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火炮发展简史[2]

回到唐朝当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法国制造了装有反后坐装置(水压气体式驻退复进机)的75毫米野炮,后为各国所仿效。弹性』炮架火炮发射』时,因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为减小,火炮重量得以减轻,发射』时火炮不致移位,发射』速度得到提高。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火炮结构趋于完善,是火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19世纪末期,相继采用缠丝炮身、筒紧炮身、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药』和复合引信,增大弹丸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20世纪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为6500米,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为6000米,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为7000米,150毫米加农炮射』程为米,火炮还广泛采用了周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定机。
    20世纪初,随着一代又一代专家的研制,火炮的品种逐步增加,出现了专用火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隐蔽目标和机枪阵地射』击,广泛使用了迫击炮和小口径平射』炮。为了对付空中目标,广泛使用了高射』炮。飞机上开始装设航空炮。随着坦克的使用,出现坦克炮。机械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现,对提高炮兵的机动性』有重要的影响。骡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当时交战国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径火炮外,还重视大口径远射』程火炮的发展。一般采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弹炮和220~240毫米加农炮。法国1917年式220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达22公里。德国1912年制成的420毫米榴弹炮,炮弹重1200公斤,最大射』程9300米。各国还采用过铁道上运动和发射』的铁道炮。
    20世纪30年代,火炮性』能进一步改善。通过改进弹药』、增大射』角、加长身管等途径增大了射』程。轻榴弹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弹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农炮增大到20~25公里。改善炮闩和装填机构的性』能,提高了发射』速度。采用开架式大架,普遍实行机械牵引,减轻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由于火炮威力增大,采用自紧炮身和活动身管炮身,以解决炮身强度不够和寿命短的问题。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时间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径和直射』距离不断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提高了飞行高度,出现了大口径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达在内的火控系统。由于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成了军队的主要威胁,出现了无后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火炮在射』程、射』速、威力和机动性』各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被誉为“战争之神”的火炮进入了一个更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现代意义上的火炮是一个由弹药』、发射』装置、火控系统和行动系统组成的。武器综合系统.其中系统的主体是发射』装置,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称的“火炮”。火炮结构从大的方面说分为炮身和炮架,自行火炮还包括底盘部分。
    ps:其实,当查看资料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华夏民族在封建社会的任何科技面前都是具有权威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