道:“如此甚好。”说到这,去殿外传话的古烈也走了回来,皇帝又道:“诸位如何看待此天山之事?”
    依古烈的性子,这事情他肯定是第一个发话的,而且极为简单,不外乎就是发兵灭了他们便是。但是此时心中想起了当年的事情,却始终没有说话。倒是他左手边的文部大臣道:“陛下,不如发兵天山如何?”
    皇帝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天山地势不同于平原,蒙古精兵到了那边难以发挥出全部战力。而用中原的话便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而不知己,每战必怠!”现在对方到底是如何破去了自己的两万精兵都未曾可知,这礼部的要臣居然就开口要讨伐了,难道我蒙古士兵的性命就如此儿戏吗?
    又有一大臣道:“皇上,对方既然有这等本事,何不如仿照那宋朝,招安了他们。然后在逐渐的分化,将他们一个个杀死便是。”
    “哦?且说来听听。”皇帝很是心动,这主意似乎不错。
    在元朝这边商量着的时候,天山那边却迎来了一位客人,此人身着道袍,身材高大魁梧,走动间隐隐有龟蛇之相,显然是已经到了那般境界。但观此人年纪,却不过二三十岁,这等年纪便已经到了这般境界,便是比起逍遥子、丁一等人也毫不逊色了,甚至比之五绝还犹有过之!
    这道士到了山脚下,听着村镇上的闲谈,心中惊讶。他本来去瞻仰宋末三杰的祠堂,但是突然听闻有人说起元军大举进攻天山。他不比别人,对于天山他远比这些人知道的更加详细。思索间擦拭着手中沾血的宝剑,这是他将那些想要拆毁祠堂的元兵杀死之时留下的血迹,默默地看了看四周,立即展开了身法往天山赶去。
    纵使到了他这边境界,一路赶来却也是累得够呛,此时稍一歇息便听见了元军大败,几乎无一人逃下山的情况,心中当即一喜。在他心中,能够做到这般的只有一人,却是没有去想是不是依靠了别的办法。
    于是吃了些东西,不顾他人的阻拦,问明了道路,一走出人群便展开了轻功往山上赶去!
    却是才到半山腰,便觉得心中一凛,当即停下了脚步,仔细察看了左右,一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